道教佚经《玄母八门经》辑考
2019-02-20
(宁波大学 人文与传媒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古书在流传过程中多有亡佚,亡佚原因既有天灾人祸,也有自然淘汰。元朝佛道论战中,道教落败,藏经和经版皆被焚毁,不少道经从此亡佚。有些道经最初撰作时是以单经形式流传,后来部分内容被编入由几篇小经组成的大经时,原先作为单经流传的小经逐步消亡。这也会造成道经的亡佚。古书亡佚之后,要了解其原貌,则需借助辑佚。辑佚成就最大的当属清人,今人则在前人基础之上,于部分领域取得了更大的成绩。但这些辑佚多集中于佛道以外的文献,针对道经的所见不多。除陈国符对《道学传》的辑佚外,未见其它系统、全面的成果。道教佚经研究对探讨道教思想、增订道教目录、分析道经演变与流传、研究道经之间的相互关系等都有重要价值,值得学界去关注和研究。
道经佚文的材料,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类书中,一是道教类书,如北周武帝时期所编大型类书——《无上秘要》、唐代王悬河《三洞珠囊》《上清道类事相》(以下分别简称《珠囊》《事相》)、朱法满《要修科仪戒律钞》、宋代张君房《云笈七签》等。二是道教以外的其它类书,主要集中于《太平御览·道部》。三是其它道经,主要是一些引经众多的道经,如南朝梁·陶弘景《真诰》《养性延命录》,唐代范倏然《至言总》等。其它书中也偶有一些零星的材料,但都不成规模。
《玄母八门经》在文献中可与《大洞真经》并称,本来很可能也是上清派重要经典,但今残缺已甚。本文对佚经《玄母八门经》进行考证。为论述方便,今先对与该经相关的《五藏经》(具体关系参下文)做些说明:一种重要经书,常常有经有诀(相当于修炼方法),今《道藏》中存有该书之经诀者,计有六种:一是《无上秘要》卷八十七“尸解品”所引《洞真太极帝君填生五藏上经》,以下简称《秘要》本;二是《洞真高上玉帝大洞雌一玉检五老宝经》(以下简称《雌一经》)内之《大洞雌一太极帝君镇生五藏上经法》,以下简称《雌一经》本;三是《上清仙府琼林经》所引《大洞雌一太极五老帝君镇生五藏上经》,以下简称《琼林经》本;四是《珠囊》卷四“神丹仙药名品”所引《洞真太极帝君镇生五藏上经》,以下简称《珠囊》本;五是《云笈七签》卷七十四所引《太上巨胜腴煮五石英法》(原注:一名《太帝君镇生五脏诀》),以下简称《云笈》甲本;六是《云笈七签》卷八十六所引《洞生太帝君镇生五脏诀》,以下简称《云笈》乙本。
一、《玄母八门经》辑校
《玄母八门经》于《道藏阙经目录》未载,丁培仁《增注新修道藏目录》著录。《珠囊》凡四见,《事相》两见,《太平御览·道部》两见,具体情况如下:
1.《玄母八门经》云:仙人赵成子,服五石,石发,死幽州上谷玄之山。六年间,忽有一人山行,见此死尸,腹烂石出,探而吞之。别去四五年,此石飞出,还入前日死尸之口。尸起成人,面生玉光,此盗石人被五老仙公切齿诃之。此盗五藏宝石之人也。此癞面人也,即面上生癞,比至一门大小遭癞,俱死灭族之也。[1]299(《珠囊》卷一“救导品”)
2.《玄母八门经》云:仙人赵成子,面生玉光,玄发软泽也。[1]344(《珠囊》卷八“相好品”)
两条当属同一内容,见于《秘要》本、《琼林经》本《五藏经》“南岳真人赤松子曰”一段,内容大同小异,惟《珠囊》所引较为简略。
3.《玄母八门经》云:太素真人所服之药者,云草玄清者,黑苣藤腴也,一名玄清也。卉醴华英者,白蜜也。五光七白灵蔬者,薤菜也。白素飞龙者,白石英也。黑苣藤腴,白蜜凝雪者。[1]314(《珠囊》卷三“服食品”)
此条见于《秘要》本、《雌一经》本、《珠囊》本、《云笈》乙本之《五藏经》,然此数书中皆无末句之“黑苣藤腴,白蜜凝雪者”,其它文字多同。《珠囊》本末言“亦见《九真中经》”。今题名含“九真中经”之道经数种,无此段记述,惟《上清太上帝君九真中经》卷下之《太上八景四蕊紫浆五珠绛生神丹方经》有“第九、白素飞龙八两。《口诀》是白石英”[2]41一句与此相关。
4.又云:云腴者,味香甘美,强而补精,镇生五藏,守气凝液,长养魂魄,真上药。[1]314(《珠囊》卷三“服食品”)
该条见于《秘要》本、《云笈》甲本《五藏经》。
5.又云:腴蜜,名曰玄水玉液,一名飞龙云腴,一名炼五石之华膏也。至十五年,身有玉光,内外洞彻,长生天地,役使鬼神。三年之后,眼见夜书也。此药逾于八石之饵也。又复五石入喉,宝炼五藏,五藏上皆生五色华也。[1]314(《珠囊》卷三“服食品”)
该条见于《秘要》本、《云笈》甲本、乙本《五藏经》,惟中间有节略。
6.又云:常服日月之精华者,欲得常食竹笋。竹笋者,日华之胎也,一名太明。又欲食松叶也。松者,木之秀也。欲服日月,当食此物气以感运也。太虚真人曰:松者,木之秀也。其松柏,皆曰秀木也。[1]314(《珠囊》卷三“服食品”)
该条见于《琼林经》本《五藏经》:“又常服日月之精华者,欲得常食竹笋。竹笋者,日华之胎也,一名大明。又欲常食鸿脯者,月胎之羽鸟也,一名月鹭,欲服日月,当食此物,炁感通之。太虚真人曰:鸿者羽族之总名也,其鹊雁鹅鸲,皆曰鸿鹭也。”[2]297其中有关松叶和鸿脯的论述,又有不同。亦见于《云笈七签》卷二十三“食竹笋鸿脯附”,然未言篇名。
7.《玄母八门经》云:左紫素元君、右白素元君、中黄素元君,项上各有一宝曜日气,九色圆光,朗彻金华洞房,存此之光,名为三素雌一真华练景,或曰玉晨三素日灌形(1)“日灌形”似夺一字,《雌一经》作“乘日灌形”,当是。也。[1]344(《珠囊》卷八“相好品”)
见于《雌一经·玉晨明镜金华洞房雌一五老宝经法》,文字略有差异。
8.《玄母八门经》曰:东晨之台,无极高真之所处也。(《事相》卷三“宝台品”)
此条见于《雌一经·中央黄老君大丹先进洞房内经法》:“黄精玄素,太上四明,无极高真,晨中朱庭,华冠紫盖,佩流金铃,龙衣虎带,读洞真经。徘徊九天,高佩七灵,乘空洞之流軿,辔太霄之圆车,出宴黄房之内,入登东晨之台,游戏丹田之下,寝宴凌青之霞。”[3]389
9.《玄母八门经》云:散花玉室,三素元君在其内也。(2)《太平御览·道部·理所》所引无“也”字。[4]887(《事相》卷四“琼室品”)
此条见于《雌一经·玉晨明镜金华洞房雌一五老宝经法》:“雌一洞房三素高元君者,是太素三元君之子,灵豁九霄,洞畅龙玄,散花玉空,胞胎灵津,神炁流于明晖,清景秀于腋间,三女俱诞,号曰三素元君。”[3]391
10.《玄母八门经》曰:五通仙堂者,五通帝君在其内。[5]131(《太平御览·道部·理所》)
检诸《道藏》,未见此条。根据此经和《雌一经》的关系,检诸《雌一经》,内有《太一帝君大回元五通上仙法》曰:“太上大回元五通帝君十二愿、玄母八门行间,醴脯之炁有八位,而祝之时,无此珎果则缺,有则施之。”[3]387《太丹隐玄玉晨金华玉经八间十二愿》:“九天帝君十二愿、九灵玄母八间神祝,大回元五通,禳除世殃,上福七祖,身致神仙。静于密室,散香正烟,而读《大洞金华玉经》曰:……上愿九玄,护魄扶魂,明真元炁,并来在身,仰招无上,五通大仙,俯逮无下,隐道回元,七世积罪,今为结散,受福南宫,洒香八门。”[3]387其中有五通帝君、五通大仙的说法,当与上文所引《玄母八门经》内容有一定关系。
二、《玄母八门经》考证
通过以上引文和分析可以看出,此经虽有部分遗存,但似乎残缺已甚。所保存的内容,只有一些仙人、宫馆和服食药物的记述。再结合相关文献,我们似可以有如下推论:
1.《玄母八门经》命名由来和异名问题
《金华玉经》:“《帝君十二愿》篇目曰:愿天、愿地、愿风、愿云、愿阴、愿阳、愿太空、愿太无、愿太虚、愿大有、愿自生、愿生神也。《玄母八门行间》篇目曰:愿玄母与我俱生于生气之间,与我俱存于日月之间,与我俱保于九天之间,与我俱食于自然之间,与我俱饮于匏河之间,与我俱息于玉真之间,与我俱寝于仙堂之间,与我俱游于三玄之间。”[6]551
“玄母”女仙也,因有八愿,每愿中俱有“与我……之间”,故上文称《玄母八间》,而最后一愿中有“大哉虚生玄母,动静八门行间”语,故又称《玄母八门》,且门、间字形相近,容易致混。与女仙“玄母”八愿相对的是男仙“帝君”十二愿,二者相应,故每每连称,即上文所谓的《玄母八门修行十二上愿》《十二愿玄母八简[间]》等。
2.《玄母八门经》与《雌一经》关系
以上各引文均与《雌一经》内所收经典有一定关系,那这种关系到底是什么?从一般情况来看,不外乎有这样几种可能:一是此经节略自《雌一经》;二是其中一经以另一经为基础,又吸收了别经的部分材料;三是二经有共同的来源,本各有数篇小经构成,这些小经本自单独成书,后被编入一部大经之中,如今本《雌一经》内含十五种小经。在这几种可能中,节略似更符合一般人的思维习惯,在有关系的两种或几种经书中,各种道经书目提要多是倾向于认为简略者乃节略自篇幅完整、内容丰富者。
但实际上,节略和扩展在逻辑上是等同的,已有的经书过于简略,根据需要对其进行扩展、丰富,也完全讲得通。施之于类书,情况就更复杂了。因为类书会根据主旨等对原书进行缩略,这在《珠囊》及其它类书中很常见。也就是说,今天我们见到的类书中所引内容包括佚经,很多已经被类书编排者缩略过了,不一定是引经的原貌,自然也就不能据此判定佚经节略自有相同内容的其它经书了。另外,还有其它证据显示,二者似非节略与被节略的关系:
第一,该经与《雌一经》并称,内容当有不同,否则似无由并列。《秘要》卷二十一“仙都宫室品”引《洞真经》:“玄灵台、玉房。右《五老宝经》及《十二愿玄母八简》、《三十九章经》,藏于其内。”[7]239卷五十七“太真上元斋品”:“欲修行《大洞真经三十九章》、《雌一玉检五老宝经》、《玄母八门修行十二上愿》,诵咏高上玉文飞玄之章,思真行道,上求神仙,及合神丹,飞腾虚空。”[7]883《五老宝经》即本文所称《雌一经》;《十二愿玄母八简》即《玄母八间经》,“简”当作“间”(参下文),《三十九章经》即《大洞真经》,共三十九章,故文中又称《大洞真经三十九章》。
第二,二经同引《五藏经》,而《玄母八门经》所引内容有些不见于《雌一经》本而见于别本。由此可知,此经不是节略自《雌一经》。似也可知《五藏经》本有全本,当是单行本,后部分内容被编入《雌一经》《玄母八门经》而留存,单行本亡佚,而二经所收部分不完全相同。
也就是说,目前只能证明《玄母八门经》与《雌一经》有密切关系,但不是节略关系。至于是其中一经以另一经为基础,又吸收了别经的部分材料,还是二经有共同的来源,所取内容不同,目前尚不能确定。
3.《玄母八门经》出世、地位和性质
从《秘要》卷二十一、五十七引文来看(见上文),此经似当时已出世。且能与《大洞真经》《雌一经》(二书皆属道教三奇,为上清派最重要经典)并称来看,此经可能比较重要,地位比较高,同属早期上清派经典之一。
4.《玄母八门经》的流传与亡佚
从几种类书所引来看,此经唐代尚有流传,那它亡佚于何时?《道藏阙经目录》未著录此书,而此目录乃“于旧目录内钞出”,所谓“旧目录”当即宋金元《道藏》之目也。据陈垣分析,《道藏阙经目录》乃“《元藏》所阙之目录”[8]422。元藏是在金藏基础上修成,而金藏又是补刊、修版宋藏而成,以此来看,元代此经殆尚存世,故未入《道藏阙经目录》。而元代爆发佛道之论战,道教落败之后,藏经及经版皆被焚毁,大量经书从此消失,《玄母八门经》或亡佚于此时。
5.《玄母八门经》篇卷情况
上述引文皆不言卷上/下或卷某,依此来看,《玄母八门经》似不分卷。从与此经有密切关系的《雌一经》来看,《雌一经》虽不分卷,但内有很多小经,故此经内可能也有不同篇次。
6.《玄母八门经》其它佚文
此经既名为《玄母八门经》,其中当有关于八愿的内容,且与该经有密切关系的《雌一经》内确实有八愿内容。八愿的内容或如上文所引《金华玉经》一般是提纲式的,或如《雌一经》本《金华玉经》和《秘要》卷七十四“启志愿品”所载一般有较为详细的引文。兹举其中一愿:“三愿玄母与我俱保于九天之间,乃凝真玄跃,夷心内练,炁溢灵根,感神万千,身升九霄,考福重玄,散带空洞,抚轮晨天,吉享七世,更生为人,我保太真,与日同年。”[3]388考虑到此经主要内容即讲八愿,后面一种情况可能性似更大。当然如果此经开始只有提纲式的简单内容,后来经过改编,丰富了内容,也可以讲得通。
7.佚经没有完全佚失
《玄母八门经》今已不存,但其部分内容尚保存于类书之外的同类经书之中,我们推测有一些内容存于《雌一经》中。从这个意义上讲,《玄母八门经》并未完全亡佚。这符合道教佚经的一般规律,因为不少道经或有共同所出,或辗转互引,自然会有相同相似内容,这也为佚经研究提供了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