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 “小行动”创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生活

2019-02-20李竹平

师道(人文) 2019年8期
关键词:日志向日葵愿景

李竹平

一个班级就如同一个家。家是最安全最温暖最自由的场所,是心灵的港湾,是爱和责任生根发芽的热土,是创造新生活的根据地。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这个家里都会享受作为主人的骄傲,都会为家的兴旺感到自豪。班级生活是需要师生一起用心创造的,而班级生活的创造,重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鲜明地感受到——班级,是属于大家共同拥有的家。

如何让学生感受到班级就是属于自己的家,又如何让学生以主体身份不断创造这个 “家”里的更好生活呢?生活在同一个教室里,学生们必须拥有一个共同的成长愿景,并乐意为实现这一愿景而付诸积极的行动,他们才能真切地感受到创造共同拥有的班级生活就是成就自己的成长。不需要轰轰烈烈,只需要融入班级生活的日常,一个个 “小行动”就能逐渐显示出不一般的能量。下面跟大家分享我们向日葵班进行班级生活创造的几个“小行动”——或许这些小行动你也在进行着。

第二件事,撰写了一首班诗,并在每次重要的班级活动中诵读班诗,尤其是每学期的期末庆典上,我们都会将朗诵班诗作为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之所以要撰写班诗,是因为发现虽然班级从一年级开始就被命名为 “向日葵班”,学生们还在以前的老师带领下,在教室里种植过向日葵,但是,大多数学生并没有思考和理解过班名的意义,班名并没有成为共同的班级生活的一个重要标识。

班诗的一二节是这样的:

我是一株

一株美丽的向日葵

当春天的阳光洒下的时候

我捧着一个希望

静谧而安详

感恩诗与班诗

班级生活创造中,学生感受最真切、体验最深刻的,往往是那些融入班级生活日常的小细节。当初,我以班主任的身份成为向日葵班的一员时,就发现班级里的学生们并没有拥有共同的成长愿景,他们班级生活漫无目的,缺乏作为班级一员的自我认同感。为了让学生们真正成为班级成长共同体中的一员,让他们拥有共同的成长愿景,第一学期,我重点做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每天用感恩诗开启共同的教室生活。早晨,当学生都到齐了,我走到教室前面,面向学生,用一声 “起立”,开启了赋有仪式感的感恩诗诵读。学生们齐刷刷地站立起来,昂首挺胸,目光望着前方,用饱满的情绪一齐诵读:

可爱的太阳光芒带给我明亮的一天。

精神的力量充满我的心灵,

给我的四肢增加活力。

在阳光澄明的照耀中,

我崇敬你,噢,造物主!

由于您的恩典,人类的力量源泉流进我的心田。

我全力以赴热爱学习和工作,

力量和光芒来自于您,向您致以真诚的爱和感谢。

学生诵读结束,我会用简短的几句话概括自己观察到的学生们的表现,有时是表扬几个人,有时是提醒某些行为,给予他们具体的鼓励或期望。一首简短的感恩诗,到底有多大力量,到底能给学生带来怎样的内心体验,可能是不好衡量的。但是,几年的班级生活中,每天早晨都有这样一首诗陪着大家开启一天的教室生活的经历,会成为向日葵班学生共同的记忆。

播满种子的世界

四周都是勇敢的枝头

舞动的每一片叶子

都在颤抖着渴望

有了班诗之后,学生们开始为自己是向日葵班的一员而感到骄傲,他们经常会说 “某某是我们向日葵班的骄傲”,或者会用这样的话提醒做错事的同学: “可别给向日葵班丢脸哦!”班诗赋予了班名以具体的含义,同时在学生们心中勾勒了共同的成长愿景。在班级生活中,他们有了心灵的归属感,走进共同学习生活的教室,就走进了共同成长的一个心灵家园。

班级故事

写作文,是语文学科的学习任务,学生却很难在属于语文学科任务的作文练习中感受到班级生活的意义,更难体会到自己和同学们是怎样在共同的班级生活中一起创造班级文化,一起学习成长的。受台湾作家王淑芬的 《君伟上小学》系列启发,向日葵班在四年级自由写作的基础上,五年级开始了班级故事的写作。

班级故事写作,区别于语文学习生活中的写作文,学生写的是班级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故事,没有条条框框的写作要求,只要做到真实、真诚就行,至于怎样让故事更加精彩,更加吸引人,在故事分享时相互提醒一下就行了。班级故事写作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提高学生写作文的能力和水平——虽然学生们的作文水平的提升确确实实得益于班级故事写作——而是让学生用心感受、体验班级生活,真正成为班级生活的有心人。

学生们用文字讲述班级生活故事的同时,不知不觉中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班级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用自己的大脑对同学们和自己在班级生活中的表现进行思考和判断,用自己的思想为更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班级生活创造贡献智慧……班级故事撰写,让班级生活体验更加鲜活,更加真实,更加深刻,很多学生正是在班级故事撰写中,真正体会到了发生在班级生活各种事情的意义,明确了自己和同学们在班级生活中的角色和应有的担当。

一个平时很散漫的男孩,一次在班级故事中记录了自己当路队长的经历,写下了这样的文字: “中午去吃饭的路上,因为老师在后面,所以他们仨一直不敢说上一句话,我在心里暗笑,有老师就不说话了吧!但是,又一想,如果没有老师,我应该怎么办呢?可惜,明天的路队长就不是我啦!”

戴子茜在 《蜕变》中写道:“每个班的节目都很精彩,但我认为我们向日葵班的同学最喜欢的一定是我们自己的节目,因为每一个人都为班级的节目付出了努力,通过努力得来的东西,一定是最美好的。”

刘曼在 《众里寻她》中写道:“为什么要把一个月以后的事儿早早地就提上了日程呢?这早在我桌子上那盆 ‘橡皮树’日渐枯萎时我就有了这个打算。李老师带我们四年了,从第一年起每个学期开学的第二周都会让我们带一盆小绿植到教室里,放到自己的课桌上,一来是让我们累的时候可以缓解一下眼睛的疲劳;二来让我们和它一起成长养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三来就是打造一间 ‘温馨的花园教室’。你想啊,桌子上小小的绿色生命每天陪伴像花儿一样的我们,多幸福啊!这个规定被一直延续了下来,我们早已铭记于心——开学必做的任务。”

作为班主任,每次读着学生们的班级故事,不仅能感受到他们如何用心用情于教室生活,感受到他们每天真实的成长经历,还能因此发现自己在班级工作中的得与失,促进自己的反思,帮助自己为学生们的成长提供更适切的服务。

撰写学习日志

六年级,向日葵班开始了一项新的尝试:撰写学习日志。

到了高年级,建构学习的意义,更应该重视学生自己的体验、反思和评价。数字化时代,儿童受到更多简单快乐的诱惑,班上经常会有学生忘记作业,或者一下课就将课堂学习的经历和内容抛到了九霄云外,学习效率因此大打折扣。尤其是班上的男生,家庭和相互间缺少积极的影响,大多没有学习管理的意识,常常让女生对他们表现出失望之情。为了帮助学生们养成自我学习管理的习惯,提高学习效率,我们决定一起写学习日志。

开学初,每个人准备一本大小合适的日志本,平时日志本就放在桌角。每节课下课后,先不离开座位,用一分钟时间写学习日志。日志内容可以是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可以是自己学会了什么,也可以是自己还有什么任务没有当堂完成。有时间的时候,就翻一翻自己的日志,看看有没有学习任务需要抓紧时间完成;放学的时候,将日志带回家,完成家庭作业后再记一记,并梳理总结一下,确保做到“今日事,今日毕”。

学生们每天在日志本上花的时间不过十分钟,但小小的日志本,让每个人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和自我判断,对提高学习管理能力和自主建构学习的意义有十分重要的帮助。

在班级生活创造中,还有很多有意义的 “小行动”,如在课桌上养一盆花、装饰一面照片墙、设立班级服务岗等。这些小行动,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班级生活创造中,体验着、收获着属于大家的,更属于自己的成长。

猜你喜欢

日志向日葵愿景
一名老党员的工作日志
友谊的硕果,美好的愿景
向日葵
扶贫日志
共绘中国与东盟合作愿景
雅皮的心情日志
游学日志
向日葵
绚烂愿景 与你同行
全力护航交通安全——解读瑞典“零伤亡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