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土田园”作文教学情境创设策略

2019-02-20

师道(人文) 2019年8期
关键词:山寺田园乡土

冷 永

一直以来,写作都是语文教学的大难题。教师不知怎么教,学生不知如何写,这种状况在农村初中更为普遍。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因为学生脱离生活本身去表达生活,写作与生活情境之间是脱节的。写作不仅是一个结果,还是在真实具体的语境下进行社会交流与自我表达的重要过程。

对广大农村初中学生来说,乡土田园是他们生活的家园,亦是他们真实的写作场域。所谓 “乡土田园”不仅是一个地理空间概念,还是一个时间概念,更是一个历史人文概念。曾经和正在这个空间中活动的人、发生的事、变换的风景以及传承着的历史,都是乡土田园的丰富组成内容,彰显着乡村生活的文化表征与生命内涵。农村初中不少学生很畏惧写作,写作内容贫乏,作文缺少生活气息,不知道写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写。究其深层原因是他们忽视了脚下的 “乡土田园”,以 “活在别处”的态度去写作,缺少对真实生活的感知。因此,要实现真实写作与自由表达,就要关涉学生实际生活、心灵感悟等维度,创设生活情境,将写作活动与真实的生活整合,给予写作最直接的情境驱动,使写作真正凸显出实践意义与社会意义,达成写作与生活的联结,唤醒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与生活感悟。

一、 横向联结,创设融合化写作生活背景

美国克莱默认为:学习写作的最好的方法是置身生活,观察自然、实物,创设自身的生活情境,只有置境其中的写生活动才是真的“作”文。 “乡土田园”作文教学校本课程以创设生活情境为着力点,促使学生从生活出发,以自然的写作状态真实写作,最终经由写作回归生活。

从这个意义上说,表达生活的作文必须通过生活来教、来学。写作与生活之间的联结包括横向联结与纵向联结,写作背景相对宏观些,呈现出融合化的鲜明特点,既包括显性的外部自然环境,还包括隐性的乡土社会环境。所谓横向联结是指将日常乡土田园生活引入写作,将写作与乡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引领学生走进自然田园,亲身经历探寻写作素材、触发表达灵感、把握写作方法、形成写作主脉的过程,也是使经历生活化的过程,使学生从进入乡土生活到留心观察生活,从了解田园生活到理解、悦纳田园生活,建构符合生活实际的写作背景。生活化写作背景是由表达主体、表达受众、表达空间、表达时间、表达内容、表达形式等六要素构成。比如在指导学生创作 《奶奶和她的宝贝菜园》时,遵从 “六要素”原则创设写作背景,文题的表达主体是奶奶,表达的狭义空间是奶奶的菜园,广义空间是奶奶所生活着的乡村田园这一广袤的生活环境,表达受众是小作者一家人以及热爱原生态农村生活的读者,表达时间是蔬菜生长最为旺盛的夏季,表达内容是菜园中的各类菜蔬瓜果、奶奶在菜园中的辛勤劳动与喜人成果、奶奶的勤劳品质、奶奶对田园生活的情感。表达形式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即通过对奶奶的菜园景色、奶奶在菜园中忙碌的场景的描写刻画,表达奶奶淳朴、勤劳的农村老人形象,抒发奶奶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赞美奶奶这代人对乡土田园的守护与奉献。立足乡土,进行写作言语背景创设,拓展了写作的空间。从发生的意义上讲,现实生活是写作的不竭源头,语境背景是写作的条件与抓手;从生长的意义上讲,写作行为是在真实生活环境下发生的,以具体生活事件为根基。

二、 纵向迁移,创设个体生长主题式情境

奥苏贝尔通过研究发现:人是一定环境中的人,人会受到置身环境的影响,进而与他人、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因而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可以通过将他人和自己的经验进行重组,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技能。

在写作情境创设中,纵向建立新旧写作知识之间的联系,在原有的生活经验上通过深入地观察、感悟、分析、总结、诉诸表达等活动建构写作的情境。让学生将真实生活情境中所获知的素材、知识、感悟、技能运用到相关的人事中去,寻找写作情境与原有写作知识间的联系。学生作为写作主体,将个人迁移到范围宽泛的生活中去。因他们生活体验不足,缺少着力点,不易操作,不妨联系学生常写的 “成长”主题,缩小范围,重点放在学生汲取乡土传统文化获得成长这一专题,围绕学生个体成长进行主题情境创设,将学生与乡村生活间的“我他”关系转换为 “我你”的交流关系。

乡村都有其历史与人文,学生置身其中受到熏陶。乡土文化情境的设置可以唤起、加深学生固有的生命体验。乡土专题分三个板块:乡土名人、乡土名物、乡土文化。以 “乡土名物”为例,围绕这一主题,笔者命制了写作题目 《羽山寺的晚钟》,让学生畅谈家乡的名寺——羽山寺对自己的影响。这一写作情境创设要把握几个关键点:其一,实物情境。带领学生走进羽山寺,身临其境实地参观羽山寺,现场激发写作动机,让学生把写作注意力集中到写作对象上,主动了解寺院的文化符号。其二,历史情境。采访寺里的僧人或者老年香客,走进羽山寺的悠久历史,明确羽山寺的文化象征意义及人们对羽山寺的情感定位。其三,主体情境。在深化了历史人文情境体验的基础上,诱发学生回归写作的主题——自身成长这一主轴,学生结合自己的乡村成长经历,以文化传承为载体,规整对寺院的感悟,深思羽山寺禅文化中向善、向美等精神对自己成长已经产生的、或将要产生的正面影响与价值引领,之后诉诸笔端。三步走的主题情境创设法,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激情引思,达成了认知的内化、情怀的升华和思想的生成。

三、 纵横交互,创设融情性写作任务情境

希佰特曾说 “一个技法、事实被理解并掌握,如果它成为学习主体内部网络的构成部分,理解的程度是由联系的组成和强度来确定的”。基于功用写作这一目的,写作情境创设的本质是写作知识与现实生活间建立的联系,形成的结构化、网络化。教师要抓住写作主体、写作知识与真实生活三者间的连接点,上下贯通,左右勾连,纵深进行写作情境的建构,促发学生深度的自我表达和社会交流。

纵横交互情境创设关联三个要素:写作的目的意识、读者意识以及写作功能。要素间不是平行关系,而是彼此融通的关系。情感投注是融合剂。乡土田园是学生的真实生活,生活情境写作是用写作介入生活并用真情实感来反映生活的活动。学生生于斯,长于斯,对乡土的深厚情感很容易被激发并投注其中,促发出融情性写作任务内驱力。如在写作 《十里稻花香》这篇作文前,我们用实际行动做了写作情境铺垫,笔者带着学生到稻田里帮助老农给稻田除杂草,他们在除草过程中轻轻拨动禾苗,认真区分禾苗与草,担心会伤到禾苗;有的学生发现一些稻禾有黄叶,忙着进行局部浇灌;部分禾苗被风吹倒,他们带来竹竿为倒伏的禾苗做支架……稻花开放时,带着他们一起欣赏十里稻花,因为曾经的行动参与,他们经历了与稻禾的共同成长,丰富了经验,与稻花间建立了深厚的情感链接。以点带面,学生与自己、与乡土、与生活间自然形成网络结构。在这样的情境下,他们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一位同学在作文中动情写道:“稻花的蕊是细碎的黄,边缘镶着浅淡的米白。一不留心,还以为那就是阳光栖息在稻秆上。它的香不浓烈也不幽微,是白米特有的芬芳,质朴而又有新生命的青涩。朵朵稻花摇曳,你挨着我,我挨着你,仿佛在传递着一个好讯息。如一位位娇俏的村姑站在田里,彼此微笑着打招呼,唠着家常。她们的笑感染了张大爷,张大爷笑了。他的笑容里绽放着米白的芬芳,那是画家审视自己作品的骄傲,也满溢着父辈对子女美好未来的期盼。”学生在融情情境的驱动下,获得了真切的情感体验与心灵感悟。

乡土田园是学生生活的场域,也是他们写作的源头。生活化写作情境的创设,搭建了写作与生活之间的桥梁,建立他们与生活之间客观的认知、自然的情感、人文的关怀,引导学生贴近生活,在生活情境中主动孕育写作,使他们能够真挚地抒写他们对自然乡土、社会人生乃至生命个体的体验、真挚的情感、深刻的思考。

猜你喜欢

山寺田园乡土
重视培育多层次乡土人才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情牵铁山寺 养心新圣地
为“田园CEO”成长添把火
乡土中国
在山顶
在办公室打电话有多危险
《辛弃疾『浪淘沙·山寺夜半闻钟』》书法
夏日田园杂兴(其一)
田园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