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变的研究

2019-02-20蒋蕊阳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应用型供给办学

蒋蕊阳 ,史 华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商丘 476100)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让供给侧和需求侧能够更加平衡,从而增强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动力。在经济结构改革的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势必受到影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我国高校改革提供了“高校——社会”链接的新接入点。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变”。当前,我国高级技能型人才紧缺、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的问题十分突出。因此,地方本科高校应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努力实现转型发展,推动自身向应用型大学转变,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为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贡献力量[1]。

一、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变的意义

(一)为了满足经济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人才不仅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国家经济、政治、文化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结构以及发展方式逐渐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对于高素质、高层次的技能型人才需求愈加迫切。虽然,我国近年来已加大对高层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力度,但我国高层次技能型人才的总量仍无法满足当前经济转型形势下的人才需求。目前,我国技能劳动者超过1.65亿人,占就业人员总量的21.3%;其中,高技能人才有4791万人,仅占就业人员总量的6.2%。因此,现代教育转型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高级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问题。“学术性”高校采用的培养模式多沿用“学术型”人才培养的老路子,无法满足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在此情况下,地方本科高校应主动推动自身向应用型大学转变,迎合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多元化发展。

(二)解决地方本科院校大学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的紧迫需要

一直以来,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结构性矛盾是高校和社会面临的亟待解决的主要矛盾。社会需求与高校培养方式的错位,不仅不利于我国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型,更直接的影响就是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欧美国家由于工业化起步较早,高等教育体系也相对完善,其在人才输出方面基本上保持着80%的应用型人才和20%的学术型人才比例,这不仅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且能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我国则刚好与其相反,学术型人才的比例要远高于应用型人才的比例,这与我国的产业结构十分不符。诚然,学术型人才对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有着巨大的推进作用。但是,在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背景下,我国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将会更大。这也是地方独立学院和民办本科高校的初次就业率均低于高职、中专的就业率的原因之一。因此,地方本科院校必须着力推动供给侧结构转型,加速向应用型大学的转变,以解决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的问题。

(三)为了适应地方本科高校自身实现内涵式和特色化发展的要求

与地方本科高校有所区别的是,应用型高校的办学目标十分清晰。它根据学科和行业的关联,有针对性地设置专业,为社会培养高级专业技能人才。从整体培养目标上来看,以行业性质为主导,突出专门性、针对性和实践性特点。然而,地方本科学院培养模式大多相同,地方本科院校坚持走精英教育和学术型培养的路线。这不仅与社会发展趋势相背离,同时也不利于我国整体教育质量的提升。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变,不仅能够弥补高职院校缺乏人才、需要进行二次开发的不足,同时又能适应社会分工细化和技术改造升级对生产一线的具有更高学历层次的人才需要。因此,促进地方高校转型是众望所归。

二、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变存在的问题

(一)办学定位不准,发展方向不明确

一是攀高。部分地方本科高校没有顺应社会发展和国家号召,对自身的办学实力和地方情况没有科学深入地认识,盲目的攀高。部分地方高校不顾供给侧改革的要求,一味地追求高标准,实际上已脱离了本身应完成的社会责任和教育发展任务。这反而不利于院校的长远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

二是趋同。地方本科高校的发展,要注重突出“地方性”。而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在办学时过分追求综合性高校的建设目标,因此,在没有对当地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进行深入调研的情况下,争取各类学科和专业的平衡建设,造成了地方本科高校“千校一面”、缺乏特色。实际上,应用型高校的转变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地方本科高校要匹配当地的产业结构和社会需求[2]。

三是逐利。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和多变的市场经济环境下,部分高校过分追逐利益,盲目扩招,把高校变成了经济实体,逐渐丧失自身的特色和优势,背离了高校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初衷。

(二)课程建设薄弱

课程建设是地方本科高校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体现了高校的教学水平和办学特色。由于办学目标的不清晰以及自身师资水平的薄弱,地方本科院校在课程建设方面也相对滞后。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地方高校专业设置和课程建设要符合当地的产业结构转变。从地方本科高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建设来看,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专业设置重复率过高。办学定位的趋同直接导致了专业设置的趋同,设置相同专业的高校过多,尤其在资金投入较少的文科专业方面趋同现象更为严重。过多的专业影响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的效率,而过高的重复率也使得地方本科高校逐渐丧失了其办学特色。二是课程建设薄弱。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应用型大学的培养目标自然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高校必须调整相应的课程设置。从目前一些地方本科高校的课程建设上来看,他们仍在沿用着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方式,教学方案及考核方式等也没有进行相应转变,这就无法保证地方本科高校的教学质量,培养出的应用型人才也会大打折扣。

(三)人才培养模式滞后

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社会人才需求由经济结构转变和当地经济特色决定。因此,这就要求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上需要遵循多样性和灵活性的原则。而从目前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来看,还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培养目标不合理。部分地方本科高校没有根据社会需求和教育事业发展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高校过于盲目地培养高层次学术型人才,实际上与应用型大学的发展方向相悖。二是培养结构不合理。部分地方本科高校没有针对产业需求而持续调整培养结构,仍以知识传授体系为主,没有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技能的培育,导致学生在毕业后.其专业技能与岗位要求匹配度低、离职率高等问题。三是评价方式单一。目前,大多数地方本科高校的人才评价方式仍以考试为主,强调了对理论知识的评价,而对技能和实践能力的评价方式主要以教师主观打分为主。

(四)高校文化软实力欠缺

由于我国地方本科高校的建校时间较短,使其在文化软实力方面较为欠缺,这将会影响其应用型大学转型的深度以及其持续发展能力。

第一,大学文化软实力的欠缺体现在“趋同”上。由于办学目标、专业机构和课程设置的趋同,地方本科高校整体文化建设也趋于相似。高校没有结合区域文化特色开展自身的文化建设工作,这不利于其自身的文化传承和创新,同时也是地方文化传承的重大损失。

第二,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解不够深入,没有将其融入文化体系建设中。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应用型大学的建设涉及方方面面。应用型大学的知识专业结构和培养目标的转变还包括高校科研方向的转变、社会服务功能的拓展以及区域协调能力的提升等。

第三,缺乏对大学生精神文化的塑造。由于自身文化软实力的欠缺,地方高校在大学生精神文化塑造上缺乏足够的经验,没有在价值取向、政治理想、道德判断、自我发展需求以及心理素养方面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

三、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变的对策

(一)结合地方经济文化特色确立办学目标和发展方向

地方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和发展方向一定要与当地的经济文化特色高度吻合[3]。第一,要深入地对当地经济文化特色进行调研和整合。高校应明确当地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以及经济结构优化转变的方向,并以此为依据,灵活地调整办学目标和发展方向。第二,办学目标的制定一定要切合实际,不能盲目追求过高的评价指标。高校应根据自身资产和负债能力等综合考量办学目标。第三,明确高校服务区域发展的能力。高校应明确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的关系与定位。作为地方本科高校,要以服务地方需求为主要发展目标,在科研方面要加速学术性研究向应用型研究的转变。通过校企合作、校地合作等方式加强区域创新能力与经济能力的协同发展,促进先进技术的转移,助力区域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第四,要建立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通过应用型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帮助当地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推动新产业与人才的深度融合,从根本上促进地方企业的创新能力发展。

(二)强化内涵建设,提升人才供给质量

一要优化专业结构布局。努力提高地方高校专业与社会需求的吻合度,根据办学目标和发展方向,围绕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和趋势,推动地方本科高校的专业结构优化,同时建立高效的专业结构调整机制,以提高专业结构调整的效率。此外,进一步淘汰就业率低以及与当地经济发展需求脱节的专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各项资源的利用率。

二是要转变人才培养模式。以高校办学目标为基础,结合行业标准,制定与产业链接更为紧密的培养目标,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在高校的系统的培养体系中切入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训练,为社会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如江苏理工学院主动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接轨,与行业或企业共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再生金属学院、中天钢铁学院等12个行业学院和企业定制班,全面提升了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三是要加强课程资源建设,推动课程改革。课程资源建设及结构的优化,要以当前产业结构和紧缺人才为导向,整合利用校企资源共同进行课程建设。运用互联网技术推进课程改革,建立课程共享平台,提高优质课程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也可借鉴国内外优质教学资源对自身课程结构进行优化。此外,推动地方高校传统课程向项目化课程的转变,增强课程与实际应用的吻合度,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从而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是完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地方本科高校人才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要以行业标准为主,注重应用能力和技能水平的评价,不断地以新要求和新标准对人才进行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提高评价结果的科学性。此外,要注重评价专业结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与当地产业结构调整的吻合程度以及高校毕业生与就职岗位的匹配程度、对行业规范的了解程度等。

(三)强化地方本科高校文化建设

第一,强化大学精神,提升文化软实力。地方本科高校的建立时间通常较短,在文化软实力上并不突出。基于此,地方本科高校必须积极响应国家文化强国建设战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凝练属于自己的大学精神,把文化要素融入到大学的制度规范当中,促进高校文化软实力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融入地方文化。地方本科高校的文化建设,要融入地方特色文化,加强地方高校文化与区域文化的融合。努力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承和发扬地方特色文化,促进高校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第三,融合供给侧改革理念。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地方本科高校的文化建设,要体现供给侧改革的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导,引领地方本科高校高质量发展。地方高校应明确以满足社会需求、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工作理念,促进地方文明进步。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随着我国经济产业结构不断地调整和优化,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大学的转变是大势所趋。这不仅是为了满足社会日趋多样的人才需求,弥补我国高级技能型人才的短缺,同时也是地方本科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在方向明确的前提下,地方本科高校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基本职能,主动采取措施,走上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道路。高校应在转型过程中不断地创新发展策略,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助力。

猜你喜欢

应用型供给办学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