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准确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①

2019-02-20周旋

实事求是 2019年4期
关键词:时代发展

周旋

(中共衡阳市委党校 湖南 衡阳42100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P11)这表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准确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现实依据、理论内涵和重大意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关键所在。

一、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现实依据

(一)从需求来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提高

1.立足于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国家层面,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体现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企盼。1842年以后,清王朝与英国、日本、美国、俄罗斯等国分别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近代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开始了被列强侵略与压迫的屈辱历史。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国家的富强是为民造福的根本保障。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生产生活资料极大丰富,基础设施建设极大改善,国防力量日趋强大,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幸福指数与日俱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2](P9)只有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才能保障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得到满足。

2.立足于社会集体层面,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集中体现为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全面发展的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经济需求已经由原来的满足基本生活条件转向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在政治生活中人民对民主法治的要求更加迫切,对国家和地方的方针政策以及影响自身利益的公共政策比较关注,其知情诉求、参与诉求、监督诉求比以往更强烈;在文化生活中人民对精神文明的需求也显著提升。人民群众已不再满足于观看电视和收听广播等单一的娱乐方式,更多倾向于使用现代化电子网络,参观群众艺术馆、博物馆、歌剧院、图书馆、旅游景区等多种娱乐活动。除此以外,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上对公平正义的要求、在生态文明方面对优美环境的要求也在日益提高。

3.立足于公民个人层面,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重点体现为对良好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障、居住条件等的民生需求。新时代,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向往更加强烈和多层次。一是期盼有更好的教育。1985年,我国提出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到2011年,全国所有省级行政区和所有县级行政单位都已通过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国家验收,人口覆盖率达到100%。[3]义务教育阶段的适龄儿童不再受读不起书,上不了学的困扰,而是期待能就读当地最好的学校,得到全面发展。二是期待有更舒适的居住条件。随着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人民群众对住房的需求从单纯的“数量型”向“质量并重型”转变,他们更多地考虑所购住房与孩子学校的距离、周边交通是否便利、物业服务质量、居住环境安全、园区规划设计风格等因素。此外,人民群众也期盼更高水平的医疗保健,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等。这些方面的“更”凸显了人们群众对解决关系自身民生问题的渴望。

(二)从供给来看: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是主要制约因素

1.发展不平衡问题。一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城乡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就业机会、办学条件、社会福利保障等方面的较大差距仍然存在。如在医疗服务方面,农村人口在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的致死率都高于城市。二是区域发展差距较大。目前,我国的区域发展差距仍然是全方位的,不管是省际之间,还是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发展都存在较大差距。以经济发展差距为例,2017年,我国GDP总量最大的三个省份是广东、江苏、山东,而最小的三个省份是西藏、青海、宁夏,最高省份广东是最低省份西藏的68倍;从2017年省际居民消费水平来看,上海、北京、天津三个直辖市最高,西藏、云南和贵州三个省最低,其中,上海是西藏的3.85倍。[4]三是收入分配差距显著。基尼系数是衡量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指标。2012~2018年间,我国基尼系数分别为0.474、0.473、0.469、0.462、0.465、0.467 和0.474①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官网:http://www.stats.gov.cn/,均超过了贫富差距的警戒线。收入分配差距较大是我国当前发展不平衡问题的集中体现。四是经济与社会、生态之间的发展不平衡。目前,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但是我国人均GDP不高,仍然存在看病难、看病贵、择校难、上学贵、养老难、养老贵等问题。特别是为残疾人、老弱妇孺、贫困者等弱势群体提供的人性化服务和社会保障还普遍存在短缺。另一方面,以前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造成了环境破坏严重。如北京等一线城市,肺癌发病率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增长了8倍。[5]

2.发展不充分问题。一是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还不够高。我国原有的资源耗散型经济发展模式,由于受人口红利减少和环境污染制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已难以为继。目前,迫切需要走出一条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及高质量发展之路。虽然我国在铁路和高铁技术、风力涡轮机和电力设备、太阳能电池板和石油天然气设备等少数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在先进航空发动机、汽车发动机、高端医疗器械、计算机操作系统等一些关键领域,对国外科技的依赖程度仍然很高。例如中美贸易战中的“中兴事件”,给我们敲了一记警钟,反映出中国在高端芯片制造所需要的顶级光刻机方面的落后状况。而2017年,我们在进口集成电路芯片上的投入比进口原油多1.6倍,[6]远远超过许多其他大型商品。可见,创新能力不足正是我国发展不充分的集中体现。二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提高。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体现在制度建设问题上,是体制机制还有待健全,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方面的要求难以得到充分、及时的满足。[7]过去,我们国家事务的管理更多地体现在政府的家长制管理,人民群众也习惯了被管理模式,遇到问题就找政府,信权不信法、信访不信法的现象普遍存在。步入新时代,我们对国家事务的管理需要转化到政府与民众共同治理,充分发挥人民的主体地位,让人民参与到国家事务的治理过程中来。在此过程中,政府需要进一步强化法治思维、提升执政能力,运用国家制度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三是文化产品供给不充分。新时代,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快速增长,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文化产品供给却不够充分。我国目前是高等教育大国,但还不是高等教育强国。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相适应性日益凸显,制约高等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此外,我国的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出版物、影视剧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总量位居世界前列,但人均拥有量不高。因而只有不断提高供给能力和提升质量,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文化生活的向往。此外,社会事业发展存在的民生短板,生态环境污染等问题,也都是社会主要矛盾的突出表现。

二、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论内涵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8](P286)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看到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外在表现,而且要深刻理解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论内涵,才能准确把握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

(一)矛盾的表现形式:内涵发展继承型

矛盾在发展过程中表现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激烈外部冲突形式,例如一个政权推翻另一个政权,或者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一种是内涵发展继承的形式,即整个国家的政权性质不变,矛盾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发生阶段性变化。早在2013年1月5日,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提到,“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9]这段话深刻地告诉我们,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出现新变化,是人民群众对于物质文化需求在民主、法治、公平、安全、环境等方面表现得更为强烈了。显然这个新论断不是否定此前的论断,而是体现继承性,体现发展性,属于内涵发展需求继承型,充分彰显了“变”与“不变”的唯物辩证法精神。

(二)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任何过程如果有多数矛盾存在的话,其中必定有一种是主要的,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其他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8](P322)我们研究任何问题,抓主要矛盾,就如同抓住问题的“七寸”,一切问题迎刃而解。在区分主次矛盾的基础上,毛泽东进一步强调,“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8](P322)

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温饱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期待能富裕起来;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期待美好生活。人民之所以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需求,取决于不同阶段的生产力。新时代,国家必须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但目前的结构性调整未能与生产力发展同步,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发展相对落后。因此,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的改变取决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改变,这成为制约新时代发展的关键因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1](P11)

(三)矛盾的解决办法:五大发展理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都将发展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邓小平指出:“发展才是硬道理。”[10](P377)江泽民指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11](P515)胡锦涛指出:“第一要义是发展。”[12](P2)步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把“坚持新发展理念”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因而,新时代的发展不再是单纯讲经济总量和速度、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发展,而是全面的科学的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这也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精准发展。

(四)矛盾的解决目的:以人民为中心

党的十九大报告开篇申明,全党要“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1](P2)新党章增写了“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13](P8)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的,“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4](P51)这样一个联合体就是指马克思主义政党,核心任务就是要不断满足人民的发展需要,为人民谋幸福,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初心”。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最终目标就是为人民美好生活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和实践基础。反过来看,只有以人民为中心,才能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因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过去是使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现在为了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必须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逐步缓解并最终化解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当然,化解这一矛盾是一项艰巨的事业,离不开党带领的作为社会历史实践主体的广大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和团结奋斗。

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重大意义

十九大报告作出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新判断,是我们党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出发进行思考得出的正确结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实践意义。

(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起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集中体现在“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八个明确”从理论上提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四个坚持”基本方略从实践上回答“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以“八个明确”为例。八个明确涉及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明确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其核心就是要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明确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及其解决途径;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明确了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明确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P19)为国内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和国际环境;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1](P20)可以看出,这“八个明确”的每个方面都是围绕着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来整体布局的。因而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起点。

(二)是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依据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基础薄弱,工农业生产落后,文化、科学水平低。据此,党的八大首次提出,“当前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阶级斗争,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15](P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基于对中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强调了要从基本解决温饱问题达到总体小康水平,在大力发展生产力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由此,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16](P126)正是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从1978年到2010年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9.9%,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的最高纪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生产力的提高和各种结构性失衡问题的改善,引起了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新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P11)据此,提出“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基本方略。长期以来,我们党正是透过复杂的社会现象分析了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揭示了社会主要矛盾,科学地制定了各个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

(三)是克服急躁和保守的指南针

在《矛盾论》中,毛泽东就详细的论述到“研究问题,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8](P321)这也正是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者经常犯的错误。因此,我们要全面的看待问题并客观的解决,把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没有变的基本国情统一起来思考和研究,科学判定“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既不走急躁冒进之路,也不走保守固步自封之路。

1.基本国情的不变与变。虽然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了,但是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总的量变的过程中也会发生阶段性部分质变,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就属于总的量变过程中阶段性部分质变。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不要盲目地只看到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而看不到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走激进之路。也不要认为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西方发达国家仍有差距,便按照以往的方式发展,不创新也不继续深化改革,固步自封。

2.基本路线的不变与变。198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确立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100年不动摇。经过40多年的努力奋斗,我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的变化,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也相应调整,比如从“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基本路线的不变,是因为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任务还没有完成,但不能因此把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理解为以GDP为中心,为了提升经济指标而不惜破坏环境为代价,也不能否定改革开放的成就,走封闭僵化的老路。

3.发展中国家地位的不变与变。十九大报告强调,“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1](P12)2018年,我国的GDP总量仅次于美国,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但是国内人均GDP还不高,贫困人口基数大,社会、文化、生态文明等方面还存在较多问题。虽然我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但我们要看到,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化,国际上,我国已经是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发展中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同世界各国实现合作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力已日益彰显。因此,我们既要克服保守思想又要克服激进主义,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在做好国内事情的基础上,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

4.要把握“大时代”同“新时代”不变与变。这是一个“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大的历史时代”。今天,我们仍然处于这样的一个时代。我们不能松懈斗志,安于现状,走保守路线。我们要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不仅反映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也反映了这个大的历史时代呈现出很多阶段性的特征,社会主义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也不能盲目乐观,中国仍然面临着国内经济转型升级、国外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诸多困境和风险。在新中国成立前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17](P1439)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1](P15)因此,社会主要矛盾的化解,也绝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实现的。习近平总书记告诉我们:“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18]我们必须坚定信心,增强面对新的重大挑战、重大风险和重大矛盾的本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猜你喜欢

时代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壮丽七十载奋斗新时代
壮丽七十载 奋斗新时代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