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
——以济南市为例
2019-02-20段青英
段青英 林 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需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等战略部署,都以选好配强村两委干部队伍为组织保障。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是巩固和加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的重要保障,也是破解农村改革发展稳定难题的关键所在。
一、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成功做法
实施乡村振兴,建好村级党组织班子,尤其是选优配强农村党组织带头人至关重要。近年来,济南市坚持新发展理念,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基层干部队伍为基础,统筹抓好整个“三农”工作队伍建设。村干部的政策观念有了较大提高,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自觉性明显增强;村干部的发展意识不断强化,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村干部的工作作风有了新转变,党群关系进一步改善;村干部的致富本领逐步增强,在解决“三农”问题上的作用日益突出。
(一)加强村两委队伍建设
济南市共有4547个行政村、2.2万名村两委干部。市委高度重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深入实施头雁队伍提升工程,选拔任用机制逐步完善,管理监督措施更加严格,待遇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成员。坚持从“好人”中选“能人”“公道人”,按照“讲政治、重公道、有本领、善服务、口碑好”标准,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成员。通过换届,全市村级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民合作社负责人、致富能手等比例不断提高。二是加强教育培训。采取市级重点培训、部门专项培训、县区全面培训的办法,对所有村(社区)两委干部进行了集中轮训。特别是近几年,通过“集中轮训+专题培训”的方式,先后在浙江大学、苏州农干院等举办多期不同专题的集中培训班,实现了村(社区)主职干部教育培训全覆盖。三是加强管理监督。严格落实村党组织书记目标管理、履职研判、双向述职、民主评议等制度,建立健全“小微权力清单”、坐班值班、为民服务代理等措施,开展履职情况“量化评价、双向评议、星级评定”工作。创新采取“村内选拔一批、村外回请一批、跨村任职一批、县乡派任一批”的“四个一批”办法,统筹城乡优秀人才资源,有序推进村党组织书记队伍新老更替、优化升级,涌现出章丘区三涧溪村党总支书记高淑贞、长清区马套村党支部书记肖舒荣等先进典型。四是健全管理考核激励机制。实行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管理,出台基层一线干部正向激励实施细则,明确村党组织书记报酬补贴标准,探索实行与实绩考核相衔接的干部薪酬体系,创新村干部绩效考核,推行“以绩定酬、酬绩挂钩”,加大业绩考核奖励比重,进一步激发干事创业热情。注重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以及考录公务员、招聘事业人员,选拔优秀村干部担任乡镇领导班子成员。2017年、2018年先后组织两次集中评选工作,对实绩突出的先进典型给予表扬奖励。
(二)深化提升第一书记工作
始终把第一书记工作作为精准推进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着力突出“精准”要求,充分发挥第一书记尖兵作用。一是突出精准选派。启动新一轮选派调整第一书记工作,坚持因村选人、因事择人,立足贫困原因、贫困类型等,对班子软弱涣散的,选派党建工作经验丰富的干部;对缺少脱贫门路的,选派有头脑懂经营的干部;对村情复杂的,选派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干部,做到以精准选人服务精准脱贫。目前,济南市共有第一书记916名,实现了对贫困村和党组织软弱涣散村的全覆盖。把选派第一书记与干部工作“一号工程”、培养锻炼年轻干部结合起来,坚持选就选最优秀的,派就派最合适的,推动第一书记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能力素质进一步提升。二是突出精准培训。市县两级每年举办专题培训班,对第一书记进行全员培训。引导各县区结合实际和第一书记工作需要,开展集体经济发展、基层党建、扶贫政策解读等专题培训,切实提高第一书记开展工作的针对性、专业性。会同市扶贫办,向市直有关部门单位征集扶贫政策操作流程,汇编《第一书记扶贫政策和专项扶贫资金操作手册》,帮助第一书记掌握用好扶贫政策和扶贫资金。三是突出精准管理。出台《加强第一书记管理服务的十条意见》,从严落实第一书记工作经费和生活补助、综合保险等保障措施,组织评选“第一书记标兵”,在《济南日报》设立“第一书记在基层”专栏。市县两级建立季度通报、半年观摩、量化考核等制度,定期对第一书记在岗情况进行随机调查,对县乡管理服务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推动更好履职尽责。组织第一书记制定帮扶工作两年规划和年度计划,帮助第一书记明确帮扶目标,理清工作思路。发挥挂职县区委副书记作用,组织开展村村访和谈心谈话活动,每村必到、每人必谈,充分了解第一书记工作和思想状况,引导他们比干劲、比本领、比实绩。四是突出精准考核。制定《第一书记管理考核办法》,采取民主测评、个别谈话、实地走访等方式,全面考察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以及“德能勤绩廉”等情况,按照“好、较好、一般、较差”四个等次,逐一提出评价意见。改进第一书记考核机制,研究量化考核办法,变定性评价为定量评分,着力解决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问题。
(三)加强村级后备力量储备
一是探索推进优秀人才回乡创业。以县区为单位,建立返乡创业人才库,通过亲情乡情联系、创业项目引导、产业发展扶持等措施,引导各类返乡创业人才以资金回流、项目回迁、信息回馈等方式,推动村庄发展、群众致富。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重点,在全市推广实施以“支部+便民超市、支部+合作社、支部+服务队”为主要内容的支部“1+3”工作,完善农村人才激励保障措施,为各类人才扎根农村、创业就业提供良好环境。二是做好大学生村官工作。坚持从严管理与真心关怀相结合,着力健全日常管理、结对帮带、谈心谈话、生活补贴、考核激励等制度机制,不断加大大学生村官培养使用力度,乡镇领导班子换届工作中注重选拔优秀大学生村官进入乡镇领导班子。三是搭建作用发挥平台。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领办人和骨干为重点,分类型、分层次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培育一批乡村组织振兴“土专家”。加大对外出创业人员、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群体的引导扶持力度,支持各类优秀人才通过资金入股、项目合作、创业就业等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事业。四是加大递进培养力度。注重从农村优秀人才中发展党员、选拔村干部,对贫困村、薄弱村实行发展党员计划单列,按照村党组织书记“一职两备”要求,在每个村培养选拔一批优秀后备干部。实施“三向培养”,推行梯次培养、递进使用,形成把优秀人才发展为党员、把优秀党员培养成村干部、把优秀村干部推选为党组织书记的带头人成长机制。
二、村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打造团结向上的村两委班子是“三农”工作队伍建设的关键,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是抓好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牛鼻子”。这是事关乡村发展的大计,一时也不能停,一刻也不能松。党的十八大以来,村干部队伍建设有了很大进步,但仍存在诸多问题,选不到、用不活、留不住“好干部”等问题仍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入口不畅选不到“好干部”
一是干部构成复杂。两委干部家族化、痞霸化、边缘化现象仍然存在,造成优秀人才难进;宗族势力干扰,痞子、混混靠威胁利诱选上村干部的现象也不容忽视。二是年龄老化。全市农村党员、干部普遍存在老龄化明显的现象,村支书平均年龄普遍超过50岁,个别支书甚至超过65岁。相当多地方的村干部存在难选、难干、难管的“三难”现象。
(二)环境不优引不到“好干部”
内部环境来说,一是党员队伍质量不高。学历普遍过低,部分地区初中以下学历村干部占比超过50%,本科学历不足1%,能力素质参差不齐,同群众期望存在一定差距。二是两委技能队伍质量结构弱化。学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财政金融的很少,有知识、懂技术、善经营的人才匮乏,新生力量不足,“386199部队”①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农村男性青壮年劳动力进城打工的数量剧增,广大农村留守的妇女、儿童、老人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备受关注,被戏称为“386199部队”。仍是主力,存在人才“断层”现象。三是部分干部思想观念比较落后,开拓进取意识不强。表现在思想观念跟不上国家大政方针和政策调整步伐,只是机械抓落实;谋划发展缺少科学性,开展工作缺乏创造性,“上面让干啥就干啥,上面让咋干就咋干”。外部环境来说,农村远离城市,基础设施薄弱,配套设施落后。优秀人才不愿来;加之级别没有,任务却重,责任更大。
(三)待遇不高留不住“好干部”
一是岗位待遇低,发展情景不明朗,大学生、优秀农村青年等不愿干。二是没有稳定可观收入,一些集体经济薄弱村无运转经费,个别村干部甚至自己拿钱给集体办事;全市部分村集体收入在3万元以下,其中不乏一些“空壳村”,难以吸引外部资金和人员。三是相关养老、医疗、工伤等保障机制不健全,干部后顾之忧难消除。
(四)权责不明用不活“好干部”
党员管理存在“宽松软”的问题,多数老党员党性观念强,工作积极性高,但能力偏弱;部分新党员文化水平相对较高,但组织纪律性差,有的不认真参加学习,不参加组织生活;有的党性意识淡化,自我要求放低。村干部身份模糊,没有详细明确的评价标准,考核内容笼统、考核方法较陈旧、考核不规范、“干好干坏一个样”等问题仍然存在。
三、打造新时代“一懂两爱”村干部队伍
村干部是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骨干,是团结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打造新时代“一懂两爱”(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村干部队伍,是党的十九大重要部署,也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之策。而打造这样一支队伍必须健全完善相应配套机制,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打造乡村组织振兴齐鲁样板的“省会标杆”。
(一)组织领导机制
设立县、乡(镇)乡村振兴领导组织,由各级党委书记直接挂帅。借鉴“支部建在连上”做法,在行政村建立基层党工委或党总支,在产业链、合作社、村民组或自然村建立党支部或党小组,形成“党总支+党小组+党员+村民小组长+农户”互联组织机制,实现党组织全覆盖。
(二)选拔任用机制
一是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按照“办事公道、作风正派、能带领群众致富”的要求,注重从农村知识青年、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农民、农村致富带头人培养选拔村级骨干力量。二是按照德才兼备标准选人。挑选那些政治上强、作风上正,能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办事公道、勤政廉洁,掌握市场信息、懂经营、善管理,能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人,充实到村干部队伍。适当放宽优秀农村青年入党条件,鼓励大学生、军转、退休人员、企业老板等报名参选村干部。严肃查处贿选和干扰选举的痞霸势力。三是重“公认”选人。广开民主渠道,多方听取意见,尊重农民群众意愿,坚持把群众公认的干部选进村干部队伍。积极推动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和集体经济负责人,推进两委干部交叉任职。
(三)管理考核机制
一是细化考核内容,量化考核标准。将“三农”工作作为村两委绩效考核和“双述双评”重要内容;农业一线成果作为“三农”干部职称评定、评先选优、绩效考核、提薪加酬、提拔使用重要依据。对能量化的指标尽可能量化,增强考核的准确性;对尚未列入“绩效考核指标”的临时性工作,要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及时准确地增加和优化考核指标。二是实行日常管理和年终绩效考核相结合。在日常管理中,对所有村干部进行建档立卡,实行一人一档管理。对村组织、村干部、农村党员、村民小组长还可分别采取“星级管理”“考评管理”“积分管理”等,做好工作日志的记载,建立个人业绩档案,既包括成功的,也包括失败的,并作为年终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年终考核实行定岗位、定职责、定目标的“三定”原则,按照考核内容及标准进行。三是强化考用结合。对实绩突出的要提拔使用;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差、作风不好、群众反映差的干部坚决予以撤换。四是强化监督约束,加大基层反腐力度。探索建立村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和近亲属任职、入党等备案审查制度,推行8小时坐班制、24小时值班制,构建长效涉农资金管理机制,接受党政、群众及社会监督。
(四)培养培育机制
一是强化党性教育和脱贫致富技能培训,并加强测试考核,进一步打造党的基层战斗堡垒,提升能力。二是实施“双培双带”工程,将党员和村干部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中的先进分子培养成党员和村干部;党员带领群众共同发展,党组织带领致富带头人不断进步。三是实施“梯队干部建设”。 按“一职二备”或以上的要求,分年龄段选拔培养标杆式带头人、骨干型副职、年轻化干部和后备干部,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四是开展对应届高中生、青年两委干部、优秀村民小组长的定向委培;开展对年轻后备力量的技能和理论轮训。五是举办乡村振兴“村支书论坛”,开设“乡村振兴远程党课”,让鲜活事例和技术在每个村支部开花结果。六是与高院、科研、农业部门合作,开展技术帮扶指导。实施农技人员技术引领计划,带动产业培育。
(五)激励保障机制
一是健全从优秀村干部选拔乡镇领导干部、招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及公务员制度。每年招录、选拔比例不少于20%;每年评选一定数量优秀村干部,在评选市级杰出青年、优秀公务员、劳模、标兵等时,可向乡村干部倾斜,给予物质和荣誉奖励;在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适当增加村干部名额等;连续三年成绩优异的还可破格享受乡镇副职经济待遇。二是探索村干部职业化。明确村“两委”岗位职数,村干部任职资格、选拔程序,实行村干部招考常态化;明确聘任制干部身份,可不设编制,依法选举后,按岗聘任,落选后按解聘处理,在岗期间参照公务员进行管理;提高薪酬,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建立健全养老、医疗、工伤等保障制度,不设门槛,全覆盖。三是明确村民小组长岗位职责。规范补贴标准,并把优秀小组长作为村两委后备力量进行培养。四是真正让“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待遇越高”的激励机制在基层落地见效。要把对村干部的严格要求和关心爱护结合起来,政治上正确引导,工作上帮助扶持,生活上关心爱护。对秉公办事、担当作为的村干部要给予热情支持和保护,实施容错纠错办法;对经验不足出现失误的,要帮助其分析原因,总结教训。
(六)人才接续机制
一是地方与高校联合。重点培养部分成绩优秀的在校大学生和职业技术学院在读学生,为农村储备村干部人才。二是地方与军队联手。对优秀的农村入伍战士开展农村相关知识和实用技术培训,通过部队为农村有计划地培养后备村干部。三是建立大学生农村实习机制,明确实习期不少于一年,实习期间国家发放统一补贴,接受县级农业主管部门统一考核。四是有计划地培养农村紧缺人才。针对毕业大学生、高端技术性人才、返乡投资、创业等人才,设置乡村振兴特岗、乡村振兴专家岗等岗位;明确今后涉农公务员招考必须具备农村工作经验。
人才是第一资源,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村干部队伍是新时代推动乡村振兴和农村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稳定的迫切要求,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忠诚干净担当的新时代村干部,让他们真正成为广大农民的领路人、带头人和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