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习近平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论述的思考
2019-02-20王秋波
王秋波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协商民主的理论发展和制度建设,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科学回答了协商民主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从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到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再到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独特的、独有的、独到的民主形式,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协商民主从理论走向实践,并且不断丰富拓展,已经发展为我们国家的民主政治制度。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协商民主的重要论述,对于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展进程,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我国有根、有源、有生命力,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1]这一重要论述充分表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根植于中国的实践,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2]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又重申,“我们要全面认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这一重大判断”。[3]这一重大判断阐明了我国的协商民主是明显区别于作为一种补救工具的西方协商民主。这一特有形式及其独特优势体现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过程,通过对话、交流和沟通,达成广泛共识,使协商建国成为可能。“国家基于协商而诞生,于是,协商就内在于共和国的政治生命之中,成为建构国家合法性、增强国家有效性的关键点。”[4]而西方协商民主的兴起,是与西方现代民主以及其所形成的现代政治面临合法性与有效性危机的挑战有直接关系的,是处置西方现代民主危机的一种机制和手段。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政治实践表明,协商民主运行的好坏,直接决定国家运行的水平与民主发展的程度。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有机统一,通过选举民主尊重多数人的意愿,在社会利益多元化的情况下实现民主,又在一定基础上尽可能考虑少数人意见,防止多数人暴政出现,最大限度地争取社会整体民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5]选举民主一般以区域为组织单位开展活动,参加范围和议题相对比较固定,具有覆盖区域范围的广泛代表性;协商民主注重与党派、团体、界别及其代表人士协商,协商中可以党派、团体、界别和个人名义发表意见,具有囊括纵向构成的政治包容性。选举民主重在投票表决结果,一人一票、权利平等,通过的决策具有法制赋予的强制力;协商民主重在寻求决策前的商量,展开广泛讨论、充分说理,寻求最大共识,有利于明辨事理,提高决策的科学水平、民意基础。选举民主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注重票数的多少和决策的效率;协商民主遵循求同存异原则,既尊重多数人的意愿,又顾及少数人的合理诉求,正反意见都有利于完善决策。选举民主重在表决程序和结果,严谨庄重,表决生效,实施结果关系重大;协商民主更注重所提意见建议的质量分量和参考价值,讨论生动活泼,方式灵活多样,为决策提供多种参考和选择。在我国,协商民主和选举民主作为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特点和优势。
(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独特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6]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能够将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人民只有投票的权利而没有广泛参与的权利,人民只有在投票时被唤醒、投票后就进入休眠期,这样的民主是形式主义的”。[7]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势还在于协商民主有利于整合社会关系,减少社会矛盾,扩大社会共识;协商民主有利于提升决策效率,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协商民主有利于提升社会成员的参与意识,使民众诉求在有效的政治平台得以合理表达;协商民主有助于广泛形成发现和改正失误、错误的机制;协商民主有助于凝聚全社会推动改革发展的智慧和力量,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二、推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从协商民主的渠道看,从党的十八大提出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和党派团体三个协商渠道扩展为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立法协商、行政协商、民主协商、参政协商和社会协商五大协商渠道;再从五大协商渠道进一步扩展为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和社会组织协商七大协商渠道。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要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统筹推进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8]这七大协商渠道不仅在横向上印证了协商民主覆盖范围的广泛性,还从纵向上凸显出协商民主布局层级的多层性,这是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顶层设计,系统地谋划了协商民主的发展路径。与此同时,使协商主体更加广泛,协商形式更加多样,协商内容更加丰富,协商层次更加明晰,协商制度不断完善,协商效果日益凸显。总之,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体系正在形成。
(一)重点加强政党协商、政府协商和政协协商
政党协商指的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即我国执政党同参政党以政党名义直接进行的政治协商。从广义上讲,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也包含着政党协商,因为人民政协是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不同的是,人民政协的协商主体广泛多层,不只是政党的协商;人民政协通过其组织平台和界别组成来开展协商,不是以政党名义、也不是在政党与政党间的直接协商。中共中央同民主党派中央开展政党协商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共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中央委员会的有关重要文件;宪法的修改建议,有关重要法律的制定、修改建议;国家领导人建议人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以及年度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等重要问题;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的重大问题;其他需要协商的重要问题。”[9]政党协商的形式有会议协商、约谈协商和书面协商等。仅会议协商就包括专题协商座谈会、人事协商座谈会、调研协商座谈会以及其他协商座谈会等,政党协商是由国家基本政治制度所规定的国家政治层面的协商。由于中国共产党处于执政地位,政党协商在协商民主体系中处于最重要地位,因此,重点加强政党协商,既要继续探索政党协商的形式,规范政党协商的程序,又要加强政党协商保障机制建设。
政府协商是指政府充分运用协商民主的方式化解社会利益冲突,提高政府治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围绕有效推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加强政府协商,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10]从政治过程而言,政府协商侧重于具体政策制定与执行阶段,是对政党协商所提出的政治纲领的具体化,同时也是对政协协商所提出的经济社会问题的一种回应,成为沟通政党协商与政协协商间的重要一环。从民主形式而言,政府协商是人民民主与协商民主的有机结合,政府既是由人民民主方式选举产生的执行机构,同时政府事务又通过协商民主方式进行决策和执行,体现了人民民主和协商民主的双重优势。
政协协商。人民政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织和民主形式,具备不可替代的优势。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以宪法、政协章程和相关政策为依据,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保障,集协商、监督、参与、合作于一体,是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发扬民主、参与国是、团结合作的重要平台,是适合中国国情、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11]目前,人民政协协商议政的新格局已经形成,既包括全体会议、主席会议、常委会议和专门委员会会议等传统形式,也包括双周协商座谈会、对口协商会、提案办理协商会等创新形式。而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建设,始终坚持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寓协商民主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之中,在协商的内容、协商的形式、协商的程序、协商的密度、协商的成效上有创新、有突破。积极探索协商的新方法新形式,在更大范围、更宽广领域进行广泛的沟通交流。比如,网络议政、远程协商等新形式的出现,使政协委员能够更加便捷地行使权利、履行职责,在政治把控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联系群众能力以及合作共事能力方面更进一步。
(二)积极开展人大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和基层协商
积极开展人大协商。人民代表大会作为议事机构,本身就带有很强的协商性质。人大在行使立法、决策、监督等职权时,要根据需要进行充分的协商提高立法质量,保证科学决策,切实发挥监督作用。在民主立法实践基础上深入推进立法协商,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立法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和在协商民主中的作用,凡是与立法有关的内容,由人大通过适当的机制、渠道和程序,事先做好沟通交流,汇聚民智、听取民意,使人大协商发挥好“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12]的作用。
认真做好人民团体协商。人民团体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按照其各自特点组成的从事特定的社会活动的全国性群众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进程中,应充分发挥人民团体在组织群众、代表群众以及反映群众意愿方面的独特优势,正确引导和鼓励所联系群众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反映群众呼声和利益诉求,切实发挥好作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稳步推进基层协商。基层协商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点,是最真实、最直接的民主实践。近年来协商民主的活力在基层表现得尤其明显,广大群众已经接受了协商民主这种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形式,许多社区、村镇都建立了适合自己地区实际情况的利益协调制度、矛盾解决机制等等。那么,接下来要明确基层协商民主的准确定位,将基层协商民主与基层自治结合起来,在协商中自治,在自治中协商,积极引导公民的有序参与,注重培养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在开展基层协商、化解矛盾纠纷方面贡献各自的聪慧才智。
(三)逐步探索社会组织协商
社会组织是公民自我组织、自我管理的重要形式,是现代化治理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社会组织的繁荣发展也是现代社会的标志。现在许多社会组织已经初具规模,尤其是专业性的学会、研究会等在某些领域具有非常高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不少社会组织承接了政府的转移职能。因此,应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联络范围广、专业水平高的作用,引导社会组织有序开展协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三、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政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13]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人民政协与协商民主之间内在的联系。人民政协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统一战线的组织,也是推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重要载体和主阵地。同时,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人民政协可以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
(一)如何认识人民政协是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
为什么将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原因就在于人民政协有着民主协商的历史传统,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完整的组织体系。从历史上来讲,我国的协商民主是各党派、各团体、各阶层、各民族、社会各界在政治制度上的创造。全国各级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有效推了进协商民主。这些年来全国政协拓展了协商内容,完善了协商形式,增加了协商密度,提高了协商实效,特别是创立了双周协商座谈会这样一个新的协商载体。各级政协也在这方面积极探索,比如说现在有20多个省区市政协都制定实施了人民政协政治协商的专项制度文件。所以人民政协在推进协商民主方面有了坚实的基础。
(二)如何认识人民政协是协商民主的专门协商机构
为什么说人民政协是协商民主的专门协商机构?首先是由人民政协的性质所决定。人民政协既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也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其次是因为政治协商是人民政协三大职能中最基本的职能,将协商、监督和参与融为一体,使协商民主融入履职的全过程。人民政协不是权力机构,而是协商交流的重要平台,人民政协本身不是协商的主体,而是各协商主体开展协商的组织机构和平台。这个组织和平台,以统一战线大团结大联合为主旨,各党派团体和各界人士,充分发表意见,沟通交流、民主协商,形成共识、增进团结。作为协商民主的专门协商机构,政协却是独有的,是人民政协极具价值的独特属性。独特属性首先体现在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专业性,专业性就需要超强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其次体现在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专职性,协商是其根本职责;第三体现在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专指性,是独一无二的专门协商机构。
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14]这一重要论述进一步明确协商民主内涵,抓住了协商民主的本质,展现我们协商民主的优势,对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意义重大。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持党的领导,既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本质特征,也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之所以要坚持党的领导,是因为协商民主有一个发展方向问题,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协商民主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也只有将协商民主纳入党委整体工作部署和议事日程,统一领导、统一谋划、统一部署才能确保协商活动有组织地进行,才能确保协商的效果和质量。
(一)无论是协商民主的组织体系还是程序过程,都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在国家政治生活领域,中国共产党通过人民政协、党的组织以及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为协商民主运行建立了有序、高效的组织与机制;在社会生活领域,中国共产党通过其基层组织及党所联络的各种社会组织和广大群众,为协商民主运作建立覆盖面广、协调面大的组织与机制,从而使党的领导通过协商民主,实现了最广泛的动员,达成了最广泛的共识,汇聚起最磅礴的力量。
(二)党领导加强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形成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践
党的领导必然也包括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领导,协商民主也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运行。任何形式的民主要稳定、有效地发挥作用,都必须是有序的、有组织的活动过程。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成功实践也表明,协商民主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成功。近年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由实践到理论,逐步形成了由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等协商渠道构成的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对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作出了全面的规划和部署。
客观地讲,我们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探索才刚刚起步,理论上还缺乏系统的建构,实践上还需要体制机制的完善。从我国政治发展的实践看,中国共产党在推进协商民主过程中经历了一个从政治领域、政权领域逐步扩展到整个社会生活领域的过程,逐渐形成了多领域、多层次、多形式的协商民主制度体系。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协商民主必将会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