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战期刊强化服务国际话语权建设功能的路径
——以社会主义学院学报为例

2019-02-20孙德魁

山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话语权办刊话语

孙德魁

国际话语权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象征。“学术研究主体、出版物等在世界范围内传播、表达既定信息的能力”是主权国家所拥有的国际话语权的重要体现[1]。统战期刊是对统一战线类期刊的简称,是以刊载统一战线理论政策与实践研究成果为主要内容的、公开发行的连续性出版物。从广义上讲,凡是以刊载统一战线相关理论、政策与实践研究成果的期刊都是统战期刊,包括专注于统一战线领域某一方面问题研究的刊物,如《中国政协理论研究》《民族研究》《台湾研究》《华侨华人历史研究》等。但是从统战工作视角出发,依据期刊主管单位可以将统战期刊的外延限缩在狭义范围内,即只有由各级党委统战部门主管的期刊才属于统战期刊。如由各级党委统战部主管、中央和各地方社会主义学院主办的学报和其他理论刊物。这类期刊明确以巩固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为办刊宗旨,在栏目设置上包括统战基础理论和统战工作、协商民主理论和政党制度、民族宗教问题和台湾问题等统一战线理论实践各方面,在内容上对统一战线主题内容实现了全覆盖。鉴于一些工作类统战期刊停刊、转为系统内部发行,现有狭义上的统战期刊主要是指由中央和各地方社会主义学院主办的学报和其他理论刊物,在全国共有22家。当前,这类统战期刊虽然规模小、总体实力弱,但是已经成为宣传党的统一战线方针政策的主阵地之一,是服务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舆论工具。本文为统计研究方便,主要是以社会主义学院主办的统战期刊为例进行相关阐释。

目前国内学界围绕学术期刊与国际话语权这一主题已经形成了许多富有探索性和启示性的研究成果,但是仍然鲜少明确聚焦统战期刊,将统战期刊与国际话语权建设紧密联系起来的研究成果。这与国际话语权建设的现实需求并不匹配,与统战期刊和国际话语权建设之间所具有的紧密联系也不相符。因此,建构统战期刊服务国际话语权建设功能成为一项现实而紧迫的重要课题。

一、统战期刊与国际话语权建设

国际话语权的本质,是以非暴力、非强制的方式改变他人的思想和行为,并使一国之地方性的理念和主张成为世界性的理念和主张[2],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国际话语权建设就是要向国际社会供给精准阐释中国道路、制度、理论、文化的话语产品,提升我国国际话语的吸引力、说服力和影响力。统战期刊在办刊宗旨、承载功能和内容等方面与国际话语权建设具有高度关联。

(一)统战期刊办刊宗旨与国际话语权建设目标高度契合

作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联盟[3],爱国统一战线始终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旗帜,以大团结大联合为主题,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既是鲜活的中国话语的供给主体,也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自成系统的话语体系。统战期刊在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引领下,始终坚持以展示和传播统一战线最新研究成果、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为宗旨,履行阐释中国话语、服务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大局的重要政治使命。这在本质上就是服务于“人心向背、力量对比”这个“最大的政治”。这与国际话语权建设通过阐释传播中华文化和中国智慧,向国际社会供给中国话语和中国方案,参与国际话语权竞争,在国际上争取人心和力量,以改变国际话语权“西强我弱”格局,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为实现中国梦营造更为有利和良好的国际环境的目标是相通的。

(二)统战期刊功能与国际话语权建设需求高度契合

长期以来,围绕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目标,统一战线广泛争取人心、智慧和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政治优势和战略方针,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4]。围绕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统战期刊已经形成了“统一战线人才的培养功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成果的展示功能、统一战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功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教育功能、中华文化的传播功能和统一战线的服务功能”[5]。鉴于统一战线的重要法宝作用及其所具有的能够体现鲜明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我国国际话语权建设需要统一战线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独特优势。统战期刊能够通过对统战理论最新研究成果的阐释和传播,利用华侨华人、海外留学生群体等具有的融通中外的优势,有效推广中华文化价值理念,切实发挥人才培养、成果展示、政策宣传、文化传播等功能,为国际话语权建设凝聚港澳台海外统一战线统战工作力量,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三)统战期刊内容与国际话语权建设重点高度契合

当前,我国国际话语权建设面临“西强我弱”的困境,“西方的话语霸权和话语攻击集中指向统一战线的重要方面”[6],如民主制度、政党制度、民族宗教、经济制度、国家结构等。这就致使我国国际话语权建设的重点只有集中在统一战线场域,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实现话语权突围。同时,这一场域与统战期刊的内容建设高度契合。因此,我国统战期刊因其内容特征而处在话语权争夺战的前沿一线。我国的国际话语权建设需要倚重统战期刊的独特内容优势,发挥阐释传播中国话语、服务国际话语权争夺战的功能和作用。因此,为突破国际话语权建设“西强我弱”的困境,统战期刊责无旁贷要顺应新时代的要求,积极参与国际话语权竞争,主动担负阐释中国话语、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历史使命。

二、统战期刊服务国际话语权建设功能弱化的表现

当前,我国统战期刊以综合性理论刊物居多,以研究和传播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实践和方针政策为重点,偏重刊发制度研究和政策解读类成果,呈现出较强的服务功能和统一战线性质,但是普遍缺乏全球视野和国际意识,缺少服务国际话语权建设功能,对有关国际话语权竞争热点问题的回应和关注不足,对传播中国话语、提升国际话语权的价值和作用不突出,在争夺国际话语权方面未能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法宝作用。

(一)办刊人员缺乏服务国际话语权建设的意识

当前,我国大多数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编辑部从业人员都是兼职,缺少主责主业意识,不能集中精力投入办刊工作,加上没有办刊经费压力,他们参与统一战线领域学术研讨会议的热情不高,往往坐等来稿,欠缺主动约稿意识,不重视选题策划和组稿工作。由于缺少对世界形势和全球性热点问题的关注,办刊人没有服务国际话语权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鲜少参加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公共外交方面的学术会议,缺少阐释、传播中国话语和中国方案的意识和能力,加上约稿和选题策划能力不足,致使我国统战期刊很少有专门针对国际话语权建设方面的选题。因此,我国大部分统战期刊从业者至今尚未意识到统战期刊具有服务国际话语权建设的功能,更没有主动通过选题策划、宣传解读、舆论引导等功能,使其成为服务国际话语权建设的有效渠道,致使统战期刊在服务国际话语权建设方面明显失语、失声,服务国际话语权竞争的功能明显偏弱。

(二)统战期刊缺乏对国际热点问题的话语供给

近年来,伴随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崛起,我国国际话语权建设持续发力,向国际社会提供了“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等话语热点。同时,朝核问题、南海问题、东北亚局势等都是近年来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但是由于办刊人缺乏从统战视角研究世界的眼光,对国际热点关注不够,主动约稿策划能力不足,致使我国统战期刊既未发挥期刊的话语引领力,引导统一战线领域专家学者从深层次对区域性和全球性问题进行剖析、解读,增进公众对国际形势、大国外交、中国方案的理解认知,也没有发挥期刊传播优势,担负起从统战视角向国际社会传播中国话语、阐释中国方案的功能,致使其服务国际话语权建设功能弱化,在传播“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等中国话语方面和阐释对朝核问题、南海问题、东北亚局势的中国立场方面失语、失声。例如,以中国知网收录的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类刊物发文为例,截至2018年8月8日,这类期刊累计发文量达43282篇,但是其中以“一带一路”主题的稿件数量占比只有0.26%,以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稿件数量占比只有0.14%,以南海为主题的稿件数量占比只有0.05%,以朝核为主题的稿件数量占比只有0.004%。同时由于现有的“不结盟”外交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对国际统一战线的内涵造成了变革性冲击,致使学界和实务界对国际统战工作及其理论研究讳莫如深,即使是有诸如“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的相关稿件,也少有从国际统战视角作出的相关延伸研究。这就大大制约了统战期刊的国际话语供给力。

(三)统战学科建设滞后,统战期刊核心竞争力较弱

“统一战线学”作为独立学科被纳入我国国民教育招生系列,始于2015年。但是目前,统一战线学学科仍然只设立在研究生阶段,已招收博士研究生38名、硕士研究生50名[7]。由于学科建设的滞后,致使统一战线专业人才相对缺乏,专门从事统一战线研究的学者并不多,甚至是比较匮乏。这就严重制约了统战期刊的作者队伍和编辑队伍建设,致使我国统战期刊建设、发展缓慢,严重削弱了统战期刊的核心竞争力。同时,我国统战期刊大部分的发展定位都是综合性期刊,缺乏“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核心竞争力。统战期刊在内容建设上过于关注基础性理论和宏观性政策研究,对微观性问题和实证性研究不够重视,从而限制了刊物的可读性和对读者的吸引力,更加压缩了其受众面,制约了其社会影响力。由于办刊人的市场竞争意识淡薄,缺乏危机意识和提升刊物竞争力的积极性,且品牌意识不强,忽视了刊物个性发展和内容创新,对刊物的特色培育不足,导致统战期刊风格类似、栏目类同,缺乏特色,同质化现象严重。同时,由于办刊人缺乏互联网思维和大数据意识,缺乏运用新媒体平台和技术进行资源整合的主动性,导致大部分统战期刊的传播方式和发行渠道缺乏创新,传播面和发行面仍然狭窄,传播力和影响力仍然薄弱,难以形成具有高认知度和影响力的名栏名刊,不能很好地发挥服务国际话语权建设的功能。

(四)统战期刊的国际化程度较低

由于起步晚、底子弱、规模有限,截至目前我国统战期刊尚未有英文版问世,而且大多数统战期刊编辑部都缺少专业的英文编辑,对来稿稿件也未要求作者提供英文翻译,最终刊出的稿件只有题目和作者名被译为英文,稿件摘要和关键词都未被译为英文,这就限制了统战期刊的国际传播力。同时,由于办刊人员的国际视野不足,大多数统战期刊基本没有来自国外的稿源,尤其是缺乏国际发行、传播渠道,致使国内统战期刊的国际显示度严重不足,基本是自说自话、自言自语。近年来,伴随“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开展,国家期刊出版管理部门鼓励期刊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走国际化发展道路,就是希望国内期刊能够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为增强国际话语权服务,这也为统战期刊构建服务国际话语权建设功能提供了保障。

三、统战期刊强化服务国际话语权建设功能的路径

2018年12月,中共中央印发《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这是第一部由党中央制定的关于社会主义学院工作的党内法规[8]。《条例》第三十八条明确规定,具备条件的社会主义学院应当办好学报等理论刊物,宣传中华文化;第四十三条也明确规定:“社会主义学院应当打造海内外学术交流平台,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合作,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展示好中国形象,助推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在凝聚全人类共同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发挥应有作用。”[9]因此,新时代,顺应增强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大势,中央和地方社会主义学院理应深入贯彻落实《条例》,以办好学报等理论刊物为抓手,充分发挥统战期刊助推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平台作用,不断强化自身服务国际话语权建设的功能。

(一)牢固树立服务国际话语权建设的办刊理念

我国已经进入加强国际话语权建设的新时代,服务国际话语权建设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服务国家软实力建设的大局,同时,服务国际话语权建设也是统战期刊走国际化发展道路的难得机遇,统战期刊理应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实现作为。因此,作为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宣传的主阵地和研究成果交流的主渠道,统战期刊必须永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自觉将服务国际话语权建设这一时代使命融入办刊理念之中。统战期刊从业者需要自觉增强话语权意识,着力用世界眼光来优化办刊理念,进一步拓展国际视野,增强服务国际话语权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积极引导统一战线领域专家学者自觉运用统一战线视角来阐释中国故事、传播中国话语、研究世界问题、解决世界难题,积极推动统战期刊参与国际话语权争夺,用统战理念和统战思维、统战智慧为全球治理奉献中国话语和中国方案。

(二)优化统战期刊布局和定位

这就是要鼓励统战期刊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在办刊定位上,要打破“千刊一面”的局面。一方面,当前部分统战期刊没有公开刊号、申办公开刊号比较难,另一方面,统战期刊主管、主办单位渴望发声、希望发力。因此,各办刊主管单位、主办单位可以创新办刊思路,适应新时代愈演愈烈的“互联网+”趋势,促进统战期刊布局和定位的优化。一是可以将现有内刊转为网刊、电子期刊,建立“互联网+统战期刊”的办刊模式。二是可以根据服务国际话语权建设的需要,鼓励有实力的统战期刊积极探索国际化发展道路,适时出版发行英文版。三是可以推动一部分综合性期刊向学术性、专业化期刊发展转型,或转型为政治学学术刊物,或专注于统一战线学研究,引导国内统战理论专家学者围绕“一带一路”和命运共同体等国际热点话题做深入研究和阐释,发挥为国际话语权建设服务的功能。四是可以打造统战期刊共同体。这有利于凝聚合力,更好地服务国际话语权建设。例如,可以利用各统战期刊分别隶属各级党委统战部门主管的工作便利和优势,搭建跨地区交流平台,建立刚性的协调机制,定期开展联谊座谈、交流合作,推动全国统战期刊聚合发展、协同创新。此外,这也可以充分发挥集约合作优势和共同体的联谊纽带作用,围绕解决统战期刊同质化发展困境,建立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机制,加强期刊间的沟通协调和交流合作,促进统战期刊集约化、差异化、特色化发展。

(三)加快统一战线学科建设,建设高水平统战期刊

统战期刊核心竞争力的形成,需要依赖专业、稳定、充实的作者队伍和编辑队伍。这就需要加快统一战线学科建设,加大统一战线专业人才培养力度,为统战期刊作者队伍和编辑队伍建设提供源头活水,夯实高水平统战期刊建设的基础支撑。同时,鉴于当前统战期刊正逢统一战线事业发展的历史机遇期,我国国际话语权建设也需要统战期刊发挥其在话语阐释、传播方面的优势和功能,因此,有必要建设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和国际知名度、影响力的统战期刊。当前,统战期刊从业者要着力提升选题策划和组稿、编辑能力,从统战文化和历史资源中挖掘素材,不断丰富统战期刊的内涵和个性,塑造风格独特、格调高雅的期刊品位,推动统战期刊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一方面,可以针对全球治理和国际社会热点事件,增设紧贴话语权争夺主题的研究专栏或出版专刊,引导统一战线领域的权威专家对国际问题进行多角度、深层次解读,这既能推动期刊实现内容创新,也能强化期刊服务国际话语权建设的功能。另一方面,要树立精品意识、践行工匠精神,推进名栏名刊建设,以高水平栏目和高质量稿件深入解读、研究全球性问题,力争为传播中国声音、阐释中国立场、解读中国方案提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此外,统战期刊还要注重从形式规范上和技术规范上提升刊物品质、与国际标准接轨,为增强服务国际话语权建设功能提供技术保障。

(四)提升统战期刊的国际化水平,增强话语供给能力

国际化水平不足是统战期刊发挥服务国际话语权建设功能面临的最大瓶颈。当前,伴随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故事和中国文化在国际社会越来越受到关注和肯定。统战期刊需要把握机遇,适时推进国际化发展战略,向国际社会供给更多有深度、有价值、有分量的统战政策、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一是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并重。这就是指一方面要发挥海外统一战线的优势,拓展统战期刊的国际发行渠道,推动一部分有实力的统战期刊走向世界、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另一方面要聚焦国际话语权建设,引导海外华侨华人、专家学者,特别是要借助国际“知华派”专家学者的力量,建设国际化作者队伍,积极吸纳国外优质稿源。二是推动统战期刊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这就要以新媒体技术为支撑,以期刊内容建设为根本,促进统战期刊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实现优势互补、深度融合。各统战期刊办刊者要持续关注国际热点话题,增强议题设置能力,鼓励学科交叉研究,引导作者对国际热点开展多视角、深层次的研究,在内容建设上满足国际话语权建设需要。同时,各统战期刊不仅要与新兴媒体实现物理结合,建立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数字出版与传播平台,推出微博微信,实现刊物的开放获取;而且要与新兴媒体产生化学反应,有效整合“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形成二者“一体化发展的组织结构、传播体系和工作机制”[10],向国内和国际社会供给更多能够满足国际化传播需求的中国话语产品,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

猜你喜欢

话语权办刊话语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粮油食品科技》办刊理念视觉表达
全省首届少儿期刊办刊经验交流会在长沙召开
中国如何争夺LNG市场话语权
应提升贫困群众话语权
坚持开门办刊,讲好行业故事
“社会共治”中的话语权争夺战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被春天取消了话语权以后 [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