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院系统战工作研究

2019-02-20栾绍兴

山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党外人士院系成员

栾绍兴

院系统战工作是高校统一战线工作的窗口和缩影,是高校统战工作的重要基础[1],院系统战工作指的是高等院校的基层组织单位院系对其管理的教师、学生中的统战成员开展统战工作。院系统战工作是高校统战工作的组成部分,对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新形势下院系统战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凝聚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力量的重要途径

统一战线的生命力和价值主要体现在它始终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这就要求统一战线服从和服务于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高校是理论研究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为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了人才基础和智力支撑。高等院校党外知识分子密集,是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领域,在开展统战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2]。全国高校第二次统战工作会议上,俞正声明确指出高校统战工作的重要意义:“高校党外知识分子集中,是统战工作的战略要地。做好新形势下的高校统战工作,对于推进高校改革发展、巩固壮大统一战线,对于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都具有重要意义。”[3]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大部分在院系等基层单位,他们在教学科研一线工作,有重要的影响力,发挥着骨干作用。充分认识高校统战工作的重要性,准确发挥院系统一战线工作作用,调动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创新创造活力,可以有效凝聚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力量。

(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现实需要

随着高校改革进一步深入推进,高校教师面临着利益冲突和现实问题。如果矛盾和问题长期集聚易形成不稳定因素,利用高校院系统战工作及时化解这些因素能保证高校改革的顺利实施,维护高校的健康发展。同时,高校党外知识分子主要分布在院系,高校统战部门加强与其沟通联系,及时把握思想动态,能为学校党委科学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高校统战工作具有求同存异、教育引导、资源整合、利益协调的独特功能优势,在化解矛盾、促进学校有序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4]高校的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在教学科研一线,层次高、数量多、能力强、影响大,尤其是具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和不易被干扰的判断力。而高校人事制度、干部制度、分配制度等制度改革往往影响他们个人的利益,院系与其接触密切更容易与党外代表人士推心置腹讲政策、谈发展,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其正能量,有利于理顺关系、化解矛盾、凝聚人心,“同样的语言,同样的工作”通过他们去说、去做,在一定程度上更容易被接受,效果更加明显。

高校统战部门支持党外人士参与院系管理工作,为院系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对于集中各方智慧、促进院系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提高院系教学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高校党外人士中的大多数具有较高学历和职称,不少是骨干力量,有的还兼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特邀人员。院系在高等教育深化改革背景下做好统战工作,有利于调动统一战线成员的专业特长、积极建言献策,有利于沟通思想、理顺情绪、凝聚共识,促进高等教育发展。

(三)高校统战工作的重要阵地

院系是高校统战工作的重要阵地,在统战信息的收集、统战方针政策的宣传贯彻、统战成员的作用发挥和党外干部的选拔培养上发挥着重要作用。[5]加强院系统战工作是促进统战成员自身发展的需要,院系是党外人士展现自身素养和提升能力的主要平台,党外人士在院系的作用和贡献也是高校党委选拔优秀党外干部的依据。

高校统战成员多分布在基层院系和职能部门,仅仅靠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或统战团体自身的工作,整合难度较大。院系统战工作需要在院系党组织带领下,打牢基础,使统战成员从相对分散的局面形成统合的形态,才能进一步发挥统战人士的功能,才能在宏观上更好地实现统战工作的基本目标。因此,院系统战工作的好坏决定着高校统战工作的成败。

二、新形势下院系统战工作的主要特点

(一)统战成员增多

目前高校统战成员主要是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包括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少数民族师生,在高校工作和学习的港澳台同胞和华侨、归侨及侨眷等,重点对象是其中的代表人士。其中,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少数民族和港澳台学生正逐年增多。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国家对海外人才吸引举措和工作力度的不断增强,“人才磁铁”效应愈加凸显,许多优秀的海外留学人员主动归国创业择业,高校教师中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人员比例和数量显著增加,成为统战工作新的重要着力点。高校新一代海归以青年教师为主,如何做好这一群体统战工作是摆在面前的现实课题。依托国家对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政策的照顾,少数民族大学生也大幅度增多,2018年少数民族预科生由集中统一管理改为各高校自主培养,如何引导各族师生不断强化“五个认同”和“三个离不开”思想,如何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学业和就业的扶持需要久久为功。随着竞争力提升、政策放宽,中国内地高校对港澳台学生的吸引力正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港澳台学生到内地高校就读。因此,高校统战成员数量呈上升趋势。

(二)统战任务加重

概括来说,高校统战任务主要包括九项内容:一是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二是切实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三是重视留学人员相关工作,四是认真做好民主党派工作,五是加强无党派人士的工作力度,六是努力做好民族宗教工作,七是积极开展港澳台和海外统战工作,八是认真做好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和安排使用工作,九是加强统战理论政策研究宣传工作。[6]

随着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统战工作的要求日趋严实细,工作对象增多,工作要求提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大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使用力度。高校做好党外干部的物色、培养、考察、推荐工作,需要院系在思想上重视,要因势而动、顺势而为,积极配合组织统战部门做好相关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留学归国人员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统战工作新的着力点。高校是留学归国人员回国就业的主要去处,他们主要分布在教学、科研岗位,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帮助其迅速适应国情、校情,沉得下心、挑得起担,发展成为骨干力量,是高校统战工作的重要任务,需要院系加强统战工作力度。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大多数高校都成立了知联会,但目前各高校知联会的定位和工作机制还不统一,工作开展情况还不平衡,对广大党外知识分子的组织和引导效果还不理想。此外,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党外人士接触的网络信息包含多元价值观,有必要将统战工作纳入宣传工作日程,充分利用“两微一端”等宣传平台,广泛宣传本校统战工作新动态新成效,扩大统战先进典型的正能量,提高全校师生对统战工作的认识日益重要,这些工作都需要院系统战工作加强日常沟通联系,掌握详实基础信息,及时发现风险点,善于发现闪光点。

(三)工作难度提高

值此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价值观多元化,高校院系党外人士努力寻找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和途径。他们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上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也有不少党外人士价值取向出现功利化的趋势,政治理想淡薄,功利思想膨胀,个人主义滋长。有些人不能正确处理教书与育人、专职与兼职、科研与创收的关系,把经济利益摆在重要位置上。[7]高校统战工作范围不断扩大、领域不断拓宽,高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导工作、做好各类统战成员基础性工作、做好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和安排使用工作、做好统战理论政策研究和宣传工作等方面的任务更加繁重。高校院系如何加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工作,如何做好党外人士的思想引导工作,如何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党外代表人士的参政履职和社会工作科学评价考核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认真思考并逐步完善,这无疑增加了工作的难度。

(四)基层组织松散

当前,各民主党派十分重视在高校的组织发展,但也明显存在着诸如党务工作热情不足、组织生活不健全、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年轻成员政党意识不强等问题。[8]究其原因,是因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不足。一直以来,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干部大部分为兼职工作,工作开展主要靠干部的自觉性,面对教学科研压力,党派基层组织干部的组织建设工作与其教学科研工作无法有效衔接,在业绩考评、职务评聘中未得到有效体现。此外,党外代表人士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成果未纳入工作业绩评价和表彰奖励体系中,有些党外人士在兼职党派工作时甚至被认为影响了本职工作。高校民主党派组织松散固然有民主党派成员长期以来“重个人、轻组织”、党派内部激励措施不够等原因,院系党组织重视程度不够也是重要原因,甚至有的院系党组织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缺少对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开展活动的支持。

与此同时,大多数高校知联会、民族联、侨联、留联会等统战团体成立时间不长,群众性的属性导致其组织性不强,其有序运转尚需各级党组织尤其是院系的大力支持。这些问题需要院系统战干部着眼于高校统战工作的全局,从思想上充分重视,夯实院系工作的基础,从源头上有效解决。

三、新形势下院系统战工作的主要问题

(一)高校大统战工作格局仍需推进

第二次全国高校统战工作会议召开之后,大多数高校相继召开了学校统战工作会议,上海本科高校全部成立了统战工作领导小组,大统战工作的意识已经初步形成。但对照高校统战工作会议精神要求和高校统战工作实际,大统战工作还存在不平衡、不深入、不到位等问题。例如,党委统战部唱独角戏的现象还比较突出,统战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参与统战工作的意识还不够;统战联谊交友工作校级层面开展轰轰烈烈,但院系组织与党外人士交友交心力度还不够;对少数民族学生政治发展和学习关心的意识增强,但是实质性解决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和政治发展的具体举措还不够;针对海归教师的政治发展,高校组织部、统战部和基层党组织还缺少一个联合研判以及培养机制。

(二)院系统战工作意识仍需增强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统战工作,统战工作的力度持续推进。全国高校统战工作会议召开后,统战工作的重要性引起了院系领导重视。一个明显的变化体现在高校院系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中,很多书记开始把统战工作作为述职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仍有一部分领导干部没有掌握党的统战历史和统战工作知识,对统一战线的战略地位的认识还存在较大不足,主要表现在组织设置、主观认识和具体工作上。在组织设置上,由于民主党派的高校基层组织一般不以院系为单位设置,统战工作难以纳入院系的整体工作,导致部分院系领导对统战工作重视不足。在主观认识上,有的院系领导觉得高校统战工作应由学校党委主管,由党委统战部具体负责,院系党组织只需偶尔配合校党委统战部做一些诸如配合考察民主党派成员等工作,辅助一下即可。在具体工作上,院系统战工作走马观花、流于形式的居多,深思熟虑、统筹兼顾的少。目前局限于年终开开统战座谈会,党政领导与党外人士联谊结对者居多,海归教师和少数民族学生较多的院系虽然也有意识开展了一些结对帮扶活动,但总体上制度化规范化还很欠缺。

(三)考核激励机制缺乏

目前,统战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局面在有些高校院系仍然存在。其主要原因在于统战工作太“软”,缺少硬性指标,容易敷衍了事。当前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评价体系中,涉及统战工作指标很少,某些高校党建工作虽已将统战纳入评价指标体系,但“考察范围狭窄、权重偏低”的问题仍然存在,容易导致对统战工作的冷落。[9]此外,高校党建工作激励机制中,“争先创优”或其他评比表彰工作有关奖项的设置,往往忽视统战工作队伍和统战成员,大多高校尚未设立“统战工作先进个人”“统战工作先进集体”等奖项,也不利于调动工作积极性。

任何事业的发展都建立在科学的激励机制之上,如果对于绩效评估机制的认识和应用不够科学,则容易形成负面影响,挫伤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加强院系党组织统战工作责任和考核,有助于充分发挥院系在高校统战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院系统战工作的激励机制设计,让工作的成效与干部的奖惩挂钩,完善统战工作体制,提高统战工作水平。

四、新形势下加强院系统战工作的思路

(一)完善高校大统战工作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牵头协调、有关方面各负其责的大统战工作格局,形成工作合力”。[10]要构建高校大统战工作格局,就必须明确党委统战部、各职能部门和各院系党组织的工作职责。做到党委总体领导部署,统战部牵头组织协调,学校职能部门和院系党组织具体实施,有效建立分工明确、各负其责的统战工作机制[11]。针对重点工作任务,各高校还可以采用设立专项联席会议制度,由分管校领导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参与,整合资源,集结优势,协调落实,一抓到底,有效避免工作重复或办事“两张皮”的现象。[12]

(二)提高院系党组织统战工作责任意识

高校党委要充分发挥院系党组织的主体作用,明确工作职责,健全工作机制,通过召开基层党组织书记抓统战工作述职评议、交流研讨等方式,凝聚共识、增强意识,推进各院系统战工作齐头并进。为促进院系党组织更好服务统战成员,高校党委要坚持资源下沉、重心下移,为院系开展统战工作创造更好的条件,既要推进院系党组织服务统战的决心,更要增强其服务好统战的信心。要为每个院系党组织选好配强统战委员和统战员(或由组织员兼任),并明确工作职责要求,切实加强院系党组织的统战工作职能。通过定岗定责的制度安排,提高统战干部的使命意识和担当意识,能够对自身有更加明确的定位,从而更好履职,提高统战工作成效。

(三)加大统战知识培训力度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只有理论认识到位了,思想才能统一,行动才能够自觉。强化统战工作培训力度,可以促进院系统战干部更好地了解各项统战政策,更好地把握党的统一战线法宝作用和地位。一是配置学习资料。要通过为院系党组织定期购买有关统战工作方面的图书资料,及时传达统战工作相关文件,为院系统战干部自主学习提高创造条件。二是加强集中学习。通过选送参加党校、社会主义学院轮训、自主举办统战干部培训班等形式,开展统战理论知识的定期系统学习,不断提高院系统战干部的专业化水平。三是定期研讨交流。通过召开院系统战工作沙龙、工作论坛等方式,及时总结各院系开展统战工作的经验,促进各院系统战工作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四是注重日常学习。要善于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形式,开展“渗透式”“浸入式”“滴灌式”隐形培训,加强统战干部的日常学习。

(四)加强统战基础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是最大的政治。院系党组织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深刻认识到统战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大联合、大团结,要广泛凝聚人心、团结各方力量。熟悉和掌握统战成员的基本情况,与统战成员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才能赢得信任与支持。因此,必须从统战基础工作上下功夫,夯实基础,筑牢根基。一是摸清家底。要了解本院系统战成员的基本情况,详实登记造册,建立健全档案数据库,并及时更新,及时掌握统战成员的思想动态和工作生活状况。通过数据分析,绘制工作对象“图谱”,这有助于对症下药,因人施策。二是解决实际困难。解决思想问题首先要解决实际困难。不仅在思想上重视,更要在行动上落实。一方面要深入生活与统战成员交朋友,认真谈心,沟通思想;另一方面更要开展统战服务工作,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达成共识,增进感情。三是形成工作制度。统战工作要保持稳定,反复无常会冷人心。制度的稳定性和长期性能够管根本、管长远。只有建立完善相关制度,才能确保院系统战活动的经常性、长远性和有效性。目前院系统战工作制度建设不容乐观,工作随意性大的现象还比较突出。院系党组织应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党员领导干部与党外人士联谊交友制度》《院系统战代表人士座谈会制度》和《重大事项征求党外代表人士意见制度》等制度使院系统战工作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

(五)完善统战考核评价机制

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既可以发挥“指挥棒”“风向标”作用,实现有效的宏观调控,还可以促进不同单位的“好特色”“新亮点”,调动具体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考虑院系自身发展不平衡,高校党委在院系统战考核评价中应注意把握以下三条原则。一是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通过分解量化工作指标的方法,全面评价各项具体工作,增强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单纯定量评价可能导致评价结果的片面性,因为统战工作还存在很多“软”性指标,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加强综合评价,评价的结果会更科学。二是规范性与可行性相结合。在工作考评中,既要建章立制,建立长效机制,又要切实可行,防止陷入“为评而评”的应付局面。评价指标要具有可操作性,防止过于琐碎,难以付诸实施。应适当浓缩评估内容,简化评估程序,尽量避免干扰院系日常工作。三是整体性和差异性相结合。评价指标体系应注意点面结合,体现广泛性和特殊性,既要注重全面整体推进统战工作贯彻落实,但也不能忽视院系之间统战成员的类别、人数、学科和资源环境等条件的差异。此外,具体指标上,既要考虑统战成员贡献力,还要强调基层党组织的基础性工作;既要考虑统战成员参政建言的成效,更要强调其在校内本职工作的业绩。[13]

猜你喜欢

党外人士院系成员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行业党建工作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基于会计师事务所党组织与党外人士沟通交流的研究
清华院系手机背景图
引导党外人士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发挥优势作用的对策
“党外人士”称谓的由来
关于高等院校院系党政关系的思考
突出音乐本体 注重和声实践——高师音乐院系和声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