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三有青年”观探析
2019-02-20黄志江欧阳秀敏
黄志江,欧阳秀敏
(福建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1]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需要什么样的青年,如何培养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新时代人才,怎样引领广大青年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选择正确的成长发展道路,是新时代党做好青年工作所必须深思熟虑的一个问题。习近平在继承党的四代领导集体关于青年工作论述的基础上,结合当代青年特点及成长规律,提出了具有新的时代内涵的“三有青年”观。“三有青年”的要求最集中地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应有的面貌和素质,深刻体现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根本要求,为做好新时代、新特征和新使命下的青年教育工作起到了举旗定向的重要作用。
一、习近平新时代“三有青年”观形成的现实需要
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已经迈上一个更高的历史层级,也意味着当代青年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对于广大青年能力和素养的要求也会提升到更高的层次。习近平“三有青年”观正是基于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对于人才的迫切需求,在对当前青年成长成才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作出全盘考量的基础上所形成的青年成长发展的新指南。
(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需要青年人才的支撑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是当前中国社会凝聚人心的“最大公约数”,也是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习近平指出:“没有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难以顺利实现。”[2]在实现伟大梦想的征程中,青年人才是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引领一代又一代青年奋发有为,早日成为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我们教育引导青年,最重要任务就是引领广大青年奋发有为,激励广大青年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块拢。我们可以欣慰地看到越来越多青年人才的身影活跃在社会舞台的各个角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着积极作用,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汇聚起强大的青春力量。
(二)应对国内外形势变化需要对青年成长成才加以引导
在全球化不断深入、互联网风起云涌的时代,不同文化和社会思潮在世界范围内交汇碰撞。青年人所具有的朝气蓬勃、思维活跃、乐于展现自我的特点决定了他们能够轻松地接纳新鲜事物、适应多元文化思潮。与此同时,敌对势力更倾向于把思想意志尚不够成熟的青年群体作为突破口,某些消极负面的价值观念和错误思潮也悄无声息地渗透到青年群体中。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如果没有正确价值观的引领,缺乏足够辨别能力和抵制能力的青年很容易被误导,进而表现出思想意识变质、崇洋媚外的错误倾向,我们为培养青年所付出的心血也可能随之毁于一旦。青年工作千头万绪、牵一发而动全身,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所带来的众多不利因素使得青年工作的难度不断加大。但这也提醒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要牢牢把住意识形态这个前沿阵地,始终按照党的要求引领广大青年的成长发展道路。
(三)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需要加大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力度
人身之所重者元气,国家之所重者人才。青年人才是关乎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关乎国家宏伟的战略目标能否最终实现的重要力量。人才资源的特殊地位决定了我们国家必须把人才强国战略作为实现国家强盛的第一战略。习近平指出:“要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引导一批又一批青年健康成长成才是进一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最牢固的依靠、最有力的支撑。在新时期做好人才工作、推进实施以人才强国为核心的国家青年战略要站在党和国家战略全局的高度,以长远发展的眼光,建立培养人才、凝聚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合理机制;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的成才之路,不断加大青年人才的培养力度,把青年的力量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有力支撑,让青年自身的能力和才华能够得到有效的施展。
二、习近平新时代“三有青年”观科学内涵的传承与创新
党的青年工作思想中关于青年成长发展的基本内涵是理想信念、责任担当、知识本领和健康体魄等诸多因素的统一。习近平新时代“三有青年”观的科学内涵沿袭了党对于青年成长发展的基本要求,与党重视青年工作的优良传统一脉相承。同时,它也具有习近平对新时代加强和改进青年工作所作出的思考和创新,是新时代实现党的青年工作思想与时俱进的最大彰显。
(一)有远大理想的青年
理想与追求反映的是个体对于美好未来的希冀,是确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最高准则。中国共产党人在历史上一再强调树立远大理想对于青年成长成才、对于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1980年,邓小平在给《中国少年报》和《辅导员》杂志的题词中首次提出了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他还特别指出:“‘四有’中,我们最强调的是有理想。”崇高的理想能够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能为处在迷茫中的青年提供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动力支撑和道路指引。能否从青年时代起就树立远大的理想,从根本上决定了青年能够在人生道路上走多远。
习近平立足于新时代凝聚青年力量的现实需要,进一步发展了中国共产党注重培育青年理想信念的工作理念。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指出: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3]在迈向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一个精神上“缺钙”的青年,是不可能承担起时代所赋予的历史重任的。立人先立志,青年时期正是处于生理、心理都逐渐趋于成熟稳定的阶段,也是价值观养成的关键时期。人生路长,难免会走错几步,在青年时期引导广大青年认识自我价值养成的不足,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及时给自我精神“补补钙”,对于广大青年治愈精神上出现的“缺钙”现象,及时校正人生航向,具有良好的效果。
(二)有过硬本领的青年
我们党一直以来都注重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重视练就过硬本领,从而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毛泽东在1938年延安学习运动中首次提出“本领恐慌”的概念,他说:“我们队伍里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4](P178)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将“能力不足危险”列为党在新时代面临的四大危险之一。之所以会产生本领恐慌,会将能力不足定义为危险,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知识不足、本领不强,进而引起不自信的慌乱。掌握一技之长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而在当今这个时代,一个人如果没有一技傍身,本领恐慌只会更深。
习近平秉承中国共产党始终关注青年素质本领的理论品质,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指出:“广大青年一定要练就过硬本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必须依靠有真才实学的社会主义有为青年。”[5](P278)掌握一定的本领和技能,为实现社会融入和自我发展奠定基础,既符合时代发展对于人才提出的新要求,也符合广大青年自身成长的实际状况。但是本领不是与生俱来的,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得会的。欲得真学问,须下苦工夫。练就过硬本领需要一个持续不断的积累过程,需要敢于直面自我能力的短板,需要时刻保持本领不足的危机感,需要持之以恒的知识更新和默默耕耘的积累。为此,习近平多次强调做好党的青年工作,要引领广大青年积极练就过硬本领,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
(三)有责任担当的青年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始终相信青年群体的力量,始终把发挥青年作用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毛泽东曾盛赞青年是最积极和最有生气的社会力量,江泽民多次强调国家的伟大复兴需要各个领域有担当、有责任的青年。不管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华青年儿女都是胸怀一腔报国热血,勇于责任担当,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奉献出无私的青春力量。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正是依靠众多真正敢作敢为、顶天立地的青年人,我们的国家才能够生生不息、兴旺发达。
习近平继承并丰富了党关于青年责任担当的历史定位,他指出:“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6]新时代需要有担当的青年扛起中国梦的大旗,需要怀揣赤子之心、胸涌报国热血的青年来完成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但是,面对新时代、新使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有自己的责任,有的人能够义无反顾地担当起历史重任,而有的人则拈轻怕重、避世离俗。所以,我们所讲的敢于担当不能光凭喊口号。力行而后知之真,检验是否敢于真真切切地承担责任、履行使命需要体现在具体的工作生活中。对于广大青年而言,担当不能好高骛远,而是要立足实际,从做好本职工作、尽好分内责任做起。只有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理想抱负才有实现的基础,家国情怀才有寄托的所在。
三、培育新时代“三有青年”的路径选择
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构成了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最根本的评判标准,是培养合乎时代发展要求的栋梁之才的最新原则。我们在未来开展青年工作的过程中,要积极探索青年工作的新路径、新方法,为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引领青年树立远大理想
理想信念属于精神层面范畴,是精神自律最直接的体现,拥有什么样的理想,决定着青年能有多高的思想道德境界,关系到青年所追求的人生目标能否最终实现。所以,我们要把引领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放在立德树人的首位,让广大青年自觉地认同理想、筑牢理想、实现理想。
1.在深化理解的基础上认同理想
“我们的实践证明: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7](P296)坚定的理想信念也必须建立在对理想的深刻理解之上,认识到自己所要坚持的理想是什么,才能进而以自觉的行动去实现这个理想。很多青年对于理想信念的理解是抽象模糊的,至于怎样树立理想,树立什么样的理想更是一无所知。事实上,理想信念并不是抽象难懂的。习近平指出:“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8](P278)广大青年要不断深化对中国梦的理解和认同,始终秉持有梦想终将会实现的坚定信仰,牢固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的远大理想。
2.在提升理论涵养的过程中筑牢理想
拥有崇高的理想信念,离不开青年个人的天赋和努力,更需要理论知识的浸润与滋养。习近平指出:“崇高信仰、坚定信念不会自发产生。要练就‘金刚不坏之身’,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培育我们的精神家园。”[9](P108)树立坚定的理想关键在于不断深化对科学理论的学习领悟,在理论学习中提升认知的过程就是理想具体化的过程,对理论的学习越深入,对理想的理解就越深刻。对于广大青年而言,提升理论涵养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转变固化的认知观念,敢于正视自己存在的薄弱之处,减少对理论学习的抗拒和懈怠,感受理论学习对于成长的巨大推动作用,进而逐步提升自身的理论认知水平,为塑造坚定的理想信念打牢扎实的理论基础。
3.在实践磨砺的过程中实现理想
知之非艰,行之惟艰,实现人生的理想抱负,远比“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要难得多。人生不可能总是顺风顺水,偶尔遭遇些许坎坷和挫折才是成长的常态,“中国人一以贯之的‘行动哲学’,便是经历风雨才能见到彩虹,闯过隘口才能一马平川”[10]。只有经历过艰难险阻的磨炼,才能更好地体会理想对于人生巨大的指引和支撑力量。任何人的成功成才,无不是来源于一点一滴的积累、锲而不舍的奋斗。对于广大青年而言,仅仅把理想建立在对于理论的吸收上是不够的,在扎实勤奋地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时刻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把经历的坎坷和挫折化为实现理想的动力,在不断磨炼中走出更加稳健、更加出彩的人生道路。
(二)指引青年练就过硬本领
在这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安常守旧的人是没有出路的,不努力就会被时代所淘汰。“时代机遇只会眷顾有准备的人。只有练就过硬本领,才能击水中流,当好新时代弄潮儿。”[11]青年人想要追随时代发展的脚步,不仅不能固步自封、满足于现状,而且要通过刻苦勤奋学习练就本领,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夯实本领、练就真才实学,方能从容不迫地在实践的风浪中检验本领。
1.在勤奋学习中练就本领
能否在青年时期打牢厚实的学识基础、练就过硬的工作技能,关系到如何走好未来的成长道路。立身百行,以学为基,唯有时刻保有本领不足的危机感,不断学习新知识、磨炼新技能才是练就过硬本领的必经之路。习近平强调:“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广大青年要自觉加强学习,不断增强本领。”[12]只有切实学到真经,掌握真本领,才能在时代竞争的洪流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广大青年要善于抓住年轻时期记忆力好、接受力强的黄金时期,牢固树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人生信念,广泛学习知识文化,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在孜孜求索中完善自我,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
2.在工作生活中应用本领
正确的实践促进认识的发展,只有将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当中才能真正体现其价值。对于广大青年而言,练就过硬的本领不能仅靠课堂上的知识灌输,还要善于将所学的理论知识、所掌握本领技能切实地运用到工作生活中去。习近平多次勉励当代青年在工作学习中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毛泽东强调:“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13](P181)学习的过程是为了落实,广大青年要学会将书本知识与基层经验结合起来,将扎实的学问和厚实的见识结合起来,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结合起来,在实际工作中提高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3.在实践的风浪中检验本领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认为,所有美好事物都要从现实中创造,一切真理都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指出:“为了要理解,必须从经验上开始理解、研究,从经验上升到一般,为了学会游泳,必须钻到水中。”[14](P221)练就本领的过程就如同学习游泳,是否真正学会游泳要钻到水下去检验。真金不怕火炼,只有在实践中反复淬炼,在平凡的工作岗位发挥出最大效用的本领,才是真正经得起检验的过硬本领。所有知识要转化为能力,都必须躬身实践,广大青年既要坚持脚踏实地地把知识学深、持之以恒地把技能练透,也要培养敢于在实践的风浪中接受检验的无畏勇气,在“千磨万击”中检验自己的本领。
(三)鼓励青年敢于责任担当
使命与任务是人与生俱来的属性,不同时代的青年有着不同的历史境遇,面临着不同的历史使命与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就是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使命与任务。广大青年既要提升担当责任的能力,也要强化主动担当的意识,培养敢于担当的勇气,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1.锻炼善于担当的能力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富于道德修养的君子从不会因为本领是否被人知晓而烦恼,他们担心的是自己的能力是否足够支撑起自己的德行修养。恩格斯曾指出,“全面发展的人应是各方面都有能力的人”,同样,对于广大青年而言,谈起责任担当,能力远比口号重要得多,有能力才会有底气,有底气才会有勇于担起时代重任的自信。我们培育有担当的青年,关键在于要引领广大青年牢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锻炼善于担当的能力。厚积才能薄发,广大青年只有不断积蓄知识和本领,从现有的工作、现有的岗位做起,沉心静气地做好每一件细微小事,才能在实践锻炼和社会磨砺中逐渐培养出敢于担当的能力。
2.强化主动担当的意识
敢于担当是一种魄力,主动担当则是一种精神境界,这种境界来自于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大局观念,来自于矢志不渝、舍我其谁的奉献精神。个人的担当是成就时代伟业的基石,广大青年敢于责任担当不仅是对人对己负责的体现,而且也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贡献一份力量。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理当少一份计较,多做一些奉献,出现问题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大事难事敢于将责任扛在肩上。想担当才会有担当,如果没有担当意识,谈使命、讲责任就是一句空话。我们培育有担当的青年就是要不断强化青年主动担当的意识,鼓励广大青年做一个敢作敢当的人。广大青年要树牢“铁肩担道义”的担当意识,用切实的行动苦干实干,干出事业、创出成就才能显现出自己最大的担当。
3.培养敢于担当的勇气
敢于责任担当不仅需要能力和智慧,更需要无私无畏的勇气。“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担当意味着要主动付出和奉献,意味着应对困难不推诿,承担责任不逃避。有勇气才会有行动,在面临大是大非和人生选择的关键关头,如果缺乏责任意识,缺乏敢于迎难而上的勇气,通常就会采取逃避责任、僻重就轻的方式来应对。面对困难与挫折选择逃避是人的本能,但同时也是人性怯弱的表现。我们培育有担当的青年,要引领广大青年克服这种人性的弱点,摒弃畏葸不前的弱者心态,鼓励广大青年勇于迈出责任担当的第一步,提升自己敢于担当的勇气。勇气足了,腰杆硬了,担起责任才能更加自信稳健。
总之,面对当前青年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有契合时代要求的青年工作思想来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习近平在把握时代发展要求的基础上提出的“三有青年”观,是习近平在长期处理青年问题的实践探索中逐渐形成的思想和理论总结,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做好党的青年工作必不可少的思想指南。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三有青年”观的深刻内涵,始终坚持以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作为培养新时代青年的核心要求,对于在新形势下拓展党的青年工作理念的外延,正确引领广大青年健康成长成才具有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