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福利文化的时代意蕴和发展路径探析

2019-02-20郭丹丹

社科纵横 2019年12期
关键词:社会福利福利特色

郭丹丹

(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06)

中国的福利文化思想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在推动社会历史变迁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精神力量。从传统社会时期的萌芽,到近现代社会的互动与嬗变,在迎接现代化转型又面临着全球化机遇与挑战。基于国内外形势的转变,中国特色福利文化如何完成自身蜕变和发展呢?通过科学鉴别和激活传统优秀福利文化的活力,剖析新时代福利文化的时代蕴意,可以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动力,为我国普惠性福利时代到来提供指导。

一、中国福利文化的思想渊源

我国有着悠久的文明史,福利思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根据特殊的社会时代条件进行调整和发展乃至转变,但是其中蕴含的福利文化内涵却绵延不绝,这也决定了我国当代福利意识形态深受传统观念影响。

(一)古代社会福利思想

中国社会保障自古以来是柔性传承,靠传统文化维系[1](P383)。古代没有现代意义的社会保障制度和思想,但已有社会福利思想的萌芽,儒家的“孝”、“仁义”以及“家庭核心观念”等对我国福利文化的形成影响较大。孔子《礼记》中构建的大同社会包括了给予老人、小孩、残疾人等在内的诸多弱势群体福利的意识观念,构建了社会福利思想的雏形;孟子提倡对老年人的关爱,具有社会福利观念[2](P41);董仲舒倡导救济“大贫”者、限制“大富”者具有福利思想色彩,在推动儒家福利思想成为社会共识方面作用很大;墨家的“兼爱”提倡平等理念,也是福利思想的一个进步;宋代朱熹提倡国家要体谅百姓关注民意并提出“社仓”思想,这都是世界福利思想史较早的记载之一。

(二)近代社会福利思想

随着西方国家福利思想的传入,近代中国社会变化更多的是由这种意识形态的变化影响着。在这期间,与西方文明交流融合中,儒家倡导的家庭内的福利之说被否定,这也促进了中国福利思想朝着制度化和现代化转变。在郑观应的《盛世危言》中讲道:“古者鳏、寡、孤、独谓之穷民,文王发政施仁,必先四者”,指出了中国传统社会给与福利的对象。他在《善举》中介绍了外国的慈善事业,而且倡导用经济手段治理灾荒的理念,一定程度上,郑观应开创了中国福利事业;康有为提倡学习西方社会的“大福利”,把养老、医疗、生育等转变为公共福利事业,他还提出慈善救济对政府而言是一份责任,对人民而言是一项权利;孙中山为构建一个理想的福利社会也在不停的进行探索。这时期主要把西方福利思想与中国传统思想相结合,上升到了治国方略的高度,是一种新的福利文化理念。

(三)现代社会福利思想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福利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理论依据,倡导国家在福利实践当中承担全部的责任,每个人都应该平等地共享权益,理应获得“参与的自由”。改革开放40多年来社会福利思想不断发展,福利文化研究也逐渐成为显学。这时期实施的福利内涵丰富,主要包括职业福利、社会补贴、残疾人福利、老年人福利、儿童福利、妇女福利、社会收养、住房福利、教育福利等,朝着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福利目标发展。

总体上,传统社会的福利思想主要深受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多元化文化影响,包括家庭伦理价值观、孝道,甚至带有宗族的色彩,并在西学东渐之后与西方文化碰撞交流逐渐变革。而现代社会则更多凸显马列主义与中国传统福利文化精华的结合实践,由传统的家庭本位到国家主导的政府、社会、家庭的多元化福利保障趋势发展。

二、新时代构建福利文化的时代蕴意

回顾中国社会福利思想演进历史,对于认识今天的福利文化的源流和社会条件,对于改进和发展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社会福利事业,具有重要的学术和现实意义。从马克思主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形态的辩证关系出发,牢固树立传统优秀福利文化的自信心,可以为我国现行福利社会的完善和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指导。

(一)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构建福利文化话语权

一种福利文化就是一套话语和实践,构建福利文化,就是一种政治反思实践。随着中国的社会转型和福利制度的不断发展,整个社会对福利文化的研究不断深入,希冀在思想观念层面为我国未来福利制度的定位找到一种文化建构力量。十九大报告提倡的文化自信,不仅引发了各种解读,也带来了对中国传统福利文化的研究的热潮。知道我们拥有什么样的福利文化,还需要什么样的福利文化,今天拥有的福利文化带来了什么,将来还能带给我们什么,未来社会发展又提出怎样的福利文化要求,这些研究具有强烈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在过去没有科学认识西方福利制度历史背景下,提出福利文化建设既不合时宜,也难以为当时的政治意识形态所接纳。今天,随着党和政府对改善民生问题的重视,对社会福利制度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建设中国特色的福利文化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中国特色的福利文化建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根基的发展,反过来又会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

(二)加强对福利社会发展理论指导,促进各项福利制度发展

如果我们从布迪厄的惯习理论分析,基于场域和惯习之间的相互作用,我们可以看到福利文化和福利制度是相互关联的。福利文化是社会福利制度系统的内在推动力,社会福利的制度体系是福利文化价值观的外在表现形式,因其需要而产生,进而维持整个系统的运转,实现系统维持功能。不管从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福利体系构成要素,还是社会福利被包括于社会保障体系中思考,随着我国普遍福利时代到来,对福利文化的研究可以促进各项福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忽视本土福利文化在社会福利制度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试图抛开中国的福利文化土壤,简单移植国外的社会福利模式,结果只能是“水土不服”[3]。

三、中国特色福利文化的建设路径

要不断推动中华民族发展,就要适应时代的需要,传承民族文化中优秀的美德[4](P181)。构建中国特色福利文化,不能原封不动地继承和接受,必须经过创造性改造,才能成为符合转型时期现代化发展的中国特色福利文化。

(一)推进传统优秀福利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一是坚持对传统福利文化的民族认同和汲取。传统优秀福利文化是我们的根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从历史的、发展的角度客观分析、鉴别、传承中华传统优秀福利文化,重视指导中国革命、社会建设、改革取得胜利的文化养料,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发展。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要以坚定的文化自信,从当前国内外诸多福利难题着手,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呈现中国方案,提出中国智慧。

二是坚决抵御、打破文化标准的霸权、照搬和依赖。关于西方福利文化,很多人认为其思想都是好的、科学的、先进的,应该全盘接受,也有部分人认为中国传统思想存在着很多不科学、不合理,甚至有碍于中国转型社会发展的文化,应该学习西方的人文主义福利思想。这是一种盲目崇拜西方福利文化的表现,严重忽略了我国的基本国情。在对外开放和融入全球一体化转型发展时期,我们要警惕西方文化和平演变策略,抵制文明优越性谬论等,通过构建中国特色福利文化国际话语权,保护和弘扬祖国传统福利文化,保障我们国家的文化安全。

(二)坚持构建符合人民需要的特色福利文化

社会主义的性质决定了我们建构中国特色福利文化要从人民最迫切的需要着手。十九大报告指出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早已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我们构建中国特色的福利文化就是从人民群众对社会福利日益增长的需求着手。弘扬传统优秀福利文化,要以人民的需求为初心,不断着眼于实现人民对精神文化思想诉求。同时,要将传统优秀福利文化的精华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相结合,在满足人民需求和赢得民心基础上,坚定不移地构建中国特色福利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构建永葆中国共产党生命力和执政根基的文化力量。

(三)加强共商共建共享福利文化机制建设

充分挖掘中国传统福利文化与转型时期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连接点,需要政府构建一种社会文化的保障机制。为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福利文化机制,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全体社会成员科学地选择学习传统福利文化,尽到继承传统优秀福利文化的职责与义务。我们在构建福利文化自信方面要实现以政府主导为主、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的模式,通过发挥政府引导作用,调动家庭、社区、非政府组织和企业等的功能,建立一套全民共商共建共享的社会福利文化机制。

(四)加强对福利文化的教育与传播

一是弘扬、普及优秀福利文化的教育,发挥舆论媒体正面效应。一方面综合运用传统的报纸、电台和新兴互联网媒体比如微信、微博等为载体,普及对优秀福利文化的影响力,同时传承传统节日和民俗习惯的积极效用,比如中国梦“梦娃”就具有强大“以文化人”的感召力。另一方面要发挥优秀公益视频广告的文化作用,将福利文化的精髓以极强的视觉冲击力,震撼心灵,启迪思想。二是推动中国特色福利文化对外传播。以国外建立的孔子学院、中国文化博物馆以及在外的华人同胞为纽带,谈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的声音,宣扬中国特色,展示中国形象,助推中华优秀传统福利文化的国际传播。

(五)坚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福利文化观念

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了世界不断发展进步,中国“入世”后,中国当代福利文化与外来福利文化的对话和交流将会更加频繁。因此,认真研究借鉴国外福利思想对中国当代福利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坚持吸收其他国家适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优秀福利文化,正确汲取西方福利思想的精髓,通过优秀文化的互鉴减少各国福利文化冲突,实现福利文化共存取代福利文化优越感。在学习西方文明的精华以后,使其成为我们文明构建的要素[5](P5)。坚决剔除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不适合中国国情的西方福利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到来做出思想文化上的贡献。

猜你喜欢

社会福利福利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那时候福利好,别看挣几十块钱,也没觉得紧巴巴的
SZEGÖ KERNEL FOR HARDY SPACE OF MATRIX FUNCTIONS∗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清明雨
可否把宽带作为社会福利
社会福利
社会福利与欧债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