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高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019-02-20于广春
于广春
(江苏省昆山中学 215300)
兴趣是学习活动中渴求获取知识,探究某种事物最直接,最活跃的推动力,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前提.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能够激发情感,激起动机,培养意志,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爱上学习数学.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活动取得最佳效果的前提条件是融洽的师生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会形成非常和谐的学习气氛.淡漠的师生关系会影响学生,特别是学习后进生,见到数学老师会胆颤心惊.学生紧张的情绪会阻碍学生去探索和创新.因此,教师要从以下三方面改变,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
1.教师的育人理念
数学教师对学生亲切和蔼,这能让学生心情放松.教师的亲切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得到满足.亲切的语言能让学生主动发言,主动发言可以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课堂上,教师要善于用肢体语言,组织课堂教学.有学生回答问题出色时,应表扬“非常好!你真聪明!”;当学生质疑时,应赞美道:“主动思考问题,你很棒!”;当学生不会回答时,应鼓励道:“还没想出来,坐下再认真想一想,你可以想出来的!”;当学生回答问题的声音不响亮时,应激励道:“你的声音很好听,大声点,让同学听得更清楚!”等等.学生听到以上激励的语言,会非常开心,还会争取表现得更出色,这会让学生在学习中敢于表达想法、主动思考问题.数学教师抓住机会给予学生引导,使学生有一个全面展示自我的空间,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让课堂“活”起来.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爱上学习数学,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2.教师的育人原则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要求数学教师要充分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创造的才能,人的潜能是无限的,教师的信任能促进学生全面发挥自己的潜能.教师尊重每一位学生,使师生平等地进行学习、讨论、探究,让“教师式的学生和学生式的教师”代替“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的关系,在平等的氛围中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索、共同学习、共同实现理想.
3.教师的育人方法
高中数学每天都有作业,教师不必每天都自己批改作业.教师可以指点学生自我批改或相互批改,教师调控整个批改过程,使学生从自批、互批中受到鼓舞,看到自己的优点,同时看到同学的优点,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这样做,学生自己会更加清楚该如何书写,更能理解教师平时强调的书写问题.批改过程中还可以增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从而给学生一种成功的体验,促使学生带着愉快的情绪参与到数学学习中.众所周知,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的有效手段是合理的评价,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自评与互评的过程,让学生多方面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
二、设计合理的课堂结构,燃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课堂导入精彩化,燃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学生如果对所学知识具有强烈的兴趣,那么就会全身心地关注数学,探究数学,才能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数学课堂教学分为新授课、习题课、复习课,这些教学中精彩的课堂引入等于本节课已经成功了一半.数学教学的课堂导入中要多联系生活,可以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例如:讲“二分法”时,这个方法很麻烦,同学极容易厌倦,教师要联系生活,比如:昆山马鞍山路底下的水管堵了,维修工人到了,怎么检查呢?是从头查到尾还是取道路中点,来排查上下半路,让同学们来说说看?大部分同学会选择取道路中点,来排查上下半路,然后,教师指出:这就是数学中的二分法.同学们马上领悟到“二分法”的思想.教师再引导同学们自己总结出二分法的步骤,教师适当的点拨,再讲解具体的函数中如何使用,这样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轻松的学会了“二分法”.苏霍姆林斯基还说过:“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能使人产生淡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因此,课堂导入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
2.课堂氛围良好化,保持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在学习中有疑问能启发学生去探索.产生的疑问是思维的开端、创造的基础、求知欲望的源泉.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恰当地构建“问题情景”,让学生产生疑问,从而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多给学生讲有趣的数学故事,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历史;多讲述数学中的重要领军人物,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会积极思考,大胆去探究,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会得到充分的发展.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教学中抓住时机开展小组比赛活动,如:例题投影出来后,以小组为单位,比比看哪个小组先算出来.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到数学课堂的积极性,更加活跃课堂气氛.
3.课堂教学直观化,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教学中,进行适量、适度的实践操作,把抽象知识形象化,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进行感知.同时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演示,多媒体中形象逼真的画面牢牢抓住学生的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学习圆锥曲线的椭圆时,先与学生搜寻生活中涉及的椭圆图形,然后让学生去探究椭圆的画法、椭圆的特点等.教师要适时表扬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然后,综合学生画的结果,进行点评,从而给出正确的画法.这样的数学教学过程,调动了学生多种感观同时参与,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会使学生兴趣高涨,高质量地完成教学目标.
三、给予学生成功感,学习数学成为爱好
笔者发现学生在学习数学中遇到困难时,学习的热情会慢慢降温、甚至消退.这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训练学生的意志力.一个有信心,意志力又好的学生,不仅在数学上能取得好的成绩,在其他方面应该也不错.所以,激发学生持续学习数学的兴趣非常重要.苏格拉底曾经说过:“一个人是否有成就只有看他是否具有自尊心和自信心两个条件.”而具有了自信心那差距就产生在意志力了.心理学中指出: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行动,克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即人的思维过程见之于行动的心理过程.所以课堂教学中以及学校的平时生活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意志力,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复杂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谦虚地说:“同学们帮我算啊”或者“我算,同学们帮我看着我不要算错啊”学生喜欢挑教师的错,学生们会非常认真地跟着计算的.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提高了.学习数学上一点点的成功,会逐渐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获得成就感,这样就产生了学习的新推动力,这种学习的推动力将促使学生不畏艰辛,勇往直前.
因此,平时教学中教师只要做到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布置合理的课堂结构,给予学生成功感,就会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