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视角下减贫题材的纪录与传播
——纪录片《充满希望的村庄》创作方法研究

2019-02-20李慧颖

视听 2019年7期
关键词:充满希望摄制组纪录

□李慧颖

在中国—东盟合作背景下,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国际减贫交流与合作。2016年12月,在中国政府的发起下,东亚减贫示范合作项目率先启动,通过该项目中国在老挝、柬埔寨、缅甸三国六个村庄合作开展道路、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农业产业,并开展社区环境整治,提供物资支持和派遣专家开展培训等活动,切实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村庄的发展活力。

为了全景纪录中国发起和实施东亚减贫示范合作项目,2018年6月纪录片《充满希望的村庄》项目启动,开启了我国首部中国—东盟国际减贫纪录片的摄制工作。经过一年多的拍摄和制作,一系列国际视角下减贫题材作品的纪录与传播方法在创作中总结呈现。

一、正确的理论指导与创新的合作模式相结合

(一)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思想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对外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要争取世界各国对中国梦的理解和支持,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我们追求的是中国人民的福祉,也是各国人民共同的福祉①。纪录片《充满希望的村庄》正是用纪录的形式向世界说明中国对全球的贡献,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本片所跟踪拍摄的故事既是全景展示中国发起和实施东亚减贫合作示范项目的艰辛历程,也是通过最客观的视角纪录中国人民如何运用中国减贫经验帮助“一带一路”沿线有减贫需求的人民共同克服贫困,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故事。纪录片以中国梦为引领,通过丰富详实的事实讲述中国故事,讲述“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各国人民民心相通、共同实现梦想的故事,深化了中国梦的含义,传播了中国优秀的价值观念,展示了中国负责任的国际形象。

(二)创新合作模式,多级互动、优势互补

《充满希望的村庄》由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国环球广播电视有限公司、广西广播电视台联合拍摄,中国国际扶贫中心进行政策指导。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国环球广播电视有限公司从主题和资金支持上给予纪录片创作和传播充分的保证;广西广播电视台是我国对东盟外宣的重要省级官方媒体,其纪录片团队拥有丰富的创作经验和制作实力,在执行过程中能够保证拍摄制作质量和效率;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对项目的全程跟踪参与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执行团队对国家外交政策的深入理解。多部门的共同创作、优势互补,保证了项目在整体运行过程中导向正确、政策合理、执行高效,实现外宣纪录片创作及传播合作模式的创新。

二、跨文化背景下客观深入纪录的创作方法与多主体协同创作理念结合

(一)全面深入进行调研,充分发挥编导的预判能力

在正式开始拍摄之前,纪录片的创作就面临着究竟该选择什么人物作为拍摄对象的问题。大部分备选拍摄人物来源于我国派驻各地减贫工作组专家前期摸底调查得出的海量贫困户样本,由于前方专家对纪录片创作方法并不了解,推荐的人物往往并不符合创作要求。所以即使在掌握了海量贫困户样本的前提下,坚持既全面又有针对性的前期调研成为了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

从调研阶段开始,纪录片的主创团队就始终践行着新闻工作增强“四力”的要求。首次调研采用了田野调查,运用一周时间充分全面地掌握各地的情况和人物的现状;同时在调研过程中,编导依据以往经验对人物命运走向的预判保证了调研的针对性,逐步缩小调研对象范围。最终充分掌握了各项目村的扶贫户构成情况和生活状况,并根据这些情况选择了将近十组贫困户和相关家庭作为跟踪拍摄对象。

(二)形成多主体协同创作、介入式创作、交流型传播的创新创作传播模式

《充满希望的村庄》拍摄的主要场景在老挝、柬埔寨和缅甸三国的乡村,交通住宿等条件不便,社会文化背景与国内有很大差异,这对纪录片的近距离纪实性拍摄带来了挑战。在正式出发拍摄前,摄制组、前方减贫专家以及中国国际扶贫中心相关负责人就拍摄具体计划持续进行了将近一个月的密切沟通和协调。摄制组首先根据现有的文字材料和以往经验对拍摄内容和具体日程做出了详细的预案,然后由前方减贫项目组专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社会文化背景就预案中的具体内容提出意见,摄制组在此基础上继续修改和完善拍摄预案,这个过程反复多次,直到各方都认可预案可行为止。在预案形成过程中,中国国际扶贫中心相关负责人也就预案的制定和修改同外方进行官方沟通和协商,并随时反馈调整意见,让外方相关人员体会到极高的参与感和尊重感,对于摄制组的外交安全和拍摄协助给予了充分的保证。最终形成多主体协同创作、介入式创作、交流型传播的创作传播模式。

(三)结合跨文化创作背景,因地制宜地进行分散式纪录拍摄

总体来说,《充满希望的村庄》是一部主题型纪录片,要求主题明确、线索集中;但就具体拍摄内容来说,该片拍摄地点众多、人物各异、故事分散。这样的情况实际为如何兼顾内容丰满又主题集中提出了更复杂的要求。

尽管已经制定了充分的预案,但是在实际拍摄过程中,分散式纪录的拍摄方式仍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首先,摄制组坚持驻扎在对口村庄,根据当地情况随时调整拍摄方向,充分保证了对当地的生活习惯、社会习俗有细节了解和掌握;其次,在拍摄过程中,摄制组发现当地人契约观念不强,常常不能按照约定的时间履行约定的事情,于是决定采取蹲点的方式对备选拍摄对象进行跟踪,先开放式地掌握备选拍摄对象第二天的大致行程计划,不做详细约定,第二天提前到达备选拍摄对象住所,跟随其进行活动,一旦完成一个事件的跟踪,立即赶赴下一个备选拍摄对象所在地,用同样的方法进行跟踪。这样的方法尽管非常繁琐、紧张,工作量大,但是针对当地的情况非常奏效,能够得到大量丰富的有效信息和细节。

三、创新定位媒体角色,构建主流媒体在国际传播中的责任和形象

(一)创作者既是纪录者也是信息传播者,具有信息控制和反馈的责任

在社会和政治转型时期,见证人发挥着关键作用,他们既必不可少,但又是一个障碍。事件当事人必须依靠见证人,他们有自己的眼光,有独特的记录方式,会在合适的文献上以合适的方式签下真名实姓②。《充满希望的村庄》主创团队在拍摄过程中,除了把自己定位为纪录者和观察者,同时基于新闻工作者的角色他们也把自己定义为现场的见证人。纪录片拍摄过程中深入全面的田野调查为国际减贫工作组的扶贫调研工作提供了更多角度的信息补充,也从另一个层面提升了国际减贫工作的效果和效率,同时也较为客观地掌握了我国对外政策在民众层面的接受情况,也让被援助国的民众对我们国家的政策和文化产生信任感,促进我国国际减贫工作的深入和推进。

(二)在国际减贫的外宣工作中,媒体作为“国际减贫的参与者”要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觉悟和人文精神

基于长期的纪录片创作,广西广播电视台纪录片团队了解到广西壮锦传承人谭湘光在传承壮锦文化的过程中发现老挝的织锦与壮锦有着相近的工艺和文化元素,她打算在老挝寻找有潜力的织娘教授壮锦文创产品生产技能。主创将这个信息反馈给负责驻点老挝的广西扶贫专家组,专家组针对此事进行论证,期待能够将壮锦文创产品的产业开发与国际减贫项目进行结合,这不仅对老挝的贫困户起到现实增收的作用,同时也将开创我国民族文化产业参与东亚减贫实践的新探索。可见纪录片深入现场、最大限度贴近被摄对象的创作原则,重构媒体角色定位,不仅是一种工作方式,也是一种国际情感交流方式,构筑国家主流媒体国际形象的具体实践。

四、结语

《充满希望的村庄》以期通过纪录片的特殊形式发出中国声音、展示大国责任,取得更深入广泛的国际国内传播效果。纪录片的创作方法创新,也推动着澜湄合作下国际减贫领域的传播创新。纪录片的拍摄和传播过程也是我国主流媒体深入参与国家国际减贫工作,创新性实践对外宣传工作的有益尝试。

注释:

①习近平新闻思想讲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18:151.

②[美]马克·雅各布斯,南希·韦斯·汉拉恩.文化社会学指南[M].刘佳林 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259.

猜你喜欢

充满希望摄制组纪录
充满希望的艺术新星喻喻如一
理性思维 辩证思考
就能帮到这里了,企鹅们,加油
Three ways to stay hopeful about the future
出版纪录
影视剧中的无人机
在高温与严寒之间
《科教·纪录》
2016年夏,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
央视纪录频道国际版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