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萌芽时期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武汉地区的传播途径研究

2019-02-20朱锦精范一啸陈佳雯李红玉

视听 2019年11期
关键词:书店长江武汉

□ 朱锦精 范一啸 陈佳雯 李红玉 骆 莎

一、概念界定

(一)“萌芽时期”的阶段定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经历了晚清的最初翻译、20世纪初到俄国十月革命前的初步介绍以及俄国十月革命后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真正有意义”的传播等三个阶段。因此,本文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萌芽阶段”的时间上限定义为俄国十月革命后。鉴于武汉在大革命时期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之一,尤其是武汉国民政府时期的重要历史地位,“萌芽时期”的下限以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为界。

(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定义

张继木认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以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人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各自领导和从事工人报刊、党的报刊以及其他介质的媒介工作实践中,依据大量的经验和教训,对新闻传播的性质、特征,新闻传播和新闻宣传工作的体制及机制进行理论概括和抽象的结晶。”①邓绍根、张文婷认为,“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诞生发展的历史,也是中国共产党新闻观形成发展,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实现中国化的历史”。萌芽时期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体现了“鲜明的阶级性”“党性原则”,其宣传工作的任务是“传播马克思主义”“对广大工农民众的思想理论和政治教育进行宣传鼓动”②。

二、传播途径及主要代表性传播活动

(一)通过报刊进行传播

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武汉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积极主持创办进步报刊,主要有《学生周刊》《我们的话》《互助》《武汉星期评论》等。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党委各级组织部门也积极通过报刊来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充分践行“党性原则”,如武汉党委创立的报刊《真报》《向导》《劳动周报》,工农妇女青年报刊《工人导报》《湖北农民画报》《湖北妇女》等。

以《武汉星期评论》为例。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武汉星期评论》是一份初具共产主义思想的进步积极分子创办的思想启蒙刊物;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武汉星期评论》接受党小组的领导,成为武汉党组的机关刊物。

《武汉星期评论》以“改进湖北教育及社会为宗旨”,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抨击资本主义制度和腐朽封建的军阀统治制度,支持学生爱国运动、工人运动、妇女解放运动,在武汉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武汉星期评论》设立了评论、名著、调查、文艺、随意录、通讯等栏目,经常撰稿人有黄负生、恽代英、刘子通、李汉俊、董必武、陈潭秋等优秀的马克思主义者。1921年11月19日出版的《武汉星期评论》第33 号中刊载了陈潭秋的《妇女运动》一文,文章认为“妇女运动,是社会运动中很重要的运动”。而湖北在妇女运动上是“大梦方酣”“掩耳却步”“规避不遑”“肆口谩骂”,文章中呼吁“我们决不可畏难而止”,要建立“有力的团结——女界联合会”。报纸还经常刊登指导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帮助知识分子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李汉俊的《中国思想的寒暑表兼晴雨表的梁启超先生》、肖楚女的《资本制度底汉水流域》等文章对武汉地区、湖北地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起到了推动作用③。

(二)通过创办书店、印刷厂、翻译书籍等进行传播

汉口长江书店建立于1926年11月,是中国共产党在武汉地区最早设立的出版发行机关。《申报》在1926年12月多次刊登了汉口长江书店的营业广告,广告中写着“长江书店继承上海书店营业”。汉口长江书店的开业受到了进步青年学生和工农大众的欢迎。

为了解决汉口长江书店的书源以及印刷问题,党组织派人把上海的印刷机器运到汉口,于1927年1月创办了长江印刷厂,长江印刷厂实际上成为了长江书店的“子公司”。印刷问题解决后,《向导》周报、《群众》周刊等重要的党的刊物都在长江印刷厂印制。

汉口长江书店大量翻译和经售了《工钱、劳动与资本》《列宁传》《第三国际议案及宣言》和《共产党宣言》等介绍马列主义的革命报刊、书籍。同时,汉口长江书店还翻印或出版了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的许多重要著作和译作,如陈独秀的《独秀文存》、瞿秋白译的《无产阶级之哲学——唯物论》等书籍。汉口长江书店印制的毛泽东《湖南农民革命》是《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最早的版本,瞿秋白还为此写了一篇序言,序言中写道:“农民打倒官权、神权、族权、男权”,“是为着创造自己的民权”,“农民要一个国家”,“但是,第一,他们必须自己来创造这个国家”,“第二,他们的国家不能有土豪劣绅私有土地”,“中国革命家要代表三万万九千万农民说话做事,到战线去奋斗,毛泽东不过开始罢了”。

(三)通过创建进步社团进行传播

五四运动前后,知识进步青年尝试以“小团体”的模式开展社会改造实践活动。当时以恽代英为核心的武昌中华大学学生创办了道德实践性小团体“互助社”。1920年2月,以互助社为基础的利群书社正式对外营业。

利群书社从成立起就致力于在武汉地区传播马克思主义,并大量经销《共产党宣言》《马克思资本论入门》《社会主义史》等书籍以及《武汉星期评论》《新青年》《湘江评论》等进步刊物。利群书社不但出租、出售书籍,还组织读者中的进步青年开展读书、评书等活动。20世纪20年代初,恽代英就在利群书社写出了《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与劳工运动》等多篇文章;中华大学的进步师生也经常在这里开展演讲、读书分享会等活动;董必武、陈潭秋发起组织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夏之栩、钱瑛组织发起的“妇女读书会”等团体也常常到利群书社购买书籍以及开展学习分享活动④。

(四)通过创建学校、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堂进行传播

通过创建学校、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堂也是萌芽时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传播途径之一。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是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积极合作的成果,当时号称“第二黄埔军校”,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革命武装力量。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的教育方针是军事、政治并重,学员既要掌握军事技术,又要在政治、思想上武装头脑。学校开设了《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史》《共产主义ABC》等理论课程,讲授国内外形势以及马列主义基本常识。毛泽东、周恩来、宋庆龄、郭沫若等人也先后来到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开展讲座⑤。

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办有校刊《革命生活》,由政治部宣传科的共产党人负责编辑,反映了共产党人的观念和主张。校刊的内容丰富,有马列主义理论、反帝反封建的论文,形式多样,有着很强的战斗性。蒋介石反革命事变前后,《革命生活》出版的特刊发表了郭沫若的《请看今日之蒋介石》一文,文章直截了当地指责蒋介石“不是我们国民革命军的总司令”,“蒋介石是地痞流氓、土豪劣绅、贪官污吏、卖国军阀、所有一切反动派——反革命势力的中心力量了”。文章揭露了蒋介石的阴谋,声讨蒋介石叛变革命的罪行。

私立武汉中学由董必武募捐创办。学校的授课教师大多没有薪水,也仅有一名行政人员,学生百余人。各门课程的授教由董事们分担,董必武教国文,陈潭秋教英语。为了更好地传播马克思主义,董必武和陈潭秋组织了有权利参与校务的学生会,并指导学生会创办了校刊《武汉中学周刊》,在校刊上鼓励学生发表反帝反封建的文章。私立武汉中学还开设了宣传革命思想的社会主义课程,宣传马克思主义书籍,还邀请恽代英、李汉俊、黄负生等先进知识分子到学校授课,传播进步思想⑥。

注释:

①张继木.新闻教育的价值视野——兼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价值实现[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1):118-124.

②邓绍根,张文婷.马克思主义在华早期传播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萌芽[J].新闻与传播评论,2018(03):5-16.

③郭德宏.中国共产党图史[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2.

④中共武汉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武汉历史图志[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1.

⑤张静如等主编.中国共产党通志第四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⑥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上海市档案局(馆)主编.日出东方:中国共产党诞生地的红色记忆[M].上海: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书店长江武汉
长江之头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我们在一起
武汉加油
决战武汉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总第八期)
长江之歌(外二首)
长江图(外二首)
最美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