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媒体冲击下电视新闻报道的应对

2019-02-20罗频洋

视听 2019年11期
关键词:谣言电视新闻传统媒体

□ 罗频洋

2019年4月16日,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在北京公布。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等)的接触率高达76.2%。手机和互联网成为中国成年国民每天接触媒介的主体,人均每天手机接触时长为84.87 分钟。而另一方面,《2018 中国报业发展报告》的数据显示,2018年共有53 家报纸停刊休刊,还有大量的报纸减量、缩版。报纸的阅读率持续下降,已经从2012年的53.9%下降到2018年的25.6%。

由此可见,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巨大冲击,报业首当其冲,单靠报纸发行已经难以为继。而传统电视媒体虽然受到的冲击未如报业强烈,但其“打下的江山”也被新媒体慢慢蚕食,转型变革、进一步发展融媒体已经迫在眉睫。发展融媒体是一个极大的命题,本文针对在新媒体冲击下,以及在发展融媒体过程中,探讨电视新闻报道应该如何求新求变。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先来看看新媒体在传播过程中的优缺点。

新媒体传播的优点主要有:1.交互性强。由于信息传播渠道多元化,受众可以主动参与传播,评论、分享变得相当容易,阅读者也可以成为发布者,个体容易在公共舆论空间中占据一席之地,形成网络社交群体。2.传播速度极快。由于信息从单向传播变成双向传播甚至几何传播,加上大数据的抓取技术,某些信息可以在短时间内爆发式传播。3.大数据用户画像下的精准推送。4.检索功能强大,信息量大,超文本或超链接的应用使用户能在短时间内获取海量信息。

但另一方面,新媒体传播的缺点也相当明显:1.信息真实性未经严格审核。信息发布者不像传统媒体那样有极为严苛的审核机制,容易造成谣言和假消息满天飞,引起恶劣后果。2.大数据用户画像技术支撑的智能推送,容易出现价值偏差。例如,某新闻资讯平台用户仅仅因为点击了一次某女明星的花边新闻,相关平台可能会抓取到这位用户的喜好,然后大量推送女明星的其他内容甚至涉文字或图片的低俗内容。这样的恶果就是让用户离优质内容越来越远。3.大量的碎片化信息容易麻痹用户的思想,从而使其产生惰性,逐渐磨灭用户应有的观察和思考能力。4.不少纯粹为商业目的新媒体平台或自媒体缺乏应有的媒介素养,只考虑利益,不考虑社会责任。例如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咪蒙。咪蒙很多文章的最大问题,不是通过贩卖焦虑来获取流量,而是忽略最基本的社会公序良俗,最终导人向恶。5.自媒体、平台媒体以及大多数网站没有新闻采访权。

相比之下,电视新闻媒体传播的优点也非常明显。

电视新闻的最大优点,也是传统媒体一直捍卫的行业生命线,即新闻真实性。受众可以仔细想想:有多少失实的信息是从新媒体中获取的?又有多少网络谣言是靠电视新闻报道去辟谣的?传统新闻工作者在新闻报道过程中时刻追求真实、客观、公正,这就是他们一直坚持的职业操守和行业自律,也是某些自媒体以及一味追求商业目的新媒体平台无法比拟的。电视新闻能更好地履行媒体的社会责任,当好党和人民的喉舌,积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更有深度和层次感的资讯,以唤醒受众的思考,提高大众认知水平,并导人向善。

当然,电视新闻也存在劣势,如时效性、互动性、传播的速度和广度有时候不及新媒体,部分内容的表现形式不太符合现有网络传播规律,对内容到达率的把握不够准确,难以提供有效反馈,等等。

综上所述,要在新媒体冲击下做好电视新闻报道,必须取长补短,在保持原有优点的基础上,做好以下几点。

一、做大做强“建设性舆论监督报道”

舆论监督报道是传统媒体区别于新媒体的重要报道形式,而“建设性舆论监督报道”更是社会良性发展的重要催化剂。新媒体时代,除非做现场直播,否则电视对突发类、资讯类新闻的传播速度是肯定比不上网络的。为数不多的独家新闻只能靠舆论监督报道,而建设性舆论监督报道的社会效应就更加强。

以广东广播电视台民生栏目《今日最新闻》一组系列报道为例。2019年5月,该栏目推出“广州人行道翻新工程调查”系列报道,主要针对当时广州城区大范围更换路砖引发市民不满进行调查。报道一方面客观反映了施工过程中的不文明现象,提出批评;另一方面找到相关专家对人行道翻新的必要性进行探讨,并积极争取到广州市交通局对这一现象进行详细解释。整组报道播出之后,从网上评论和投票中可以看到,原来以投诉为主的舆情变成了大多数市民认为改善道路环境很有必要,希望政府能尽快完工,减少影响。

由此可见,尽管目前新媒体如此发达,网络传播如此之快,能够兼顾及时关注社会热点、充分反映民意、迅速搭建百姓与职能部门沟通桥梁这三点的,只有传统媒体;无论时下自媒体、机构媒体或者平台媒体再怎么厉害,都不能代替传统媒体做好这类“建设性舆论监督报道”。因此电视新闻媒体更加要发挥自身优势,将这类报道做大做强。

二、做好“谣言粉碎机”的工作

新媒体时代,非专业的,或专业但动机不纯的主体也加入到了消息发布的洪流当中,谣言变成了常见之物,而“谣言粉碎机”的角色经常由传统媒体扮演。央视知名主持人敬一丹曾经说过:“各种各样的声音传播浪费了我们很多精力,我们用很多时间去看那些真假难辨的东西,很多专业记者被迫去解释那些不实的流言,这付出了很大的社会成本。”但从另一角度来看,互联网发展肯定会经历各种阶段,在普罗大众辨真伪的能力仍有待提高的情况下,一定还有适合谣言生长的土壤。因此,即使要付出一定的社会成本,也必须及时迅速地粉碎谣言。2018年10月,震惊全国的重庆公交坠江事故刚发生时有很多谣言抹黑公交司机和小车司机,有的说“公交司机故意逆行”,有的说“小车司机是肇事者”。但随着传统媒体的迅速介入,官方的快速调查,“乘客与司机起争执”的真相很快就大白于天下。

做好“谣言粉碎机”的工作,不仅仅是为了粉碎网络谣言,更是为了树立媒体的公信力,必须坚持。

三、建设融媒体平台,发挥融媒体的作用

(一)让信息到达率更高

融媒体的“融”,关键在于“用”,即让一切可用且好用的新媒体“为我所用”。广东全省收视率最高的新闻栏目《今日关注》早在2007年就已经实现电台、网络和电视“三媒合播”,极大地提高了节目的“到达率”,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收视率。同时,微信、微博以及广东台新媒体拳头产品“触电新闻”,都成为节目发布相关内容的重要平台。这就符合了现今社会传递信息的最高境界:立体式传播。到达率是目前比收视率更全面反映电视节目影响力的参照物,在节目内容质量过硬的基础上,我们只有做好立体式传播,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

(二)让短视频制作发挥优势

电视新闻应紧抓短视频风口,以应对新媒体的冲击,同时盘活电视台大量的一手视频资料,打造短视频精品。只有补好“二次传播不力”的短板,才能做到对内供精品给各栏目使用,对外抢夺短视频的市场。

(三)提高版权意识

建立自己的融媒体平台,打造自己的融媒体矩阵,为的就是保护和发展本应属于我们的原创内容。在新媒体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很多机构媒体和自媒体把抄袭的魔手伸向传统媒体,尤其是电视。电视台应深刻认识到自己是受害者,必须反客为主,拿出法律的武器和“资讯搬运工”们斗争到底。一方面,部分“搬运工”不够专业也不讲道德,有时候不惜将偷回来的信息加油添醋甚至颠倒黑白,严重误导受众,传统媒体必须站出来以正视听;另一方面,原创内容被疯狂抄袭剽窃,已经严重损害电视台的利益,这也是近年来不少电视台效益走下坡路的原因之一。所谓的新媒体冲击,其实已经直插传统媒体腹地,把本应属于传统媒体的蛋糕强行挖走。在原创资讯被渴求的今天,电视乃至传统媒体更应提高版权意识,保护好自己的重要财富。

(四)创新要更大胆

融媒体时代,必须时刻留意互联网的变化,及时研判新兴的传播形式或者社交平台,考虑能否“为我所用”。这个过程,大胆创新必不可少,因为内容是相对固定的,但是传播形式是变化多端的。例如时下流行的“抖音”,不少政府部门都开始学习利用,作为时代大船的瞭望者,电视新闻报道更应熟习使用。

四、留住优秀采编人才,培养好新生力量

不少省级电视台人才流失严重,电视新闻采编团队出现明显的年龄断层。和报纸主动减少版面不同,电视台的频道不是“说减就减”,日常运营成本依然巨大。但是笔者认为,当电视台能沉住气把新闻做好,依然不会死,而且有机会涅槃重生。很多新媒体机构近年来重金挖人,很大一部分挖的就是传统媒体的优秀人才,这证明了传统媒体还是能培养人才的,关键是如何留住人才。电视台只要能在融媒体发展问题上破局,未来依然可期。

猜你喜欢

谣言电视新闻传统媒体
中国使馆驳斥荒谬谣言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当谣言不攻自破之时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谣言π=4!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谣言
传统媒体商业模式坍塌的根源
电视新闻评论发声三策
传统媒体记者该如何主动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