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幸福心理学视角探析日剧《风平浪静的闲暇》中大岛的人物形象
2019-02-20王霄昱
□ 王霄昱
幸福是人类存在于世界上的目的和意义,凝聚着人类共同的渴望和永恒的追求。拥有不同国籍、种族、信仰和文化的人们在追求物质充沛满足的过程中,始终关注着自身对于幸福的感知和获取。古希腊时期,哲学家苏格拉底、德谟克利特、柏拉图等提出过幸福的基本观点。亚里士多德表明人类为了获得幸福,需要做出符合自身要求的实际行动。此后,德国的费尔巴哈对幸福和生命体的关系做了阐释,即“生命分界的地方和生命分界的东西,也就是追求幸福分界的地方和追求幸福分界的东西”。心理学家马丁·赛里格曼一直致力于“幸福”的研究,并著有《真实的幸福》《持续的幸福》等著作,在他的研究中延展了幸福的深度和广度。幸福不仅是表达积极情绪的happiness,精神与身体合一的well-being,而且是心灵之花盛放、身体舒展——内外皆殷实的flourish。他在《持续的幸福》中提出了幸福的五个元素:积极情绪、投入、意义、积极的人际关系和成就。这五个元素中涵盖了个人与自身、他人、世界的相处。
在影视作品中,表现人类追求以及获得幸福的内容屡见不鲜。日剧通常将镜头对准逆境突围,追寻幸福的平凡之辈,如《问题餐厅》《重版出来》《风平浪静的闲暇》《爆炸头田中》都是近些年受到瞩目的作品。电视剧《风平浪静的闲暇》改编自日本著名漫画《凪的新生活》,自2019年7月19日首播以来,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度。职场女性大岛凪在一次偶然晕倒之后,开始审视自己看似光鲜亮丽、幸福满满的生活。她毅然决然从都市辞职、与男友分手、清空社交软件、扔掉阻碍自己改变的一切后,搬到郊外的公寓,用行动去摒弃虚假的迎合,追求真正的人生,探索幸福的奥秘。本文试结合幸福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对《风平浪静的闲暇》中大岛凪的人物形象进行探析。
一、主观的隐忍与释放
在电视剧中,凪一直以母亲的要求作为校准自己人生的法则。母亲百般挑剔她天生的自来卷,于是她不得不从小烫直头发,工作后更是每天早起将头发整理柔顺;母亲希望凪有体面的工作和优秀的男友,于是凪努力奋斗到大城市并和公司里业务能力极强的男子成为情侣。凪依照着母亲描画的“宏伟蓝图”去构筑自己的生活,不仅在工作中在意同事对自己的评价而逆来顺受,而且在感情中害怕失去而从未反抗男友的专制蛮横。母亲对凪的生活给予厚望,因为只有这样凪才能按计划把她从老家接到东京享福。但自私的母亲并不知道,活在规矩中谨小慎微的凪并不快乐,时常担心自己会因某个举动不妥得到他人的反感。凪没有体会到主观的幸福,而是以他人的要求和评价作为判断自己是否幸福的依据。
在以快乐论为依据的主观幸福感中,“快乐就是幸福”是其中的内核,“主观幸福感依赖于评价者本人的标准而不是他人的标准。”所以,当凪搬离都市,远走郊外,脱离了母亲、同事、男友的评价体系之后,重回卷发的她在闲暇宁静中回看和展望自己的生活。在新的生活里,邻居奶奶邀凪到屋里看租来的经典影碟,小学生小丽请她做炸鱼和布丁,DJ 阿权为她带来短暂但难忘的恋情,求职者坂本从刻板的陌生人成为她无比珍视的朋友。不断尝试新鲜事物,打破固有模式的窠臼,使她对自己的生活越来越满意,积极情感多于消极情感,不再理会别人眼中、口中的对与错,只着眼于自身的快乐体验。凪从主观隐忍到与自我释放的过程中,找到了人生存在的意义和幸福的方向。
二、潜能的压抑与开发
在以实现论为依据的心理幸福感中,“幸福是不以自己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是客观的,是自我潜能的完美实现。”凪在原本的工作环境中,扮演着陪衬的角色,即使在本职工作之外贴心地为同事承担了犯错的责任,代替提前下班的同事做好收尾工作,她也从未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认可和称赞。直到凪辞职,同事才感叹到凪所承担工作的繁复庞杂。马克思曾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阐释了劳动是获得幸福的唯一来源,凪在原本异化的工作中体会不到快乐,工作仅仅是无奈的生活方式。
搬到郊外的凪放下原本生活的小心翼翼,从闲暇休憩中获取力量,让自觉自由的劳动去释放身体中的潜能。当劳动脱离了异化之后,原本的负担便转化为情绪的愉悦。在机缘巧合之下,她成为居酒屋的兼职酒保,出众的手艺和优质的人品让老板同事交口称赞,顾客频频光顾,同时她也得到租住公寓里的小丽母女、邻居奶奶、阿权等人的认同和关怀。凪一次次用行动证明自己并鼓励他人踏出原来的桎梏:她不再执着于“和男朋友结婚”“与同事成为朋友”的人生规划,而是转移目光,开始真实地做自己;坂本受到凪的帮助从空壳公司的诈骗泥淖里脱困后,重新确立了自己的方向,拾起了信心;因为害怕失去而滥情的阿权也在和凪的交往中找回自己的初心和真爱。在新的生活中,凪懂得了生活不只是紧凑的按部就班,还可以开发出无限的潜能。她确立了切实的生活目的、编织崭新的交际网络、重获对自身的尊重和把握。
三、社会关系的崩溃与重建
在社会幸福感理论中,幸福主要是指个体对自身与他人关系的感知。费尔巴哈也曾表明“人性不止创造了单方的排他的对幸福的追求,而且也创造了双方的相互的对幸福的追求”。在凪原有的生活中,她与他人的关系是异常的。亲子关系中,凪的父亲长期缺失,母亲的权威无可撼动。每当凪接到母亲电话时总显得唯唯诺诺,不敢忤逆,母亲的意志主宰着凪的生活。两性关系中,凪谈着不容公开的办公室恋情,男友在朋友面前不肯承认她正牌女友的身份,在同事面前对她进行苛责和嘲讽。工作关系中,她与同事的关系失衡,时时处于妥协附和的状态。长期处于窒息的社会关系中的凪,终于在偶然听到男友尖酸刻薄的评价之后全面崩溃。
凪在郊外度过“悠长假期”时,被新的关系网络所包围,让她原本破碎的社会关系以不同形态被修复重建了。单亲家庭的小丽母女相亲相爱、彼此理解,喜欢观看影碟的邻居奶奶常常为人开解人生之惑,高学历的坂本在坎坷的求职之路上永不言弃,DJ 阿权时时刻刻会着眼于他人的优点。在与他们的相处中,凪看到了亲子关系、两性关系、工作关系甚至她原本生活中未曾体现的朋友关系的样貌。这些积极关系所带来的幸福感是之前不堪的关系无法给予的。
在凪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曾存在着“幸福”的假象。天真烂漫的凪和阿权产生微妙而短暂的情感火花。但阿权给凪带来的稍纵即逝的幸福仅限于肉体的放纵,凪也为此一度迷失自己。亚里士多德在划分人的三种主要生活方式时,一针见血地指出肉体享乐的生活方式是不值得过度追求的。这样如动物般纵欲的感官快乐并不是“善”的幸福,甚至会是“恶”的渊薮。醒悟之后,凪放弃了短暂的欢愉,和阿权回归朋友关系,转而去寻找实实在在、身心合一的幸福。而阿权也在凪的谅解和包容中体会到真正幸福的意义。
四、结语
人物形象在影视作品中的影响举足轻重,其饱满程度能够在一定意义上决定该作品成功与否。在幸福心理学视域下探析影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不仅着眼于人物的主观情绪,而且从人物发展的角度去延伸他的成长轨迹,挖掘他的性格特质和自身潜能。同时,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也是重要的一部分,亲子关系、两性关系、工作关系、朋友关系等都是值得被关注的。幸福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生命奥义,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不仅能塑造出丰满立体的人物形象,而且也给观众带来关于幸福人生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