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经济学学科体系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2019-02-20马正兵
马正兵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重庆 400067)
商务经济学是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以下简称《本科专业目录》)中首次设立的经济学类特设专业。截至2018年9月,全国有16所普通本科院校经教育部备案开设商务经济学专业。教育部在印发《本科专业目录》时,没有对各学科的特设专业提出专业基本要求和课程设置指引。自兰州财经大学2014年首家开办商务经济学专业以来,各开办院校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知识能力素质要求、课程体系和实践能力培养,结合学校及其所在区域的资源禀赋进行了积极探索。为推进商务经济学专业建设,上海商学院、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福建农林大学先后于2016年、2017年、2018年举办了三届全国商务经济学学科专业建设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积极为商务经济学专业发展建言献策。2018年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本科专业标准》),在经济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对商务经济学专业的课程体系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和建议,为开办院校提供了重要参考[1]。然而,从各院校近年的实践探索和《本科专业标准》看,商务经济学专业的学科内涵、知识体系、课程安排和培养路径依然是困扰开办者和研究者的重要难题,事实上这也是商务经济学学科专业建设的核心命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培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是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国家已将经济学纳入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商务经济学学科建设更要紧紧围绕哲学社会科学“中国学派”基础,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开展高起点、系统性、全方位研究。
一、商务经济学的学科内涵与知识体系
商务经济学学科内涵的界定是建设商务经济学学科的首要问题。“学科是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只有明确商务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内涵,才能确定商务经济学的知识体系,从而界定商务经济学作为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区别和边界,并根据“学科纪律性”归结其核心要义。只有具有独特研究对象、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的学科才可能真正独立形成科学的学科,学科发展才具有持续的生命力。界定商务经济学的学科内涵和学科归属之困难显而易见:其一,从名称看商务经济学是经济学还是商学,或者是“商学+经济学”;其二,中国没有独立的商学(科)门类,是否可以将商务经济学理解为“管理学和经济学”的复合交叉;其三,商务经济学与商业经济学、流通经济学、贸易经济学、服务经济学等学科的联系和区别,这些都是界定商务经济学的学科内涵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一)商务经济学专业是经济学和管理学融合发展的交叉性学科
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中叶,形成于18世纪。一般认为,英国威廉·配第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又称古典政治经济学之父,其1662年发表的《赋税论》被认为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开山之作。按此算来,经济学已有300多年历史了。从经济学学科发展看,学界通常以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亚当·斯密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作为其建立的标志。
教育部在《本科专业目录》中将商务经济学专业界定为经济学类,而我们熟知的企业管理、商务管理专业则属于管理学学科。因此,论证商务经济学专业的学科归属首先必须处理好其在经济学和管理学中的学科归属问题。“经济”一词在西方最初被解释为“家计管理”,经济学起源于家政术,可见经济学包含了管理学。“经济”一词在中国古代是指经世济民、经邦济世,包含治理国家、接济乡民之义。按此理解,经济学也内涵了管理学的含义,因此可以说历史上经济学和管理学是合一的。亚当·斯密《国富论》阐释的社会分工原理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管理学的重要理论基础。管理源于分工、源于组织目标协同的需要,当人们都独立完成自己的工作时是不需要管理的或者说管理不是独立的社会活动。社会分工让每个人从事一定的专业化工作,由此而来的是如何让不同工作岗位的人员协同做好工作以更好实现组织目标,由此管理诞生了。但管理者作为一个独立的职业,一般认为始于1841年美国马萨诸塞铁路车祸事件。人们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制度,职业经理人制度由此产生,管理者成为独立的职业。其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学者的深入研究,1911年有“科学管理之父”尊称的弗雷德里克·泰勒(F.W.Taylor)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开启了科学管理理论的进程。1925年法约尔出版的《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首次明确提出了管理的概念,进一步推进了独立的管理职能和普及的管理教育。管理理论体系的日臻完善和管理教育的推广加速了工商业发展,管理学也从经济学中独立出来逐渐成为一门学科。因此,现代意义的管理学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管理学从经济学中分离出来,一方面是对经济学的“背叛”,体现其与经济学学科的分野。一般认为,经济学是着重研究人和社会的选择行为来促使“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以解决稀缺资源与无限欲望之间的矛盾以及实现商品生产并将其在现在或未来科学分配给经济社会中各个主体的一门科学;而管理学是着重研究人类社会管理活动中的各种现象、基本规律和合理方法的一门科学。由此从资源配置角度看,经济学偏重于社会资源配置,而管理学侧重于组织内部资源配置。另一方面,管理学独立出来也可以理解为是对经济学的拓展。尽管对管理和管理学的内涵众说纷纭,但管理学理论体系总体上包括组织理论、管理职能方法以及经营管理理论和方法三个方面。管理学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主体应用和管理就是决策的观念随着经济学研究领域的深化和拓展而日益成为经济学的研究内容,这就是现代企业理论和决策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可以将管理决策作为其研究内容,因为从经济学视角看,经济运行过程就是一个制定决策、执行决策和监控决策效果以及调整优化决策的过程,由此包括组织内部决策在内的管理决策自然也只是整个经济决策的一个微观方面。经济学与管理学的交叉融合趋势越来越明显,管理学研究日益以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经济学研究也越来越多的将管理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从现代商务运营情况看,经济主体在其商务活动中与利益相关方面从事的各类交易活动日趋复杂、且多变和特殊。我国目前高校开设的工商(商务)管理类专业主要着眼于企业内部管理和资源优化,但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下,实践中更需要既懂商务运营又善经济分析的商务经济学复合型人才。商务经济学专业正是基于社会对该类人才的迫切需要而设立的,商务经济学专业代表了经济学和管理学交叉融合的新趋势。
(二)商务经济学是经济学与商学(商业与管理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学科
商务经济学是否是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全面(简单)对接融合,与国内普遍翻译为企业(或管理或商务)经济学的国外Business Economics有何不同?这涉及如何认识管理学与商学的异同问题以及如何认识“商”和“商务”的内涵问题。商务经济学学科是经济学与管理学的交叉融合学科,但不是二者的简单对接渗透,也不是经济学与全部管理理论的对接。经济学、管理学和商学的界限难以完全分别。学界对经济学学科的理解相对一致,但对管理学和商学的界定分歧较大,将商学(商科)等同于管理学(管理学科)的有之,认为二者存在较大区别的也不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7年在修订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时将“商学”表述为“Business and Administration”。可见,商学和管理学基本上是混合使用的。管理教育的特点是从最初改善工商企业等营利机构的管理逐步发展为研究各类型机构(包括政府、事业单位、协会、群团等非营利机构)的管理,大致就是法约尔的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的区分。显然,商务经济学以经济学为基础解释商业现象、商务活动和商务规律,其中经济学原理与管理问题的交叉融合在管理学理论方面也不是完全简单对接,而应该是经济学与商学(管理学理论中的商务方面)的融合。由此我们需要探讨商学的范畴。
中国的商学可以追溯到晚清时期盛宣怀主张的培养商学人才的建议。就商学学科而言,我国高等院校开办最早的商学系科可以追溯到1902年京师大学堂创办的商学科,这就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在其学院简介中提及的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科的发端。盛宣怀于1904年创办的南洋高等商务学堂可谓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所商科高等专门学校。1915年出版的《辞源》(正编)给“商学”的定义是:“‘商学’即商业上应用之学问,如商业专门学校及大学商科之各学科皆是。”[2]民国时期基本沿袭了晚清时期对商学的认识和商学教育体系,如1913年颁发的《大学规程令》就在商科下设了银行学、保险学、外国贸易学、领事学、税关仓库学、交通学6个门类。雷殷在1926年出版的《商学研究》发刊词中说:“商科之设,乃教人以商事学识,及教人以从事于商也。但商事学识何由而得,又如何而后可以从事于商,商事之原理原则应加研求固矣。”[3]11949年以后特别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特殊国情下商学教育不受重视。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经济管理人才的需求,我国加快了商科人才的培养。从学科建设方面看,高校学科分类中先后使用过“财经类”“经济管理类”“管理类”和“工商管理类”等称谓。纪宝成1992年提议将“经济、管理类”学科专业分设为“经济学类”“商学类”(工商管理类)[4]。2006年国务院学位办在当时的“学科专业目录修订方案研究”的论证中曾经就“商学”学科进行了调查。但由于我国商业研究领域的学者们对“商学”界定莫衷一是,直至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学科门类中也没有将“商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田国强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大多高校经管学院的主体学科基本上是以工程背景发展起来的管理学科,大致与国外大学工程学院中的工业工程管理学科(Management in Industry Engineering)对应,而这有别于真正意义上的商学和现代经济学教育。可见田国强教授认为商学和管理学是有区别的。尽管商学的概念难以界定,但一般认为现代商学主要是研究组织与市场交易相关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大致相当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中的“商务(商业)与管理”学科列示的内容,即零售、营销、销售、公共关系、地产,金融、银行、保险、投资分析,会计、审计、簿记,管理、公共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管理,文秘和办公室管理等。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国家学位办学科专业目录和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中没有“商学”学科,但在2017年公布的北京大学“双一流”学科名单中,除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外,“商业与管理”赫然在列,却没有传统的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等管理学科。除北京大学外,上海交通大学的“商业与管理”学科也被列为该校“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尽管目前未见两所大学公布“商业与管理”学科的相关建设规划,但笔者理解这就是官方对“商学”学科的首次确认。据此,商务经济学是经济学与管理学两大学科交叉的学科,更进一步说是经济学和商业与管理学科的交叉学科,而这里的“商业与管理”是“商学”的主要内容。换言之,经济学与管理学交叉融合形成的商务经济学,不是经济学和传统的工商管理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公共管理学科、农林经济管理学科、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社会政策与管理学科的交叉融合,虽然商务经济学专业要吸收这些学科的相关知识,但其强调经济学和商业与管理学科的交叉融合,因此商务经济学译为Commerce Economics或者Economics and Commercial Economics[注]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格罗宁根大学的商务经济学翻译为Economics and Business Economics,国内也有“数学与应用数学”这样的专业称谓,因此笔者参照上述将商务经济学翻译为Economics and Commercial Economics。更为贴切。
(三)商务经济学与国内外相关学科的联系和区别
商务经济学区别于国外以“Business Economics”命名的企业经济学(有些在名称上译为“商务经济学”),商务经济学更加强调以市场交易活动(即商务活动)为研究对象,而不是以企业内部管理活动为中心。也就是国外的“Business Economics”相对更接近于国内的“工商管理学科”。
商务经济学区别于国内的商业经济学。商业经济学是以政治经济学为基础,专门研究国民经济中商业部门的经济活动、经济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商务经济学不是部门经济学,既研究商业部门的商务活动,也研究其他部门的商务活动及其规律,同时研究整个经济社会的商务关系及其规律,因此商务经济学是经济学与商学结合的一般经济学理论,是解释商务现象、商务活动、商务环境的经济分析学。作为部门经济学的商业经济学在一定程度上是与农业经济学、工业经济学等相对应的,这是工业社会分工区隔相对明显时以及计划经济体制下部门、条块分割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西方产业经济学在商业部门的投射。
商务经济学区别于国内的流通经济学。流通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构成的社会再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中国经济学界一直致力于创建流通经济学这样的应用经济学学科。然而,无论是以资金(资本)运动为研究对象的“宽派”流通理论还是以商品运动为研究对象的“窄派”流通理论为基础构建的流通经济学,都难以涵盖商务经济学所研究的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需求流特别是现代服务经济的全商务活动。随着智能互联、物联网时代的到来,商务活动中的“流通”问题讨论似乎从字面上被“联通”所压倒,未来的“务联网”当然还存在流通问题,但已经不是流通经济学所强调的“流通”概念了。
商务经济学区别于国内的贸易经济学(贸易经济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两个专业)。贸易是指企业之间的市场交易活动,由此形成的贸易经济学受到当下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冲击而难以形成独立的学科,更何况贸易经济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两个专业是计划经济时代或者特殊历史发展阶段内外贸体制的产物了。商务经济学研究的商务主体既包括企业,也可以涵盖行政机构(如政府采购活动也是商务活动)、事业单位、群团组织和家庭,因此从学科一般性而言,商务经济学更具有代表性,也更符合当下商务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国家商务部、各地区整合内外贸而成立的商务委(局、厅)也证明了这一趋势。
商务经济学区别与市场学(市场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市场经济学是主要研究市场经济制度及其运行方式的科学,相对较为宏观。商务经济学包含了市场在内的商务环境分析,但主要将市场作为商务活动的环境和前提条件来研究,同时商务经济学重视经济主体商务行为的经济学解释,实现宏观和微观的统一。市场学(市场营销学)则主要是从供给角度研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满足需求以及据此调整优化市场战略战术的学科。
(四)商务经济学的学科内涵和知识体系
商务经济学是以现代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应用包括经济分析在内的多种方法研究市场经济环境下商务现象及其基本规律、经济主体的商务行为及其基本特征、经济社会中的商务运行及其基本规范的经济学和商业与管理学科交叉融合的一门应用经济学学科。
从商务经济学的知识体系看,大致包括商务经济学基础理论(理论商务经济学)、商务经济学应用技术(应用商务经济学)和商务经济学价值规范(规制商务经济学)三个方面。商务经济学基础理论包括经济学原理、社会学、管理与组织行为学、数学与统计学、心理与消费行为、逻辑学等;商务经济学应用技术包括市场与战略管理、财务金融与经济分析、组织人力综合管理、流通经济和资讯管理、国际经济活动管理等;商务经济学价值规范包括经济哲学、商业伦理、商业法规、商业习俗、商业经济史、商务礼仪、商务规则等[5]。
(五)以“中国学派”为导向构建商务经济学一级学科
《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经济学作为基础学科纳入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意见》同时指出,把“促进交叉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建设跨学科课程体系、组建跨学科教学团队、设立交叉学科研究课题,为拔尖学生参与跨学科学习和研究创造条件。处理好‘专’与‘博’的关系,努力为学生建构‘底宽顶尖’的金字塔型知识结构”[6]。商务经济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商务经济学专业具有跨学科的课程体系(见表1)。为将商务经济学建设成为有持久生命力又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学科专业,有必要将商务经济学至少建设成为一级学科。以目前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为参照,可以考虑将商务经济学单设为专业类,整合目前经济与贸易类的贸易经济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两个专业、工商管理类的国际商务专业、物流管理与工程类的物流管理和采购管理两个专业、电子商务类中的电子商务专业以及近两年教育部在专业目录之外新设置的零售业管理特设专业。商务经济学整合为一级学科后可以称为“商务经济与管理类”,本科专业整合现有贸易经济、商务经济学设置商务经济学专业作为“商务经济与管理类”的基础学科,同时整合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注]国际商务本科被归类为管理学科,而国际商务专业硕士授予经济学硕士学位,因此可以调整到商务经济学学科门类下。两个专业设置国际商务经济学,整合贸易经济、物流管理、采购管理三个专业设置供应链与物流管理专业[注]可以考虑让学校选择授予经济学还是管理学学位,因此也可以归类为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整合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经济管理类)[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将电子商务专业大致分为电子商务经济管理类和电子商务工程技术类两个方向,其中电子商务工程技术类可以归类为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或者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事实上,在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中,学校的电子商务专业可以选择授予经济学、管理学和工学学位,这表明电子商务经济管理类可以整合到经济学学科中。、零售业管理(其中的新零售部分)、贸易经济三个专业设置数字经济与智能商务专业,在贸易经济、会展经济与管理、零售业管理等专业基础上组建服务经济与管理专业。在硕士研究生阶段建议增设商务分析(Business Analytics)专业,博士研究生阶段建议增设商务经济与管理专业(Business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表1商务经济学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目标体系
二、创办符合新时代需要的高水平商务经济学本科教育
(一)商务经济学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从经济总量看,2012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中国经济发展“量”的提升与“质”的飞跃并不完全同步,因此我国经济总体上大而不强,产品数量多但附加值低、生产能力强但营销能力弱、生产环节投入多但流通环节投入少、市场开放能力强但市场占领能力弱等现象十分明显。中美贸易摩擦进一步暴露了我国经济发展创新力、价值链竞争力不足的短板。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体现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从经济高速增长时代向高质量发展时代迈进。以供给侧结构性调整为主线,转方式、调结构、换动力,推动国民经济从要素驱动向效率驱动、创新驱动转变,“商务经济”所代表的中国经济的非生产性能力比生产性能力有更大的提升空间。然而,由于我国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影响,真正能适应新形势的商务经济学人才甚少。田国强教授曾疾呼,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不利于健全和完善统一、竞争、开放的现代市场体系,不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换言之,在非生产性能力的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中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商务经济学专业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于2012年教育部修订的本科专业目录时以特设专业出现的。教育部在解释特设专业时指出,特设专业是针对不同高校办学特色,或适应近年来人才培养特殊需求设置的专业。商务经济学专业就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新型商务人才的需要而设置的专业。《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要加快培养服务现代服务业人才,“重点加强服务金融、物流、商务、医疗、健康和高技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职业教育,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技术技能素质的新型服务人才”[7]。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以专栏形式列示了经济和社会重点领域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计划,进一步将服务业作为经济和社会的重点领域提出了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即面向金融服务、现代物流、商务服务、社会工作服务和高技术服务领域,培养具备高尚职业道德、较高人文素养、通晓国际标准和高超技术技能的专门人才。近年来,我国商务经济领域的新业态、新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引领国际商务实践活动,但与之相适应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还不适应这种需求,对实践中的商务经济新现象还缺乏系统、通透、规范的理论解释和科学建构,因此加强商务经济学学科建设、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商务经济学乃至商学教育的重要性可以从欧美的历史经验中得到启示。欧洲各国历史上不重视在大学举办商学(管理学)教育,导致企业虽不乏技术人员,但缺乏管理(商务运营)人才。如英国、法国在20世纪60年代才注重在高校培养专门的商科人才,而美国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开始在大学举办商学教育。欧洲各国在企业经营方面不如美国,研究发现这与欧洲国家不重视商学教育有关,于是欧洲各国奋起直追开始积极发展大学商科教育。美国是当今世界最为发达的国家,除去其他因素,与其一流的商学教育应该是分不开的。美国的商务运营能力也是全球一流的。其实,我国汉朝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所说的“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8],已经表达了商业的重要性,当时在中国重农抑商的传统社会能有这样的认识也是难能可贵的。
(二)商务经济学学科是经济学向管理学渗透、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载体
经济学被称为“社会科学的皇后,最古老的艺术,最新颖的科学”[9]。经济学类专业一直受到社会的高度认可,经济学类本科毕业生平均薪酬近年来一直位居前列。经济学的内在逻辑性、系统性使其理论体系极其严密、精细,结构完整。然而,越是缜密的知识理论学习起来越是枯燥乏味,容易理论与实践脱节,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重理论、轻实践,应用和操作能力不足、技能单一。从人才需求看,当前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正在发生变化,行业技术的实用性、应用性、时代性、可持续性和文化多元性等特征逐渐被企业关注。那些只掌握单一学科知识的人发展空间将越来越小,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必须在学习传统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补充计算机、管理、商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使自身成为熟谙理论、知晓标准、遵守规范、擅长沟通的复合型人才。从经济发展的时代走势和国际形势看,面向新时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其间的经济发展形势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因而只有那些能够适应多变环境、具有前瞻性、敢于迎接挑战的人才能真正适应时代潮流。加强综合技术教育和培养复合型经济类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商务经济学是经济学和商业与管理学科的复合交叉学科,具有宽厚的理论基础、多维的应用技术知识,有利于培养新时代大商务发展所需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三、面向卓越经管人才培养目标的商务经济学本科专业教育
2018年12月20日举行的教育部经济和管理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联席会议明确提出,要推出卓越经济管理人才培养计划和开展经济管理类专业三级认证工作。面向新时代培养高素质的卓越经济管理人才,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商务经济学本科特设专业如何打造特色,开办院校如何结合自身定位和资源禀赋打造一流本科教育等成为商务经济学专业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以培养厚基础拔尖创新型人才和强实践复合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确定专业建设路径
商务经济学是理论和实践并重的学科,在国家实施“双一流”战略、坚持高校分类发展背景下,作为经济学类专业可以进入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可以在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一制三化”)模式基础上探索形成商务经济学拔尖人才培养的中国标准、中国模式和中国方案。专业教育一方面要为学生建构“底宽顶尖”的金字塔型知识结构,另一方面要着力探索形成商务经济学学科体系的“中国学派”。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国福特基金会曾经委托高登(R.A.Gordon)和侯华(H.E.Howell)、卡内基基金会委托皮亚逊(F.C.Pierson)分别独立完成了一项当时美国大学的商学教育问题调查报告。这两份报告提出了诸多建议,其中最突出的是强调大学商科教育的学术观念和研究能力,提出将技术训练交由职业训练学校承担,认为技术训练并非不重要,但不应由大学本科教育来承担,大学本科商学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博学、果敢的决策者。报告对后来美国大学商科教育的影响较大,而这一结论是针对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精英教育,当然也是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的要义,同样适合商务经济学作为基础学科建设、理论研究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选择方向。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我国大多数高校要走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道路。商务经济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可以表述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系统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基本原理和应用技能,熟悉现代市场经济、商务活动和金融市场运行规律,具备较强的商务数据分析、商务决策与计划、市场业务与拓展、商务理财与规划、商务运营与控制、商务经纪与咨询等现代商务和经营管理技能,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经济管理人才。应用型人才要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坚持在职业场景中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和“干中学”协同培养的道路,实现教育部2018年初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提出的推进“一流本科、一流专业、一流人才”建设的目标。
(二)以培养商务经理人和商务经纪人为目标探索商务经济学专业的特色培养方向
地方本科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学科基础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打造特色专业。在制定商务经济学的办学方针上,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结合当地实际打造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和商贸物流中心的发展战略,着力培育“商务经理人”和“商务经纪人”两个有发展前景的特色方向。商务经理人方向主要强化商务运营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商业模式分析、资本运营与风险管理、市场调查与预测、商务谈判、国际商务及跨国文化管理能力;商务经纪人方向则针对商务活动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涉及行业多、实践性强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了解各类经纪市场行业知识、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知识、行业经纪流程,使之具备宽广的知识面和综合分析能力,适应不同经纪行业对人才的要求。重庆第二师范学院该专业的首届学生主要是培养综合财富管理领域的财富经纪人,其专业方向定为“财富管理”,从目前情况看学生对专业方向特色和课程设置认知度、满意度较高。
(三)以注重人文素养和科技应用改革商务经济学专业的发展模式
商务经济学专业人才是学科专业基础较宽、实践能力要求较强、创新创业精神兼具、人才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但不同国家在发展类似学科专业时选择的模式和路径有所不同,如英国重视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的融入,美国则更重视技术创新素养,我国在建设商务经济学学科专业时可以借鉴二者的优势。商务经济学与大数据、智能化结合已经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智能商务已经到来。“商务经济+数据分析”的美国模式可以成为商务经济学专业的一条路径。中国商务经济学专业建设要注重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儒商文化和改革开放以来商务实践中形成的经验,将中华礼仪、华夏文明素养融入商务经济学专业规范课程,用中国话讲述全球商务故事。商务经济学作为新兴学科,其学科内涵、学科体系都处于探索阶段,开办院校和学界同仁要以创新创业的精神为建设该学科专业共同努力,共谋发展。从学者和学子理想与使命出发,“商务经济”简约表达为“商道务勤经世济民”八个字[10]。“商”的本意是“计算、估量”,引申为“谋划、取得”;“道”是指“法则、规律”,可理解为“学识、学问”;“商道”对商科学子来说就是通过努力增长学识、求得学问,对应商务经济学专业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涵义,对商务工作者而言则可理解为谋商运营之道;“务”的本意是“以什么为趣”,现代意义是“从事”“致力于”,进而指“事务”、成就“事业”,如同英文“busy”和“business”。“商道”与“务勤”体现了“道”与“术”、“虚”与“实”的关系。做人德为先,做事勤为本。古人言:“治生之道,莫尚乎勤。”[11]雷殷在《商学研究》发刊词中写道:“由是以言,则习勤,习俭,习治事,乃为商事之不可少。”[3]5足见“习勤”是商务经济学专业学生学习商事之首。“经世济民”是我国古代圣贤对“经济”一词的理解,“经世”与“济民”体现了“宏”与“微”、“恒”与“即”的关系,“经世”图久远,“济民”不能等。正如福利经济学所说,陋巷的污秽与衰弱生命挣扎的苦痛是经济科学研究的起点。“商道务勤经世济民”是新时代大学生责任公民、务实员工、创新人才三位一体的学生培养目标在商务经济学专业的简约化、口号式表达,研究经世学问、培育济民英才、修炼工技匠心、传播商道文明则是商务经济学专业教师教学治学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