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音乐鉴赏的几种教学方法
2019-02-20龙川县田家炳中学
文/龙川县田家炳中学
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如何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更好更完美地欣赏作品,提升其音乐鉴赏能力,这是我们音乐教师长期以来不断思考和探索的一个问题。通过日常教学过程中的探索和总结,我们认为音乐课要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音乐作品的欣赏任务,最根本的是需要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进来、融入进来,而这需要音乐教师精心准备,设计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巧妙地变换教学方式,保持音乐课程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参与度,从而最大程度地保证音乐鉴赏课程的效果,以下是我在音乐鉴赏课中总结的几种教学方法。
一、分组交流法
分组交流是指根据学生不同特点,将课堂上的学生分成6人或9人一组,组员之间进行探讨和交流,在完成既定学习目标的同时,在创新、表演、专业知识解答中各展所长,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角色互换法
角色互换是指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在某个时候互换一下,目的是让学生更加主动、全面的学习。在角色互换的课堂上,整一节课可以安排3至5人来讲课,每人具体分工,轮流讲课。这个方法需要学生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课堂上要自信、大胆,能够按照自己的思路顺利地完成一节课的内容。老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并从学生视角中得到不一样的教学启发,从而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
三、比较法
聆听音乐时,可以设计具有探究性和启发性的问题,采用集体讨论、对比鉴赏的方式,沟通交流对音乐的感受与理解。对音乐展开联想与想象,用口头描述、写作散文(诗歌)等形式表达鉴赏心得。
对比是艺术创作和表现的重要手段,经过比较,音乐各自的特色更加鲜明,强与弱、快与慢、高与低,把彼此放在一起讲,它们截然不同的因素能更好地表现出来。比较的方法有多种,可按体裁品种、风格色彩、古今中外、演唱方法、乐器种类等进行比较。如按体裁品种比较: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和殷承宗等人的《保卫黄河》(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虽然同样是描绘黄河的曲目,但体裁各异,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是大合唱体裁,而殷承宗等人的《保卫黄河》却是钢琴协奏曲,前者慷慨激昂,在中国抗日战争时起到鼓舞作用,后者取材于前者,是世界音乐史上最为著名的一首中国协奏曲。如按器乐种类比较;同样是描绘《梁祝》的悲惨爱情故事,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和钢琴曲《梁祝》都把梁山伯与祝英台悲惨的爱情故事表现的淋漓尽致。如按演唱方法比较,可通过鉴别美声、民族、通俗、原生态四种声乐唱法的特点完成比较鉴赏。
四、教师讲授法
音乐只可意会不能言传。但是作为教师,还必须对我们的学生“讲”音乐。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教育的方法,在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中应用最广泛,且其他各种方法在运用中也通常要与讲授法结合,是一种简便易行且为多数音乐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例如:管弦乐序曲《红旗颂》这个作品,在欣赏的时候可以运用讲授法,讲述作品的由来、背景、作者,讲解主题音乐和曲式结构图等。这些讲授的基本内容可以起到引导作用,同时为学生呢过欣赏作品起到决定性的铺垫作用。
五、直观教学法
音乐课上的直观法是以图片、电影、录相等现代化教育手段为基础的教育方法。它可以使学生获得更真实、更具体的感知,比起教师一味地讲解效果会更好。例如:欣赏《保卫黄河》时播放黄河图片或录像;欣赏《森林狂想曲》时配与森林中大自然的音频,各种虫鸣声、鸟叫声、流水声,有利于发挥同学们的想象力,让自己置身于森林之中……
六、情感体验法
音乐鉴赏是一门听觉的艺术,也是源于声音的艺术。体验法是指培养学生敏锐的音乐听觉并巧妙地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中去的教学方法。在整个体验过程中,学生会有一个“感受——想象——理解——再现”的过程。在《思乡曲》欣赏中,先听辩乐曲的结构,熟悉主题音乐,理解乐曲中深深的思乡情绪,再学唱乐曲主题音乐,最后全曲欣赏时全班集体指挥演唱,既丰富了课堂教学,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不管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是为了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感知,需要集教学、趣味和美感于一体。作为高中音乐教师,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真切的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探索、选择、设计和创造更加多元开放有效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为提高音乐欣赏教学质量提供可靠的保证,最根本的是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让学生在丰富、多元的教学课堂上更好地领悟到音乐之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