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9-02-20浦正龙
浦正龙
(昆明市东川区植保植检站,云南 昆明 654100)
1 存在的问题
1.1 对病虫害防治不重视
农民为了获得较高的收益选择了种植水稻,但是大部分农户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依靠的传统经验,对于预防病虫害的相关知识了解的不够,对于病虫害预防的意识有所欠缺,防治病虫害的准备工作做不好,就会导致出现严重的病虫害,而且病虫害一旦发生在短时间难以控制。此外,农户普遍不掌握病虫害防治技术,存在安全隐患。部分农户考虑到成本因素选择不进行事前预防,而是等病虫害发生以后再进行防治,这样防治效果比较差,导致减产。
1.2 品种选择不重视
选择的水稻品种决定着病虫害发生率,农户对种植品种考虑欠缺,而选择的水稻单纯强调产量高,对于忽视抗逆性的选择,这就导致种植的水稻品种容易发生病虫害,而且将种植成本增加了,经济收益自然也随之降低。
1.3 对农药有较大依赖性
部分农户在种植水稻过程中单纯的追求防治效果使用大量农药。主要原因是农户对农药的过分依赖,认为病虫害的防治只有通过农药才能达到效果,甚至认为农药越多越好,滥用农药防治,对环境会带来巨大的危害,比如河流、土壤等都会受到严重污染,产出的水稻也存在污染问题,危害健康。同时,大量使用农药会形成病虫的抗药性,使病虫对农药出现耐药性或引发变异,给病虫害的防治带来一定的难度。
1.4 不够专业的防治方法
部分农户在水稻种植的过程中,防治病虫害的措施不够专业,施药器械短缺而且不达标,不规范进行配药、施药的操作,导致防虫效率不佳,不利于病虫害的防治。比如个别农户使用过时的施药器械,在喷洒农药中经常出现滴漏跑冒情况;或者明显的药液量不足,对水稻病虫的防治不达标。另外,农户掌握的防治知识不够专业,不能准确辨别农药的特性和用途,容易出现农药的误选。而且受价格因素影响,部分农户为了节约成本,往往会选择价格低、质量得不到保证的农药,造成防治效果不好,引发药害。
2 解决对策
2.1 加大宣传力度
将农民认知防治知识进行提高,使防治工作从根本上进行推进。相关部门还要加大宣传防治水稻病虫害知识的力度,对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各类病虫害的发生情况进行普及,将农民病虫害防治意识进行有效提升。同时,相关部门对应用新媒体要进行强化,要充分的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提供相关知识和技术,对他们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从而达到病虫害防治效果。
2.2 法律法规进行健全
防治病虫害法律法规要进一步完善,加强生产及销售农药的管理,对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农药的企业进行处罚,确保为农户提供质量优质的农药。此外,要完善农药的技术使用规程,确保农药说明书简明,防止由于农户误解导致使用农药过量或不足,对影响农民本身安全的风险要尽量降低。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让农药充分发挥出来自身的作用,使病虫害问题得到解决,从而提高水稻品质。
2.3 品种的科学选择
不同的水稻会产生不同的病虫害,因此要有针对性的防治。品种的选择是重点,而我国一直高度重视。水稻品种的选择能够从根本上防止病虫危害。从水稻用种的病虫害治理层面来说,选择品种要具有抗病能力,兼顾收益,而且产量也要可观,还要能够适应本地区环境,比如说耐寒强的品种应种植在高寒地区;不同水稻生长的环境对气候条件的要求也不同,因此,选用的水稻品种要科学。
2.4 创新防治手段
在防治过程中,要将“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理念贯彻其中,坚持生态化原则,提倡无公害,例如可以选择性的在水稻种植区域种植一些其它的植物,这样有利于保护天敌资源。大力推广生物农药,降低化学农药残留,同时也降低损害水稻的可能。然而,大多数生物农药比较昂贵,作用发挥比较慢,因此,要在发生病虫害的初期进行使用。抗病虫害药物要有针对性的进行研发,对多方面因素要进行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就包括防治的效果、靶向性、耐药性等。此外,防治方法还可以选择进行物理防治,对昆虫的趋光性等相关特征进行利用,使用杀虫灯进行灭虫,虽然效果比较缓慢,但不会影响到环境和人畜。
3 应用绿色防控技术
3.1 农业防控技术
一是选择的水稻品种要科学具备较强的抗病虫能力,将云南地区实际水稻生产进行结合,合理选用杂交组合的优良水稻品种。二是管理要科学。将整地、灌水时田边吹到的“浪渣”进行集中清理并处理干净,降低田间的虫蛹、病原菌等;对氮肥、磷肥、钾肥的配比要进行合理搭配,防止某一类肥料出现偏施;进行适时烤田,将田间周围的生态环境进行优化,创造水稻良好的生长条件,从而将水稻的抗性提高。
3.2 生态防控技术
将生物天敌的作用进行充分发挥,在田埂上可采取留草,营造出利于天敌繁衍、栖息良好的生态环境;在田埂上也可以将一些显花植物进行种植,如芝麻、大豆等植物,这样能够有效将天敌寄生蜂、黑肩绿盲蝽等昆虫进行保护,从而达到利用天敌控制病虫害的效果。此外,将一些有诱集效果的植物如香根草等,种植在路边、沟边,能够有效的防控田间大螟、二化螟。
3.3 物理化防控技术
利用害虫趋光性的特点,采用物理化防控技术。一是利用太阳能杀虫灯进行杀虫。太阳能杀虫灯主要是采用太阳能电池板储存电能,晚上进行杀虫,主要可以将一些趋光性、趋波性的害虫进行杀灭。针对不同害虫起到诱导作用的不同光波波长,可以对不同波长的光源进行有针对性地研制,诱捕不同害虫,起到有效控制各类虫害的目的。在防治水稻等作物的病虫害过程中都可以大力推广太阳能杀虫灯,防控面积效果平均达到667m2/台。二是利用性诱剂。性诱剂是一种化学物质能够对成熟的动物起到一定引诱作用,常见的性诱剂有性信息素。利用性诱剂能够制作出来一种无污染的生物诱捕器来防控病虫害,它的特点具有绿色、环保等特点,能够有效降低田间害虫密度,比如对二化螟性诱剂的应用,每套设备诱杀面积达到667m2左右,能够有效杀灭二化螟。三是利用粘虫板。粘虫板分为蓝色板、绿色板、黄色板等,它的原理是利用了昆虫对颜色的趋向性进行诱杀。农业害虫的物理型防治技术,其优点是成本低、安全、没有污染等,进行全年应用能够将田间的用药量及次数明显降低。黄色粘虫板通常针对蚜虫、潜蝇成虫等进行诱杀效果显著,田间虫口发生数量得到明显降低,并且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以及防止害虫出现抗药性等;蓝色粘虫板针对叶蝉有明显的诱杀效果,配合性诱剂能够将田间多种害虫进行杀灭。粘虫板的悬挂高度适宜在植株上方 10~15 cm之间为宜。
3.4 生物农药防控技术
生物农药的原理就是利用活体生物、代谢物质、具有仿生合成的农药制剂。这种防控技术药剂的选择都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低毒性、效果显著、短残留期的无公害农药,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并且不会危害到田间有益生物,也不会引发田间害虫提高抗药性。例如水稻稻曲病、纹枯病,通常采用井蜡芽作为生物防控药剂;对于水稻稻瘟病的防治,通常用采用春雷毒素作为生物防控药剂;对于水稻卷叶螟的防治,通常采用阿维菌素、短稳杆菌等药剂作为生物防控药剂。
4 结语
需要正视防治水稻病虫害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农户对于病虫害相关防治知识缺乏和资金投入不足,技术水平较低等,农业部门应加大宣传病虫害防治知识,提高农户防治病虫害的重视程度,将农户防治病虫害的专业水平进行有效提高,引导农户对水稻品种进行科学选择,从而将水稻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提高水稻种植户产量,增加农户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