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辅助更新条件下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生态修复技术探讨

2019-02-20颉小华

新农民 2019年17期
关键词:梭梭林梭梭行距

颉小华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林业工程质量管理总站,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广泛分布的植物为新疆白梭梭,是防沙治沙的优良乡土树种,从2002年开始,新疆奇台县、沙湾县对此进行了长达数十年的生态修复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面将其经验和做法介绍如下[1]:

1 人工造林,建立母树林,为自然落种做准备

1.1 造林时间选择

对于人工造林关键要体现一个“早”字,根据多年的造林实践,梭梭造林时间选择在二月底三月初为最佳造林时间,在进行种植时,要选好规定的时间,沙漠上土壤墒情良好,五公分以下沙漠含水量在50%以上,有力于苗木生长,对于造林来说,这在树根的保护上提升了有利的条件,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可以对苗木进行生根粉浸泡处理,用ABT10号生根粉溶液浸泡5~8h后用于造林,可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10%以上[2]。

1.2 造林株行距

在造林的时候也要注意行距的距离,过近的距离会导致营养成分跟不上,会出现争抢的现象,造林株行距控制在两米至三米之间,造林结束后,可保持造林成活率在50%左右,为建立母树林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不能太过松散,太过松散会导致存活率降低,由于新疆土地属于沙漠化,过于松散的行距会导致很难抵御风沙。

1.3 提高造林成活率

方便的时候可以给梭梭苗木以适当灌溉,主要有以下几种做法:

①营养钵法--把梭梭苗木装在直径10cm的营养钵中,将营养钵浇透后用于造林,可提高造林成活率30%以上。②废旧矿泉水瓶法,将矿泉水瓶瓶底剪去,将梭梭苗木根部放入,然后将沙土灌满浇透后用于造林,可提高造林成活率30%左右。③一碗水造林法,将梭梭苗木定植完成后,每株苗木浇1kg水[3]。要按着上面以上的做法实施,对于植树造林方面有很大的改善。

1.4 造林工具的选择

在沙漠地区造林,得选用特殊的专用工具--分植铲进行种植,可有效保护土壤的墒情不被破坏。同时可有效提高造林进度。工具的选择要选择当地适宜的工具进行使用,对于沙漠地种植,可以在表面上盖一层淤泥,预防风沙。在树木的根部加以保护。

2 人工造林形成生态系统

2.1 造林结束加以保护

对造林区进行封禁保护,防止人畜破坏,第六至七年后,造林保存率可以达到35%以上,并且开始结实落种,要保证结束后造林的的概况,有梭梭苗木40株/667m2,且分布均匀,每株苗木落种区域在10m2左右,经过实地调查,每株母树周围有天然实生苗木20株左右,从而实现了从人工更新到天然更新的转变,形成了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由于部分地方会出现边植树造林边破坏的现象,在这方面需要加强制度的改善,进行巡查,预防被破坏的现象。对造林有着一定的帮助。

梭梭林之所以不能成为稳定的生态系统,主要原因是人工种植的梭梭苗木是断根苗,侧根发达,分布在地表下40cm左右的土层中,没有主根系,不能得到深层地下水的补充,这时候需要人为帮助,进行浇水施肥,在它的根部上供给营养,实生苗有发达的主根系,可以深入地下1.5m至6m左右。在种植后要进行浇水,虽然说梭梭树的生命力顽强,但是也需要人工的培养[4]。

2.2 效益分析

采用上述做法恢复植被,投资在50元/667m2,远低于种植乔木均1500元/667m2的水平,每667m2种植成本只有乔木林成本的3.3%,后期无管护灌溉费用,生态群落稳定。生态的建设有利于当地的发展情况,在总之,通过早期在沙漠活化区人工种植梭梭,为自然落种恢复生态做准备,后期通过自然落种,天然株数达到800株/667m2,再通过后期的分化,稳定在200株/667m2,就形成了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目前沙湾龙口项目区已形成了3333.33hm2以上的梭梭林,奇台县也形成了3333.33hm2以上的梭梭林,说明这种做法是有效、快速、低成本恢复沙漠植被的有效方法。

3 结语

本文从人工辅助更新条件下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生态修复技术简单的介绍,对人工造林以及生态系统做了简单的介绍,大致的了解当地造林的情况,对造林的时间、行距、提高生长率进行了讲解,又对造林的效益和保护措施大致的进行概括。以上内容可作为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梭梭林梭梭行距
梭梭的建筑课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与生命赛跑的“沙漠植被之王”——梭梭
沙漠梭梭的守望者
不同播量、行距对“藏青320”产量的影响研究
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人工梭梭林防风效能分析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梭梭林象甲科昆虫分布及其动态研究
新疆梭梭林防护增产及固沙功能价值核算
环保志愿者在阿拉善种梭梭固沙
不同株行距配置方式对甘薯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