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推广和效果浅析
2019-02-20孟元刚
孟元刚
(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辽宁 朝阳 122400)
生物技术即参考生物机体亦或是部分器官、细胞生物基本原理改造生物,致力于适应人们需求,属于现代技术,且核心就是生物改造与利用。虽然生物技术所涉猎的范围较广,但在应用与推广方面的效果却始终差强人意。由此可见,推广应用生物技术,实现农作物增产增收目标,已经逐渐发展成现代农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农业种植中推广应用生物技术的现实意义
在农业生产中,微生物发酵技术、转基因技术都是常见的生物技术,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1]。将生物技术应用在农业种植中,可以使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以杂交育种为例,实现了水稻亩产值的明显增加,可保证稻米自给自足并且对外出口,为农业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与此同时,生物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增强农作物抵抗病害与虫害的能力。以转基因抗虫棉为例,通过的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可以杀死对棉花生长期间产生破坏作用的病虫,且不会伤害人体,一定程度上缩减了种植管理成本支出,而且产品质量与亩产值均得以提高[2]。所以说,生物技术应用于农业领域,为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保障。
2 农业种植中应用生物技术现状阐释
近年来,农业种植应用生物技术的成果可观。特别是科技水平的提高,生物技术的现代化特征愈加明显,为新型生物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必要前提条件,也加快了现代农业种植业的发展速度。在对生物技术应用的背景下,技术本身趋于成熟。由于我国疆域广阔,在农业发展期间,农作物的种植面积随之扩大,实际产量提高,促进了农作物质量与出口水平的提高。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农业种植对生物技术的应用仍有一定的差距,技术本身发展也比发达国家落后。即便国家政策对生物技术提供了必要支持,成就显然,但技术水平仍有待提升。
3 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表现
3.1 生物农药技术
此技术属于全新生物技术,可实现预防病虫害的目标。长期以来,农药喷洒技术的应用时间最长,但会影响农作物生产质量,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3]。但在对生物新陈代谢产物应用的基础上,可对病虫害加以预防,在缩减农药等化学物质使用量的同时,达到了病虫害的预防目标,确保农作物的健康成长。最重要的是,对农作物质量影响程度下降,不会过度污染环境。
3.2 杂交育种技术
在农业种植中应用生物技术,可使农作物产量与质量不断提高。杂交育种技术的应用时间较长,尤其是玉米与水稻等作物,实际效益显著。这种技术的操作方便,通过对生物体细胞内同种遗传因子的控制,避免遗传因子的互相融合。在后续配种期间,也不会出现遗传因子分析的情况,顺利向下一代遗传。通过对此技术的应用,可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并结合土地状况加以利用。
3.3 组织培养技术
在对组织培养技术应用中,能够使农作物生产品质提高。但要求处于无菌环境,通过对细胞全能性的运用,利用专业方式,对农作物结构组织加以培养,即可确保农作物组织个体的完整。为保证技术应用效果,需科学控制光照与温湿度等指标,保证pH值与压力满足标准要求。
4 推广农业种植中生物技术应用路径
首先,加大宣传生物技术力度。应强化农民群众对生物技术的认知水平,为技术推广提供保障。在宣传方面,政府部门要发挥主导作用,增强宣传的说服力,提高生物技术宣传效果。
其次,制定并完善生物技术推广体系。构建法律法规可实现农业生物技术制度化和规范化发展[4]。政府部门同样要发挥主体作用,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科学规划法律法规,使生物技术使用者明确技术使用范围,确保技术利用的有序性。
最后,组织开展生物技术培训。因生物技术专业性特征明显,若不能理解并熟练掌握技术内涵,将对技术应用的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技术工作人员应组织技术培训,传授生物技术操作技巧,开展生物技术理论知识培训,在融合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更好地推广应用生物技术,最终达到促产增收目的。
5 结语
综上所述,将生物技术应用于农业种植中,能够促产并提质,更好地实现增收目标,对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间的矛盾加以解决。为此,政府部门与技术工作人员有必要大力宣传生物技术,适当加大培训力度,以实现该技术的推广应用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