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风求文雅 书香润华夏
——以《中国阅读的历史与传统》为中心

2019-02-20黄育雅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家风读书精神

黄育雅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江苏南京 210023)

为进一步提高全民阅读推广活动水平,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王余光先生和中国图书馆学会秘书长霍瑞娟女士担任主编出版了《阅读推广人系列教材》(朝华出版社2017年版),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副研究员熊静博士与西南大学图书馆副研究员何官峰博士合著的《中国阅读的历史与传统》(朝华出版社2017年版)一书,正是其中的一种。

1 《中国阅读的历史与传统》内容梗概

全书约21万字,共有八讲。其中,第一讲《概述》、第二讲《中国阅读史研究进展》、第五讲《中国古代阅读的传统和精神》、第七讲《古代阅读理论与方法》是由何官峰博士撰写的;而第三讲《中国古代阅读史的研究资料》、第四讲《中国古代阅读的历史》、第六讲《古代家庭教育中的阅读传统》、第八讲《阅读史研究和阅读推广工作》由熊静博士撰写[1]211。《中国阅读的历史与传统》以中国阅读历史与传统为中心点,从宏观层面梳理与回顾了中国阅读史与古代阅读传统与精神,在微观层面侧重阐述了中国古代家庭阅读方法,此外还十分注重古代阅读理论与方法与现代阅读推广工作的有机联系。全书语言简洁,思路清晰,资料翔实,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适宜作为阅读推广人的培训教材。

本书的两位作者在王余光教授主编的《中国阅读通史》一书中也有合作,何官峰博士负责撰写第三卷《魏晋南北朝卷》和第七卷《清代卷(上)》,而熊静博士与黄镇伟等作者负责第十卷《图录卷》的编写工作。《中国阅读通史》共有十卷,首卷为《理论卷》,确立了阅读史的理论框架与研究问题;末卷为《图录卷》,收录了与读书有关的各种艺术作品;其余的内容,则是按时代分编,从先秦至民国时期,回顾了中国阅读的发展历史[2]。《中国阅读通史》作为我国阅读史研究领域的第一部通史著作,总结了中国阅读史的发展过程以及各时代的阅读传统与精神,构建了中国阅读史的研究体系,推动了中国阅读史的发展。

正如书中所言:“阅读史和阅读文化研究是中国阅读研究和阅读文化发展繁荣的强有力支撑,将有效促进中国阅读文化体系结构的完整。中国古代的阅读历史与传统,为中国阅读文化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使我们有取之不尽的思想源泉。……中国古代丰富、深厚的阅读传统和经验,是我们今天阅读推广工作的宝贵财富,是我们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书香社会的思想基础。”[1]1本书作为培养阅读推广人的教材,与《中国阅读通史》相较,对于中国阅读史的研究,更侧重于和阅读推广领域相关的部分。其中梳理了中国阅读史的研究资料,概要回顾了中国阅读的历史,让阅读推广人对中国阅读史有了总体了解,对“阅读”的定义有了更深的了解,向大众普及了中国阅读史研究。其次总结了中国古代阅读传统与方法,阐述了阅读史研究与阅读推广工作的联系,让阅读推广人在活动中运用哪些阅读传统与方法、如何将阅读传统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与阅读推广结合起来有了启发,让阅读史研究成果运用至阅读推广实际工作中有了系统指导。

2 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编写视角

2.1 宏观展现中国阅读历史

本书作为面向全国阅读推广人的培训教材,肩负介绍与普及中国阅读史研究的责任,所以要有一定的理论高度,从宏观层面展现中国阅读史的全貌。第一讲《概述》中介绍了时代背景和学术研究状况,界定了中国阅读史的研究对象与内容,展现了研究纲要与研究意义,从总体上介绍了阅读史的现状。第二讲中对比了中外阅读史研究进程,讲述当前的研究趋势,将中国阅读史放入世界背景中,与国际研究前沿接轨。第三讲则总结和罗列了中国古代阅读史的研究资料,概述中将研究资料分为核心资料与外围资料,核心资料又由阅读思想和阅读方法、阅读指导、读书事迹与掌故三部分组成。此外还列举出了研究资料的出版信息,给对阅读史研究有兴趣的读者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本书收集资料的广博与全面。第四讲按照文本形态划分时代带领回顾了中国古代阅读的历史,前文是总体概述,在此讲则是具体阐述了不同时代的阅读习惯、阅读特征,以及变化的历史时代原因。

2.2 家风与家庭读书传统

本书不仅从宏观层面展现了中国古代的阅读传统,还从家庭这个小单位中发现提炼出中国的阅读传统。“学习型家庭”是构建“书香社会”的文化细胞[3]。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于培养儿童的阅读习惯是十分有益的。中国历代家庭教育重视读书也从家训家风中体现出来。例如张英(1637—1708)在家训中,指出了读书可以养心、读书可以使人尊重、读书可以感悟人生道理,以不同方面讲述了读书的重要性[4]。左宗棠(1812—1885)有经世致用的家风,教导儿女读书目的在于“明理”,读书治学还要做到知行合一,让子女们明白读书的意义、价值与方法[5]。书中也提到了古代家庭教育中的读书思想,例如宋人叶梦、清人彭瑞淑都鼓励子女读书要坚持不懈,具有勤学苦读、持之以恒的精神[1]137;曾国藩教导儿女读书要有“专字诀”,即读书要专精,而《颜氏家训》中则倡导读书要广博,博览群书[1]141。历代家风中对于读书的重要性、读书目的、读书方法等都有提及,无一不体现了古人对读书的重视。家风对孩子的熏陶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而古人在家风中提倡重视读书,是一种良好的培养家庭读书风气的方式,对于当今培育书香家庭也有借鉴意义,同时家风重读书,也是希望儿女可以把读书传统继承下去,体现了古人对书香门第的家风继承下去的美好愿望。

此外,中国古代家庭教育中还积累了许多读书方法,是我们可以借鉴和学习的。例如书中总结的读书要从小抓起、善思好问、手抄口诵、循序渐进、以身作则等。还有读书章法:第一是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第二是读书要从头至尾,有始有终;第三是看、读、写、作综合培养[1]152。

3 尊古崇今、古为今用的中国古代阅读传统

3.1 中国古代阅读传统

本书认为阅读传统具有文化传统的特征,例如流传性、广泛性、潜移默化性、民族性、发展创新性、良莠二分性等,而阅读传统的两大支柱就是阅读价值观与阅读精神[1]94。本书在第五讲中从历史步入中国古代阅读的传统与精神,总结出“学而优则仕”、读书以求知、修身、怡情、以儒家经典为中心的传统阅读价值观。传统阅读价值观是古人对于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的问题的探讨。中国传统文人的读书目的之一就是“出仕”,为了“治国、平天下”而读书,这种目的性强烈的功利性读书目的一方面推动了读书风气的兴盛、另一方面也导致了读书致富等观点的兴起。所以古人对“学而优则仕”这一观点也进行了讨论与反思。读书以修身养心,也是古人一贯对于读书的看法。通过学习儒家经典以提升自身的道德水平与修养,读书的首要目的就是通过阅读书籍以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更好的做一个人[6]。而古人对于读什么这一问题,无疑是围绕儒家经典展开讨论的。古人的主要阅读对象就是儒家学说的四书五经,而为儒家经书注疏则是古代学者的一贯做法与传统,这种传统深刻的影响了中国古代阅读的各方各面。

本书中的阅读精神,指的是对历史上众多读者身上阅读精神特质的聚焦与凝练,彰显古代读者的精神品质,意在使这种阅读精神可以光照后世,有助于传播中华文化与传承中华文明[1]102。在阅读精神这一节中,作者在每种精神下沿着朝代列举了许多读者耳熟能详的读书典故,例如“割席分坐”“士别三日”“孙康映雪”“车胤囊萤”等。“书香恒久远”,从历代典故中总结出中国传统阅读精神,既有理有据,又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还体现了中国阅读习惯的源远流长,从古至今对于阅读的重视。而对这种阅读精神的研究与宣传,给当今读者展现了古代读书人的阅读风貌与风采,鼓励读者向古人学习这样的阅读精神,也是对古代阅读传统的一种继承。

3.2 中国古代阅读传统在当今应用

此外,本书还十分注重我国古代阅读传统和精神在当今阅读推广中的应用。除了上文所述的古代家庭教育中阅读方法的借鉴,在第七讲中所写的古代阅读理论和方法对于当今阅读推广理论的创新也是有启发性意义的。例如钟嵘的“滋味说”,为读者评鉴诗歌提供了一种方法[1]159。金圣叹的读者主体意识、对读者阅读心理的描述与分析、对读者阅读行为和反应的重视等[1]162,与当代的接受美学理论有相契之处。张潮的快乐读书理论、读书重要性、读书与时间的关系、读书的功效等阅读理论[1]181,让读者对于读书这件事有了新的看法。除了阅读理论之外,本讲中还总结了古代文人的读书方法,有抽象的也有具体的,例如要讲究读书之法、重视读物选择等,还有阅读经典的方法、读经史书籍的方法、精读与泛读、诵读、听读、“不求甚解”法等。特色各异的读书法总有一种方法适合自己,相信读者能从中受益,阅读推广人也能从中学习到阅读推广的方法。

4 理论联系实际的中国阅读史推广方略

本书最后一讲阐述了阅读史研究与阅读推广工作的关联,将理论与现实工作有机结合在一起。本讲首先梳理了全面阅读战略的背景与发展,然后讲述了阅读传统与精神在其建设中能发挥的作用,例如为读者提供阅读方面的指导、阅读传统的继承与发展、是价值观的思想源泉等[1]202。第二节中探讨有关“国家阅读节”的设立争论,首先介绍了“世界读书日”的有关知识,其次梳理了设立“国家阅读节”的起因,列举了在这次事件中各方学者的观点,随后分析了相关观点,认为正反双方的争论实质在于设立这样一个节日是否能够真正推动国民阅读的健康发展。最后作者认为设立“国家阅读节”,第一可以继承我国阅读传统,弘扬中华读书文化;第二有利于体现中国阅读特色,提高大众对阅读活动的认同感;第三,可以让阅读得到更多关注,推动阅读立法、阅读活动的广泛开展[1]209。

当今传统文化与阅读推广工作的结合主要体现在经典阅读上,不论是公共图书馆还是高校图书馆都十分重视经典阅读推广活动,推出了一系列活动。例如深圳图书馆推出的“南书房”经典阅读空间,以及延伸的经典阅读推广活动包括“南书房”家庭经典阅读书目、经典诵读与演绎、深圳学人·南书房夜话等[7];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再造了经典诵读空间、定期发布“经典阅读推荐书目”、开展经典品读大赛,如“音沁墨香”大学生古文诵读大赛、打造了“向忱讲坛”和“经典十日谈”两个阅读服务平台等[8];黑龙江省图书馆开设了古诗词吟唱公开课,以《诗经》《楚辞》、汉乐府、唐诗、宋词等经典古诗词为范本,吟唱为方式,宣扬传统文化的音律之美,引导大众欣赏与传播传统文化[9]。

中国阅读传统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于阅读传统和精神的学习和挖掘,也是对传统文化继承与发扬的一种方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对阅读精神、对传统文化的最好继承。而中国阅读传统与阅读推广的结合可以借鉴经典阅读活动的开展方式,无论是空间再造、经典推荐书目、古诗词吟唱课等都是从各方各面挖掘传统文化与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契合点,以利用图书馆资源、空间、人力等推广传统文化。

作者在后记中这样写道:“书籍,滋养着中国人的灵魂,培育了我们的民族性格。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留下了一段段关于阅读的动人故事,其中体现的阅读思想和阅读理论,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更是世界的文化遗产。”[1]211本书不仅梳理了中国阅读史,为阅读史研究打下一定基础,而且总结了中国古代阅读传统、精神与方法,是对中国阅读史应用于现代阅读推广工作中的一大尝试。

猜你喜欢

家风读书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家风伴我成长
拿出精神
百家姓看“家风”
百家姓看;家风
我们一起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