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个性化护理模式分析
2019-02-20李君
李 君
(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老年科八病区,江苏 南通 226000)
慢性心力衰竭是老年常见疾病,发病率高,对患者晚年生活造成不同程度上的影响,增加患者身心负担,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近些年,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成为危害患者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因此,尽早对症诊治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有学者研究发现,慢性心力衰竭诊治期间,配合科学的护理干预,不仅可提高临床疗效,而且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预后,促使患者早日康复。2016年3月--2018年1月期间,本研究将102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与个性化护理,观察护理结果,旨在评价个性化护理模式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价值,现将研究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年3月--2018年1月期间,在到我院就诊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随机选择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即常规组与干预组,各51例。纳入标准:(1)符合《NICE慢性心力衰竭诊治指南》中关于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且经临床检查确诊。(2)年龄60-80岁,性别不限。(3)无精神障碍、意识障碍。(4)自愿参与研究,签署有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不愿参与研究的患者。(2)年龄>80岁,或者年龄<60岁的患者。(3)合并有严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排除。(4)精神障碍的患者排除。(5)精神障碍与意识障碍患者排除。常规组,29例男性,22例女性,60-75岁,平均(67.1±3.46)岁。干预组,30例男性,21例女性,60-79岁,平均(68.3±4.02)岁。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有可比性。
1.2 方 法
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待患者入院后,遵照医嘱,结合患者病情,按照常规护理流程,提供护理服务。
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个性化护理模式,具体如下:(1)心理护理:待患者入院后,护士应及时评估患者心理状态,了解患者情绪变化的原因,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耐心倾听患者诉说,认真回答患者的疑问,尽量满足患者合理需求,获取患者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加依从性。同时,护士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如诱发因素、临床症状、治疗方法及预后等,引导患者全面正确认识疾病,并用成功案例,鼓励支持患者,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缓解负面情绪,消除后顾之忧,保持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2)环境护理:护士保持病房干净整洁,及时打扫卫生,同时,护士定时开窗,通风透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并定期消毒。护士根据患者喜好、性别等,布置病房,适当摆放小饰品,装饰病房,为患者提供一个温馨的治疗环境。另外,患者年龄大,身体状态差,步态不稳,在厕所、楼梯间等地方,安装扶手,保证地面无积水,张贴醒目的警示标语,以免发生意外。(3)吸氧护理:吸氧患者,用无菌剪刀,剪掉一次性吸氧管的鼻塞,并用气管套管套住,无菌纱布用生理盐水浸润后放在套管口。吸痰时,轻轻拍打患者背部。(4)输液护理:心力衰竭患者,输液时,需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操作,控制输液量及输液速度,以免输液太快增加强大的负荷,加重病情,甚至引起急性肺水肿,叮嘱患者及家属切勿擅自调节输液速度。
1.3 观察指标
第一,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心理状态,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焦虑与抑郁程度越重。
第二,采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LiHFe),评价患者生活质量,包括体力限制、情绪、社会限制和症状4个指标,评分越低,表示功能损害程度越低,说明生活质量越好。
第三,通过自制的问卷调查表,调查患者对本次研究的满意程度,施行百分制,90-100分表示非常满意,60-89分表示满意,<60分表示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进行表示,用卡方(x2)检验,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进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 结 果
2.1 SDS评分与SAS评分
评价患者心理状态,护理前,组间SDS评分与SA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干预组评分低于常规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DS评分及SAS评分【x±s,分】
2.2 生活质量评价
评价患者生活质量,护理前,干预组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经不同护理后,干预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常规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2 分析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x±s,分】
2.3 满意度调查
调查患者满意度,数据显示,干预组满意度高于常规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3所示。
表3 调查分析两组患者的满意度【n,%】
3 讨 论
本研究显示,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DS评分及SAS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经护理后,干预组SDS评分为(21.4±6.34),SAS评分为(27.5±6.29),低于常规组的(23.8±3.42)分、(28.4±4.56)分。个性化护理模式,作为现代护理观念,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将病人作为护理的主体,充分考虑病人的实际情况,根据病人的实际需求,提供护理服务,心理护理中,主动与患者沟通,通过心理疏导,缓解患者负面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维持最佳身心状态,配合治疗与护理。本次研究中,护理前,组间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但护理后,干预组各项指标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说明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高于常规组。个性化护理,注重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吸氧与输液护理,增加左室射血分数,改善心脏收缩功能,控制病情,减轻疾病带来的不便与痛苦,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调查显示,干预组护理满意度为96.07%,高于常规组的82.35%(P<0.05)。个性化护理模式,打破传统被动护理模式,转变为主动护理,主动了解患者需求,解决患者实际问题,拉近与患者间的距离,获取患者信任,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纠纷事件,增加患者满意度。
通过本次研究,笔者认为,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积极对症治疗与护理的同时,还需加强预防干预,在此笔者从以下几方面提出预防干预措施:(1)了解治疗的目的及目标,遵照医嘱,定期复诊,按时按量用药,切勿随意增减药物,且不可擅自停药。(2)了解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知识,若出现体重快速增加、心率加快(静息增加≥15~20次/分)或过缓(≤55次/分)、运动耐受性降低、下肢水肿再现或加重、血压降低或增高(>130/80mmHg)等表现,需及时到医院就诊。(3)每日严格监测体重,限盐、限水(每日液体<2L),且戒烟、限酒。注重劳逸结合,不宜过度劳累、情绪激动,放松精神状态,保持良好身心状态。每日步行30min,每周5-6d。禁止滥用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激素、抗心律失常药物等
综上,个性化护理模式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护理中,应用价值高,建议在临床推广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