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教育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焦虑、抑郁负性情绪的影响
2019-02-20劳秋婵吴定芳
劳秋婵,朱 敏,吴定芳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特需医疗中心,广东 佛山 528000)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以结肠黏膜连续性弥漫性炎症改变为特点的慢性疾病[1],治疗周期长、治疗效果差,患者常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我科采用同伴教育模式对UC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科收治的12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UC患者,男63例,女57例;年龄20~58岁,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男30例,女30例,平均年龄(44.25±1.39)岁,病程5个月~14年,平均病程 (6.31±0.48)年;实验组男33例,女27例,平均年龄(42.55±1.56)岁,病程4个月~15年,平均病程(6.34±0.47)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 法
1.2.1 对照组 予常规健康教育,责任护士通过书面材料、多媒体演示、健康小讲座等形式,向患者讲解UC的病因、发展规律、临床表现、治疗方案、疾病转归等,鼓励患者表达真实情感,给予心理支持。
1.2.2 实验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同伴教育。①组建同伴教育小组。在既往本院治疗的UC患者中,甄选出4名性格开朗,语言表达能力强,富有亲和力,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较好的患者担任健康教育者,告知其同伴教育小组的意义并同意加入,与2名专科护士共同组成同伴教育小组。②培训:邀请消化内科及心理科的专家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内容包括UC的相关疾病知识、护理常规、沟通技巧、情绪控制技巧,开展小组活动的技巧以及同伴教育、健康自我管理的意义等。③实施:对入组的UC患者给予同伴教育。分别于入院第1天,入院第7天,出院前1天进行,每次50分钟,共3次。活动由1名专科护士和2名同伴教育者参加。教育者以多媒体讲解、操作演示、同伴交流等形式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日常自我管理;现身说法介绍自我治疗经验,对患者提出的问题结合自身经历给予解答。专科护士负责现场主持,鼓励患者参与讨论,并观察、记录小组活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1.3 评价方法
①自行设计疾病知识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包括情绪调节、规律饮食、规律运动、规则用药、保留灌肠、疾病监测、症状护理、定期复查8个项目。②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2]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定。SAS标准分>50分表明有焦虑症状、SDS标准分>50分表明有抑郁症状。分别在入院时、出院时进行问卷调查和自评量表测评。
1.4 资料收集方法
两组入院时、出院时分别进行疾病知识及行为问卷及SAS、SDS调查,每次各发放及回收60份,均为有效问卷。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疾病知识干预前后变化情况
入院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疾病知识干预前后比较[n(%)]
2.2 两组患者SDS、SAS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明显低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SDS、SAS评分比较(x±s,分)
3 讨 论
溃疡性结肠炎常缓解与恶化交替发作,患者多有焦虑、抑郁不良情绪[3],对治疗康复产生阻滞效应。文献报道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会随着疾病认知程度提高而降低,增强治疗效果[4]。目前医护人员人力不足,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无法满足患者的需要,如何提高患者的疾病知识知晓率及自我管理能力是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护理问题。同伴教育是一种新的健康教育方式,指相同背景和经历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和观念[5]。本次研究护士利用现有患者资源,组建同伴教育小组,通过评估,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计划,为UC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教育者以自身经历向UC患者讲解疾病过程中的治疗、护理、自我管理注意事项,指导患者识别和应对生活中常见危险行为、不良的生活方式及心理问题,将自身积极乐观的心态传递病友,帮助他们建立良好治疗行为方式,增强治疗信心[6]。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疾病知识,SDS和S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由此可见,由此可见,对UC患者实施同伴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疾病知识知晓率,降低患者的焦虑、抑郁负性情绪,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