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对眼耳鼻喉科病区护理管理质量的临床影响
2019-02-20
品管圈为新兴的护理工作管理方法,主要是指6~10位有关科室医护人员构成一个团队,彼此协作并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以团队协作的模式促进临床护理工作效率增加,全面改善护理管理效果[1]。耳鼻喉科为外科不可或缺的部分,还是尤为注重护理质量的关键科室[2-3]。鉴于此,本研究为了分析品管圈对于眼耳鼻喉科病区中的护理管理质量所带来的影响,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622例眼耳鼻喉科患者,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622例眼耳鼻喉科患者的资料,将其中接受常规护理的311例作为A组,另外接受品管圈的311例作为B组。A组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198例、113例;患者的年龄25~66岁,平均年龄(45.02±16.28)岁。B组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199例、112例;患者的年龄27~67岁,平均年龄(47.33±18.36)岁。对比两组临床资料,其结果显示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深入对比、研究。
1.2 方式
A组患者运用常规的护理:运用常规的护理质量管理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B组患者运用品管圈:
1.2.1 组圈 依据眼耳鼻喉科病区中的各类工作规定与医护人员的组成情况以构成品管圈,以科室中的专业技能过硬、护理操作娴熟、临床工作经验丰富的护士为主,品管圈团队共6~7人,总共构建4个团队:病房监管组、总体护理组、护理文书组、急救监管组。
1.2.2 选取圈长 依据投票选取担责者,并开展组织与实施工作,根据各护士的专长与工作经验等情况分配相应的工作内容,并明确其岗位与职责范围;在开展活动规划期间,实施要因探讨,明确目标,并确定相关策略。
1.2.3 活动主旨 选取与汇编活动规划相关工作:患者平日的护理、安全监管、健康方面的宣教与出院后的电话访谈等。
1.2.4 明确目标 依据护理以明确开展的目标,对医护人员开展任务分配,汇编工作规划表,所有圈员对于处理规划进行贯彻,经由圈长监管开展的进程,并邀请护理部进行协作,逐步贯彻所有策略。
1.2.5 成效确定 评估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结束后的护理效果,凭借图表与各类数据以体现。
1.2.6 归总成果 依据护理效果,找出各类问题,并归总相关经验与教训。
1.2.7 汇编健全规划 依据数据成果汇编问题处理规划,让品管圈能够循环开展。
1.3 指标观察
估计对比A、B两组的总体护理质量,以本院自制的护理质量调查表,由患者自行评分,总分是100分,分别包括护理达标率、病房监管达标率这两个项目,分值为88~100分,即可视为护理质量达标,低于88分者均视为不达标。护理服务满意率,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程度调查量表进行评估,按照百分制评价,90~100分为非常满意,80~89分为基本满意,低于80分为不满意,满意率=非常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1.4 统计学处理
此次研究中所用软件版本为SPSS19.9,对涉及的计数数据进行统计时,选(%)代表,用χ2检验。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数据,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
2 结果
B组总体护理质量均优于A组,两组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5);详情如表1。
3 讨论
随着我国总体经济的迅猛增长,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也在随之升高,在健康方面的意识也极大地增强,对于临床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耳鼻喉科作为医院中的重要科室之一,具备患者数量多、疾病类型多样等特点,其临床护理工作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
品管圈现阶段在临床中为运用十分普遍的新兴护理方法之一,其凭借优良的护理对策与护理理念,而被医护人员与患者所认定。在运用品管圈后,能够全方位保障护理的成效与质量,同时,增强患者对于护理的总体满意率。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开展品管圈后,A组总体护理达标率86.50%、病房监管达标率87.14%、护理服务满意率86.17%,B组为97.11%、98.71%、97.75%,两组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5)。由此证实了,凭借确定的职责区分、贯彻护理与汇编目标,可以增强病区中的护理管理质量,让患者尽早康复[4-6]。在具体实施护理的过程中,为了保障品管圈的临床价值与效果,护士应只选择一个最佳目标,或最多不可超过两个[7-9]。护士在完成品管圈护理活动之后,主要负责人需要组织其他护士对本次护理服务的情况进行总结,并提出护理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同时,经过护士之间的互相交流讨论,立即发现各类问题,并找出解决这类问题的相关方法,并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不断完善护理计划。让品管圈处在优良的循环中,能够连续实施,并持续增强总体的监管质量,最后,达成病区中的护理管理目的[10-12]。
总之,开展品管圈可以极大地提升医护人员对于工作的主动性,并增强护理的成效与质量,促使患者能够尽早恢复。
表1 比照两组总体护理质量[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