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水罐联合温经通络方治疗痛经的疗效观察

2019-02-20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4期
关键词:寒凝火罐水罐

痛经为最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指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并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适症状,严重影响到女性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临床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一般以温经散寒、活血祛瘀为原则,采用口服中药,或加艾灸、针灸、中药保留灌肠、热疗等外治为主。笔者运用药水罐联合自拟方剂温经通络方,通过选取特定穴位,对寒凝血瘀型痛经女性进行治疗。中医外治法治疗痛经简便实用、对胃肠道影响少、能迅速缓解疼痛症状等优点[1]。拔罐疗法可以驱邪排毒,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改善机体功能状态[2]。药水罐是在火罐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在罐内加入温经通络方水剂,然后迅速将其吸附于穴位皮肤上,二者联合治疗不仅增强了药物渗透作用,同时也达到活血化瘀、温经散寒的效果。本研究目的是通过临床实践观察药水罐联合温经通络方对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疗效的影响,探究其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集我院妇科住院部2017年6—12月收治的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60例作为本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本研究,该研究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让患者根据其临床症状估计疼痛程度并在相应的位置上作标记,记录所得分数[3]。治疗组:年龄12~32岁,平均年龄(23.5±4.5)岁,病程4个月~8年,平均病程(4.15±0.42)年。根据疼痛评分标准,其中轻度疼痛7例、中度疼痛13例、重度疼痛10例。对照组:年龄14~36岁,平均年龄(24.5±2.6)岁,病程5个月~10年,平均病程(3.85±0.37)年。根据疼痛评分标准,其中轻度疼痛5例、中度疼痛14例、重度疼痛11例。两组平均年龄、病程及痛经程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根据2018年第9版《妇产科学》[4]中痛经的诊断依据为月经期下腹坠痛,妇科检查无阳性体征。

1.2.2 中医诊断标准 根据2016年8版《中医妇科学》[5]中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主要证候标准: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或周期后延,经血量少,色黯有块;畏寒肢冷,面色青白;舌暗,苔白,脉沉紧。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1.3.1 纳入标准 (1)经诊断符合寒凝血瘀型痛经的诊断及证候标准;(2)年龄12~36岁女性;(3)月经周期规律(28±7)d;(4)服用止痛药患者经过2周洗脱期符合诊断及证候标准者;(5)签署知情同意书。

1.3.2 排除标准 (1)经诊断不符合寒凝血瘀型痛经的诊断及证候标准;(2)经确诊有其他器质性疾病,如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子宫肌瘤等疾病所致的痛经;(3)月经周期不规律者;(4)哺乳期及心肺肾功能不全、肝功能受损者;(5)未签知情同意书;(6)洗脱期结束未达标者。

1.4 方法

对照组遵医嘱予经验方温经方(吴茱萸6 g、当归9 g、川芎9 g、白芍9 g、牡丹皮9 g、生姜9 g、半夏9 g、党参9 g、阿胶9 g等)口服,经前一周开始服药,每日一剂,早中晚饭后分服,具有温经通络、活血化瘀的功效。常规中医治疗和护理方法:给予消症液(肉桂、延胡索、柴胡、桃仁、丹参、赤芍、莪术、三棱、泽兰等)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经期每日一次,每次100 ml,中药保留2 h以上,具有消症散结、活血化瘀的功效;TDP红外线预热后距离患者下腹部30 cm高照射30 min,具有暖下焦、通经络之效;穴位敷贴能发挥药物疗效及穴位刺激的双重作用[6],将(细辛6 g、白芥子10 g、延胡索12 g、丹参20 g、鸡血藤30 g、桂枝10 g、白芍12 g等)打粉制成敷贴,贴于神阙、关元、子宫、三阴交、足三里等穴,具有通络止痛、散结通经的效果。另外给予生活起居指导,嘱患者经前、经期勿受凉,勿洗冷水浴,注意保暖,禁食寒凉食物,经期多休息,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劳累和剧烈运动。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药水罐联合自拟方剂温经通络方进行治疗。操作方法:(1)评估患者皮肤情况,向患者介绍拔火罐的方法及适应证,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防止患者受凉;(2)选择3号火罐8个,检查火罐瓶口是否光滑,瓶体是否有裂缝;(3)选择穴位:主穴神阙、中极、关元、子宫等,配穴三阴交、肾俞、腰阳关等;(4)将熬制好的温经通络方(丹参30 g、川芎15 g、鸡血藤30 g、防己15 g、木瓜15 g、苡仁30 g、桂枝10 g、络石藤30 g等)加热到38~42℃,以防发生烫伤;⑤将10~15 ml已加热好的温经通络方注入火罐,通过燃烧产生负压迅速将火罐吸附到选定的穴位上。操作者动作要迅速,操作要熟练,防止药液溢出;(6)火罐拔好后,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检查罐体吸附情况,有无药液流出;(7)嘱患者保持体位相对固定,不要随意活动,以防罐体掉落;(8)留罐10~15 min,起罐时,协助患者更换体位为侧卧位,使罐口朝上,与皮肤之间形成空隙后,顺势将罐取下,用干纱布擦干皮肤表面残留药液;(9)取罐后观察患者皮肤情况,向患者讲解拔罐后的注意事项;(10)治疗组于每次月经前10天采取药水罐联合温经通络方进行火罐疗法,隔日1次,每月5次,连续3个月,共15次。

1.5 疗效观察

临床疗效评价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中关于痛经疗效标准,观察痛经症状评分及痛经分级,治疗效果分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治愈:服药后腹痛及其他症状消失,停药3个周期未再复发,疼痛程度恢复0分。显效;腹痛明显减轻,伴随症状减轻或消失,不服止痛药能坚持工作,治疗后疼痛评分减少>1/2。有效:腹痛减轻,其余症状好转,服止痛药能坚持工作,治疗后疼痛评分减少1/4~1/2。无效腹痛无明显改变,其它症状无改变,治疗后疼痛评分下降<1/4。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积分。

1.6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用统计软件包SPSS 18.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过程中无脱落病例,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积分比较

治疗组治疗前后VAS积分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VAS积分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积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积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积分比较(±s,分)

治疗组 30 7.20±1.24 3.00±1.76对照组 30 7.30±1.21 4.16±0.94

3 讨论

关于痛经的研究,历代医家都在积极探索其发病的机制,不断丰富其治疗方法[8]。对于寒凝血瘀证痛经的治疗,笔者认为应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一般原则,即经期止痛,平时治本的治疗方法。若只图痛时止痛,轻于平时养护,则病源难除,极可能反复发作。即所谓“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存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3.1 寒凝血瘀型痛经的病机和治疗原则

《素问·调经论》云:“气血者,喜温而恶寒,温则消易去之”。祖国医学认为,痛经病因主要有肝郁、寒湿、肾虚等,其病位在冲任和胞宫,变化在于气血。寒凝血瘀型痛经主要是寒客冲任,血为寒凝,瘀滞冲任,气血运行不畅,经行之际,气血下注冲任,胞脉气血壅滞,“不通则痛”,故痛经发作。寒客冲任,血为寒凝,故经血量少,色黯有块;得热则寒凝暂通,故腹痛减轻;寒伤阳气,阳气不能敷布,故畏寒肢冷,面色青白。舌黯,苔白,脉沉紧。女性因久居阴湿之地保暖不足,经期饮食不忌生冷,感受寒邪,寒邪凝结伤及下焦,客于胞宫,阻碍冲任气血运行,阴寒凝滞血为寒凝,经血淤积胞宫行而不畅,故小腹冷痛[9]。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寒凝血瘀型痛经应以调理任冲、温经散寒,祛瘀止痛为治疗原则。

3.2 药水罐的作用机理

以拔出邪(病)气,调平经络穴位气血为基础,将药液贮存在罐内,通过药液渗透以及负压对穴位给予的物理刺激、温热作用,使穴位发挥其相应的功能[10],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3.3 温经通络方的作用机理

自拟方剂温经通络方(丹参、川芎、鸡血藤、防己、木瓜、苡仁、桂枝、络石藤)具有活血止痛、祛风除湿、散寒通络的功效。诸药合用则寒淤祛除、冲任畅通、痛经自愈。

3.4 穴位选取的依据

选取的穴位中,神阙穴隶属于任脉,与督脉互为表里[11],为经络之总枢,经气之汇海,脐部有丰富的神经纤维分布,有利于药物渗透而吸收,调整胞宫阴阳平衡;中极穴温通胞宫,调理任冲,散寒行气,祛瘀止脐下之痛;关元穴为女子胞宫所在之处,具有暖下焦,温冲任之功能;子宫穴为经外奇穴,具有活血调经止痛之效;三阴交可通调肝脾肾之气,通经止痛;肾俞和腰阳关都有祛寒除湿、舒筋活络的功效。

3.5 效果分析

研究针对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实施药水罐联合自拟方剂温经通络方,选取特定穴位进行治疗。两者联合应用可以促进气血运行,增强局部组织通透性,加快药物的渗透吸收,达到活血化瘀、温经通脉、散寒祛湿等作用,消除或缓解疼痛的症状。邵小文[12]采用针灸结合拔火罐对原发性痛经患者进行疗效观察,对照组56例患者连续3个月经周期服用口服止痛药,与观察组56例患者连续3个月经周期进行针灸结合拔火罐治疗,结果发现针灸通过对穴位的轻微刺激,使患者达到“温”的效果,适当留针效果更加,而拔火罐则起到温经通脉、祛湿散寒的目的,二者配合效果显著,疗效对比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12%显著高于对照组82.14%。高艳等[13]运用拔罐配合微波理疗治疗痛经的临床效果,将12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63例给予疼痛期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与治疗组63例患者采取拔罐配合微波理疗间断治疗3~5疗程进行对比。微波理疗可以增加腹部皮肤温度,让热力渗透至胞宫,增加血液循环,另外,微波的远红外线辐射穿透力较强,可以集聚热力驱逐子宫内寒气,与拔罐温经散寒、祛瘀止痛的功效相结合,可加强临床治疗效果,药效相辅,调理冲任血气,缓解患者疼痛,疗效对比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3%显著高于对照组87.3%。目前本研究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的疗效,药水罐联合温经通络方方法简便、安全、实用、副作用小,患者依从性较高,是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适宜疗法。中医外治法治疗痛经在临床上有广阔的前景,治疗手段多种多样,疗效显著,内外治法相结合则效果更佳。

猜你喜欢

寒凝火罐水罐
雷火灸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研究
温阳活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腺肌病痛经效果分析
自动化焊接工作站运用于钢水罐焊接中的可行性分析
玻璃火罐沥干存储箱的设计与应用
含氯消毒液在火罐消毒中的运用体会
掌心
水罐与鲜花
中药内服配合艾灸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疗效观察
软口密封玻璃火罐介绍
七颗钻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