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龙纹演变看明晚期御窑瓷器特点

2019-02-20盛玫

收藏家 2019年2期
关键词:御窑龙纹皇权

□ 盛玫

编者按:纵观中国历史和陶瓷发展史,皇权、瓷器、龙纹三者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但三者也不是一成不变,每个时代甚至每个朝代,陶瓷上的龙纹都会有所不同,有些龙纹的细部处理与当朝皇帝的性格、政治局势、社会关系等都有某种密切关联。明代享国276年,历经17朝16位皇帝。自嘉靖皇帝按照宗法制中的“兄终弟及”侧入皇帝之位始,明代社会发生重大转折。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历时99年,处于明代晚期。这一时期社会的多元性、皇帝个人的偏好和景德镇制瓷业“官搭民烧”现象的普遍,造成代表皇权的瓷器上的龙纹独具特色,与其他各代、各朝形成鲜明对比。本文拟通过提取各时代典型标准器上带有龙纹的御窑瓷器,形成“龙纹标准器群”,来表现龙纹在各个时代的演变。

图2 南宋 陈容 九龙图卷(全卷)

图1唐

图3 宋

图4 元

近年,笔者游学“一带一路”列国,沿途问一些外国友人,什么是最能代表中国特色的艺术品?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回答:china。英文中“瓷器(china)”与“中国(China)”同为一词。于是追问,瓷器上的什么图案会让你觉得最具中国特点?大多回答:龙纹。

是的,作为中华民族最早图腾的“龙纹”,已经沿用了几千年,因此,我们常说自己是“龙的传人”。在漫长的文明进程中,龙纹由雏形期,发展到探索期,逐步成为固定的形象。然而,把龙纹推向极致的因素自然离不开皇帝,汉高祖自谓“真龙天子”后,皇帝需穿龙袍、坐龙椅、使用的器物上饰有龙纹等,致使龙纹逐渐演变为皇权的象征。直到元代至元十五年(1278)忽必烈在景德镇建立“浮梁磁局”,专管皇室烧瓷等事务,自此,皇权、瓷器、龙纹三者形成密不可分的关系。但三者也不是一成不变,每个时代、甚至每个朝代,陶瓷上的龙纹都会有所不同,有些龙纹的细节处理与当朝皇帝的性格、政治局势、社会关系都有某种密切关联。

一、唐宋元典型标准器上带有龙纹的瓷器风格

1.唐代

图4 元 (外销土耳其)

自唐代开始,朝廷已将如何使用龙纹做了等级规定。开元二年(714)七月敕令,“绫锦花文所织盘龙、对凤、麒麟、狮子、天马、辟邪、孔雀、仙鹤、芝草、万字、双胜,及诸织造差样文字等,亦宜禁断。两都委御史台、诸州府委本节度观察使切加觉察,如违犯具状闻奏”①。由此,我们得知龙纹代表皇权的象征在中国已有千余的历史。瓷器上出现龙纹也大约在唐代(图1)。

2.宋代

宋统治者倡导“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理念,促进了宋代文化的繁荣发展,艺术的文人意境达到了极致。身为北宋望族的郭若虚对龙的形象描绘得很具象,即:“画龙者,折出三停(自首至膊、膊至腰、腰至尾也),分成九似(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麟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也),穷游泳蜿蜒之妙,得回蟠升降之宜。”②依此描绘最为贴切的存世作品是南宋画家陈容的《九龙图》(图2)。

图6 明宣德

图8 明成化

然而,此时龙纹少见于瓷器装饰,在为数不多的实物中,能代表皇家的有定窑和官窑瓷器上出现的模印龙纹(图3)。

3.元代

图7 明正统

图9 明弘治

图11 明嘉靖

图10 明正德

图12 明嘉靖

元代是一个极其特殊的朝代,由少数民族蒙古族统治了90余年。与宋代相反,元代偏重“武治”,龙纹又回到唐代奔放的形象,并多了凶猛的气势,这与帝王善战的性格紧密相关。当时蒙古统治者横跨半个地球,贯穿欧亚。元代政府特别重视对外贸易,在未建国前,即与西域阿拉伯国家有贸易往来。因此,在提取标准器时,应从两方面考虑,一是供出口的一类,如土耳其托普卡帕老皇宫博物馆收藏的饰有龙纹的元代青花瓷(图4);二是供国内使用的一类,如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元代青花瓷器(图5)。

由此可见,元代龙身呈蛇状,身上饰以鱼鳞纹或少量的网状纹。值得注意的是,龙头小而扁长,比宋代或明代的龙头小很多,强调颈部的细长,龙头多无发,个别绘有少量的发。龙角呈明显鹿角形,且向后伸;龙身呈“S”形,四肢作飞跃状,姿态自然,颇有气势。

图13 明嘉靖

图14 明嘉靖

图16 明万历

图17 明万历

在饰有龙纹的元代瓷器中,龙的爪数备受关注,有三爪、四爪、五爪之别。至元二年(1336)夏四月丁亥朝廷颁布的禁令曰:“禁服麒麟、鸾凤、白兔、灵芝、双角五爪龙、八龙、九龙、万寿、福寿字、赭黄等服。”③目前从国内外资料看,典型的元代青花瓷器完整器中,大多为三爪和四爪龙,饰有五爪龙纹的瓷器极少见完整器,有可能与明代《禁胡令》有关。

二、明代典型标准器上带有龙纹的瓷器风格

明代享国276年,历经17朝16位皇帝。自朱元璋改朝换代后,洪武二年颁布“祭器皆用瓷,其式皆仿古”④。成书于嘉靖三十五年(1556)王宗沐撰《江西省大志》载,洪武三十五年,即建文四年(1402)建立明代御器厂。御器厂的任务是烧造供宫廷使用的瓷器,奠定了此后景德镇御窑的规模与制度。由此,皇权、瓷器、龙纹三者关系更为紧密。

图15 明隆庆

图19 明万历

图18 明万历

图20 明万历

从历史上看,嘉靖皇帝按照宗法制中的“兄终弟及”侧入皇帝之位始,明代社会就发生重大转折。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历时99年,处于明代晚期。这一时期社会的多元性、皇帝个人的偏好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加之景德镇制瓷业“官搭民烧”盘剥现象的普遍,如“今器贡自京师者,岁从部解式造,特以龙凤为辨。然青色狼藉,有司不能察,流于民间,其制无复分”⑤。这些都造成代表皇权的瓷器上的龙纹独具特色,与其他各代、各朝形成鲜明对比。

明初,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后,是一个立规矩的时代,颁布《大明律》等一系列制度,体现出“重典治世”的中央集权思想。明初的龙纹较元代变化不大,洪武朝瓷器上出现的龙纹头部变化很大,呈圆形猫脸,俗称猫脸龙。

永乐、宣德时期更像一个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呈现青春阳刚的状态。永乐朝建紫禁城、迁都、下西洋、盛世修书《永乐大典》,传递出霸气、勃然、阳刚之气息。永乐、宣德时期除仍保留少数细颈长身的龙纹外,已出现形体粗壮肥大的肥身龙,并有平直披发和竖发的不同处理,形象威武凶猛。龙头比元代变大,龙发有怒发冲冠的气势。爪有三爪、四爪、五爪等,龙爪呈鹰爪形,爪部也显得较肥厚(图6、图7)。

人们常把正统、景泰、天顺三朝称为明代御窑发展史上的空白期。近年,通过将传世品与考古发掘地层出土的瓷片标本进行对比,人们逐步认识到空白期并不“空白”。这一时期御窑瓷器上的龙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空白期”初年御窑瓷器上的龙纹依旧保持永、宣时期龙纹潇洒、凶猛的气势,“空白期”末年御窑瓷器上的龙纹则趋向成化朝御窑瓷器龙纹平稳、秀美的态势,这与朱祁镇几上几下的个人经历不无关系。这一时期龙纹多与海水纹、缠枝花纹、火焰纹、朵云纹等搭配。过去很多人认为穿花龙、应龙是正德前后开始出现的,由此看来需要更正。

明代中期经历成化、弘治、正德三朝,成化、弘治皇帝父子二人生性软弱,政治态度趋于和平守势,国家开始出现颓势。正德皇帝我行我素,自称“威武大将军朱寿”,英年早逝。这些因素导致御窑瓷器上的龙纹较前朝有所变化,主要体现在呈现精巧清秀的特点。龙头呈扁长方形,龙须较短,毛发向上卷曲飘动,上唇鼻处凸起呈如意状,两眼并列,圆睁平视,龙身较长。这一时期大量出现穿花龙(图8~图10)。

明代晚期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嘉靖皇帝痴迷信奉道教,将紫禁城钦安殿大加修葺,作为道场,在此设斋打醮,贡献青词,奉祀玄天上帝。将养心殿南侧的无梁殿作为修道炼丹的场所。影响瓷器上的龙纹最大的方面即龙纹与八仙、暗八仙、寿字、云鹤纹等道教题材组合。龙身多用平涂的绘画手法体现,不追求立体感。头方眼圆,龙眼常勾描圆形轮廓线后,再以实笔点出圆点状眼珠。龙嘴呈猪嘴状,有张嘴和闭嘴两种形象,张嘴时常露舌,且舌呈“S”型曲线。龙爪呈明显的“风车爪”,爪甲不如前代的锋利,但比万历朝的略强。龙发冲天,常采用平涂后勾线描绘,不像清代龙发分缕。总体而言,龙纹画得较草率、随意,无论与前代宋元比较还是与后世清代比较,这时的龙纹都明显描绘得简化,形成一种洒脱、奔放、不拘泥于细节的风格(图11~图14)。

隆庆初年顺应时代要求开放海禁,允许民间海外通商,促成了明晚期海外贸易的发展。明朝与蒙古开放互市贸易,解决了明代的北部边患问题。此朝御窑瓷器上的龙纹更显中规中矩,在嘉、万两朝中形成过渡(图15)。

图21 清康熙

图22 清乾隆

万历皇帝近30年不上朝,在立储等问题上与群臣严重对立,并纵容宦官搜刮全国,尤其是南方的民脂民膏,埋下了明朝灭亡的种子。在嘉靖朝以前,明代统治者有关封建等级的禁令十分严厉,龙纹很多时候不能在民窑瓷器上应用。但是在万历朝,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官搭民烧”制度的普遍实行,一些封建残余思想受到冲击,瓷器上龙纹的采用也不再像以前那样严格了。这时的龙纹已完全失去气势,有老态龙钟之态,呈现没落乏力之感。龙纹在器物中的比例缩小,大面积的空间用缠枝纹、穿百花纹等填满,失去龙纹应占据的主导空间。尤其龙纹四肢有歇斯底里的体态,颇显形象。此时龙纹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在青花瓷器上的形象,与嘉靖朝龙纹相比变化不大,但明显

龙纹对比

三、清代早期典型标准器上带有龙纹的瓷器风格

清代的龙纹已经程式化、图案化。顺治初年仍带有明代遗风。自康熙以后,龙头如额、腮、眼、嘴、鼻、须、耳等均刻画细腻,龙身、四肢、脚爪、背鳍、鳞片都描绘得非常细致。龙头变化很大,形如老者,长眉长须。下颌突出,有如兜齿。眼睛圆而有神,头部的角长,龙发分缕。龙爪呈鸡爪形,龙的食趾和拇趾不像明代龙爪那样紧紧相靠,而是间距较大,其形象给人以老态龙钟的感觉,似乎预示着清王朝的衰落、消亡(图21、图22)。纤瘦、无力;另一类是在五彩瓷器上的形象,较此时的青花瓷器上的龙纹更为随性、狂放一些,甚至呈现一种张牙舞爪的怪异状。龙头缩小,身体曲线常采用呆板、无理由的多“S”型扭曲,更像卡通形象。与其他朝代对比,没有了龙纹与皇权相对应的威严。龙发常采用平涂后勾线描绘(图16~图20)。

龙纹中的肘毛对比

龙纹中的爪甲细节对比

注释:

①《唐大诏令集·禁大花绫锦等敕》

②《图画见闻志》·六卷

③《元史》210卷

④《明史》332卷

⑤王宗沐《江西省大志》?

猜你喜欢

御窑龙纹皇权
君臣互动与汉代皇权伦理政治特征——以身体及亲缘关系比拟为视角
传统龙纹图样的现代平面设计研究
瓷器上的龙纹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景德镇明清御窑厂遗址保护区
地下遗址篇
皇帝的瓷器破了怎么处理?
评析汉、唐、宋三代皇权巩固与宰相分权
——读《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感
浅谈元青花龙纹三式在器物上的应用
天无二日国有二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