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思中学会取舍

2019-02-19沈利刚

读天下 2019年2期
关键词:反思教学

摘 要:《中华少年》的教学实践中得出失败的原因是取舍不当。从目标取舍、预设取舍、生成取舍、时间取舍、过程取舍中得到启迪,放弃也是一种智慧。

关键词:教学;反思;取舍

教学纪实

9月25日县教研室来我校督导三星级实验校创建工作。见到了以前的好友张勇杰老师,他现在是县教研室的小语教研员,也是我仰慕的省级教学能手、省级学科带头人。

我今天上了第八课《中华少年》,本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诗人李少白的一篇现代诗,全诗共8节内容,由飒爽英姿的中华少年、灿烂文化哺育中华少年、悠久历史传统文化滋润中华少年、回顾祖国母亲经受的苦难、中华少年肩负的历史使命、中华少年继往开来开场未来六部分内容组成,全诗表达了中华少年的骄傲自豪的情感,激励中华少年追赶超越。

我的执教预案是“边读边悟”的思路。第一块是自由读扫清扫清字词障碍;第二块是小组分角色读梳理课文脉络;第三块是小组竞赛读确定诵读的基调;第四块是全班表演读畅谈体会。

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意料之外的状况:1. 学生自读解决疑难后全班在解决小组疑难,但是学生提出的问题都是一些词语解释,所提问题毫无深度。2. 本来40分钟的课堂竟然上了55分钟,结尾还是草草了事。3. 课堂上没有预想得那样激情四射,学生的回答问题此起彼伏,更没有和学生产生思想风暴。

存在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状况?本篇课文是一篇内容较长的现代诗,一课时来完成如何对教材精妙的取舍,而又能突破教学重难点呢?

问题解析

课后张老师和我促膝交谈,他的谦逊和内涵把我深深地折服。他说:对教材的取舍做得不够好,本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应围绕导读来开展,完成导读任务就行,学生只要能读出自豪骄傲就可以了。

解决策略

可以将全课分为三个板块来讲:①各种形式的诵读然后整体感知,需要15分钟左右。②逐节多种形式读,边读边议,打通疑难关节,需要15分钟。③老师范读六七八节内容,让学生仿写(或者说)第七节,需要8分钟左右。

自我反思

经过张老师的指点迷津,我豁然开朗。我明白了:1. 应该深究教材潜力,也就是教学目标的确立要切合学生的实际。2. 应该学会取舍,突破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3. 根据自己的个人风格设计符合自己的教学预案。因此,教学本课时,我重新进行了设计,紧紧围绕导读单来开展授课,深入浅出地处理了教材,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那么,在新课改形势下,我们如何做到既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又保证了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率?我觉得作为教者,必须学会取舍二字。即从语文教学的整体要求出发。在课堂上大胆舍弃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即通过对一至两个目标的训练使学生非常深入、透彻地掌握一两个知识点争取一课一得。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合理取舍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教学目标的合理“取”“舍”,使课堂教学更成功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习结果。新课程倡导“三维”教学目标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陈述。“三维”教学目标是一个整体,它的达成是一个过程。某一堂课教师要在全面兼顾的基础上有所偏重,有所取舍。崔允漷教授指出“预期的学习结果是教学设计时关注的重点是课堂教学过程的决定因素,也是教学效益中可评价的那一部分。”一堂课的成功与失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否合理,目标定得太多,太少,太高,太低,都直接影响一堂课的效果。教学目标的合理取舍应是教学设计时考虑的重点。

二、 预设时的“取”“舍”,让教学过程更轻松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确定教学目标时,即应充分体现“简洁”的原则,选取较小的切入点,使自己的讲课有章有法以小见大突出重点。在一课中暂时放弃一些知识目标,绝不是真正地永久放弃。学习目标的出示要小、要少、要实。一篇文章可能有几个目标都比较重要,这个时候我们就要考虑一下,结合我们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有用的,暂时舍弃一些目标,这样我们教课时就会很轻松,学生在获取知识时也很快乐,课堂就变得既实用又有效了。

三、 生成时的“取”“舍”,让课堂教学更紧凑

在實际的教学中,教与学的情况是很复杂的,教学本身是一个师生互动,共同创生的过程。学生学习的结果也是预设目标加上生成目标。“生成性目标”是在教育情景之中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而自然而然生成的课程目标,它是伴随课程实施而不断达成的。学生的个性化表现往往体现在生成性目标的产生过程中。因此,生成性目标不能具体预设,只能在宏观上有所准备在课堂上进行调控。

四、 合理安排“取”“舍”时间,让课堂重点更突出

课堂学习只有宝贵的四十分钟,合理利用时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教师切不可忽视这一点,向课外无止境地要时间。当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之时,我们应该珍视学生的这种能力,不要在学生已认知或容易接受的知识点上花大力气,而应该把时间用于学生的实际学习上,让学生在课堂上得以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另外还应该结合学生注意力集中的特点,安排好教学时间,让课堂重点更突出、更有效。

五、 教学过程的“取”“舍”,让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教学过程要简化。语文课堂教学也要减肥,使其苗条、流畅、积极倡导板块式的整体结构,立体设计的教学过程。薛法根老师这样说语文学习本身是一件简单的快活的事情,学习的过程应该是科学的、是顺畅的、是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规律的。我们没有必要设计那么多的学习环节,没有必要设置那么多的问题和陷阱让学生去钻,没有必要搞得这么复杂、这么玄、这么深奥。

语文教育的因素太多,内容繁杂,不可能面面俱到,只有有所失,才能更好有所得。正如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所言:“千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从某种意义上说,放弃也是一种智慧,只有学会取舍才能成就有效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李艳容.有关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的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25).

[2]王胜勤.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反思[J].学周刊,2016(05).

作者简介:

沈利刚,陕西省宝鸡市,陕西省宝鸡市千阳县董坊小学。

猜你喜欢

反思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高职《园林规划设计》示范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