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支持在漳台企转型升级政策措施探究

2019-02-19吴艺芳

市场研究 2019年4期
关键词:漳州市漳州台商

吴艺芳/ 文

漳州地处福建南端,位于厦门与汕头两个经济特区间,与台湾隔海相望。台湾现有人口中,祖籍漳州的超过1/3,台湾地区很多著名人士的祖籍地都在漳州。同时,漳台间深厚的五缘关系,孕育了经贸合作的良好基础和条件,使漳州成为台商投资密集地之一。1981 年首家在漳台企注册成立,经过三十多年发展,如今台企已遍及漳州各地,经济总量、投资能力、企业规模、发展质量等均得到显著提升。然而,受内外环境变化影响,特别是2008 年金融危机以来,漳州台企发展面临全新挑战,转型升级成为必然选择。

一、漳州市台企的发展现状

(一)发展势头好

漳台源远流长的五缘关系以及漳州特有区位优势,使得台资在全市引进外资中持较大比重。历年来引进台资项目数量多,占全市外资项目比重均达40%以上。台资合同投资额方面,受到全球经济放缓和岛内政治环境变化的影响呈现一定起伏。

特别是惠台“31 条”“66 条”落地以来,漳州积极主动发挥对台优势,引进台资项目显著增多。仅2018 年上半年,漳州新备案台资项目达30 个,占全市新备案外资项目总数的63.8%。据市商务局数据,截至2018 年7 月全市累计批办台资项目3064 个,合同额161.6 亿美元,实际利用额113.8 亿美元,规模位居大陆地级市前列。

(二)投资规模大

经多年发展、增资扩产,漳州台企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就台商投资区而言,目前投资总额2000 万美元以上台企有12 家;投资总额一亿美元以上台企6 家。2018 年第20 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漳州三家龙头台企再次增资扩产,其中福欣特钢增资数额最大,投资总额达15 亿美元;台湾统一实业增资扩建马口铁新创科技包装材料项目,投资总额1.59 亿美元,预计该项目投产后年产值将达20 亿元人民币以上;新华电子零件(昆山)有限公司与新高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投资建设垂直轴风力发电机设备项目,投资总额7000 万美元。除上述大块头企业外,还有一大批中小台企也在漳州迅速发展壮大起来。

(三)产业覆盖全

2000 年以前,漳州致力于打造台湾农业外移重要基地、大陆部分农产品输台中转站和台湾来料加工再出口首选地,着重发展对台农业。2002 年,漳州开始转变发展方式,提出“工业立市”战略,积极引导台商到重点开发区投资电子、资讯、新型材料等新兴科技产业,并创办机电、环保、建材、化工项目,致力于将漳州建成台湾制造业装配基地。经多年发展,目前漳州四大主导产业:石化工业、装备制造、特殊钢铁、食品工业,其龙头企业都是台企。此外,部分台商还在漳州投资建设了天福茶庄、南太武高尔夫球场、云顶温泉大酒店等第三产业。虽然三大产业比重不一,但目前台商在漳州的投资也实现了三大产业全覆盖。

(四)社会贡献大

台企入驻给漳州带来了资金、技术和人才,增加就业和税收,也带来新管理理念和经营模式。据漳州市官方数据显示,2017 年漳州市政府授予“漳州市纳税大户”荣誉称号的台企达23 家,台商投资区表彰2017 年度“经济建设突出贡献奖”“经济建设功臣”“纳税大户”中也包括多家台企。同时,台商不仅创办企业,还捐资修建了漳州图书馆、华阳体育馆等公益事业,为漳州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做出积极贡献。

二、漳州市台企转型升级面临的主要问题

受多方面因素制约,当前漳州市台企在生存发展和转型升级上仍面临一些困境,主要有:

(一)产业层次较低,转型升级内生动力不足

漳州中小台企多,且传统加工制造业比重大,以代加工生产模式为主,市场竞争力不强。面对国内外市场波动以及营商成本上升,这类代加工台企转而进行更加严格的成本控制,看重于先进设备引进、工艺流程的升级,因此很难集中精力和资金进行自主创新、产品升级,寻求转型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由于近几年全球经济形式复杂多变,中小台商特别是产业层次较低的台企,对经济前景缺乏信心,看不到挑战中蕴含的机遇,对于产业升级、转型持恐慌态度,在企业转型升级的迫切性上认识不足。

(二)品牌创建不易,内销市场开拓举步维艰

金融危机后,发达经济体消费需求降低,漳州台企着手拓展内销市场,面临的首要任务便是自有品牌的创建和销售通路的拓展。然而创建品牌犹如企业再造,面临极大风险。位于金峰工业区的丰笙实业有限公司原先从事灯饰、家具贴牌代加工出口,金融危机后便着手进行企业转型升级,创建自主品牌过程中,该公司经历过整厂只剩下不到70 人,靠租赁厂房度日的低谷时期,最终依靠技改升级、品牌推广、质量保障重新站立于行业前列。实际上自创品牌的台企有很多,然而并非所有台企都能成功,很多台商由于对创建品牌相关规定了解不够深入,或由于手续烦琐、资金不足等原因,均未能成功建立自有品牌拓展内销市场。

(三)人才、技术欠缺,转型升级缺乏基础支撑

长期以来,台企多为“两头在外”经营模式,国际市场紧缩之后,便面临人才缺乏、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人才缺乏”成为台企转型升级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据统计,漳州副高以上职称1.56 万人,其中教育和卫生领域占78%,工程建筑领域只占7%,且石化领域副高以上职称只有15 人。现有高层次人才储备小,专业人才又招募不足,导致技术创新落后,使得漳州台企转型升级缺乏基础技术支撑。

三、推进漳州台企转型升级的政策建议

(一)营造台企转型升级的良好环境

漳州作为对台前沿区域,历年来出台支持台企发展的政策多且全面。早在2012 年,漳州市政府就出台了《进一步鼓励台商创业和支持台企发展的若干意见》,从审批服务、市场准入、财税减免等方面提出了支持台企发展的16 条措施;2018 年国台办“惠台31 条”颁布和福建省“台商台胞服务年”活动工作部署后,漳州也结合本地实际,出台了18 项具体服务措施,正式全面启动“台商台胞服务年”活动。可以说,在不同时期漳州均及时准确地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台企发展政策。然而,政策效果却可能因执行情况而不同,因此政策出台后政府还应加强对其的持续宣传。例如,泉州从2016 年开始,定期向台企分发《中央、省、市促进企业发展政策汇编》,帮助台商掌握系列政策,引导台商灵活运用政策。针对漳州实际,同样可以根据不同县域、不同行业的台企在转型升级方面的政治诉求差异,针对性地组织政策宣传会、推进会,强化政策落实。

此外,政府还应创新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已有的政策宣传会、调研座谈会以及政府不定期走访慰问等形式较为单一,且对台企的扶持力度难以满足转型升级需求,应制定精准的帮扶计划,从全市层面出台符合漳州实际的文件,建立帮助台企转型升级的长效机制。如针对台企转型升级方向差异,可制定“产品升级”“产品行销”“一带一路”等不同帮扶计划;设立转型升级专项补贴资金,帮助其与本地产业对接融合,从根本上调整在漳台企的产业结构;此外,对台企也应同样建立退出机制,督促无法继续健康发展或是不符合今后发展规划的台企依法退出。

(二)加强台企内销平台的建设

品牌推广和销售通路建设并非易事,许多中小台企虽已申请注册自有品牌,但中国大陆市场认可度却难以令人满意。一方面,台企要注重加强自身品牌建设的顶层设计,生产符合中国大陆消费的文化产品;另一方面,政府也应加大扶持力度,努力成为台企拓展自主品牌影响力的推动者。例如,参考“武汉台商服务网”,建立台企服务网站,为台企提供原料采购到产品销售的一条龙电子服务;在“农博会·花博会”基础上,搭建更多不同行业的台湾产品博览会,组织动员台商、台企参加“6·18”“9·8”等各类展销博览会,帮助台企提升品牌知名度,拓展内销市场。

(三)鼓励台企科技创新及技术改造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仍是未来发展方向,必须突破转型升级的瓶颈,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加快向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首先,人才和资金上通过政策指导、协助申请专项资金、部门联动服务等方式,鼓励台企增加技术研发投入;人才引进方面,近几年漳州也陆续出台了高层次人才引进、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等举措,在此基础上,可以持续开展“漳州人才台湾行”“台湾人才漳州行”“双百计划”等活动,进一步加强漳台两地人才项目交流合作;同时,围绕石化工业、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医药、文化创意等未来着重发展产业,出台专项人才政策,鼓励台企聘用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并给予补助奖励。其次,技术改造方面,支持台企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对符合条件台企及时协助办理相应手续,并给予相关优惠政策。此外,招商引资方面应着重引进产业关联度大、技术含量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对台项目,推动高端产业链的形成,力争以点带面,从源头上促进现有台企结构调整,实现整体转型升级。

猜你喜欢

漳州市漳州台商
印 玺
台商马景鹏的“老家”情怀
在溧台商讲述创业故事——溧水,一片值得台商扎根发展的土地
台商吕孟哲的剑胆琴心
首创“巧妇贷”漳州市妇联扎实推进“巾帼脱贫行动”
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南康漳州龙
印 玺
福建漳州面煎粿
漳州: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