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三方支付的现状与风险
2019-02-19张进/文
张 进/ 文
第三方支付这一概念,最早是由阿里巴巴的马云提出来的,后来被中国人民银行称之为“非金融机构支付”。“第三方支付”的最本质特征是买卖双方在履行交易时由第三方同银行进行支付清算活动,当然这种跨行结算的资金必须要全部纳入中央银行的支付清算系统。第三方支付的网络平台为买卖双方提供资金周转、支付、结算等综合服务,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居民的小额资金结算,进一步简化了商品流通程序,活跃了流通领域。第三方支付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在短短十年的时间里,迅速发展壮大,势不可当,市场中大部分小额结算活动都开始由第三方支付完成。
一、第三方支付的发展现状
回顾第三方支付的历史发展进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2008-2011 年的第一个发展阶段,第三方支付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迅速崛起,三年时间的快速增长期,交易额翻了八倍;2012-2015 年的第二个阶段,微信支付、安付通等支付平台大量涌现,银行业也推出了网银在线支付平台,第三方支付进入黄金发展期;2016-2018 年的第三个阶段,第三方支付增速放缓,年增长率由100%降至40%左右。据相关部门预测,2018-2020 年,第三方支付行业增长率仍将继续下滑,保守估计应该在30%以下。
现阶段,根据市场所占份额,我国第三方支付平台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梯队:以支付宝、财付通为代表的第一梯队,占据了第三方支付市场份额的一半以上;以百度钱包、拉卡拉、快钱等为代表的第二梯队,依靠强大的企业实力,在第三方支付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而其余的二百多家第三方支付企业,一共占不足20%的市场份额,大部分处于无业务经营状态。目前,第三方支付已经成为我国电子商务活动的主要支付方式,这种支付手段和方法相比较传统的银行结算,更为简单、快捷,更容易被人们所普遍接受。第三方支付所具有的交易便捷、直观、安全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电子商务活动中的结算心理需求。而随着网络信息化发展,第三方支付平台也在不断地发展壮大,业务规模和业务量大幅增长,各类监管机构和监管机制不断健全,行业管理进一步规范,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第三方支付的长期健康稳定成长。
在第三方移动支付的过程中,由于监管机构和监管领域的强化管理,从而有效地限制资金的无序流动,防范了洗钱犯罪等行为。同时,由于第三方支付已经全面实施了实名制管理等相应的制度措施,在对电子货币使用、国际跨境支付、二维码扫码支付等各类第三方支付方式的规范管理下,第三方支付迎来了健康发展的新阶段,普及率、应用率和公众认可程度不断提高。2014-2018 年,是我国第三方支付增长最快的一段时期,交易额大幅增长。特别是2014- 2017 年,三年的时间里,第三方支付交易额由32.2 万亿上升到154.9 万亿元。第三方支付,已经成为公众现实生活中最普遍、最常见的支付方式。截至目前,我国的第三方支付交易额已经达到230.4 万亿元,第三方支付呈现出快速稳定增长的良好势头。而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互联网和信息化产业必然会迎来更快更好的发展,网络的普及也将给第三方支付带来高速发展。在短短十年的时间里,我国第三方支付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势不可当,我国市场中大部分小额结算活动都开始由第三方支付完成。但是,不容忽视的是,我国第三方支付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存在着各种各样、不可忽视的风险。
二、第三方支付存在的风险
当前,我国第三方支付面临诸多风险,其中信用风险、技术风险以及洗钱风险尤为突出。
(一)信用风险
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都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社会信用体系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础的根本保障,建立和完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以信用服务市场,以信用培育和拉动市场,使之公平竞争,也是第三方支付的一个重要途径。而所有的金融活动,都必然会存在信用风险。而任何一项新生的金融结算活动,其信用保障情况就更显得至关重要。如果不能提供强大的信用保障作为基础,这一金融结算活动必将面临夭折的风险。第三方支付,也必须要有强大的信用保障支撑。只有始终坚持讲诚信、守信用的原则,在发展中不断得到公众的认可,这样第三方支付才能健康持续地发展。当前,个别商家和第三方支付平台,对信息的真实性、交易的合法性等相关内容审核不够严格,数据信息保管不完善,造成资金流向监管困难,给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这些漏洞实施犯罪活动造成了可乘之机,也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信用。面对资金失窃、客户信息泄露等问题,我们必须要全面加强信息化数据的管理,加快构建起安全有效的社会信用体系,加强个人信用体系建设,通过实名制和区块链技术来保障信息安全,杜绝风险,这是实现我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平稳发展的重中之重。
(二)技术风险
第三方支付的程序设计问题,直接关系到技术漏洞导致的风险存在。由于软件设计不当,时常会出现转账支付风险,当账务出现异常时,由于缺少相应的风险管理的知识或者软件使用不当,使客户遭受损失。实际上,电商与银行之间的合作关系比较紧密,电商往往在银行拥有专属的网银接入端口,如果第三方支付平台的防火墙被病毒入侵,第三方平台与银行的信息就会存在很大的风险,遭受巨大的损失。特别是随着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移动支付的风险不容忽视,如果消费者不经意间点击到不法分子设置的链接,就会导致手机中毒,个人支付信息外泄,手机账户资金被转移。生活中经常出现大学生学费被骗以及账户资金瞬间转移等案例。我们要时刻警惕互联网支付中存在的软件及硬件的漏洞,不断完善互联网风险防控机制,尽可能规避或者降低互联网支付风险。
(三)洗钱风险
目前,我国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客户身份验证系统还处在建立初期,识别机制和手段措施还不是很健全,对客户资料的审核手续尚不完善。在整个第三方支付平台上,只要登记姓名、证件、联系地址等即可以开设账号,没有建立与公安户籍系统的联网比对,缺乏严密的审核手续,对资料的真实性要求较低。这样就给了一些不法分子可乘之机,给洗钱提供了便利之门。我国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虽然不是金融机构,但它却具备了资金归集、储蓄、设立基金等多项功能,很容易成为不法分子进行有组织犯罪和洗钱犯罪的金融工具。同时,第三方支付方式已经在全球得以应用,互联网平台也为非法资金的转移提供了可能。在第三方支付的过程中,消费者在没有收到货物之前就将款项转移到了第三方支付机构,由于商家在消费者确认收货前是拿不到货款的,因此不同的消费者的结算周期不同,导致了第三方支付平台上结存了大量的消费者备付金,这部分资金也很容易被第三方支付机构挪用和转移,从中牟取暴利。甚至第三方支付机构可以凭借着庞大的闲置资金实力,直接参与到洗钱犯罪活动之中。第三方支付机构超范围的活动,给资金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三、发展第三方支付的对策
(一)加快技术创新
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兴起和使用时间都还不是很长,在实践与应用的过程中难免存在着很多问题与不足。第三方支付的专属支付渠道、交易自由等特点既存在有利方面,也有一定风险。我们除了要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外,还要通过相应的技术创新来进行有效的管理,减少不利的负面因素,从而达到对金融犯罪的有效预防和查处。当前,我们需要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坚持严格的认证与检测,加大安全措施。要引入创新数字签名技术、数字证书等,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手段,充分使用加密技术,让数据管理技术得到质的飞越,充分保障用户信息与资金的安全性,全面提高技术操作技能,强化技术管理与创新,破解风险,减少损失。
(二)加强监管,遏制洗钱行为
为有效防止洗钱行为的发生,我们必须进一步完善与加强涉及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法律、法规建设,制定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约束第三方支付过程中的每个行为。要坚决打击洗钱犯罪,旗帜严明地反对洗钱行为,这既是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义务,更是法律责任。要建立规范的客户身份识别机制,形成严谨的报送规则与流程。要严格全面保留交易记录,确保每一笔交易行为和资金流动都有据可查,提高网上交易的真实性。要依法严格保护用户隐私,切实明确第三方支付机构和用户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和奖励检举人。要全面落实全部备付金集中存管机制,坚持统一管理资金,降低由挤提引发的资金流动性风险。
(三)加强诚信体系的建设
第三方支付都是在网络上进行交易,加强诚信建设尤为重要。第三方支付同传统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物品交易不一样。资金看不见,摸不着,其真实性难以检验,这样诚信问题就显得至关重要。没有诚信,第三方支付就是一句空话。当前,我国的信誉系统还不尽完善,信誉度相对较低,这里既有国民的素质问题,也有一定的社会环境因素的作用。因此,我们一定要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加强道德与法治建设,不断提高国民素质,使其达到“违规失信,处处制约”的社会氛围。这样不但有利于电子商务支付平台的发展与建设,更有利于国家的发展与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