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中高职衔接的《机械制图》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

2019-02-19杨俊燕姜韶华徐广振李海玉

山东纺织经济 2019年2期
关键词:绘图机械制图高职生

杨俊燕,姜韶华,徐广振,李海玉

(潍坊职业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山东 潍坊 261031)

引言

2010年,在我院与潍坊第一职业中专、潍坊师范学校合并,实行中高职一体化办学以来,职业教育教学出现了如下新情况、新问题:(1)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招生政策的变化,大量的单招生、预科生和五年一贯制学生纷纷涌入高职生大潮中,使得高职生成分越来越复杂;(2)原有课程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现有高职生教学,主要表现在:学生课堂听课注意力不够集中、期末考核成绩不理想等;(3)中、高职教育衔接不够顺畅,主要是由于中高职专业的相同或相近性,使得某些课程重复设置,如《机械制图》。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具备一定中职专业基础的高职生向课程纵深学习的效果。

诸如上述现状,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在中高职衔接阶段,急需探索和创新一种新的课程教学模式,使之能够兼顾中、高职教育教学,保证成分复杂的各类高职生均能掌握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本文主要针对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实践中发现的影响教学效果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探究并实践了一种在中高职教育衔接阶段,适用于该课程的新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分析影响高职《机械制图》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提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思路

1.1 剖析高职《机械制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影响因素

自我院实施中高职一体化办学以来,随着高职教育教学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高职课程教学中也相继出现了一些教学新问题,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据教师日常教学观察总结分析,高职《机械制图》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部分学生听课不能集中注意力,学习倍感吃力;(2)部分学生学习意识淡薄,根本无心无力学习;(3)部分学生自制力差,不认真完成作业,甚至不写作业;(4)五年一贯制学生考试成绩普遍较差。

以上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程教学,必须想办法予以解决。经与课程组老师共同探讨,得出问题存在的主要因素为:(1)统招高职生中有部分文科生,因文、理学科基础有别而感觉吃力;(2)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缺乏学习动力,思想开小差,课堂收效甚微;(3)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淡化课后巩固复习的重要性,无视作业的存在,根本不写或者敷衍了事;(4)五年一贯制学生由于自身特质,存在起点低、接受慢、主动性差、不喜钻研等多种学习不利因素,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纵深学习的潜力,因而综合考核成绩普遍较差。

1.2 提出《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思路及实施方法

结合我院教学实际,经课程组教师集体研究决定,在“以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根据学生认知规律,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改善教学效果”指导思想下,以“根据课程特点,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开展有效教学研究,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兼顾各类学生的性格特点与认知水平,有效改善课堂教学效果”为教改目标,采取“保基、顾全、求强”的策略,积极实施教学改革,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深化项目教学改革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兼顾各类生源的专业基础情况,精选适合于大多数学生掌握的教学内容,再经过优化重整,结合企业实际岗位需求,将其设置为教学项目,作为必修内容,全面培养学生的绘图与识图基本专业技能。

(2)精选企业典型案例进课堂

为缩短“学校学”与“企业干”之间的距离,就要强化学生的基本绘图与识图技能训练。为此,教师可在自己曾在企业工作或者假期下企业锻炼时积累的素材中,挑选部分作为课堂教学典型案例,主要用于扩大学生见识、提早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意识和规范学生的基本操作。

(3)按照“基础+拓展”模式布置作业

完成作业是巩固所学知识的必要手段,但鉴于各类生源的特殊性,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不能“一刀切”,可根据班级学生情况,按照“基础+拓展”的原则去布置作业。可挑选一部分基本题目用于全体学生的训练,同时也另挑一部分题目作为拓展训练,专用于学有余力的学生,以满足各类学生的学习需求。

(4)开展优秀作品展示与讨论活动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绘图意识,教师在授课期间,可阶段性地开展学生优秀绘图作品展示活动。课后,教师可将学生日常作业中完成的优秀绘图作品予以拍照,并不定期地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这样,一来可以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二来可让学生各抒己见,展开大讨论,最终明白应该如何规范绘图,以培养良好的绘图习惯。

2 分析了现有《机械制图》教学模式对高职生教学效果的制约性,并寻求解决办法

2.1 现有《机械制图》教学模式特点及其对教学效果的制约性分析

在中高职一体化办学模式实施之前,由于高职生生源主要包含统招生和对口高职生,类别相对固定,专业基础较好,因此,《机械制图》教学模式主要体现“一刀切”的特点,它能够兼顾大多数高职生的学习需求。但是,随着学院办学模式及招生政策的改变,高职生数量不断增加,单招生、预科生和五年一贯制学生纷纷涌入高职生行列,致使生源类别也呈现多样化。而新增的这三类学生在专业基础、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就使得原有的《机械制图》教学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目前的高职教学,必须进行改革。

2.2 《机械制图》课程新教学模式的构建

经课程组教师集体研讨,构建了以“分类导学、任务模拟、激励推进”为主导的“分阶递进式”教学模式,主要内容为:将《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过程划分为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两个阶段,采取逐阶递进的方式,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其先掌握好基本理论知识,后进行实践技能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基本绘图与识图技能。

(1)理论学习阶段

按照①项目呈现②任务分解③理论传授④探究学习⑤完成任务⑥巩固提高的步骤实施课堂教学。教师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A、课前,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主要完成以下任务:

①学期初,由课程组教师根据各类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性精选基本教学内容,共同制定课程标准、授课计划。

②根据授课计划,做好授课教案。重点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a、本次课是否需要穿插企业典型案例?若需要,如何选择?选哪些合适?

b、需要布置作业吗?哪些题目适合作为基础作业?哪些适合作为拓展作业?

c、有优秀绘图作品需要点评和展示吗?

③合理安排好授课时段时间节点。

B、课上,教师要落实好以下几个步骤:

①做好项目呈现及任务分解工作。

②讲授好理论知识。

③检验任务完成情况,了解学生掌握程度。

(2)实践训练阶段

采取绘图软件学习+测绘实践训练的方式进行。

A、绘图软件学习

按照①项目呈现②任务分解③理论传授④探究学习⑤完成任务⑥巩固提高的步骤实施课堂教学,但又有别于理论知识的讲授,主要有以下几点:

a、教师备课时,要本着“少讲多练”的原则,合理把握各时段时间节点。

b、教师备课时,精选一些典型绘图案例,以增强课堂上的趣味性讲授效果。

c、教师在上课时,要加强对学生的操作指导,加大答疑力度。

B、测绘实践训练

按照①任务发布②要求解读③探究学习④完成任务⑤小结提高的步骤实施教学,应把握好以下要点:

a、以学生训练为主,教师指导为辅。

b、采用手工绘制+软件绘制的方式完成测绘任务。

c、教师可精选企业典型产品作为测绘对象,且按照企业绘制要求安排。

3 探究《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过程的具体实施办法

3.1 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进度,使中高职同类课程教学衔接顺畅

鉴于在中、高职阶段皆设置《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内容重复,致使中高职教学衔接不够顺畅。经课程组教师集体研究决定,结合学院教学实际,参照高职生的性格与学习特点,依据认知规律,精选教学知识点,并优化、整合为项目化教学模式。我院自从2014级开始,高职生生源就趋于复杂化,主要有统招生、春季高考生、单招生和五年一贯制学生。为顾及各类学生的学习,决定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学生“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精选优质教材,合理确定教学内容,并重梳教材知识点,打乱章节排序,摘选基本知识点作为教学重点,删除个别难点以兼顾不同,重设重、难点,调整部分内容由原定的必学点转设为选学点,最后将所有内容重组编排成项目化教学模式。另虑及五年一贯制学生在中职阶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学习,已无需再在高职阶段继续系统学习。为此,据此类学生特点,决定在高职阶段不再另行开设该课程,而是将其融合在相关的车工、钳工、数控等实习实训中,以重点培养并强化该类学生识图的基本技能。

3.2 探索改革课程教学方式方法,以改善教学效果

经课程组教师积极探索,形成了一种以“以生为本,兼顾不同,鼓励提升”为基本原则的教学方式。按照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参照各类高职生的学习特点,本着“教”“学”相长的原则,可分别尝试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改善学习效果。比如,在课堂上,对于基本知识,教师可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授课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让班级所有学生都能够认真学习掌握;而对于拓展知识,则要分别对待,对于专业基础相对薄弱,学习力较差的学生,就可以适当减小拓展深度,而对于五年一贯制学生中基础较差的,只要求掌握基本知识,原则上可不予拓展。在课后复习巩固阶段,布置作业时也要兼顾不同专业基础层次的学生,作业一般包含考查基本知识掌握程度的基础题目,要求班级全员必须完成,另一部分作业考查拓展知识掌握程度,可灵活把握,专业基础相对薄弱、学习力较差的学生可不予完成。在作业讲评阶段,坚持鼓励为主的原则,对作业完成好的学生要及时表扬鼓励,增强学生自信。

3.3 探索并分析了如何合理化设置实践教学项目

应根据专业相关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合理设置实践教学项目,更好地培养学生工程制图的测绘技能,以提高职业岗位的综合应用能力。

以往的《机械制图》实践教学题目,均来自于教辅材料,题目相对固定,所选零、部件虽然结构比较典型,但是它们往往都更加理论化,与工程实际应用差别较大,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本接触不到实际的工程测绘应用案例。为改变现状,可以精选工程实际测绘案例,充实到实践教学中,并按照实际工程使用要求完成测绘。这样,既可以丰富教学题目,也可以拉近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的距离,使相对枯燥的理论教学更富应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鉴于此,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应当深入企业,加强实践锻炼,将在生产一线的所见所闻所感都融合到教学实际中,综合改善教学效果。

3.4 本着“以生为本”的原则,立足教学实际,分析并探索创新改革了教学效果考核方法

以往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效果考核是采用期末理论考试与平时考核(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上课出勤、实践教学表现等)各占一定比例的方法进行。而在实行中高职一体化办学以来,此方法显然不适应生源类别多样化的教学实际,主要表现在专业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或者文科生的期末理论考试成绩不理想等方面,为此,探索实施了教学效果考核改革方法。具体做法是:教师应立足教学实际,本着“以生为本”的原则,调整期末理论考试和平时考核所占比例由之前的60%和40%为现在的各占50%。同时,根据每一届生源情况及时调整理论考试考核重难点考点,尽可能照顾到大多数学生;对于实践课程,也根据不同生源,分别选择难易适度的题目进行实践训练,比如针对专业基础较扎实、系统的对口高职生和学习能力较强的统招生,选择较复杂的零、部件进行实践测绘训练,并严格要求高质高效完成;而对于基础较薄弱的五年一贯制学生或者文科生,则选择结构较简单的零部件进行测绘训练,要求其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较好地完成相应的测绘实践练习。针对不同生源,分别对待,可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维持,激发学习积极性,保证教学效果。

4 提出一种新的课程教学模式并加以实施,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探索并提出了一种在中高职衔接阶段,能够切实改善《机械制图》教学效果的新教学模式——以“分类导学、任务模拟、激励推进”为主导的“分阶递进式”教学模式,并制定其实施方案。该教学模式首先在2014级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1-2班与数控技术专业1-2班的《机械制图》教学中启动运行,后又在2015级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机械设计与制造等专业相关班级中推广运行。经教学实践检验,该实施方案有效可行,极大程度上改善了课程教学效果,值得在其它相关或相近课程教学中推广运行。

猜你喜欢

绘图机械制图高职生
高职生生涯适应力与求职主动性关系实证研究
来自河流的你
“禾下乘凉图”绘图人
基于Visual LISP的机械制图自动组卷
UG软件在机械制图相贯线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工程师启蒙教育的机械制图课改的几点思考
垂涎三尺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如何引导高职生理解《三国演义》中的英雄情怀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