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中国工业发展风险分析
2019-02-19诸兴鹏
诸兴鹏
(新疆财经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2018年12月21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中国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给侧结构,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采取更多的改革方法。毫无疑问供给侧改革必须继续进行,但在目前的改革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工业的供给侧改革作为改革的重中之重,对于改革中暴露的各项风险必须做出正确的整改措施推进改革的不断深化。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中国工业的影响和意义
中国工业在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中国经济体量发展至世界第二,工业发展做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但经济发展新常态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的背景下,工业的发展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如国有企业发展与市场经济发展不适应,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与当前经济增加动力转变为创新驱动不符。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当前阶段工业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节工业生产结构,解决工业产品不能满足消费加速升级时期的要求,是供给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的需求。降低过剩的低端产品,增加技术含量高,高效率的难以被模仿的高端产品,升级工业生产结构。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得中国工业发展与现代生产的个性化需求相适应,不断提高中国工业制造产品的竞争力与盈利水平。
二、中国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风险因素分析
现阶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取得出一些效果,传统行业如水泥、钢铁、煤炭行业的产能过剩情况得到好转,“大批僵尸”企业被清除,房地产行业新修楼盘减少,打击炒房行为,部分城市出台租购同权措施等控制房地产价格。整顿金融行业,查处大量银行内部人员不当房贷行为,调查银行业坏账率,防范影子银行等地下金融行业等。此外,在“补短板”上,出台各项措施推动新兴产业发展,达到升级产业的目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在短时间内无法立马完成,仍存在许多风险,也会产生许多新的风险。
1.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仍旧突出
在企业决定生产与产品上市间有着很长一段时间的时间间隔,当产品上市时需求改变或需求减少也会使得产能过剩,库存增加,所以,工业中存在少量的产能过剩问题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然而企业过于乐观地估计市场需求,导致一些行业特别是在传统工业领域的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工业产能过剩与库存过高问题的实质都是行业占用过多资源却生产出无法满足消费需求的产品导致无效或者低效率供给,其严重阻碍了中国工业的产业升级和中国整体经济形势的发展。
2.去产能任务艰巨人员安置与债务问题是难点
传统产业不仅涉及中国工业的核心利益和长远发展。也牵涉下岗职工安置工作。许多传统行业中的企业在面对去产能这目标上,多采取“一刀切”方式,关闭煤矿,减少生产线,再裁员,出现严重的职工安置问题。若职工安置问题无法解决,社会上将出现大量待业人员,对社会安定产生影响。
3.地方政府行政干预明显
由于供给侧改革是中国结合自身发展实践所提出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崭新理论,纵观当前世界各国都没有系统的理论支持也缺乏相关的可借鉴的实践经验,所以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来看,容易与计划思维和行政手段相联系。许多地方政府和管理部门过分依赖简单粗暴的行政手段。他们通过制定计划、设定目标和制定强制性文件等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作一项行政任务忽略企业利益来推行改革。或者通过主观地增加非经济标准和手段来促进改革的推进,从而导致改革效果的扭曲。例如,某省为了显示决心,提出把减少钢铁煤炭生产能力作为行政任务,严格执行严格的地方标准,以推进改革。国家标准在科学上是合理的,但可能有省级政府为更高层次的决心而提高了更严格的标准;省市政府也提高了标准,以便向省政府做出决定。最终导致虽然相关产业的产能在数据上得到减少,但也可能会导致那些符合法律和环保要求的工厂也被责令停止生产。
4.金融市场动荡的风险
如今金融业的迅速发展已使整个社会发展与金融业紧密相连。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多会采用发行企业债与上市的形式融资以满足生产需要,也会在银行抵押贷款进行生产。由于目前的股票市场低迷,使得企业想通过上市融资或已上市企业以增资扩股方式融资,又由于企业债违约频发,使得企业债的吸引力下降,发行企业债融资的方式也变得困难。而想在银行进行贷款也由于去杠杆的需要使得银行不会贷款给传统行业,由于无法获得融资进行正常生产,使得企业生产状况变差,无法还清贷款,银行就将拍卖抵押物,进一步恶化企业情况,此外,银行业的监管加强也将使得过去已获得贷款的企业的贷款被收回。企业缺少了改革的资金,自然改革的进程也无法继续。
这些风险的出现将严重阻碍我国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程。针对这些风险,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应与工业企业实际情况相结合,充分发挥我国工业优势,尽可能的规避可能产生的风险。
三、中国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措施
要不断推进改革,解决随改革深化而出现的越来越复杂的各类风险,则有必要采取更科学的方式解决过剩产能与库存,改变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减少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力度,防止金融风险冲击实体。具体的推进改革进程的措施可从如下方面进行。
1.继续着手于解决产能过剩问题
产能过剩不是一个新问题。在以往的监管政策中,采取了淘汰落后产能等措施。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总体而言,相关政策措施并没有真正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相反,一些行业的产能过剩状况继续恶化。因此,深化供给侧改革必须继续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为了保证去产能不过度影响传统行业的发展,政府应当助力传统行业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相结合,将互联网新兴技术与工业相结合可以更有效的提升我国工业生产效率。由技术创新为导向进行生产也是适应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和多样化的需求的需要。目前许多工业企业仍仅靠扩大生产规模,压缩利润降低出厂价格以取得订单等方式运行企业,缺少高质量的有竞争力的核心产品进行生产,使得工业供给端无法满足消费需求端的需要。以技术创新为导向推动工业产业结构升级也有助于产能过剩问题的解决。
2.企业与政府共同努力处理好职工安置问题
职工安置是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的关键环节,解决过剩产能问题是推进供方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做好职工安置工作直接影响改革是否可以有利于普通群众而非仅使企业受益。企业方面,在降低成本方式中应将裁员作为最后一道手段。裁员虽然能直接迅速地降低成本,但裁员也会向社会发出企业经营不善的信号,降低投资者的信心,而合理处理职工安置问题则会向社会发出积极信号,提振投资者与消费者信心。此外,还可以采用公益性岗位兜底、鼓励转岗就业创业、支持内部退养、企业内部挖潜等多渠道分流安置职工企业也可以对员工进行培训,使其具有新业务的能力。政府方面,政府应有为下岗职工兜底的坚决的态度,保护职工利益。对于已下岗职工,政府应设立专项基金用以引导和培训下岗职工掌握新的技术谋生和救助生活困难的下岗人员。
3.减低地方各级政府行政干预,市场调节为主,政府引导为辅
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的自身调节功能逐渐显现。市场经济中,低端产品库存过多,产能过剩的企业,为继续生存发展下去,会通过降价处理,开拓海外市场等方式降低库存,以销售所得收入用于改进生产结构,引进生产高端产品设备研发高端产品生产符合当前消费需要的产品,对于那些不能自主调节生产结构的企业将被淘汰,最终产能过剩与高库存的问题将被市场所解决。但市场自身完成这过程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也会产生许多问题,这时就需要政府进来引导市场发展,及时处理产生的问题,以此做到市场为主,政府引导为辅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不是由政府一刀切,地方政府主观增加要求,试图以行政干预完成供给侧改革。
4.防范金融风险
企业在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应时刻关注公司债券到期时间,防止债券违约事件的发生。而防范公司债券违约事件的发生必要有政府部门的监管。发展改革部门应该时刻跟踪检查发行后企业债券的资金使用情况,防止企业在获得融资后将资金投向高风险的方向,及时纠正违规使用资金的行为。对于在银行的抵押贷款,企业应与银行相协调,若发生企业无法还清贷款导致企业抵押资产被强制拍卖,政府部门应介入保障普通员工利益。中国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对银行坏账的监管不得放松,防止金融风险破坏实体经济发展。
结语
通过对改革面临风险与解决方法的研究可看出,目前中国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在短时间内无法完成,在改革的持续深化过程中,仍面临着许多复杂的风险因素,也将产生许多新的问题,所以必须在坚持继续深化推进改革过程的同时及时处理新出现的各项问题,防止新兴问题阻碍改革进程。为更好地推进改革进程,必须防止地方政府过度行政干预与实体经济受金融体制牵连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