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吉林省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
2019-02-19徐彤
徐 彤
(吉林财经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7)
目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构建更加完备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克服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农业发展空间相对狭小的局限,充分发挥现代化技术和服务业对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支撑和带动作用,促进农业价值链升级,提高农业竞争力,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物质、文化、生态等美好生活的需要。
党中央高度重视农业产业的融合发展,出台了一系列引导、扶持、发展三产融合的纲领性文件。为了深化政策措施,吉林省政府积极引导扶持民营经济组织和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引导和撬动社会资本进入农业农村,投入乡村振兴、现代农业建设,有效缓解农业农村发展资金不足问题,放大财政支农政策效应。
Topic Rodoljub(2016)的研究认为将农业与其他行业相结合,如贸易、旅游等行业,会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性行业。郝立丽,张滨(2016)的研究认为,农业的发展需要金融体系的支持,但是由于我国农村地区发展比较落后以及农业发展潜力不足,贷款难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问题。国内外学者在投融资项目上的研究已有一定的经验,其中有许多思想和观点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然而关于投融资在农业产业融合方面的运用较少,具有一定的研究空间。
1 吉林省农业产业现状分析
1.1 农业方面
近几年,吉林省农业总产值从1999年的388.4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859.83亿元,牧业总产值从1999年的266.8亿元上升到2017年的928.37亿元,林业总产值从1999年的10.5亿元上升至2017年的69.38亿元,渔业总产值从1999年的9.6亿元上升至2017年的41.72亿元。
1.2 产业方面
吉林省的旅游业并不是其主要产业,为了促进吉林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吉林省的旅游规模不断扩大,形式也不断变化,如避暑休闲产业、冰雪产业、乡村游等形式。
国际运输逐渐互联互通,“一带一路”建设和长吉图开发开放战略,吉林省交通运输厅努力对外互联互通,加快推进边境口岸公路、铁路、跨境桥建设,水路运输也稳步推进。
吉林省交通基础设施在近些年有较快的发展,路网结构不断优化,运输服务水平不断提高。2003年由长春粮食集团与德隆集团共同建设的东北亚物流中心在长春市绿园区开业,其将成为东北亚的农产品集散中心。
2 测算吉林省与几个代表性省份的农业产业融合度并进行分析
通过赫芬达尔指数法、投入产出法对投入产出表上的数据和不同产业的关联程度进行分析,判断产业融合程度的高低。
由2002~2012年全国投入产出表计算可以看出,吉林省农业与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的融合度是比较好的,与批发和零售贸易业以及综合技术服务业的融合度有待提升。吉林省农业与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的融合度与其他五个代表性地区相比偏低一些,与交通运输及仓储业、综合技术服务的融合度与其他五个代表性地区相比较高,侧面反映出吉林省农业与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的融合还有待提高。
再通过DEA模型中CRS多阶段方法计算得出均值0.911,交通运输及仓储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显示为最优,产出的松弛变量显示为0,说明产出松弛变化不大。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对应的投入松弛变量平均减少32029.189,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对应的投入松弛变量平均减少1454.578。权重、参照的次数以及投入产出目标的结果不是很好,我们可以根据投入产出目标来做相应的变化。投入指标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的投入产出减少才能达到DEA有效,投入指标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只要投入方面减少就可以达到DEA有效。
3 吉林省农业产业融合的投融资现状分析
3.1 农村信贷、财政支农以及农村集体和个人的投入
至2017年年底,农合机构存款余额为4247.55亿元,其中企事业单位存款余额就为1465.73亿元;2018年年末,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等主要农村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925.93,比年初增加了381.36亿元。
1997~2007年我国农业支出大幅增长但总量未超过百亿;2008年起农业支出量突破百亿且增长幅度越来越大,到2017年年底,吉林省农业支出总量为554.77亿元。
1982年全省农村集体积累已达数十亿元,2001~2003年下降明显,但2004年后中央连续出台支农的“一号文件”等政策使农民对农业的投入开始回升。
3.2 农业投资主体结构变化
1978~2002年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所有权归农村集体所有,形成了政府、农户、集体的多元农业投资主体结构;2003~2007年随着对外开放以及我国加入WTO,外资企业对我国农业投资逐步增加,形成了政府、农户、集体、企业的多元农业投资主体结构;2008~2017年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开始发展,各类中外企业对我国农业进行投资且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政府、农户、企业的多元农业投资主体结构。投资主体在逐渐变化,但是投资数量还存在不足,投资数量变化幅度不大、模式单一,不如国外的多元化。
4 案例及启示
郓城县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园PPP项目由郓城县人民政府授权该县农业局作为实施机构,通过法定程序选择寿光市华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体)作为社会投资人,项目公司负责本项目的投融资、建设、维护等工作。项目采用BOT模式运作,主要建设科技产业园区、高效种植区、标准养殖区、文化休闲区等板块。通过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以工业化理念推进种植、加工、销售各环节,引导发展采摘体验、休闲观光、冷链仓储物流、交易市场、农技培训等新业态,加快推动全县农业由简单粗放向集约高效转变。
吉林省可以通过郓城县的这种模式的操作,加强本省政府与社会资本之间的联系,通过灵活调动社会闲置资本的运作,利用本省自身的特色农产品,加强产业链之间的发展,形成一个属于吉林省的农业产业园。
5 促进吉林省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投融资模式构建
BOT、BT融资模式多是由社会投资人独立完成某一阶段的工作,各参与方缺乏充分合作,利益冲突大,周期长,风险分配往往不合理。而PPP模式的不同在于政府部门与社会投资人的合作贯穿项目整个周期,就项目实施后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言,PPP模式会更好一点。
建议吉林省政府选则相应的社会资本并签署投融资合作协议,按出资比例组建特殊项目公司,制定公司章程,政府制定实施机构授予特殊项目公司特许经营权,特殊项目公司负责提供农业产业园建设运营一体化服务方案,农业产业园建成后,通过政府购买一体化服务的方式移交政府,社会资本退出。
6 结论
吉林省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打破传统单一类型的资本投入模式,丰富了地方财政投融资理论体系。吉林省在农业产业方面采用投融资模式减轻政府财政压力,有助于引进先进专业技术,提高企业管理能力,加快吉林省城镇进程化发展,推动经济发展。
社会资本通过与政府建立合作关系,建设和经营农业产业园,有利于享受国家的扶持政策,与政府共担风险,投资回报也相对有保障一点。农业产业园的建设对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提升、务农收入的增长带来一定好处,社会资本的融入能让农民更有信心的参与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更充分的享受到农业现代化与产业融合发展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