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扶贫下红枣期货让“保险+期货”助力红枣种植业的发展

2019-02-19张珈玮

山东纺织经济 2019年8期
关键词:保险+期货套期保值

张珈玮

(新疆财经大学 金融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2)

1 红枣种植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红枣的种植和其他经济作物一样需要较多的资金投入、较高的移栽培养技术、较大面积的种植规模。高成本需要高收入才能保障种植户的收益,红枣的种植在近年来有两个重大的节点:红枣树的大规模移栽和我国精准扶贫的开展。

1.1 种植技术发展导致种植户的平均收益下降

从2000年开始,红枣树移栽种植技术的进步让红枣在新疆大面积种植,结果使得河北、山东、河南、山西等省份产量在全国的占比不断下降。自2000年以来我国红枣产量持续高速增长,由于市场对红枣的需求递增缓慢,导致红枣价格从长期来看持续走低,短期价格波动剧烈,再加上生产成本无法有效降低和自然灾害频发导致种植户的收益无法保证。

1.2 精准扶贫的财政资金得不到高效利用

根据各省市、自治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财政状况不同,补贴政策也有所差异。总体原则是保证种植户不亏本,即本地区的红枣采购价格低于成本的平均值就会给予财政补贴。直接补贴的方法在量上只能短期满足,在扶贫的质上得不到提升,种植户的积极性无法调动,并且由此引发扶贫腐败的问题使得扶贫政策无法顺利开展。

1.3 保险介入引发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

直接进行财政补贴无法达到预期的扶贫效果,各省市、自治区开始试点引入农业保险。财政扶贫资金向保险公司支付一定的保费,在自然灾害发生、价格下跌至一定水平时保险公司向种植户赔偿保险金以减少种植户的亏损。随之而来的是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经常遭受灾害的种植户想以较低的保费来获取可观的赔偿金,而不经常遭受灾害的种植户想得到直接的财政补贴来弥补价格风险而不是缴纳保费,这样导致保险公司的赔偿金额攀升,不得已提高保费,继而导致扶贫资金再次无法高效利用。

2 红枣期货上市后提供新的方案

期货由远期合约演变而来,标准化的合约、场内规范交易、保证金交易和逐日盯市制度使得期货交易具有规避风险和价格发现的功能。从理论上来讲种植户、保险公司、期货公司和有关机构都可以利用期货市场为红枣种植保驾护航。

2.1 红枣种植户直接利用期货市场开展套期保值

种植户直接在期货市场上开展红枣期货卖出套期保值业务,可以规避红枣价格下跌带来的价格风险,交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或者使用期货市场杠杆交易,用较少的资金量为大额的红枣保值。

此方法要求种植户有很高的期货交易知识和入市水平,需要成立相关的部门或者委托外部的期货公司完成相关套期保值交易,给种植户带来较大的学习成本和财务成本,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开展。同时因为套期保值的开展锁定了红枣的卖出价格,因此种植户无法在红枣价格上升时获得额外的收益。种植户想要利用红枣期货出售合理价格,可以利用点价交易,即买卖双方签订合同以到期的红枣合约的价格加上升水或者贴水来确定较为合理的市场价格,去除或加上相应的成本。

2.2 保险公司利用价格发现功能实施保险定价

保险公司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在红枣期货未上市之前难以获得远期红枣合理的市场价格,因此无法准确确定保险赔偿价格点和保费缴纳数额及比率。红枣期货上市后会形成一个合理的市场远期价格,保险公司可以根据此价格和种植签订保险合同,尽可能地消除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保险公司的风险敞口仍然没有利用红枣期货压平,风险的转移最终还是落在了保险公司,保险公司的盈利性难以得到保证,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就难以保证。因为保险公司无法直接利用资金进入期货市场进行卖出红枣期货来转移保单所承担的红枣价格下降的风险。

2.3 “保险+期货”是目前试点工作的方向

“保险+期货”在红枣种植业中扶贫运用流程为财政扶贫资金为贫困地区的种植户购买保单,保险公司在收到财政扶贫资金生成保单后将该笔部分资金转移至场外交与期货公司向其买入红枣价格的看跌期权,期货公司再利用该笔期权费在期货市场上利用保证金交易的杠杆性卖出相应被保险的红枣价值、数量、时期的红枣期货合约,将该风险最终转移至期货市场中分散降低。

3 “保险 +期货”对红枣种植业中的风险管理

种植户面临的风险主要来自于自然灾害、红枣销路受阻和市场中的价格风险,而价格风险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例如红枣产业中下游需求的急剧降低、大规模的产量突然提高和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局部地区价格的下跌。红枣期货的上市可以克服时空的障碍,加速信息的流通反映市场合理的价格,“保险+期货”的模式能有效控制转移红枣种植业的风险。

3.1 扶贫资金最大化地消除自然灾害的影响

在财政扶贫资金未介入之前,农业保险在种植户之间的开展十分困难。种植户的金融保险意识不强,很难接受在未得到收益而先缴纳保费的机制。财政扶贫资金介入后并不能在自然灾害发生时对种植户造成的损失进行有效的评估,委托保险公司为其扶贫对象缴纳保费又引发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红枣期货的上市使得扶贫资金在保险的载体下有了价格的导向,能使赔偿价格更合理。在扶贫资金确定的情况下能使遭受自然灾害而减产的种植户得到扶贫资金补偿的户数最优,进而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

3.2 红枣期货上市为种植户打开销路

商品期货市场的期货价格之所以对现货市场有很好的反映,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交割环节的存在。商品期货不同于金融期货,其标的资产是真实存在的,是可以进行实物交割的。红枣期货上市和其他经济作物期货类似,郑州商品期货交易所会为红枣期货在全国主要的红枣产出地设立仓库,以便红枣期货的买卖双方进行实地交割。

“保险+期货”模式中保险只有在红枣种植户能够最大限度地以尽可能高的价格将红枣售出,保险的赔偿才能使得种植户的成本得到一定补偿。如果红枣无法销售,保险的赔偿金额远远小于种植的投入,赔偿效用无法最大化。红枣期货上市提供的实物交割在局部地区以市场普遍接受的合理价格最大可能地满足红枣的销售,种植户的销路受阻风险得到解决。

3.3 期货市场各类主体分担价格风险

期货市场大致存在着三类不同的交易者:套期保值者、投机者、套利者。三种交易者的目的动机、交易策略、投资风险控制补偿都有所不同。“保险+期货”模式中期货公司为红枣种植户所进行的卖出套期保值使得其身份为套期保值者,目的就是规避红枣价格下跌的风险,交易量以被套期保值的红枣价值的看跌期权价格为限。如果红枣期货价格上升,期货公司收取保险公司的期权费即保费将弥补红枣期货的损失,保险公司不必向种植户赔偿保险金。如果红枣期货价格下跌,期货公司将用红枣期货的收益向保险公司支付期权的损失,保险公司再向种植户赔偿保险金。

投机者的存在能活跃红枣期货的交易,使得套期保值者即“保险+期货”模式中的期货公司能够寻找到交易对手,使得红枣的价格风险转移至投机者。套利者的存在能够使得红枣的期货价格趋于合理,这是红枣期货价格能反映市场价格的第二个重要原因,在投机者交易行为合法合规的前提条件下,实物交割和套利者的存在极大地确定了期货价格的合理,这三类交易者的目的不同,追求的收益也不同,导致其承担的价格风险也不同。

4 “保险+期货”模式运用中的问题思考

红枣期货上市后首先面临的就是期货市场中的多种风险,例如过度投机导致价格异常变动,套期保值策略变投机导致风险敞口暴露,其次,“保险+期货”模式涉及财政扶贫、保险、期货不同行业,由于我国目前对其监管分别由国家和地方的纪检监察部门、银保监会、证监会分别负责,存在着监管空白地带。最后,“保险+期货”模式中财政扶贫资金并不是长期的资金介入,在不久的将来,扶贫攻坚战胜利结束后,财政扶贫资金会随之退出,种植户能否培养出相应的意识和专业知识也是需要关注的方面。

4.1 红枣期货市场交易中投机过度

期货公司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时存在合理的投机者进行交易是正常的,如果监管警示不力,会导致投机交易频繁而过度,导致期货价格异常,套期保值价格不合理,使得期货公司所承担的红枣价格风险敞口无法压平,进而导致套期保值失败。期货监管部门应该对过度投机交易加以警示限制,维护期货交易合理进行。

4.2 操作风险依然不可忽视

由于操作的复杂,专业性比较强,保险公司和期货公司的操作交易员可能会因为技术原因、专业知识不足、道德底线无法坚守等原因导致建立头寸方向相反、数量期限不匹配等情况。在该模式开展前,应对各个环节的操作人员加强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训以减少操作风险的发生。

4.3 种植户的相关意识能力的培养

“保险+期货”模式的推广是在精准扶贫的开展下逐步发展起来的,该模式的存续发展必须依靠种植户的意识培养、专业技能的形成和实践上的成功操作经验。金融产品为农业扶贫增添了新的方式,但是不能停留在表面,想让金融更好地服务于农业,基层的农户应该培养意识、技能和经验,这需要政府、金融机构、基层部门的通力合作,使得“保险+期货”助力红枣种植业的发展。

5 总结

红枣期货的上市使我国商品期货市场进一步发展,精准扶贫的推进利用红枣期货形成“保险+期货”模式更好地保障了种植户的收益,帮助其更好地分散风险。在红枣种植业中推广运用期货等金融产品是金融更好地服务农业发展的重要一步,也是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与初衷。

猜你喜欢

保险+期货套期保值
套期会计准则变更对企业会计实务的影响研究
洞鉴东风HONDA,高保值率的内涵是什么?
解码套期保值会计
保障外汇储备资产的安全、流动和保值增值
“保险+期货”能否破局蛋价低迷
“保险+期货”创新项目对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影响分析
二手车保值率调查
浅析套期保值的会计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