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研究*
2019-02-19韩文泉
董 浩,韩文泉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山东 潍坊 261053)
1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着力点在实体经济,与此同时,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报告的内容充分说明,数字经济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也是我国经济高效发展的必经之路。
当前,山东省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急需改造旧动能、培育新动能,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为全省经济得发展注入新活力。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必将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插上新翅膀、赋予新动能、实现新发展。
2 数字经济的内涵
数字经济是指以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通过运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将知识和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来助推经济高效发展的一系列活动,数字化是其重要的特征。
数字经济的构成一般分两部分:一是由信息技术直接带动的部分,即由于电子制造、电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互联网等载体发展产生的经济;二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后间接带动的部分,即数字经济所带动的生产质量的提高、效率的提升而使企业新增产出的部分。
3 山东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分析
3.1 发展概况
2017年我国数字经济总量为27.2万亿元,增速为20.3%,占GDP比重的32.9%,可以说数字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信息通信产业规模为6.2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7.4%;数字经济融合部分规模为21万亿元,融合部分占我国GDP的25.5%,占数字经济的77.4%。所以说,数字经济与实体的融合是今后我国经济高效发展的必然路径。
山东省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方面整体较好。2017年山东省数字经济规模约为2.5万亿元,仅次于广东省和江苏省位居第三,与经济的发展规模相匹配。其中,信息通信产业部分约0.4万亿元,约占数字经济规模的16%,位于广东、江苏、浙江、北京之后,数字经济融合部分约2.1万亿元,占数字经济规模的84%,仅次于广东位列第二。在数字经济就业吸纳能力方面,2017年山东省数字经济领域就业人数约2000万人,占山东省就业总人数的40%,可见数字经济带来的就业吸纳能力是非常强劲的。以上数据充分表明,数字经济具有强大的驱动力,已经成为山东省经济增长重要组成部分,为实体经济的发展赋予了新能量。
3.2 现状分析
从整体来看,山东省数字经济发展具有良好基础,优势表现在:一是山东省产业规模庞大,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大数据、智能制造等方面具有扎实基础,拥有浪潮、海尔、歌尔等大批高技术企业;二是山东省人才资源集聚,配置了众多与数字经济相关的科研平台和人才资源等要素;三是山东省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发展规划及政策,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但是,也要看到山东省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方面依然存在诸多薄弱环节:
一是融合程度有待提高。山东省是经济大省,传统制造企业数量多、规模大,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由于技术落后,许多企业面临转型升级困难的局面。数字经济通过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整合互联网、软件、通信等资源,能够为众多企业尤其是制造业赋予新动能。但是,山东省大部分企业对数字经济的认知还存在差异,虽然部分大中型制造企业已经从单一产品生产开始向创新价值供应链的角度转变,但对数字经济的认知及应用依然停留在表面,很少有企业能够认识到产品制造全生命周期该如何挖掘数据,达到提升产品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的效果,不能很好实现生产的数字赋能。大部分企业依然存在着重硬件轻软件、重生产轻服务的现象。
二是跨界融合人才较少。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需要人才要素的保障。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跨界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高端跨界人才已成为制约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山东省虽是教育强省、人口大省,但在人才结构及分布方面存在不足,人才资源主要集中于高校、科研机构、高技术企业等领域,又多从事理论研究或生产研究的某一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从事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研究的跨界人才较少,能同时掌握数字化理论与实体制造业数据挖掘的人才更少。
三是核心技术掌握不足。山东省实体经济中传统制造业占比较高,在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实体经济方面缺少长期的实践检验和经验沉淀,虽然拥有浪潮、歌尔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但对于数字经济如何赋能实体经济,实现价值创造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在传感器、芯片、控制器等核心元器件,设计开发工具、仿真测试工具、制造执行系统等工业软件,工业互联网、工业云、工业大数据等网络应用方面的核心技术实力和自主创新水平亟待提升,在标准、检测和服务体系方面急需加快建设完善。
4 完善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路径
4.1 科学制定评价模型
要推动山东省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首先要建立起科学、系统的发展理念,准确把握数字经济的特点,充分考虑山东省实体经济的结构特征,建立起一套科学、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
围绕数字化研发、数字化创新、数字化制造、数字化管理、数字化服务等多个维度,立足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水平,综合制定一套完备、系统、权威的总体评价指标模型。根据电子信息、汽车装备、机械制造、能源化工等制造业各行业的不同发展特点,研究制定相应的分行业评价指标模型,客观、全面、及时地反映区域、各行业数字经济支撑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水平。
4.2 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应用
一是加快工业互联网网络建设,为工业企业提供有效载体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是实现企业效能的提升。山东省工业企业规模大,当前的工业互联网基础已经不能满足其发展要求。因此,面向企业加快建设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工业网络,特别是5G技术的应用是当务之急;二是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加快山东省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发建设,为企业数字化发展提供平台支撑,形成多行业、多层次、全方位的平台交流体系,促进省内资源的信息化程度,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三是加快工业互联网应用推广。在网络建设和平台建设的基础上,面向不同行业和企业,积极开展应用创新,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重点提升资本实力雄厚的大中型国有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对中小企业着力开展互联网应用普及,发挥网络、平台的支撑作用。
4.3 积极开发“EI”工业大脑
阿里云推出的ET工业大脑,在山东具有广阔的市场。例如,淄矿集团引入的ET工业大脑,是全国首个水泥产业智慧大脑项目。ET工业大脑将为水泥生产数据赋予价值,降低生产能耗,提升产品品质。马云提出的“新制造”早已不仅是一个概念,实实在在地成为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和效率提升的生动实践,并产生强大的示范效应。对于山东省众多传统工业企业而言,EI工业大脑的实施有助于企业的流程再造,在改善旧动能、培养新动能上具有巨大优势。因此,积极开发EI工业大脑,对于推动山东省企业的数字化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4.4 积极开展跨界人才培育工作
跨界人才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积极开展跨界人才的培育工作,培养一批既具备数字化理论基础,又能够掌握实体企业,特备是传统制造企业产品特点和工艺流程的复合型人才对于实现山东省的数字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此,在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推动“产学研”的深度融合,选择省内一批重点院校和制造企业开展联合试点培养跨界人才工作,把重点领域集中在数字化理论研究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挖掘应用等方面。同时,也要加强人才的后续支撑培养,建立起本科学校为主,高职院校为辅,多层次、多体系、全方位的跨界人才培养模式,将数字化深入大学课堂,为山东省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提供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