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规划新型农村社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建设
2019-02-19申联红
□申联红
当前,长治郊区正在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我们对几个乡镇进行了深入调研,以期从调研活动中捋清郊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找准郊区城镇化建设的脉搏,发掘提振郊区转型跨越发展的根本动力。在走访中,我们发现老百姓对城镇化建设既抱有很大的期望,又有很多的迷茫,生活的环境和质量将来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作为城镇化建设成果的直接体现,新型农村社区的合理规划建设和人性化的社会管理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是支撑整个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因此,围绕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我们应着眼全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综合考虑:
一、准确定位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合理配置资源,避免重复建设,走集约化的规模发展之路
准确定位本行政区域内的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并进行合理规划,是为了更好地配置各种资源要素,特别是对土地资源的全局性的长远规划和科学利用。在当前土地资源总量非常紧张的情况下,通过撤并村庄的渠道,重新整合大量土地资源,从根本上解决土地供需矛盾,是非常重要的战略性举措,对于缓解我区用地供求矛盾意义重大,为以项目建设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政策落实提供了足够的发展空间,直接影响着未来新型农村社区的选址、建设和发展。
以堠北庄镇为例,按照《堠北庄镇人民政府推进市域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实施方案》的规划,将依托现有的三元煤业、小常煤矿、国电热电三大项目,延伸产业链,开发下游产品,在煤矸石、粉煤灰等工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上做文章,以项目建设促进市域城镇化。从地理位置来分析,这三大项目位居镇西,呈三角之势,基本连成一片,且煤电一体,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如果在此基础上,能集中资源优势,把以长治火车站为中心、南到米家庄北至堠北庄、207国道和304省道围成的三角区域开发成大的物流园区,同时把石子河流域的沿线区域以二贤庄为中心连接打造成一个集观光农业、文化旅游、餐饮服务、商业住宅开发的旅游产业区,作为缓冲地带,以衔接长治新区的发展,如果这样的话,那么在整个镇区内,就形成了工业园区、物流园区、旅游产业区三足鼎立的发展态势,加之有铁路、省道和国道的交汇,将有力促进全镇经济迅速步入良性循环轨道。当然,在三大园区基本框架之内,还要立足市场,通过市场化运作,积极完善市场的各种需求要素,达到适应市场、促进就业、拉动内需、提升经济发展的目的。
在有限的空间内,如果能够打破乡镇间行政区域的界限,按照“集中集约集群”这一发展思路,发展相关联的产业,将形成城乡一体、梯度布局、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从而实现区内土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其他镇区也是如此,在着眼全局的前提下,围绕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规划,对现有产业资源进行合理的布局,以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效益最优化方案。
二、以便民利民富民安民为原则,精心规划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真正让老百姓过上城市人的生活
第一,按照“规划先行”的原则,应把新型农村社区的规划放到全区大局中通盘考虑,加强规划间的衔接,确保新型农村社区规划与区域、镇域规划,城乡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利用、产业发展、重大基础设施布局、生态环境保护、文物保护等规划的有机衔接。
第二,各个社区在规划时,要充分挖掘当地优势资源,融入历史文化、山水田园等元素,体现当地自然和人文特点,形成聚散相宜、大小适度、错落有致、特色凸显的建筑风貌。
第三,一定要从根本上认识到新型农村社区之“新”在于“农民是直接受益者”,即通过产业支撑等措施,农民能够实现就地转移、就地上班、就地城镇化,从而过上既“安居”又“乐业”的幸福生活。
作为郊区“城中村”改造的先行试点村,湛上村在新型农村社区的规划建设中进行了大胆有益的探索,结合本村的实际,积极按照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逐步成立了金湛地产、物业、商贸物流、旅游发展等公司,在项目引进、商业开发、村民就业、物业管理、利润分红等方面实现统一经营、统一管理,最后返利于民,真正实现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同步增长的发展目标。这样,不仅仅从形式上实现了旧貌换新颜,更从根本上实现了村民向市民的本质化的转变,使老百姓就业有保障,收入有来源,居家更方便。
所以,合理确定新型农村社区的配套产业和创业就业项目,保证社区居民能够就近在各类企业就业,是非常核心的一项工作内容,这将使城镇化建设、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真正进入一个永续发展的快车道。反之,如果在城镇化建设中,单纯从政绩出发,急功近利,没有在拓宽村民就业渠道、提升村民生活质量上有一个很好的前瞻性规划,那么,以新型农村社区为基点的城镇化建设可能就会偏离原有的发展轨道,达不到预期的社会发展效果。
与此同时,新型农村社区还要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商业服务环境等方面做好相关的配套工作。
三、创新社会治理,让老百姓住得下,住得稳,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根本落脚点
发展要靠稳定,稳定就得和谐。所以,面对新型农村社区这样一个新生事物,靠以往的治理村庄的经验是不够的,一定要统筹考虑,做好管理制度层面的工作:
要同步完成社区治理机构建设。条件成熟的社区,要一步到位建立社区党支部和居民委员会。过渡阶段,可在保留原村党支部、村委会基础上,探索建立社区党工委和管委会,作为乡镇党委、政府的派出机构,并逐步建立健全社区治理机构。
要同步完成社区群众的身份转换,加快实现村民向城镇居民的身份转换,合理衔接城镇居民的各类社会化保障,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指数。
要同步完成村集体经济向股份制经济的改造。有条件的要通过改革改制进一步激发活力、增加效益、保值增值。对社区门面房、土地经营收益、物业管理等收入,要拿出适当比例作为集体资产,确保社区有钱办事、有钱服务。
要同步开展社区群众综合素质培训。逐步提高社区群众的文化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改变社区群众的日常生活习惯,形成文明、和谐的新型农村社区秩序。
思路决定出路。只要我们在城镇化建设之路上,遵循科学发展规律,“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则一定会无坚不摧,无难不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