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意蕴

2019-02-19李江峰

社科纵横 2019年3期
关键词:价值观价值发展

李江峰

(郑州师范学院思政部 河南 郑州 450044)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人的独立性、自主性不断增强,素质不断提升。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失衡,使我们在对待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问题上,往往不是从满足个体内在发展需要出发,而是从满足社会需求的视角去教育人、塑造人,人的全面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被工具化了。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不高扬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理性并作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和践行的指南,就难以得到群众的真心回应,形成广泛认同。要做到这一点,离不开深入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意蕴。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学界有不少的论述。如:牛佳只是笼统地提出两者是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1]高国希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的,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怎样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者并没有具体论述。[2]荣光汉尽管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人的发展过程中“物的依赖”和“人的依赖的”阶段的批判价值,并强调对二者的统摄和超越。[3]但在论述时也只是从宏观上予以阐述,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二个词对人的全面发展各自发挥什么作用没有系统论及。

综前所述,有必要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角度探析其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意蕴,以期真正落实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导向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意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可以从自身所包含的内容中去探寻。

(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终极奋斗目标,也是现实的价值追求

马克思主义强调未来社会是每个人实现了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4](P649),是实现了社会与个人协调发展与全面进步的一种社会形态。[5](P342)只有在那里,“个人的独创的和自由的发展不再是一句空话”[6](P516),恩格斯关于总结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完成人的全面发展基本思想[6](P730-731)表明了马克思主义所追寻的最主要的奋斗目标。当然作为人类追求的理想目标,人的全面发展只能在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但这并不意味着当下可以无所作为,因为人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同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相一致,也就是说人的全面发展的程度是基于社会发展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区别。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起始发展阶段,它为消除人的异化,达到人的全面发展状态开辟了道路,虽然社会主义还处在促进人的不断发展历史演进中,还无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但它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准备着条件,提供着持续充足的发展空间和现实的可能。

(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导向

民富国强是促进社会进步、人的全面发展的坚实物质基础。物质利益是一切社会力量进行活动的主要动因,也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发展的物质基础。只有在生产力充分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片面发展的人才能获得彻底解放,最终实现全面发展。经济的发展为劳动群众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物质产品的丰富、服务供给的充裕、市场的繁荣、基础设施的改进和住房建设的日新月异,以及城乡差距缩小,区域经济分布的逐步合理化,无不使人的物质生活条件不断改善。随着科技的进步,工具的改进,效率的提升使企业能够有条件不断改善劳动者的工作条件。经济的增长使社会、医疗、教育事业获得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又不断激发出人们的创新、创造活力,促进了劳动者综合素养的提升、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追求富强无疑成为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和谐共振的共同价值目标。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作为一种政治制度实体的民主,主要功能在于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相互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法制环境日益改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后,法治逐步健全,人权得到可靠的法制保障,同时,政治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政治制度、体制得到了不断完善,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和渠道增多,巩固和发展了安定有序的政治局面,保证了社会的持续进步。在人的发展上,不但通过制定法律,保障人人享有平等权利,还营造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良好政治氛围。

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就是持续激发人的才能和潜力,提高人的素质的过程。通过思想道德建设树立正确价值观,养成良好道德品质,培育昂扬向上精神进而外化为与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有益的行动。通过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传承知识和文明,培养人各方面的能力,而素质、能力、个性等恰恰是人的发展的基本方面,通过创造多样化的文化产品,丰富人的精神生活,而文化与人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文化推动人通过不断摆脱自然的束缚和社会压迫而逐步奔向自由。

生态文明的发展进程直接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依赖自然而生活,依赖自然而创造。脱离自然,人就无法生存和发展。同时,人又是一个有着丰富需要的有机体。马克思提出:“在现实世界中,个人有许多需要……”[5](P456)而需要是持续出现并发展着的,需要的不断出现并得到满足使人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作为自然界的一分子,人的本能之一就是对自然的需要,良好的自然环境不仅能为人提供丰富的物质资源,满足人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还能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净化心灵,提高人的审美情趣。[8]

社会和谐与人的发展统一于国家建设与进步。个人与社会互为存在前提。一方面社会离不开个人,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社会的一切功能都要通过个人的活动才能实现,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的最终载体都是个人,离开个人,就无法形成任何社会单元和关系;另一方面个人也离不开社会。个人依存于社会中,离开社会的依托,个人就失去了改造自然的能力,也就与一般动物无异,所以个人都具有社会性,都是社会人。[9](P118-119)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可以同步的。大体上,个人与社会是在相互促进中共同获得发展。

(三)“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为人的全面发展营造了适宜的社会环境

法国哲学家卢梭关于“自由”有一句经典语句:“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10]作为自然界有机体的一部分,人为了生存就需要与自然进行物质交换,通过改造自然来为自身自由开辟道路。人是社会性动物,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随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的发展,人总是在新旧生产关系的更替中不断地将自由的程度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自由,就其历史发展进程而言是人生命不断获得解放与发展的尺度。中国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根本原因在于它能够不断地把人从旧的束缚人的计划体制中解放出来。

平等是人类对未来美好社会的向往与追寻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也是促进自身前进的不尽动力。自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人与人之间就变得不平等了。于是许多思想家就将“平等”作为所追求的未来美好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促进平等关系的形成有利于营造社会公平正义的氛围,为每个人平等地参加社会生活,主张自己的权利,分享发展成果奠定必要条件;坚持平等有利于维护公平的竞争秩序,惩治特权伸张正义,调动人们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及自身的发展与进步。

社会公正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公平和正义是长期以来人们共同的追求,是对美好社会的期许。罗尔斯将正义归结为社会制度的价值之首,无疑是对正义之作用的充分肯定。[11](P105)公正的实现过程也是人的全面发展不断展开的过程,维护社会公正最终目标是为解放人实现人的价值,最终推动人不断获得发展。社会公正可以有效保护所有成员各项人权不受侵犯,激励社会成员创业干事的潜能,从而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自身长足发展。社会公正还可以通过保障人人享有社会发展成果,为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切实物质保证。

法治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手段。由于法律具有其公开性、明确性、可预期性的特点,公民依据法治原则,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规避违法带来的风险,从容安排自己的生活。同时法治原则也有利于降低市场主体交易成本,减少坑蒙拐骗和欺诈,有效维护市场秩序。法治理念还蕴含着对滥用权力的限制和对人权的保障。公开、明确与可预期的法律避免了权力的自由裁量和滥用造成对人权的侵害,也防止了权力拥有者为维护自身狭隘的利益而因人因事设法,致使公平正义价值观受到污损,人的合法权利被侵害。

(四)“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道德判断的准绳

爱国主义精神为人的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和强大动力。从个人自爱的维度看,人们之所以关心自己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实质上就是对自己前提和命运的关切,是个人把自我之爱放大到国家的高度所表现出情感。国家构成了人的价值和价值需要得以实现的客观前提,个人和祖国的关系是生死相依、互为依重的关系。以社会实践活动为中介,个人和祖国的前途和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构成了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爱国主义精神使人勇于承担民族和社会的责任,心系国家前途命运,从而使个人发展和自我实现也获得量的增加和质的提升。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充分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并将之于个人理想结合起来,在为国家社会奉献的进程中获得自我价值的确认。这再次表明爱国主义是个人达到人生目的、获得发展、取得进步的力量之源,是个人实现梦想的强大动力,个人奋斗只有与国家大业协同一致,个人发展才能结出丰硕果实,个人价值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

敬业精神作为一种思想文化精神,既表现为对事业的专注与坚守、对工作的勤勉与勤奋,体现为一种对待职业的态度,又表现为一种思想上的忠诚、奉献与进取等价值观念对职场生活的渗透,在推动社会进步与人类文明的发展的征程中凝聚起强大的动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敬业精神作为职业领域的基本操守,要求主体认同所从事的职业,并在追求事业成就的同时实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在职业活动中,人的气质、性格、心理、能力等各方面获得了提升,需求得到了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程度得到了提升,人的价值得以实现,在此基础上,人的本质日渐丰富与拓展。敬业精神也是个体获得发展的基本素质。当今社会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敬业精神是企业对每位员工的必备要求,是判断员工是否具备健康积极心态的标准之一,是个体人生观、价值观的直接体现,直接影响到其能否做好工作、赢得个人能力发展,获得上司认可,得到良好提升,因而对个人成长与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

诚信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道德基础。由于不断发展的全球化,人与人的交往也日益具有了普遍性,这种交往普遍性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支撑。但要顺利完成交往就需要人与人间的相互信赖。信任和诚信的缺失往往造成交往、交易成本高企和社会的无序,人的全面发展也大受影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交往、交易顺利进行所需要的诚实守信的发展状况取决于社会成员素质发展程度,而交往主体要克制自身不断膨胀的经济趋利性也离不开诚信素质的提升。因此,提高人的诚信素质是改善社会诚信状况,提升社会诚信水平,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友善是维系和谐关系的价值诉求。友善是协调各方利益的重要力量。当前我国社会正处在各种矛盾的多发期,社会矛盾背后反映的是利益的失衡、对立与冲突。社会矛盾风险的化解和控制,利益冲突的协调与解决,除了依靠法律法规和制度的硬约束,还需要道德的力量发挥作用,友善就是协调各方利益冲突、矛盾的强大的道德力量。友善的力量往往能发挥出法律法规制度等硬约束难以达到的效果。友善是实现人际和谐的重要条件。人的本质在于社会性。人作为群居性动物,对和谐邻里关系的渴望是其与生俱来的需要。邻里和谐及人际交往的健康实现要靠彼此友善来共同维系。友善促进了彼此对和谐人际关系需要的尽可能满足,平等相待、礼尚往来有助于我们心情愉悦、快乐幸福。友善使我们社会交往的需要不断得到满足的同时促进了人际交往形式的日渐丰富和范围的日益拓展,从而推动着人的发展不断深入。友善是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原则。友善的价值观为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避免因过度破坏自然遭受自然惩罚指明了方向。人只有与自然、社会,与类之间所有矛盾彻底解决后,才能获得自身解放,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12](P12)

三、结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与价值,只有将这种价值意蕴深入挖掘,成为人们行动的强大动力并始终贯彻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认同中,才有可能得到群众真心回应,形成价值共识。因此,对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理解也绝非仅仅停留在宣传上,也决不能仅仅指向于满足社会需要,而必须将之与个人的福祉、前途命运紧密结合,才能得到群众真心认同、信服,从而将这种践行转化为自觉行动。

猜你喜欢

价值观价值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一粒米的价值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给”的价值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