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论述的实践观探究
2019-02-19李斌
李 斌
(中共海南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 海南 海口 571100)
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40 年光辉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对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就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继续高举改革大旗,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了开创性的历史性改革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地回答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什么样的实践观,怎样在新时代沿着正确方向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一、坚持问题导向
40 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在全世界面前都为之焕然一新,这是无可否定的。毫无疑问,40 年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主要主面,是绝对主流。但是,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辩证统一体。而且,根据矛盾普遍性原理,哪个国家都会有问题,哪个政党也都会有问题,美国有美国的问题,美国政党有美国政党的问题,我们所熟悉的新加坡那么小的一个国家,新加坡也会有新加坡的问题,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也都会有它自身的问题。中国改革开放成就再巨大也无法掩盖存在的问题,对此,我们必须客观承认,保持清醒地认识,改革开放40 年也使我们党和国家累积了很多问题,有些问题还非常严重,比如生态环境的问题、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党内腐败问题等等。
中国共产党具有宽阔的胸襟,敢于自己公开承认自己的所具有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来就是从解决一个一个重大问题当中而发展壮大成熟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就是从解决一个一个突出的问题之后,从一个胜利而走向另一个胜利,中国共产党人从来就不会奢望,事实上我们的党和国家也不可能没有任何问题,而四平八稳地坐在那里享福,这不是我们党的宗旨。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第一部分,在讲完了我们过去五年所取得的开创性历史成就后,习近平总书记还用了相当的篇幅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党和国家现在还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人很少在问题(哪怕是相当严重的问题)面前栽跟斗,相反,往往是在取得巨大成就后而没有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而忽略了当时存在的问题,这时候往往就会犯下严重的错误。有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对问题视而不见。
对此,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我们要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导:“从实际出发,从具体问题入手,见物见人,什么问题突出就着重解决什么问题,使改革落地生根。”[1](P108)有问题,改革;再出现问题,再改革,如此循环往复,每一个过程,都把改革推向前进,从而推动我们的党和国家朝着既定目标前进。
二、“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2014 年2 月7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针对他亲自担任全国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时坚定地谈到要:“一分部署,九分落实。”[2](P101)改革关键在抓落实。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不干半点儿马克思主义也没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专题学习研究改革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为我们党国家下一步怎样全面深化改革清晰地制定出了路线图、时间表。应该说,从总体上讲,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已经比较清晰地绘制出来了。从中央到地方,各个区域、各个领域,如果我们都能够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所规定的路线图、时间表奋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我们一定会取得更加重大的历史性成就。
但是,改革绝不会是直线性的上升与单向前进那么简单,改革也只能是螺旋式的上升和波浪式的前进。试想,我们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40年,开放也是改革,只不过开放叫做对外改革而已。经过了40 年的改革,为什么今天我们还要不断地强调改革的重要性,那就说明肯定还有人认识不到改革的重要性,说明肯定还有人反对改革,至少不赞成某一方面的改革。深化改革就意味着改革的力度更大,试想,为什么有人不去落实改革的举措,这里面除了思想认识上的原因之外,其中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改革将要触碰到一部分人的利益,那么他们就会潜意识地抵触甚至反对改革的举措,这也就必然导致这一部分人在改革前面虚与委蛇,装模作样,台上喊担当、台下放空枪。中国不改革只能是死路一条。中国共产党除了党和人民的利益之外,毫无自己的私利,因此,我们必须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改革再难也要改,谁反对改革,我们就反对谁。因为,这是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不得罪一小部分人,我们就会得罪全体中国人民,而成为历史的千古罪人。
三、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随着改进程的深入和加快,改革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涉及的问题也是千头万绪,对此,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3],“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4](P9)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就要求我们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必须下大力气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充分注重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首先是要注重各个领域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回顾过去40 年改革开放,我们毫不客气地讲,在经济建设方面我们是取得了相当巨大的成就,可是在生态环境方面、在社会建设方面我们却向人民欠下了一笔大账,甚至是在文化建设方面也不是那么能够在全世界面前叫得响,这些都是我们下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所要解决的问题。
其次是在同一领域中的各个方面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比如就拿科技领域来说,这几十年我们十分骄傲地宣布我们实现了“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探月工程、潜水工程、高铁、网购、支付宝、共享经济等都取得了开天辟地的发展成就,但是我们在一些民生领域的科技水平却还是令人担忧,比如我们的国产奶粉为什么老百姓就是不敢放心地购买,却总是要费尽心机地到国外、境外去购买奶粉,老百姓买一些马桶盖、电饭锅却也要争先恐后地去国外购买,这些现象也值得我们反思和改进。这里还只是以科技领域为例,其实其他同一领域的不同方面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我们在下一步的全面深化改革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到这些现实的矛盾因素。
另外,不同区域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这一点非常好理解,中国国土面积十分广大,国情十分复杂,从东到西,从南到北的不同省市,其实哪怕就是在同一个省市,甚至是同一个县同一个乡镇,不同区域的发展差异都是相当大的。这些也都需要我们引起高度重视。当然,我们还要注意到不同群体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问题。比如,这几十年来,全体人民整体上是是富起来了,但是也有一些群体还没有富起来,可能有的群体是大富,有的群体是小富,甚至有的群体仍然还是处于贫穷状态。
改革关键的就是要突破一些利益藩篱的阻扰,改革千般好,改到自己就不好。我们国家这些年的基尼系数连续居高不下,甚至都不断突破世界公认的警界点。邓小平当年也曾说过,如果改革造成两极分化严重,那么改革就是不成功的。所以,我们现在改革就是要在各个方面进行重新分配利益,统筹兼顾。改革实际上就是重新分配利益,打破一些利益藩篱的阻扰,重新调整利益结构,促使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朝着更加公平的方向发展。所以我们就要在制度设计上进行大力改革,从而不断激发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资本和制度创新方面都能发挥出最大效力,不仅把发展的蛋糕做大,而要把这块做出来的最大蛋糕分公平。
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改革基本上都是一些增量式的改革,何谓增量式的改革,也就是当初的改革的设计大家都是在获得利益,只是可能有的阶层获得的利益要多一些,有的阶层获得的利益要少一些,有的获利快一些,有的获利慢一些,但大家毕竟都在获利,所以矛盾虽然也有,但不会立即就表现得那么激烈。但是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我们也不可能在所有领域都是实现增量式的改革,所以我们就要进行利益调整,一些改革就必然是导致一些既得利益者损失利益,而另一部分群体获得利益,这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所决定了的,必须这样做,但是要打破那些既得利益藩篱内的人群的利益,一般来说他们肯定就会想方设法阻扰这些涉及到自身的改革,甚至要变作法子来拖延甚至阻止改革。所以改革的关键在深化,一定要一种大无畏的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来坚决推进改革,改革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改革能不能成功,老百姓的眼睛都在盯着我们。成功,人们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就自然而然的增加;否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的基础就又将遭受到重创。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指出我们要:“推出一批能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1](P102)其实,通过前面的分析,逻辑已经很清楚了,也就是面临现实问题,我们必须要改革,这是大前提;而改革就是利益调整,利益重新分配,这就难免一部分人利益要受损,一部分人得利,理性讲,任何利益受损群体可能就会反对改革,获得群体一般会拥护改革。问题来了,那我们要坚持改革改什么,为谁改革?怎样改革?有没有一个判断标准呢?有的,这就是前面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已经蕴含着的实践标准: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让人民群众有获得感。凡是符合这条标准,我们要有大胆改,否则,就要三思而后行。古今中外,得民心者,得天下,概莫能外,全面深化改革要成功,同样如此。
五、加强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
改革不能犯颠覆性错误,无论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推进到什么程度,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能丢,坚持党的领导不能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能丢,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绝不是要改到与美国看齐,也绝不是改到要与俄罗斯看齐。习近平总书记坚定地指出:“该改的、能改的我们坚决改,不该改的、不能改的坚决不改。”[3]我们要坚持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的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改革之路。当然,这里面,党的领导是最核心的因素,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而一个党,特别是我们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老党大党,全党没有一个坚定的核心也是无法成功领导这样一场十分复杂的改革的。所以,坚持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当前,我们首要的一条就是要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党和党中央的核心地位,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当中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改革开放40 年实践启示我们:打铁必须自身硬。”[3]我们党自身一定要加强和改进党的各个方面的建设,尤其是政治建设。
全面深化改革既要坚持顶层设计,又要与不断的基层探索相结合,二者不可偏废。这也是历史的经验,更是现实的要求。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我们往往是幼稚可笑的,真正的英雄是人民群众。改革的决策不可能就在办公室里闭门造车,仅仅凭冥思苦想就能找到良方的,当年革命战争年代的地道战、地雷战也都是一线农民与士兵发明的;改革开放初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不是邓小平等伟人发明的,而是那些已经穷得过不下去的安徽小岗村农民发明出来的。春江水暖鸭先知。人民群众处在改革的最前沿,他们最知道也最能感知到那些方面最需要改革,需要怎样改革。当然,老百姓也不可能绝对正确,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当然就要善于观察审视,提炼总结,对处在基层最前沿的那些好的改革措施和经验进行提炼推广,对那些探索改革失败的的地方也要有一定的宽容,只要他们没有在改革中谋取私利、出发点是为了搞好改革我们都要大胆鼓励,当然我们要尽量减少改革失败带来的严重后果,尽量减少探索的成本,提高改革的效率。对此,我们还要牢记毛泽东同志在革命战争年代的谆谆教诲:“我们共产党人进无论进行任何工作,有两个方法是必须采用的,一是一般和个别相结合,二是领导和群众相结合。”[5](P897)
改革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加之也没有任何经验可供我们遵循,全面深化改革还不像全面依法治国,世界上在依法治国方面做得好的国家,虽然我们不可能照搬照抄,但是这些法治比较成熟的国家至少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参考。但是在像中国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搞社会主义自我改革,在世界上还没有先例,所以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去探索,其实也正像中国革命要成功一样,必须要探究到自己的路径,就算别的社会主义国家一些改革成功的经验,我们也不能照搬照抄,必须根据一切从实际出发,所以我们的改革只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中前行。为此,我们党在领导全化深化改革的路上,只能是考验我们的政治智慧、理论思维还有实践勇气了。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代经济特区建设者以他们的智慧、勇气、汗水书写了辉煌篇章。”[6]智慧、勇气、汗水三个关键词,一语中的,掷地有声,字字珠玑。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我们绝不能蛮干,而要具有大智慧区分哪些事能干,哪些事不能干,能干的就坚决地排除一切阻力去干,不能干的就是不能干,这也就正好引出第二个关键词勇气,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领导是需要勇气的,因为您要带领人民群众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正像当年小岗村大包干是要冒着被杀头的危险一样,我们在实践活动中也绝不可能四平八稳、风平浪静,我们只要看准了,只要是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就要有勇气去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去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当然,我们在改革的实践当中肯定是要付出艰辛努力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3]一句话说到底,智慧、勇气、汗水这三个词可以说是习近平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思想中的指路明灯,新时代的改革者们必须时刻牢记在心,自觉把这三个词作为自己的改革实践活动的思想根基。只要我们在智慧、勇气、汗水这三个方面深入理解把握并贯彻落实到我们的一切改革行动中,并把三者有机统一起来,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那样: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相信我们党一定能够带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开创出一条成功的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之路,我们也一定可以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