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金融系统劳动关系状况的调查和研究
2019-02-19凌小幼
凌小幼
近来,上海市金融工会对系统各个业态的金融企业劳动关系现状进行了调研。本次调研共收回企业问卷264份,职工问卷2637份,较为全面了解新时期本市金融企业劳动关系的现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对探索新时期金融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的规律,以及在本市金融企业中进一步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的有效路径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思考。
一、金融企业劳动关系总体和谐
(一)职工对于劳动关系的总体评价肯定度比较高。总体看,94.6%的职工认为本单位的劳动关系是和谐的或比较和谐的,外资等非公企业也有94.9%的职工认为劳动关系是和谐或比较和谐的。金融职工对于自己与企业的关系的认知总体是积极和正面的,这是当前企业劳动关系现状的基础面,也是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的重要成果。
(二)职工对自身的基本权益得到保障和尊重满意度比较高。职工的休息权得到保障。经常安排加班的只占2.7%,偶尔安排加班的也只占31.3%;而如果安排加班,89.7%的企业加班工资按照国家标准执行。健康权得到落实。90.2%的企业每年组织职工体检1次或以上,50.0%的单位近5年组织过职工疗休养。休假权得到尊重。97.3%的单位能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97.9%的职工享受了带薪休假。娱乐权得到享受。职工对单位的文体活动感到满意和基本满意的占到91.5%。女工权得到保护。93.2%的单位落实了哺乳期女职工每天一小时的哺乳时间规定, 79.2%的单位组织女职工进行定期妇科检查。女职工的劳动权和特殊权益得到较好保护。
(三)职工权益与企业同步发展的认同度比较高。调查显示,成立五年以上的企业,积极维护职工权益的占到71.7%,而成立三到五年的只有16%,成立三年以下的只有11%,这说明维护职工权益本身对于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和长久生存是显著正相关的,越是能够长久发展的,越重视职工权益的维护。
二、劳动关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职工维权意识强,工会作用发挥大,但在选择劳动争议解决方式上工会影响力弱化。调查显示,当职工与企业发生劳动争议时,92.5%的受访者是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权益的。在维护职工权益方面,77.1%的职工认为工会发挥了重要作用和能发挥一定作用。但是在解决方式上64.2%的职工的首选的解决方式是找企业调解委员会、上级主管部门、信访部门、申请劳动争议仲裁等,只有35.8%的职工会找工会,反映了工会在职工对劳动争议解决方式上影响力偏弱化。
(二)被动离职是劳动争议的高发区,职工维权选择内部机制来解决的方式弱化。最近三年职工离职人数分别为1530人、1764人、2541人,其中职工被动离职占到36%,是劳动争议高发区。在376起通过各种方式解决的劳动争议案件中,只有96起由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受理,可见职工一旦与单位发生劳动争议,使用内部机制来解决方式正在弱化。
(三)职工更关注公正性,考虑劳动争议解决问题所需成本的意识弱化。三年来发生的劳动争议事件512件,进入仲裁程序的有200件,内部协调解决的有167件,进入诉讼程序的有108件,进入三方调解机制调解程序的只有37件。在和谐劳动关系建设过程中,工会更应重视打造为职工敢讲话、敢维权、敢较真的职业精神,提高维权技能,使工会真正取信于民。
(四)金融职工维权要求更趋高层次,传统的维权内容弱化。职工认为单位在维护职工权益方面做得好的有58.7%,认为做得不够的也还有4.3%;非系统工会单位只有44.1%认为单位在维护职工权益方面做得好,认为单位做得不够的有13.7%。在维权中职工反映心理压力比较大和非常大的高达66.1%,心理压力的主要原因则是劳动强度大(27.4%),劳动时间长(21.6%)和升职机会少(18.9%)。金融职工维权的关注点已转向高层次的权益保障和诉求。
三、劳动关系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工作覆盖不到位。3.5%的企业五年中没有组织过职工体检,39.1%的企业五年中没有组织过职工疗休养,1.2%的单位无法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这些企业大都还没有建立党组织和工会组织,更多的还没有建立职代会。这些问题显示工作覆盖、组织覆盖不全面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二)机制建设不到位。通过调研发现,有49%的单位没有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建立了三方协商机制的总体只有25%……从工会、职代会全覆盖和作用发挥的角度看,空白点还相当多:许多企业的工会满足于开展文体活动,没有把建设和谐劳动关系当成自己的基本职责等等。
(三)满足职工需求不到位。97.6%的职工认同自己实现了体面就业。有九成左右单位按照国家规定提取职工教育培训经费,98.4%的单位开展职工技能培训、技能提升、职工创新等活动。但调研中职工反映,发生劳动争议的主要原因:工资福利占22.5%,绩效考核占30%,岗位调整和个性冲突各占16.3%,合计六成多。
(四)履行职能不到位。在职代会制度建立方面,系统工会企业中91.8%的单位建立了职代会,而非系统工会企业还有55.2%没有建立职代会,不少职工反映像个“没娘的孩子”缺管少问。即使建立了职代会,非系统工会企业职代会职能发挥不充分不全面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工会主动作为不够。
四、对策建议
(一)加强教育,提高认识,要积极形成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共识
当前要努力克服几种错误认识:一是以有没有发生劳动争议事件来界定劳动关系是否和谐的标准,自我满足的认识;二是认为金融系统劳动关系总体形势好,劳动争议现象不普遍,盲目乐观的认识;三是认为体制内企业的劳动关系是根本利益一致条件下的和谐关系,忽视机制建设的认识;四是将劳动争议事件的存在合理化,放弃从根本上解决劳动争议的努力的认识。我们要切实增强政治安全意识、服务大局意识、风险防控意识、团队合作意识,提升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创建和谐劳动关系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盯住短板,发挥政治优势,在形成合力中积极推动和谐劳动关系建设
在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着力点上,主要领导重视只占34.1%,依法处理劳动纠纷只占20.5%,企业和职工之间规范签订和执行劳动合同只占10.9%……这些都暴露了当前上海金融系统在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短板。调查显示,金融企业法定代表人中中共党员占到 73.9%,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占13.6%。这些有政治身份的企业法定代表人是我们做好和谐劳动关系建设工作的重要政治资源。金融企业职工中党组织和工会组织建设比较完备,党员、工会会员在职工中所占比例较高,在和谐劳动关系建设中,要着力发挥好这两支力量的作用,形成合力,才能有效地补齐短板。
(三)强化队伍,明确职责,工会要勇于担当创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责任
当前,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严、热情高、服务好的专兼职工会干部队伍迫在眉睫。一是强化培训,要运用多种手段、多种载体开展培训,把现有的队伍建强。二是强化主职,提高维护职工权益,建设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的主职意识。三是强化培养,把热爱工会工作、热衷为职工服务的职工选拔到工会来,要按照一定的比例要求注重专职干部队伍的培养。四是强化政策。严格落实工会干部政策规定,确保工会干部政治、工作、生活待遇到位。
(四)搭好平台,固强补弱,要在创新中提高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的质量
通过调研我们感到上海金融系统各企业之间创建和谐劳动关系不平衡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我们作为地方牵头行业工会,要主动作为,打破行政化,去除机关化,在活动覆盖、网络覆盖、服务覆盖上下功夫。当前特别要搭好网络这个平台,充分发挥好网络平台网络工具的舆情窗口作用。
(五)健全机制,预防为先,把关口前移到矛盾的萌芽状态
结合金融行业和单位特点,要建立预防和化解劳资纠纷的“五个机制”:
第一,预警机制。建立“劳资纠纷季排摸分析”制度,实施“两网”监管预警,建立“职工反映突出问题情况预警通报”制度。
第二,监管机制。落实管理责任,实施分类监管。
第三,沟通调解机制。深化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宣传,建立劳动保障监察联系人制度,积极搭建劳资双方沟通调解平台。
第四,援助机制。充分发挥法律援助作用,建立劳动关系协调员队伍,实施特别情况援助。
第五,应急联动机制。制定完善处置预防劳资纠纷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形成应急联动工作合力,确保劳资纠纷得到有效控制和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