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居民区联合工会生态圈

2019-05-05无为

上海工运 2019年4期
关键词:务工者居民区会员单位

◎无为

在徐汇区康健街道,辖区内以纯居民住宅社区为主,规模较大的企业少,非公企业以夫妻老婆店、小门店等“小微”企业为主。在这些“小微”企业中,事实上聚集了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管理起来难度可不小。

如何让这些过去曾经为居民生活提供便利的“小微”企业在业态调整中,更好地融入社区治理,实现转型发展?近年来,康健街道总工会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居民区工会管理路”,从而拴牢了外来务工者的心,更形成了居民区联合工会参与住宅小区综合治理和社区治理的动力轴。

调查摸底居民区联合工会“实底”

说起2017年刚调入街道总工会的情形,康健街道总工会副主席黄灵荣感慨颇多:“完全颠覆了自己对工会的印象,工会工作真的不容易!”那时候,上海市总工会刚启动本市非公企业工会改革工作不久,重点抓非公企业工会的组建,“像康健街道这样的情况,改革想要做出成绩真的不容易,但是很多现实工作又不得不去做,比方说厘清工会组建的条线框架……”

从心出发才能无愧我心。抱着这份身为工会人的“初心”,街道总工会的工作人员开始了他们的走访调研。“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入一出”走千家访万户。黄灵荣说:“入”考验的是工会为辖区内的外来务工者带去了什么,是让职工感受到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作风态度,不是仅仅觉得只是形式主义、摆花架子;而“出”考验的是他们带回了什么,是一张张问题落于纸上的问卷,还是一次次触动难点创新的思考挑战。

通过走访、调查、排摸,街道总工会基本摸清了“实底”:辖区内24个小区联合工会覆盖350家单位、2000多名会员。从行业和分布来看,超过80%的会员单位为食品、销售、理发等服务类的小店铺,体现出体量小、涉业杂、外来务工人员多、普遍学历偏低的特点。

联系机制让外来务工者有组织感

夫妻老婆店、小门店的外来务工者对所在小区的依附度较高,个体归属感较低,特别是在社区治理的“拆建管治”中,往往是被规范的对象,如果平时的沟通联系不够,很容易引发矛盾和冲突。

董薇是辖区内康宁强小区联合工会的工会主席,为了把这群外来务工者的心紧密联系在一起,她特意建立了微信群,对管辖范围内的外来务工者情况都比较了解。另外,结合店招店牌整治等重点工作,她还会定期走访会员单位,与会员沟通联系,形成三项商议,增强会员单位对小区联合工会的认同感。“一个是召开会员大会,通报工会工作情况、组建工会情况,进行会员评家活动,商议年度计划和工作重点;一个是召开职工大会,开展工资等专项协商,了解会员单位经营状况和人员变动情况,商议走访和法律服务重点;还一个是小区综合治理专题商议,在制定拆除违法建筑的工作方案和项目列表的过程中,根据居民意见,召集相关会员单位联合议事和专题商议,重点解决管理顽症。”

黄灵荣告诉记者,针对小区联合工会的基本情况,街道总工会将居民区联合工会作为体现党建引领的载体,参与共治协商的主体、增强联系凝聚的纽带、实施“小微项目”的个性、深化覆盖整合的共同体。

用实实在在的福利拴牢外来务工者的心

外来务工者有了组织,还要让他们体会到组织的关爱。依托“两非一无”政策,街道辖区内的小区联合工会专题议事,不断扩大“小微单位”覆盖面,增强小区与“小微”单位之间的凝聚力。

今年年初,康乐小区联合工会一名开裁缝铺的会员因家中大火,失去家庭全部财物和谋生手段,小区联合工会主席及时上门慰问,为会员送上大米、毛巾等生活日用品,让会员感受到组织的关心。这位会员这样告诉记者:“来上海打工几十年了,从来没觉得自己是‘有人管’的,自从加入了工会,切切实实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温暖……”

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为300多名会员办理职工互助保障团体意外险,2018年为500多名会员办理职工互助保障多种大病综合险,及时为大病会员申请大病理赔;2018年组织500多名会员在八院进行体检,其中140名已婚女职工参加妇科检查……

小区联合工会参与社会化治理

几年前,街道辖区内的联莘居民区成立了“心联莘”党建联盟,将桂林实业、艺流美发等会员单位纳入平台,爱心公益基金一周内募集近5000元,艺流美发将五月六月的每周三设为社区困难人员理发日,每次提供10个免费理发名额,还为百岁老人、卧床病人提供上门服务。2018年小区和桂林实业公司签署协议,上海聚科生物园区停车库面向联莘小区实施“错峰”停车。

寿昌山、丁香迎春、上师大3个小区联合工会借势借力,把工会资源引入到邻里汇和邻小汇理事会,开展科普、苗圃认领、绘本阅读、爱心捐赠等多种共建活动,点亮自治共治“微心愿”。

另外,24个小区联合工会分成四个块区(组),会同物业行业联合工会,分别到松江、浦东等垃圾分类示范点进行参观,共同研究小区垃圾分类方案,属地做好垃圾减量工作。

近年来,随着居民区联合工会的良性循环运作,居民区联合工会还充分整合公益资源和公益力量,构建小区综合治理联盟和发展联盟,探索“共治”和“自治”的有效结合途径,注重引导会员单位参与小区议事和长效管理,从而形成了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协同治理体系,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社会效应。

猜你喜欢

务工者居民区会员单位
理事会员单位
理事会员单位
理事会员单位
从“沪漂”务工者到创新“技术大咖” 上海工匠、静环环卫分公司李德成的成长之路
理事会员单位
农民行动空间的集聚效应分析
——以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九溪村为例
“熊”视眈眈
集萌社
是谁让危险品企业埋伏居民区?
居民区WCDMA网络深度覆盖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