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我国党史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
2019-02-19张泽凝
张泽凝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71)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党史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能凝聚中国力量的优秀文化。究其根本,是由中国共产党的领带决定的。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艰苦奋斗历程中形成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是使广大人民群众自信的宝贵精神财富,它直接提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动力。笔者将从党史文化的概念内涵入手,论述党史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以及新时代我们应该怎样去大力弘扬并传承党史文化。
一、党史文化的概念与内涵
(一)党史文化的概念
提到“党史文化”,首先想到的就是“文化”。对文化的理解,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定位,最大众的解释就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党史文化,从广义上来讲,就是“中国共产党在自身建设及领导中国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1]狭义上来讲,可以理解为在中国共产党90多年领导中国建设发展历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总括,有的学者从文化的生成过程来看,认为党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90多年光辉奋斗历程中所形成的历史文化积淀,包含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所形成的重要理论,其不仅体现在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之中,而且也深刻反映到共产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在夺取中国革命胜利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所积累的宝贵实践经验,是中国当代先进文化的结晶,是革命精神和历史文化内涵的双重体现。”[2]还有学者认为党史文化是在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基础上,涌现出来的众多具有革命精神和战斗精神的伟大的历史人物或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事件,以它们为基础形成的不同形式的影视作品。
关于党史文化概念的理解还有诸多观点,综合其他学者的众多观点,笔者认为党史文化是指在共产党领导中国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而艰辛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的理想信念、物质文明、理论方针政策、精神共识。它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现阶段包括未来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时代伟大斗争的强大精神指引。
(二)党史文化的内涵
关于党史文化的内涵,笔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并结合欧阳淞的观点,认为党史文化的内涵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展开:物质文化、理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其中,“物质文化是基础,精神文化是核心,理论文化是精髓,制度文化是保障。”[3]
物质文化指的是在共产党的发展及自身建设历程中所形成以物质作为媒介或载体的文化,比如一些革命遗址、历史博物馆、名人故居等。这些都是重要的党史文化资源,透过这些“红色文化”,可以使后人深刻体会到当时革命的种种艰苦,从而更加珍惜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
制度文化是指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所形成的可以保障社会健康稳步前进的规章制度。比如土地制度、法律制度、经济制度等等。有了这些制度的保障,才能使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工作的开展得以顺利进行。
理论文化是在共产党领导人民在进行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所形成的重要理论政策,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
精神文化可以理解为狭义的党史文化。它是指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实践过程中所积淀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比如革命精神、长征精神、抗日精神、井冈山精神以及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等。还包括在革命时期涌现的许多爱国党史人物如邱少云、黄继光、方志敏、蔡永祥等,他们留下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励着后人不断地将爱国情怀发扬光大,为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奉献终身。一些具有重要转折点的会议如中共一大、中共七届六中全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遵义会议、瓦窑堡会议等,它们也同样在党史的精神文化史册中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形成的会议精神都在党史上起到关键作用。
二、党史文化的时代价值
由党史文化的概念及其内涵可以看出,党史文化对于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2013年6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推向前进的必修课。”[4]党史文化继承并发展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国家和民族共同理想和信仰的集中体现,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有极大的助推作用。
(一)党史文化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式继承和发展
有了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才得以运用和发展,并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丰富的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而马克思主义是党史文化形成并发展的根本理论渊源,它为党史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思想保证。党的七大、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八大、十九大等一系列重大会议的召开,同时也是党史文化见证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问题的伟大历程。
与此同时,党史文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品质,而最核心的品质即实事求是,在看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曙光之后,共产党没有单纯死板地去照搬照抄,而是切实地将其与中国当时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了真正意义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并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前者是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共产党人,在进行中国革命和探索适合中国发展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首次历史性飞跃;后者是在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在怎样建设党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问题上形成的重要理论思想,更加增强了党和国家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
(二)深入学习研究党史文化能够提高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水平
党的执政能力是指以执政党为主体,以国家权力系统为客体的执政党执掌国家政权的能力。而共产党的执政能力特指中国共产党在执政过程中“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5]一个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建设都需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领,而党史文化又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深入学习研究党史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党史文化,能够使共产党充分吸收正确的成果经验,摒弃失败的实践教训,通过用不断丰富的党史文化来武装自身,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以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从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水平。
(三)党史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贡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含四方面,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些思想都是在共产党的奋力实践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更是巩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思想基础的必然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变化,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更加需要建设党史文化,发挥其内化作用,作为一种内在动力,内在信仰去鼓励全党全国人民,从而提高民族凝聚力和国家的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力。
三、新时代加强党史文化建设的几个着力点
新时代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变化,党和国家的各项任务、各项工作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党史文化建设的工作重心也发生了变化。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根本指导的政党,是有崇高理想信仰和坚定信念的政党,是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民本思想的政党,是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政党,是具有优良传统的政党。习近平总书记在2010年7月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上指出:“深入研究党的历史,认真学习党的历史,全面宣传党的历史,充分发挥党的历史,以史为鉴、资政育人的作用,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6]党史文化始终是引领思想路线的先进文化,所以新时代如何建设党史文化是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一环,笔者从以下几方面着重分析新时代如何加强党史文化建设。
(一)深化对党史文化的研究,与时俱进,推动党史文化创新
“党史文化”是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做出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之后,被学术界所提出来的新概念,同时它也为学者们深入研究共产党的历史提供了更多的视角和方位,因此就需要结合时代的背景和发展深化对其的研究,包括它的内容、精神内涵、精神价值、宣传路径等方面。要加强党史文化建设,首先要对党史文化进行全方位的深入研究,结合共产党的发展历史,用党史带动党史文化的发展繁荣。
与此同时,党史文化也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中以及共产党的自身成长和建设中逐步丰富完善的,在对党史文化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应该充分结合时代背景,结合共产党的发展进程不断创新更加富有时代特征,更能彰显共产党先进性的党史文化,党史文化的发展也离不开传播,创新党史文化的传播机制,加快创办富有中国特色的党史文化相关企业,不忘“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共产主义”的初心,与时俱进,继续前进。
(二)时刻牢记党史文化研究要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展开党史文化建设
“实事求是”是共产党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制胜的关键法宝,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实事求是是党史研究人员在研究党史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纵观共产党90多年的成长历程,如果不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就不会有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发展,也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些中国特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更不会有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实事求是的历史。”[7]而党史文化研究是党史文化建设的最基础也是最根本的工作,所以党史文化建设要实事求是,不能歪曲、夸大党的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
此外还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观点,坚持唯物史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客观公正地去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三)加强党史文化的宣传教育,充分发挥其资政育人的作用
党史文化只有在宣传与教育的过程中,才能使它资政育人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加强党史文化教育就是要树立党史文化自信,“党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历经90多年用鲜血、汗水、泪水写就的,蕴含着‘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红色基因,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党史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蕴含着颠扑不破、与时俱进的理论基因,是最有力有自信的;党史文化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坚实根基的,蕴含着中国民族独特的文化基因,是最有理由自信的。”[8]资政育人这个作用需要借助众多媒介如高校的宣传教育,通过强化高校的党史文化教育工作,让党史文化充分融入和渗透到教材,使其成为为大众提供更多喜闻乐见的党史文化作品,也令人们能够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党史文化的精神实质,不断地通过关注人民群众关注的历史和现实问题而创作不同的党史文化素材,从而培养出更多党史专业人才,为党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更多的资源和保障。
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时代背景下,党史文化更加具有它独特的时代价值,因此新时代加强党史文化建设是一项伟大而又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充分发挥党史文化的引领作用,能够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自觉,对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起着巨大的的精神支撑,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文化软实力赢得更大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