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型计算机取证人才培养的五项质量提升工程
——以山西警察学院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为例
2019-02-19刘三满张顺利朱飑凯张志强
□刘三满,张顺利,朱飑凯,张志强
(山西警察学院,山西 太原 0304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建设网络强国,要有高素质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人才队伍。
对实战型计算机取证与执法人才的培养,是公安院校承担的历史重任,是培养高素质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网络安全、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基础性条件。
山西警察学院网络安全保卫系开设信息网络安全监察专业已经有17年,现又开设了网络安全与执法本科专业。培养的网络安全保卫人才,有许多已经成为山西各地市、县公安机关网络安全与执法方面的业务骨干。
与全国本科院校其他专业相比,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是一个新兴的公安技术类专业,为国家控制类专业,具有公安的“特殊性”,本科教育阶段,主要是为公安机关培养和输送具有警务实战能力的应用型计算机取证和执法专门人才。
我们认真解读教育部颁发的“国标”(《公安技术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根据教育部、公安部对人才培养工作的决策部署,按照教育部公安技术教指委的工作计划,以实战为导向,凸显公安特色,坚持公安技术领域本科教育的内涵发展,围绕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实战型计算机取证与执法人才培养这一根本目标,针对以往毕业生和基层公安机关反馈的情况,不断总结教学经验,科学分析公安一线网络安全保卫面临的各种问题,认真学习兄弟院校成功的经验,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形势和公安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新任务,科学、合理的及时动态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根据山西警察学院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在培养人才方面所进行的实践和探索,提出了“围绕一个根本目标,做好实战型计算机取证与执法人才培养的五项质量提升工程”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 围绕一个根本目标:培养实战型计算机取证和执法人才[1]
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忠诚可靠、纪律严明、素质过硬,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良好的警察职业道德,熟悉我国公安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系统掌握计算机取证和执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适应警务工作职业化、实战化要求,具备在公安机关及相关部门从事网络安全管理、网络安全监察、电子取证、网络犯罪侦查等公安技术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一)知识方面
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本专业领域的相关政策法律、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掌握本专业理论前沿和技术发展动态;了解公安工作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及实战一线基本情况,掌握公安技术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精通本专业相关的公安业务知识;具备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
(二) 能力方面
具有运用本专业理论、技术及方法,分析和处理相关公安业务、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能力。具备一定的警务实战技能和战术能力,熟悉人身安全防范和应急救护知识,能够依法规范使用警械、武器。具有在本专业领域对相关新技术、新设备等进行设计、开发、应用和服务的初步创新能力。具有计算机及网络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掌握文献检索与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能够熟练进行网上办公、办理案件。具有运用一门外国语进行日常交流和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的能力。具有较好的文字表达及公文写作能力,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和沟通协调能力。
专业核心能力是学生掌握的具有独特的和不易模仿的专业能力,需要不断凝练。2019年春节期间,山西警察学院网络安全保卫系组织全系业务骨干和新进的3名博士,认真研究,申报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大数据背景下警察信息化能力模型构建和评价体系研究》。
(三)素质方面
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培养的计算机取证和执法类学生除了具有一般大学生必须具备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外,更应具有公安专业人才需求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专业技术素质。
1.政治思想素质
政治思想素质包括:政治立场坚定,具有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及辨别是非的能力。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道德品质高尚,综合素质高,创新意识强,富有献身精神。身体强健,心理健康,能胜任艰苦、复杂的网络安全保卫与执法工作。
2.专业技术素质
专业技术素质要求具备从事网络安全保卫工作和相关侦查取证工作能力。能胜任从事网络安全与执法方面的实际业务工作:组织实施信息网络安全保护,互联网的安全监管,信息网络违法犯罪的侦查办案,互联网违法信息的监控,互联网情报信息的搜集,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监察。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能够熟练进行网上办公、办案。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和群众工作能力。具备警体基本技能和驾驶技能。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运用一门外语进行日常交流和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的能力。掌握文献检索与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二、做好实战型计算机取证与执法人才培养的五项质量提升工程:“金专”建设工程;“金课”打造工程;“金师”培训工程;教材更新工程;质量考核工程
(一)抓好专业内涵建设,建设一流“金专”专业[2]
1.对专业战略发展,进行科学决策顶层设计
山西警察学院对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的发展一直给予大力支持,围绕学院的总体目标,从公安队伍建设、公安教育事业发展的高度,积极探索公安本科院校的办学规律和特点,积极探索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的办学规律和特点,对专业战略发展进行顶层设计,谋划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的发展,制定学科和专业发展规划,进行学科和专业建设。对专业建设、发展定位、人才培养质量、招生、学生管理、服务面向、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做了明确的规定,确定了以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坚持内涵发展,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战略发展思路,在投资、实验室建设、校局合作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建设与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2.加强学科建设[3]
学科建设是专业发展的基础和先导,承载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功能。
在学科建设中,针对网络安全与执法本科专业毕业学生所从事的对互联网信息开展“打、防、管、控”工作,进行分析研讨,既要注重理论性、学术性和规范性,又要与时俱进,及时跟踪大数据、云技术领域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注重吸纳维护网络安全和打击网络犯罪的新经验新技术,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应用价值。
3.构建科学的专业课程体系
为实现网络安全与执法本科专业实战型计算机取证与执法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毕业生的核心能力,必须科学设置专业课程体系。同时,在科学规范设置的基础上,根据网络安全与执法的实际需求和网络科技的发展变化,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设置,根据职业环境和职业能力的同一性原则,根据专业与职业的关系,以职业岗位为导向,列出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点、技能点以及工作态度等要求,对各职业的共同点进行归纳。
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是一个新设专业,培养的是网络虚拟社会的综合执法人才,其主要职责和任务是通过网络管理掌握网络资源,通过舆情控制来控制网络阵地,通过案件侦察、情报收集、技术侦察打击网上违法犯罪,通过信息监控和技术服务维护网络正常秩序。
根据网络安全与执法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毕业生的核心能力,课程体系由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构成。其中理论课程主要包括通识类课程和公安业务类课程(包括公安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等。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课内实践、实验、实训、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创新训练、社会实践等。
通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根据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知识体系的内在逻辑,基础课和专业课模块的设置包括以下课程:侦查学、刑事科学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汇编语言、计算机网络、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网络安全管理、操作系统原理与分析、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网站构建与分析、网络犯罪侦查、电子数据取证与鉴定、网络监察与管控、网络攻防技术、互联网情报搜集与分析等知识单元及技能训练。
4.增加专业建设经费
学院新一届党委成立以来,针对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在办学条件方面存在的不足,进一步加大投入,积极优化办学条件,不断增加经费支持,如:特色课程建设经费等。
5.专业实验室建设、实训条件和图书资料建设[4]
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课程内容的教学必须以专业实验室为依托。具有较为完备的实验、实训条件和图书资料,是办好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的必备条件之一。为此,学院注重建立与教学大纲相配套的实验、实训、多媒体教学以及师生自主学习的设施和条件。如:公安网实训室、电子取证实训室、网络攻防实训室、网络硬件实训室等,在满足本科专业教学科研需要的基础上,还可以为公安机关网络安全保卫部门提供技术支持,并面向社会公众提供电子物证鉴定检验服务。
在全院范围内成立了网络安全与舆情分析研究中心,重点研究网络安全攻防、舆情分析导控、电子数据取证等三个方向。2019年山西警察学院准备再投入3000多万元,场地2000平方米建设全国一流的网络安全与执法实验与实训中心。
在图书资料建设上,不断丰富专业方面的纸质图书,同时不断丰富专业方面的电子图书、数据库、电子资源,以满足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学生的需求。
6.加强校局合作、校企合作[5]
(1)注重校局合作,共建实验、实训教学基地。
近年来,我院网络安全保卫系打破围墙式培养的僵化模式,积极探索与基层公安机关构建“校局合作”机制,充分发挥公安院校与基层网安实战部门各自的优势,按照岗位核心能力要求,先后与10个县级公安机关签订协议,在公安网警实战部门共建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联合育人实验、实训教学基地,在民警培训、科研合作、协助办案、司法鉴定等方面开展合作,构建院校与基层公安实战部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我院网络安全保卫系安排学生利用寒暑假期统一到户籍所在地的网安支队进行认知实习和调研实习工作,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后,再集中安排学生进行顶岗专业实习。通过实习,学生了解了真实的工作环境和信息安全相关的工作流程,增强了处理信息安全紧急事件的能力、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处理安全事件的创新能力。
山西警察学院网络安全保卫系与山西省公安厅网安总队、市县公安局网安民警建立常态化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跟踪调研机制和结果反馈机制,结合基层公安一线信息网络安全方面的警务实战案件,根据实战的反馈,经常向用人单位、毕业生和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和建议,多主体、多渠道、多方式开展毕业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评价工作。不断修订专业定位、专业特色、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内容与方法、实践教学、实践基地建设、课程考核、学生考核评价等内容,完善了教学质量的外部闭环系统。
(2)注重校企合作,探索与企业共同培养学生。
山西警察学院网络安全保卫系将教学科研与用人单位的需要紧密结合,利用学院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使技能实训成为教学训练的主要形式,岗位实务成为教学训练的主要内容,以社会和职业需求为导向,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独立地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掌握专业技能、学习专业知识。进行与实战无缝对接的人才培养。《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公安院校网络安全与攻防技术课程改革》《网络安全实训实验室建设》两个项目获2018年教育部第二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
(二) 狠抓课堂教学质量,打造实战型计算机取证与执法人才培养的“金课” 工程
根据山西警察学院总体工作部署,网络安全保卫系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以山西省“1331工程”特色学科公安技术学科建设为龙头,坚持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以科学育人为根本,以强化管理为手段,围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改革”,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积极推进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改革等各项教学工作。
1.积极开展精品课程建设[6]
在实战型计算机取证与执法人才培养的专业核心课程中培育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精品课程,打造一批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力争每门课要建设一堂系级精品课,每个教研室要建设一堂院级精品课,每个专业要建设一堂省级精品课,并以此带动专业课程总体水平的提升。
2.不断改革教学方法[7]
传统教学以教定学,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被动学习。这种培养模式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渐渐丧失,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
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的培养模式,要勇于创新、积累、总结、提高,不墨守成规,“面向实战、讲求实用、追求实效”,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岗位职业核心能力为导向,坚持教、学、练、战一体化。
改革创新教学方法,运用预习、调研、互动探究和实际操作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改变原有单纯的接受式学习方式,从以教为本转向以学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精神。教学理念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教学目标从“懂与不懂”向“既懂又会”转变;教学方式从 “重教”向 “重学”转变;教材处理从“模式化”向“个性化”转变;教学重点从“知识传授”向“知识形成规律”转变;教学设计从“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教学评价标准从“以课堂为中心”向“以现场为中心”转变;学业考核从“以学习成效为导向”向“教—学—评”一体化转变;课堂讲授时,老师在讲清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后,要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更加关注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公安实战能力的培养,使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性,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训练思维,增长知识和才干,让教学真正回归大学办学的本源。
3.认真组织好教研室活动[9]
要进行集体备课,编辑一套好讲义。改变以往课程难、偏、繁的理论框架,突破学科自身的逻辑性、系统性局限,与实战对接,实现教学练战一体化,精选与学生职业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将教材章节设计为情境背景与专题形式,归纳为模块与项目形式,丰富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内容。强化实习实训,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在实习实训的模式、课时、经费、管理等方面建章立制,确保实习实训效果,提高实践育人水平。实践教学时,要在项目实训过程中,认真观察学生的发言或操作过程,再通过点评、示范等方式及时进行讲解;完成实训任务后,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归纳,以提升实战能力及认知水平。
4.充分借助互联网、公安网等平台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加强优质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共用
(三)狠抓教师团队建设,认真开展“金师”培训工程
师资队伍是高校办学之本,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要想搞好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的教学,必须紧紧抓住师资队伍建设这个关键,拥有一支具备丰富教学经验和行业经验、教学科研能力较强、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专题师资培训,着力提升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全面培养具有“大胸怀、大境界、大格局”的“四有”好老师。
1.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8]
教育引导广大教师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2.强化教师的本学科专业素质
网络安全技术发展很快,在公安院校中,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的理论和技术是发展最快的,目前许多传统教材已经落后,所以该专业的教师要以“理论适度超前、能力与行业同步”为原则,不断自我学习和提高,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知识,熟悉本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本学科发展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能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创造性活动。鼓励专任教师在搞好教学的同时,积极到一线去锻炼,参与公安机关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科研能力;或到国内一流大学去丰富专业基础知识,到同类警察院校去丰富专业核心知识。
3.强化教师的教育素质
传统教学中的知识传授,重视对“经”的传授,忽视“人”的发展。现代教学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还必须在观念、角色、教学行为、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转化,要求教师要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终身学习和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狠抓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10]
学院修订了科研奖励办法,大幅提高科研奖励力度,激发广大教师科研积极性,以研促教,将研究成果转化为课堂质量,在科研反哺教学中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举办高层次学术会议和高层论坛,邀请校外专家讲学,拓宽教师学术视野,提高业务水平,逐步培养学科专业带头人。网络安全保卫系组织全系业务骨干和新进的3名博士,认真研究,申报了2018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宽带通信和新型网络”计划项目:基于云计算技术的网络空间拓扑绘制及自动重构技术研究,并进入答辩环节,为山西省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唯一的一家。
近3年来,全系教师积极申报成功省级课题10多项,院级课题20多项。发表论文80多篇,其中国家级10 多篇。
5.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加强正面引导激励,鼓励教师潜心治学、提高教育教学和学术研究水平,提升学历职称层次。积极引进博士、教授等高端人才。同时注重从公安实战部门选拔优秀教官。
6.鼓励专业教师深入公安网安一线,就涉机、涉网犯罪疑难案件开展集体“会诊”,帮助侦破案件[11]
专业教师深入基层公安网安一线,发挥有理论知识的长处,就涉机、涉网犯罪疑难案件开展集体“会诊”,帮助一线侦破案件;为公安网警队伍提供专业的信息网络安全讲座和培训,提高公安网警队伍对信息网络安全管理能力、信息网络安全防范技能和计算机网络犯罪案件的侦破能力;帮助搜集一线实战典型案例,总结计算机犯罪的一般发展规律,研究电子取证中的疑难问题以及侦办案件的技术经验,开阔基层公安网安实战部门的理论视野,提升基层公安网络安实战部门民警的自身素质。
7.邀请网监实战部门的业务骨干走进课堂授课
让学生在基层公安网安骨干的直接带领下,采取实地参观、真案解析、案例讨论、模拟办案等方式,将实战环境搬进学院,边讲边练,练战结合,手把手学习案件侦破技能,缩短教学与实际办案的距离。实战部门的业务骨干不仅会办案,而且善于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由他们走进课堂传经送宝,使专业课教学更多运用源自侦查实践的“鲜活”的实战案例和经验,改变教学内容与公安实际办案脱节的不足,丰富学校课堂教学的形式与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师生的实战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更多、更优秀的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人才。
经过不懈努力,山西警察学院网络安全保卫系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初步打造了一支忠诚担当、治学严谨、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教师队伍。
(四)提高教材内容与技术发展、警务实战需要的契合度,积极开展教材更新工程
1.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是个知识更新特别迅速的专业,为此,每门课都要选好一本好教材,要不断选择能够体现新理论、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的教材。
2.面向新时代、结合新技术、围绕实战新需求,组织教学和实战专家,推进各专业核心课程教材更新工作,制定各专业核心课程教材更新计划,提高教材内容与警务实战需要的契合度,进一步增强教材的科学性、实战性和时效性。
3.注重调动老师与学生的积极性,共同收集贴近公安网络安全与执法实际的典型案例补充教学和实训内容;学习和借鉴兄弟院校各位专家的优点;编写新教材,增加教材的实用性和实践性。近两年来,网络安全保卫系组织全系教师全面修订了本科专业16门课程的理论课和实训课教学大纲,编写出版教材5部。
4.引进网络攻防技术等50多门在线共享课程。
5.推动网络化、移动端、多媒体等新形态教材的建设、管理和应用。
(五)逐步健全人才培养能力考核评价体系,积极做好质量考核工程[12]
在现有教学评比、学业科学考核、学科竞赛的基础上,逐渐将其整合形成统一的考核评比平台。
1.加强教学过程的督导与评比
制定与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相适应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及配套考核办法,采取倾斜政策和激励措施提高教学质量。
出台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基本文件,成立院系两级教学质量保障组织及教学管理队伍,初步建立了自我检查、自我诊断、自我反馈、自我整改、自我完善、自我约束的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完善了教学质量监控内部闭环系统。
2.加强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教学评价一般由三方面组成,其中,学生评价占50%,督导评价占30%,系部评价占20%。其中教学督导考察教学全过程,是关键一环。
任课教师要认真分析教与学的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设计教学过程,填写“教学过程设计”表。
听课时,督导组按照《教学督导方案》的要求,深入教学一线,查阅教案,检查教案书写是否整洁,教师是否真正把教案作为组织教学的依据和指南,教师是否在课程导入、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课程标准的制定与实施、重点内容板书提示、教学案例、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课堂环境营造、课堂秩序管理、作业布置、教具使用、参考资料、教学小结等方面做到规范认真有创新。
听课后,认真填写《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表》,实事求是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进行客观评价,与任课教师进行交流,共同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对教学中遇到的难题和困惑,给予指导,给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督导组深入图书馆、学生自习室进行考查,与学生座谈,填写《督导组考察座谈情况登记表》,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多方位的检查和督促,做到督与导紧密结合,实现以评促教的督导目的,提高教学督导质量。
3.科学考核学业[13]
淡化课程的终结性评价功能,强化过程评价功能,使考核的结果不仅反应学生“知道”什么,而且反应学生“能做”什么。
现在的一部分大学生存在平时不学习,期末考试混过关的状况,传统的考试方法已不能有效、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多样性的教学模式必须采用多维化的考核评价方法。在纸笔测验及标准化考试的基础上,采取实践作业、自我报告、仿真演练、学员互(自)评等方式,或在教师指导下多人合作解决专业问题、从事专题研究、参与课题,这样既考核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程度,又注重学生实战能力与创新性思维的检测,引导教学与工作实际紧密联系。
4.积极鼓励和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促进学生专业成长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山西警察学院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组织学生成立了网络对抗电子取证等创新团队兴趣组。创新训练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科研活动、独立主持研究课题或创新实验、发表科研成果、进行科技制作与发明、参加学术讲座和实战研讨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创业能力及团队精神。
在引导学生开展创新兴趣组活动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学科竞赛。2018年参加首届“中科实数标杯”全国电子数据取证与司法鉴定挑战赛,学生获个人二等奖。
5.在鼓励和引导的同时,严格对学生的管理
本着“受教一时,奠基终身”的管理理念,树立育人意识、法制意识、服务意识及创新意识,以学生的思想教育、警院的风纪建设为重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风考风为抓手,组织专职学管干部,做好育人工作,加强学生文明教育,使学生管理工作走上了科学化、法治化、规范化轨道。
6.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如参加社区单位安防、大型活动安保、法律咨询援助、社会调查、社会见习、志愿者服务、勤工俭学、“三助”(助教、助研、助管)、公益劳动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战能力。
三、小结
山西警察学院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实战型计算机取证与执法人才培养以党建为统领,始终坚持教学中心地位,围绕学院发展规划,依托山西省“1331工程”特色学科公安技术学科建设重大项目,结合工作实际,秉持先进的教育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发展为主题,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以深化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为突破口,以学生学风建设为抓手,加强内涵建设,注重团队建设,深入推进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加强科研工作和学科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学生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在五项质量提升工程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和探索,使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实战型计算机取证与执法人才培养逐步走上了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发展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