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四重维度认识改革开放的革命性质①

2019-02-19张健彪

实事求是 2019年3期
关键词:改革开放革命中国共产党

张健彪

(山西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西 太原030006)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社会实践的历史进程中,完成了社会变革主题由革命向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性转变。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人又赋予了改革开放“革命”的全新含意。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1](P113)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指出,“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2]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思想内容,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深入认识改革开放的革命意涵,对于深刻领会和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推进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有着十分重要的思想和实践意义。探究改革开放的“革命”性质,从历史之维看,政治革命为改革开放确立了根本制度前提;从认识之维看,思想革命为改革开放提供了重要认识论基础;从实践之维看,社会革命是改革开放的实质内容和目的;从主体之维看,党的自我革命则是顺利推进改革开放的关键政治保证。基于这四重认识维度,深刻把握改革开放的“革命”性质,既要认清改革开放的社会革命性质,还要认清政治革命和思想革命对于改革开放的时代价值,更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进程。

一、政治革命为改革开放确立了根本制度前提

一般意义上讲,革命是指以阶级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建立新的国家政权和政治制度为目标的政治革命,但从广义革命论的角度讲,以变革旧的落后的生产关系为主要内容的改革都是社会革命。中国的改革开放便是一场典型意义上的社会革命。人类社会历史是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前后相继、紧密关联的历史链条。“每一次革命都破坏旧社会,所以它是社会的。每一次革命都推翻旧政权,所以它具有政治性。”[3](P395)一方面,政治革命并不是革命的最终目的,革命的终极目的是社会革命。政治革命如果不能发展为社会革命,必然导致革命的不彻底性,甚至会葬送革命的胜利果实。另一方面,任何一场社会革命都以成功的政治革命为前提,在各方面都带有之前那场政治革命的痕迹。政治革命是社会革命之“根”,如果脱离开政治革命谈社会革命,必然陷入抽象与虚无。具体到中国社会变革实际,做到深刻理解改革开放这段“革命史”,必然离不开了解改革开放前的历史,尤其是建国后特别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

第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进行社会革命的前提要件。中国的革命和建设进程是分步进行的,统一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之中。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先后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标志着政治革命任务的完成,为进行更加深刻、广泛的社会革命提供了条件。离开社会主义制度这个政治基础,一切真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都无从谈起。更深刻和更广泛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不断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在解放和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同时发展人民民主,不断建成更高级的社会主义,为向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积累和创造条件。何况中国新生的社会主义社会脱胎于封建社会的母体,是处于较低发展水平的、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在很多方面带有旧社会的痕迹,更需要以革命的精神去探索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其艰难程度不亚于重新进行一场新“革命”。无论是政治革命还是社会革命,都具有“破旧立新”的基本意涵。实际上,在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完成以后,向自然开战、发展先进生产力的社会革命任务就已经成为摆在党和人民面前最直接和最现实的任务。这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实现国家崛起和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这个任务是全新的,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没有成功经验可循,只能在社会变革实践中探索适合中国实际的社会革命道路。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受“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毛泽东同志最初主张的以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为核心的中国第二次革命思想,最终被“文化大革命”这一不是实质意义上的“革命”所代替。尽管如此,改革开放前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仍是改革开放的重要历史准备期。离开改革开放前30年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也不可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揭开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之页。正是有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保驾护航,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才能够承受得起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失误的风险和挫折,在痛定思痛后作出改革开放这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新局面。

第二,社会主义制度的坚持与完善支撑了改革开放的顺利推进。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秘诀,最根本地体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一个基本的经验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坚持和完善国家各项制度,不断改变上层建筑中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反过来,改革开放也有优化制度的功能。改革开放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革新、完善与调整。改革开放的历程,同样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走向成熟的历程。改革开放进程中社会的急遽变革不断暴露出现实制度的不足,不断提出改进制度和变革体制的现实要求。改革的任务便是满足这种要求,从而促进中国特色主义制度体系的不断发展与完善,通过逐步完善国家治理体系,促进全面改革总目标的实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更加走向成熟,不仅在国内发展上进一步体现出了促进改革和发展的先进性,更在国际上显示了相对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比较优势,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中国方案。

二、思想革命为改革开放提供了重要认识论基础

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解放思想的产物,它本身就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又一次伟大觉醒。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靠不断解放思想推动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历史。改革开放的发生肇始于思想观念层面的革命,其不断推进也得益于不断地解放思想。思想的解放和革新,来自于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指引及改革开放实践提出的解放思想的要求。改革开放促进着新的社会变革,新的社会变革又促使着人们思想的进步与升华,作为一种时代精神更加促使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向纵深推进。

第一,党的思想路线的恢复是改革开放的先声。在中国革命史上,中国共产党人是卓越的革命转化论者,先是把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化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再把新民主主义革命推进到社会主义革命。面对不同的时代任务,需要党在思想上对特定历史时期的时代方位、主题和特征、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进行准确把握,才能制定出正确的政治路线。做到这一点,必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做到使主观符合客观。面对思想僵化的发展困局,邓小平同志旗帜鲜明地支持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同志指出,“这条思想路线,有一段时间被抛开了,给党的事业带来很大的危害,使国家遭到很大的灾难,使党和国家的形象受到很大的损失。”[4](P143)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为推动指导思想的全面拨乱反正、为改革开放决策的提出奠定了认识论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实现了指导思想上的真正转变,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性转变,初步提出了改革的方针,找到了改革开放这条唯一正确的人间正道,清楚回答了“中国向何处去”的时代课题。邓小平同志说,“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1](P382)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恢复和发展,无疑是改革开放得以发生的先导。

第二,思想解放的进程引领了改革开放的实践。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长期不懈探索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规律累积到一定程度发生的思想质变。一方面,是对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历程的理性反思。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共产党人走过了20多年的艰辛探索历程,既有成功经验也有失误教训。邓小平同志对之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指出所犯的“左”的错误,“总的说来,就是对外封闭,对内以阶级斗争为纲,忽视发展生产力,制定的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4](P314)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渐认识到不能教条主义照搬马克思主义、照搬苏联经验,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讲社会主义,首先就是使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1](P269)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必须通过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而要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必须深化改革,使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都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事实证明,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途径和内在动力,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另一方面,是对时代和世界发展大势的自觉省察。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面临生产社会化、国际化和经济的全球化,只有参与其中才能使自己得到更快的发展,关起门来孤立搞建设势必落后于时代发展步伐。建国以后出现的困难,不仅在于外在封锁,更主要的还是主观上的闭关自守。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仅有对立和斗争的一面,同时还有借鉴与合作的一面。对外开放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只有对外开放才能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拓展世界市场。开放也是改革,改革需要开放。实行对外开放,在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相互借鉴中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三、社会革命是改革开放的实质内容和目的

社会革命是指在政治革命的基础上变革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变革落后的思想观念和文化形态,建立起新的先进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政治制度和社会治理体系、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想文化秩序。改革开放40年来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大大加快了国家振兴和民族复兴的步伐。改革开放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前提下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其实质无疑是一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革命。具体而言,改革开放的社会革命性质,表现在革命主体的人民性、革命领域的全面性、革命时效的持续性和革命力度的深入性,集中体现于改革开放社会革命的社会主义性质。

第一,革命主体的人民性。改革本身是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不断推进的一个主要原因和基本经验就是获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拥护和参与。在改革开放进程中,需要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其一,在“怎样改革、怎样开放”的问题上,坚持走群众路线,相信并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尤其是在事关改革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上问计于群众,把人民群众是否赞成、答应、满意作为做决策、定政策的标准,作为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二,在“靠谁改革、靠谁开放”的问题上,需要依赖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改革开放如果脱离开了广大群众,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唯有在初衷上真正为了人民,在制度上确实体现人民当家作主,在实践上紧紧依靠群众力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才能消除一切阻碍和风险,克服一切困难和挑战。其三,在“改革为谁、开放为谁”的问题上,需要使改革开放发展成果体现为人民利益和福祉,既要做大蛋糕也要分好蛋糕,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正义。只有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使人民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改革开放事业才能获得不竭的动力。

第二,革命时效的持久性。改革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基本动力,人类发展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开放的历史。改革开放是国家、民族和执政党的生存和发展之道,是不同历史时期党和国家取得一切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只要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没有实现,社会革命的任务也就没有完结,推进更深远、更广阔的社会革命仍将是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离开改革开放,也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美好前景。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5](P94)一方面,改革是一个在发展过程中不断面对问题而又解决问题的过程。改革从来都不是一次性的,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另一方面,开放是有步骤、有计划地扩大开放。改革的步伐只会越迈越大,开放的大门也只会越开越大。尽管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会面临各种考验,但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正是破解这些问题的途径。“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我们都要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决不能有丝毫动摇。”[6](P10)为此,要以坚如磐石的战略定力和自信,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第三,革命领域的全面性。改革开放是全局性的事业,需要整体布局,全面、协同推动各方面的改革,增强改革措施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形成改革共识和合力,避免各行其是、相互掣肘甚至抵消的现象。一方面,改革是全方位的。邓小平指出,“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相应的其他各个领域的改革”。[1](P237)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改革规律认识的深化。全面深化改革,不是推进一个领域的改革,而是协同推进所有领域的改革。这是中国改革进程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方略。从制度建设上讲,已经完成了社会主义实践前半程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任务,后半程的主要任务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此要形成更完备、稳定、管用的制度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无疑是一项更加宏大的工程,仅靠小修小补是不行的,必须实行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必须依靠“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才能“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6](P27)另一方面,开放也是全方位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向世界打开了国门,实现了中国由封闭半封闭向全方位开放的转变。我国既是世界开放发展的受益者,也是世界开放发展的贡献者,这在改革开放之初是难以想象的。在保护主义盛行的今天,中国更是成为经济全球化进程举足轻重的引领者和推动者。坚持全面开放同时体现在开放的空间、举措和内容上,既包括对内开放也包括对外开放,以形成海陆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为目标。

第四,革命力度的深入性。改革开放之所以是一场革命,题中之义是其难度不啻于一场革命。改革虽不是以暴力为主要形式的阶级斗争,却也是权力和利益关系的重新分配与调整。开放虽意在世界范围内实现互利共赢,但也面临着不平等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挑战,面临着逆全球化不时抬头的局面。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已经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7](P70)深入推进改革开放,难度和困难前所未有。这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决定中国命运的攻坚战。改革一定会触及深层次的社会关系和利益矛盾,难免会动一些人的“奶酪”,这就需要牢固坚持党的领导,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个立国之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改革开放沿着正确方向和道路前行。需要优化顶层设计,确保改革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凝聚改革共识和动能,紧紧依靠人民力量推动改革,消除改革阻碍机制。需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设立改革风险防范机制,在稳定中促进改革和发展。需要以钉钉子精神狠抓落实,不当“推诿派”“逍遥派”和“应付派”,争当改革的促进派和实干家,在全社会形成“想改革、敢改革、善改革”的良好氛围。

四、自我革命是改革开放的关键政治保证

自“五四”以来,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的,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改革开放作为一场宏伟的社会革命,其全过程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中国共产党更是决定改革开放成败的关键领导主体。之所以中国共产党能担当得起历史使命,一方面在于其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所决定的先进性,另一方面在于党始终注重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勇于进行自我革命,最终保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改革开放这场伟大的社会革命,关键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为改革开放顺利进行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第一,改革开放的社会革命实践不断提出党进行自我革命的任务和要求。在社会主义建设史上,改革开放是党领导下的社会革命的全新发展阶段。从时间历程上讲,它历经“富起来”和“强起来”两个特殊的历史发展阶段,直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完全实现。在这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内,改革开放所处的历史方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远不是纯之又纯的理想社会形态,而是一个逐步由贫穷走向富裕、由落后走向文明的社会,注定是一个不断发生变动、变化和变革的社会。改革开放之所以是一场伟大的社会革命,就在于它不是要回避社会问题和矛盾,而是直面各种问题和矛盾、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不懈探求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使得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满足生产力发展要求和人民利益诉求。这样一项艰巨的工程,自然需要发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需要随着时代的变迁、环境的变化进行自我革命,不懈探索党的建设规律和执政规律,提升执政能力和社会治理能力,担当得起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改革开放社会革命的历史使命。同时,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的任务和目标对党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及在此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担负着沉重的历史重任,按时、保质完成这样的历史任务,必须自身始终过硬。面对新时期存在的“四大风险”和“四大考验”,唯有以敢于直面问题的勇气和刀刃向内的决心,清除一切侵蚀党肌体健康的毒素和毒瘤,才有能力带领人民在社会变革的进程中不断前进。

第二,党的自我革命始终是推进改革开放社会革命的政治保障。改革开放的社会革命进程始终由党的自我革命推进和发展,这是改革开放得以实施和取得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任何社会革命都不是杂乱无章的,一定是在某种政治力量的引导下进行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政治舞台上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其执政地位是由历史形成的,是由人民选择的,是由我国的国体性质所决定的。改革开放作为一次伟大思想觉醒,是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一次伟大社会变革实践。改革必须在既定的方向上前进,离开了这一点就要丢掉党、国家和人民安身立命的根本。改革开放作为一项全局性的事业,需要由中国共产党来总揽全局、把握原则、明确方向。同时,改革开放是一项人民性的事业,只有中国共产党能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协调各阶层利益关系,凝聚改革感召力和向心力,同心同德为改革开放事业奉献智慧和力量。只有中国共产党有能力领导改革开放事业,党也只有通过不断的自我革命才能把改革开放的社会革命引向深入。

第三,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的辩证关系,决定了必须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征程中协同推进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在党领导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中,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是同步进行的。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表明,若是党能与时俱进地推进自我革命,也就能不失时机地促进社会革命;若是没有进行及时、彻底的自我革命,社会革命的步伐也注定会迟缓和阻滞甚至倒退。只有协同推进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才能在党的领导下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在总体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协同推动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要结合改革开放的社会变革实际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使党的建设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使党的建设成果体现为服务改革开放的实际能力,体现为解决现实改革和发展问题的实际能力,体现为增进人民福祉的实际成效。需要树立科学的革命观,继承中国共产党的优良革命传统,传承革命文化、发扬革命精神,坚定文化自信,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握时代脉搏、破解发展难题,指导新时代党的建设和改革开放具体实践。

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深入认识和把握改革开放的“革命”性质,既要认清改革开放的社会革命性质,还要认清政治革命和思想革命对于改革开放的重要时代价值,更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进程。唯有如此,才能形成整体性的社会革命观,延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变革的广度、力度和深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

猜你喜欢

改革开放革命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