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制度治党”重要论述的三重逻辑*①

2019-02-19朱宪臣

实事求是 2019年3期
关键词:制度治党治党政党

朱宪臣 王 哲

(1中共新疆区委党校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新疆 乌鲁木齐830002;2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政策研究中心 浙江 舟山316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就“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统筹推进党的各项建设”。[1](P26)“制度治党”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方式方法或理念,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被确立下来,成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新时代最鲜明的特征。习近平“制度治党”重要论述从发轫到渐成体系,是在深刻把握无产阶级政党治理规律基础上的深化和升华,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政党治理智慧的汲取和运用,有其内在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价值逻辑。

一、理论逻辑:无产阶级政党治理规律的认识与把握

现代政党在全球范围的兴起,昭示着政党政治成为一个国家通过政党行使国家政权的主要形式。而如何更深刻、更准确地把握政党政治规律、自身建设规律治理好政党,确保政党能在应对国际国内复杂变化条件下执好政,是现代政党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无产阶级政党在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勇于面对不同时期的历史任务和时代课题,积极探索政党治理的规律,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资产阶级政党治理的新路子,开拓了无产阶级政党治理的新视野。

政党治理,一般指“在组织内部和组织与社会之间构筑的治理关系及其过程”,[2]其内容既包含政党内部的治理也包含执政党的外部治理。无产阶级政党以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为指导,根据不同的国情探索政党治理理论在本国的应用路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政党治理的基本原理与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与国家经济政治相结合,适应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大系统的时代要求,在“管党治党”方面探索出了一条独特的政党治理的新路,而“制度治党”则是中国特色党的建设理论体系和实践的基本经验总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3]习近平“制度治党”重要论述深刻认识无产阶级政党治理的规律,在政党治理主体、政党治理客体、政党治理内容诸方面提升了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的现代化、科学化水平。

(一)政党治理的主体与客体

政党治理的主体,主要是“谁来治理”的问题。由政党治理的一般概念出发,在政党内部治理方面,治理的主体是政党自身,亦即政党自身建设问题,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历史主题、不同的历史任务、不同的历史使命,决定了政党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的治理目标与治理方式。在治理结构上,构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较严密的治理结构体系,从中国共产党现有的治理层级来看,组织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各级基层党组织都分别在各自的“自系统”中发挥作用。在政党外部治理方面,治理的主体涉及其他政党、政府、社会以及公民个人等,体现治理主体的多元性,体现执政党的开放性,体现政治文明的人民性。中国目前存在的八个民主党派是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的亲密友党和参政党,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与参政党进行政治协商,社会民众的积极参与,实现国家治理与政党治理相耦合,政党与外部发生关联并推动自身良性、规范、现代化发展。

政党治理的客体,主要是“治理谁”的问题。一般而论,政党治理的客体或对象是政党组织中的每个个体。如果细加区分,应包括政党组织体系中的普通成员和领导干部成员,在治理过程中,在对政党全体成员统一的治理方式下,对政党组织普通成员和领导干部成员的治理方式或方法会有较大的不同。政党组织成员治理层次的划分,为政党治理的有效性提供了根本的前提。中国共产党在对全体党员的治理过程中,针对党员领导干部的规范性文件要比普通党员更加严格。比如2015年颁行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在强调全体党员和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必须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必须自觉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努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同时,对普通党员的侧重从“公”与“私”、“做人”与“做事”、“俭”与“奢”、“吃苦”与“享受”等方面进行指导,而对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则强调“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凸显对于其高标准和严要求。

(二)政党治理的内容

政党治理的内容,主要是“如何治理”和“治理什么”的问题。政党治理的内容是治理好政党的关键要素。在马克思经典作家及各社会主义国家政党治理的理论中,一般都包括严格党员管理、严明党的纪律、严肃党的作风、严惩党内腐败等。首先,无产阶级政党要严格党员管理。这是政党治理的基础性工程——什么样的人可以加入无产阶级政党。列宁指出,“徒有其名的党员,就是白给,我们也不要”,[4](P215)毛泽东面对当时中国共产党农民占党员大多数的实际情况,首倡思想建党,提出加入党组织必须有严格的程序,“我们共产党不是谁想入就能入,党章规定要经过支部大会表决通过,入党是有条件的”。[5](P385)其次,严格的纪律是政党治理的前提和基础。无产阶级政党为什么必须执行极严格的纪律?列宁认为,它是无产阶级政党与其他政党相区别的重要标志。“要使无产阶级能够正确地、有效地、胜利地发挥自己的组织作用,无产阶级政党的内部要实行极严格的集中和极严格的纪律。”[6](P252)“无产阶级实现无条件的集中和极严格的纪律,是战胜资产阶级的基本条件之一。”[6](P245)邓小平认为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一定要严格遵守党的纪律”。[7](P112)再次,严肃党的作风是无产阶级政党治理的重要原则。列宁把政党的作风建设与党群关系联系起来,他告诫全党一定不要脱离人民群众,“对于一个人数不多的共产党来说,对于一个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来领导一个大国在暂时没有得到较先进国家的直接援助的情况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共产党来说,最严重最可怕的危险之一,就是脱离群众。”[6](P343)无产阶级政党在治理过程中,一定要同官僚主义作斗争,“我们所有经济机关的一切工作中最大的毛病就是官僚主义。共产党员成了官僚主义者。如果说有什么东西会把我们毁掉的话,那就是这个”。[8](P552)毛泽东把中国共产党的作风总结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三大作风,[9](P1094)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他告诫全体共产党员,“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10](PP1438~1439)最后,无产阶级政党治理一定要严惩党内腐败。政党肌体的健康与否和党对待贪腐问题的态度关联极大。列宁认为,对于高级领导干部,为防止他们贪腐现象的发生,要明确各级领导干部的薪资待遇,“高额薪金的腐化作用既影响到苏维埃政权……,也影响到工人群众,这是无可争辩的”。[11](P90)毛泽东力主严惩贪官污吏,他说,“厉行廉洁政治,严惩公务人员之贪污行为,禁止任何公务人员假公济私之行为,共产党员有犯法者从重治罪”。[12](P335)

从政党治理的主体、政党治理的客体、政党治理的内容等政党治理理论的若干方面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阐释并实践的政党治理逻辑可以看出,无产阶级政党治理有其内在的规律性,深刻把握政党治理的规律和发展脉络,就能从理论根源上溯清理论产生、发展、创新的谱系,为中国共产党政党治理提供理论支撑。

二、历史逻辑:“制度治党”的历史经验借鉴与时代主题

(一)制度治党的实践探索历程

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政党与资产阶级政党不同,“无产阶级……只有把自身组织成为与有产阶级建立的一切旧政党不同的、相对立的政党,才能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13](P228)此语表明无产阶级政党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阶级性。列宁有比较完整的“管党治党”理论,他认为提升无产阶级政党质量的第一步是什么样的人可以入党,第二步是党员加入党组织,一定要严格管理,执行严格的组织纪律。马克思和列宁初步的关于政党治理理论为无产阶级政党加强组织建设、思想建设提供了借鉴和指导作用,为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提供了基本遵循。

毛泽东遵循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政党治理的理论,并创造性地与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相结合,认为加入党组织,必须严格遵守、执行党的纪律,“严格地执行纪律,废止对纪律的敷衍现象”。[14](P2019)对于党内的腐败现象,他警告全党,“一切从事国家工作、党务工作和人民团体工作的党员,利用职权实行贪污和实行浪费,都是严重的犯罪行为”。[15](P208)从严格党员要求、严明党的纪律到严惩党内腐败等一系列从严管党治党的新举措,使党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呈现出了风清气正的良好局面,党的政治生态得到净化和优化。对于改革开放后党内出现的个别党员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问题,邓小平指出,党员“合不合乎党员的资格,合不合乎党员的条件,这个问题不只是提到新党员面前,也提到一部分老党员面前了”。[16](P293)他认为管党治党的重点在干部管理,邓小平说,“党要管党,一管党员,二管干部。对执政党来说,党要管党,最关键的是干部问题,因为许多党员都在当大大小小的干部”。[17](P328)所以他力主从严做好干部的培养、选拔、教育、管理和监督。在惩治党内腐败问题上,邓小平主张用制度从根本上进行治理,“廉政建设要作为大事来抓。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17](P379)江泽民同志把治党与治国联系起来,提出“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18](P406)他从中国共产党组织的纯洁性和先进性的角度看待政党治理的重要性,江泽民同志认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19](P290)对于党内的腐败现象,他在分析党内存在的贪腐形势的基础上,认为一定要从体制机制入手,措施有力,务实管用,“通过体制创新努力铲除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和条件,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的力度”。[19](P291)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同志在从严治党的价值趋向上提醒全党要加强其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从自身做起,他认为,“经受考验、化解危险,最根本的是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20](P577)在廉洁政治建设方面,胡锦涛提出“反腐倡廉建设”,把完善制度作为重要举措之一,提出“三个更加”:“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20](P299)彰显了党在探索从严治党方面的与时俱进。

(二)新时代“制度治党”的基本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审视、安排、部署全面从严治党,把党的制度建设作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核心要素,“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1](P62)使其成为管党治党、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度治党”重要论述的基本内容,包括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提升制度的可执行性、提高党员的制度意识等。

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在顶层设计层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现有制度规范进行梳理,该修订的修订,该补充的补充,该新建的新建,让党内政治生活有规可依、有章可循”。[21](P181)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意见》,以“1+4”为基本框架,党中央在党的组织法规制度、党的领导法规制度、党的自身建设制度、党的监督保障制度方面出台一系列法规,形成了以《中国共产党章程》为统领、涵盖“准则”“条例”“规则”“细则”“办法”“规定”诸类别的制度体系。在有关规则制度的“立改废”方面,截至2014 年12 月,中央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清理1 178 件,其中322 件被废止,369 件被宣布失效,二者共占58.7%;487 件继续有效,其中42 件适时进行修改,保证了党内法规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①数据来源:党建网,http://dangjian.cn/。规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从“有法可依”层面保证了制度治党的“物质基础”,各项制度之间相互配套、运转有效,基本达到科学性和规范性相结合的要求。

提升制度的可执行性。从新时代党内情况的现实、从过去党内法规可操作性较弱的问题导向入手,党的十八大以来制度治党更加注重制度的可操作性,更加注重务实管用。比如在《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有160余条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制度的新举措,这些措施有的属于刚性的纪律要求,有些是针对性强的具体性、规范性的要求,有的是方向性的宣示、引领性的号召,在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方面,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都有比较清晰、明确的要求,为全体党员划出了“红线”“黄线”和“高压线”,有很强的操作性。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讲政治是突出的特点和优势。没有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党的团结统一就是一句空话。……有些事情在政治上是绝不能做的,做了就要付出代价,谁都不能拿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当儿戏。”[22](P80)

提高党员的制度意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全党形成尊崇制度、按照党章、准则、条例、规章等办事的意识,就是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对知晓制度、维护制度、遵守制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遵守制度过程中,领导干部要起带头作用,以上率下,带头遵守党内的根本大法《中国共产党章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学习党章、遵守党章的模范。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学习党章作为必修课。[23]全体党员制度意识的提高,就能在党内形成良好的“制度治党”氛围,为党内政治生态奠定良好的基础。党内人人崇尚制度、个个遵守制度,就能有效破解党内所谓“潜规则”的难题,使制度“显性化”,增强制度执行的透明度,减少党内贪腐产生的可能性。全党制度意识的渐次提高,有利于转变新时代党的作风,促使党内形成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干干净净的同事关系。

三、价值逻辑:新时代新使命迈向新征程的战略考量

(一)习近平“制度治党”重要论述的战略性

习近平关于“制度治党”重要论述不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修修补补,而是在变动不居的社会转型期面对党的新使命的战略考量。首先,它是从国家未来发展层面执政党自身建设的战略重塑。“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7](P380)面对作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为党之忧”,中国共产党人主动应势而谋、因势而动、顺势而为,从8 900多万党员的大国大党的地位出发,告诫全体党员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从党的建设根本性、长期性、全局性制度治党的各个要素谋划未来,以适应新形势下对于共产党人的新要求,主动作为,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其次,它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点睛”之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目标,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深化改革是手段,制度治党就是完成小康社会和“两个一百年”的根本保证。新形势下执政党如何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群众的力量,形成共建、共享的伟大合力,彰显党的整合能力,而制度治党则规约着党的建设质量的高低。最后,制度治党是世界政党建设史特别是共产党自身建设史上的一个典范。中国共产党关于自身建设的实践表明,能以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规划国家的未来、能用深邃的战略视野考量人类命运共同体,以舍我其谁的责任和担当改变自身,有如此恢弘和庞大抱负的政党在全球实不多见。中国共产党深刻把握无产阶级政党建设规律之制度治党的内涵和主要内容,为全球政党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二)习近平“制度治党”重要论述的科学性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建领域的一个新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把“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和“制度治党”结合起来,观察世界政党特别是执政党建设的普遍规律,深入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自身建设方面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积极借鉴90多年党的建设过程中有益的经验,提出法治轨道上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论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从严治党有其自身规律,对我们这样一个老党大党来说,从严治党更有其自身规律”,要“增强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制度治党不是漫无边际,而是有规划,遵循科学性,既有阶段性目标,也有总目标,既有针对全体党员的,也有专门针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既有制度的“硬约束”,也有教育的“软方法”,既有考核的严标准,也有纪律、规矩的“红线”,所有这些都是为了以一把尺子“丈量”党组织和党员,科学有度,用科学的规则规范党组织和党员的行为。

(三)习近平“制度治党”重要论述的系统性

党的建设本身是一个大系统,习近平“制度治党”重要论述从宏观、全面、整体的角度考量和审视党的建设问题,不仅从世界发展的大趋势看待中国共产党,而且从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的角度看待世界,分析了“具有许多历史特点”的时代特征,反观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新的时代要求和党的新的历史使命,以系统性思维考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之间的关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间的关系、中国共产党的治理与全球治理的关系以及中国共产党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从中探寻大系统中各个小系统的内在发生逻辑、运转机理和相互关联性,以达到系统运行的良好效果。习近平“制度治党”重要论述把治国理政的现代化、科学化方法运用到党内,不是就党建而党建或就治国而治国,而是把治国理政战略布局与制度治党有机结合,这就把治党和治国提到了同样重要的水平,使“治党”与“治国”二者形成了一个大系统,并使之互相促进、良性发展。

(四)习近平“制度治党”重要论述的实践性

制度治党从来都不是“书斋里的理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相继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活动、“两学一做”活动都是以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参与为目的,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制度治党的信心和决心。从党的主体看,制度治党涵盖了党的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这保证了实践主体的全面性。对于党员领导干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严治党,关键是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从严管好各级领导干部”。[24](P149)从实践的效果看,仅以反腐败过程中的巡视为例,从2013年5月至2017年10月,中央巡视组共开展12轮巡视工作,共巡视277个党组织,完成了对省区市、中央和国家机关、中管企事业单位和金融机构、中管高校等的巡视,在党的历史上首次实现一届任期内巡视全覆盖,①数据来源: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向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反腐高压态势基本形成。党中央反腐力度的不断加大、反腐节奏的不断加快、反腐范围的不断扩大,为进一步推进制度治党凝聚了党心民心。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上升到理论,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习近平“制度治党”重要论述遵循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为党的建设的理论大厦增添了鲜活的“物质素材”。

(五)习近平“制度治党”重要论述的人民性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强调把“制度建设贯彻其中”,就是要求把制度治党运行在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反腐败斗争的全过程。政治建设方面,从《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到《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若干意见》,都体现着“党性立场和人民立场”,即“以人民为中心”。在思想建设方面,“古田会议决议”、延安整风都是思想建党的成功制度实践。“党在思想理论上的提高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25](P206)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双管齐下、刚柔相济、互相促进、相得益彰;在组织建设方面,要培养和选拔德才兼备、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要确保党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关键在人,就是要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26](P411)《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工作机关条例(试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等党的组织法规构建起为人民执好政、用好权、选好人的组织体系框架;在作风建设方面,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认真整顿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回应和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更加注意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坚持开门搞活动,确保全过程都发动群众参与,置于群众监督之下。”[27]《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规定》等是其体现;在反腐败斗争中,以“打虎”“拍蝇”“猎狐”的全覆盖反腐成绩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把制度的“笼子”扎得越来越细密,规范权力的运行,“任何人行使权力都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28](P122)同时,以“零容忍”的态度严惩腐败,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用“制度治党”科学配置权力,保障权为民所用。

(六)习近平“制度治党”重要论述的规律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在制度治党方面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遵循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唯物史观对于党的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和指导性;遵循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厘清了制度治党过程中的现象与本质、全面与重点的关系;遵循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与实践论,实现了制度治党理论与党的群众路线实践、“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活动的统一;遵循了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治标与治本、党内监督与人民监督的统一;形成了党的领导功能与治理功能的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战略思维与底线思维、宏观性与具体性相统一,在顶层设计上,相继出台一系列标志性、引领性、关键性的重要党内制度,在具体规范上,从“关键少数人”的“重大事项请示报告”要求、“灯下黑”的内部治理到基层党支部的标准化规范化、严格发展党员的25个细致步骤,都彰显了制度治党的综合用力。

综上所述,习近平“制度治党”重要论述是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系列相关论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建设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创新和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为党的良性发展与壮大提供了实践素材、构建了渐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必将为党承担“两个一百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使命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

猜你喜欢

制度治党治党政党
巴西主要政党党的标志概观
世界政党与国家治理丛书
履行代表职责 落实治党责任
渔歌子·治党从严
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
把“制度治党”落到实处
推进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体制化、常态化
党内法规让从严治党“硬”起来
制度治党: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面——学习习近平同志制度治党思想的体会
国外政党加强和创新群众工作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