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传统廉政文化的当代价值

2019-02-19郝士宏贾秀梅

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于成龙荀子用人

郝士宏 贾秀梅

(山西大同大学 法学院, 山西 大同 037009)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山西廉政文化延绵几千年,人才辈出,内容丰富,特征鲜明,思想深刻,曾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的进步作用,产生过重要的积极影响,为后世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反腐倡廉建设的全速推进,山西学界加大了对本土传统廉政文化的研究,很快形成理论研究热点,取得了一批学术成果。比较突出的有:杨茂林、张文广著《山西古代廉吏》,介绍了100位山西古代廉吏的廉政事迹,起到了山西传统廉政文化研究引领者的作用;三晋出版社陆续出版山西廉政名人文集,有《薛瑄全集》《于成龙集》等,为开展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文本史料。目前对山西传统廉政文化的研究已逐渐深入,研究成果不断面世。今天,深入挖掘和研究山西传统廉政文化,学习和借鉴其中包含的优秀廉政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崇尚清廉自守、惩贪肃纪等廉政思想有助于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反腐倡廉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常抓不懈的工作,需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习近平指出:“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研究我国反腐倡廉历史,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可以给人以深刻启迪,有利于我们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1]山西传统廉政文化的廉政思想与反腐倡廉建设的内涵要求是高度契合的,其包含的丰富内容可以为反腐倡廉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山西传统廉政文化崇尚清廉自守、惩贪肃纪等价值理念。廉吏曹端曾曰:“公,则民不敢谩;廉,则吏不敢欺。”[2]薛瑄曰:“廉而自忘其廉,则人高其行而服其德。”[3]“所愿酌贪泉,心不为磷缁。”[3]点出了为官之道和守身之戒。论清廉自守,典型代表有于成龙。这位清朝廉臣,为官一生,三次被举为“卓异”,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清苦的品性,深得百姓爱戴。于成龙任职福建布政使时,掌管全省税收钱粮,做到一丝不染,曾自编一联于藩司紫薇堂,曰:“累万盈千尽是朝廷正赋倘有侵欺谁替你披枷带锁,一丝半粒无非百姓脂膏不加珍惜怎晓得男盗女娼。”[4]用以严格要求自己。个人生活极其简朴,在民间有“于青菜”、“于糠粥”、“于半鸭”的外号。于成龙的清廉得到了康熙皇帝的赞许,曾两次被召见和嘉奖,当面称赞“尔为今时清官第一,殊属难得”[5]。论惩贪肃纪,典型代表有监察御史姚天福。这位元朝廉吏,为官38年,大部分时间做的是监察工作,敢于与各类贪官污吏进行坚决斗争,甚至面谏皇上,先后弹劾过宰相阿合马以及小甘浦、阿老凡丁等贪官,证据充足,事实确凿,条条属实,最后都受到了惩处。姚天福的无私无畏、惩贪肃纪深得忽必烈的赞赏,“帝嘉其直,赐名巴尔思,谓其不畏强悍,犹虎也”[6],等等。今天在全党开展反腐倡廉建设,加强党规国法的硬约束固然十分重要,但是要取得长久成效,更需要文化的长期熏陶,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因此,深入挖掘和借鉴山西传统廉政文化,对于推进党的反腐倡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崇尚忧民爱民、吏为民役的民本思想有助于践行党执政为民的宗旨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建党之时立下的初心。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这一讲话精神既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当代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与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宗旨是一脉相承的,是践行执政为民宗旨的重要思想资源。

山西传统廉政文化的民本思想十分丰富,荀子曰:“故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7]“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7]论证了民对君的重要性和意义。唐代廉吏柳宗元为政期间提出“吏为民役”的思想,堪称惊世之语。柳宗元说:“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矣。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十一佣乎吏,使司平于我也。”[8]认为官吏是百姓出钱雇佣的,他们理应尽职尽责为民服务,而不是奴役百姓。贬官柳州期间,践行自己提出的思想,施政为民,舒缓民生,还曾用自己的俸银解救了一批奴婢,赢得了当地百姓的赞许。明代廉吏薛瑄为官勤政爱民,兴利除弊。他曾讲:“爱民而民不亲者,皆爱之未至也。”[3]他将养民生列为治天下的“三要”之首,主张“视民如伤,当铭诸心”[3]。曾因为民伸冤得罪了权势而下狱,发出过“辩冤获咎,死何愧焉”[3]的呐喊。廉吏于成龙,执着于“日有三餐足矣为百姓造福千金何用,宦漂四海行了度苍生太平万物可弃”(方山县来堡村于成龙故居大门楹联)的民本情怀,秉承“敉宁地方之要,莫若安民”[4]的从政理念,只要是顺民心合民意的事情,就敢于直面矛盾,勇往直前,为官一生,一直恪守着民本初衷。今天,中国共产党正在践行执政为民的宗旨,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其奋斗目标,为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经过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淬炼,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为民意识有了很大提高。但不可否认的是,党员干部中损害群众利益的事件时有发生。为此,除了强化党纪国法的硬约束外,以史为鉴,大力弘扬山西传统廉政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对于践行党执政为民的宗旨有着重要意义。

三、崇尚和谐、公正、诚信等理念有助于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继承和总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滋养。习近平指出:“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9]山西传统廉政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通的。

在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可以在山西传统廉政文化中找到其价值根源。论富强,荀子曰:“轻田野之税,平关市之征,省商贾之数,罕兴力役,无夺农时,如是则国富矣。”[7]“人君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7]论民主,山西传统廉政文化有民本思想,荀子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7]薛瑄主张:“为政以爱民为本。”[3]体现了山西先人们朴素的民主理念。论文明,山西传统廉政文化有文理的概念,实际上就是文明。荀子曰,若顺从人性之恶必产生动荡暴乱,“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7]。讲和谐,荀子曰:“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7]裴氏家训讲:“勿事纷争,和谐齐贤。”[10]

在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同样也是山西传统廉政文化的价值追求。论自由,明朝廉吏、理学家薛瑄曰:“求富知为妄,存心得自由。”[11]讲的是个体通过守规矩、重修身,就可以达到慎独的自由境界,反映了山西先贤对基于道德基础上的自由生活的向往。论平等,山西传统廉政文化有公平和平均的概念。荀子曰:“公平者,职之衡也。”[7]“出若入若,天下莫不平均,莫不治辨,是百王之所同也。”[7]强调公平做事是处理政事的准则。论公正,荀子曰:“公生明,偏生暗。”[7]“上公正则下易直矣。”[7]论法治,荀子曰:“法者,治之端也。”[7]薛瑄曰:“为政以法律为师。”[12]

在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更是山西传统廉政文化的价值导向。论爱国,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血脉所系,是民族归宿感的集中体现。山西的廉吏们怀抱赤子之心,以忧国忧民为己任。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霍去病的“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13],体现了以国家为重的爱国情怀。论敬业,山西传统廉政文化倡导勤勉、执着。荀子曰:“锲而不舍,金石可镂。”[7]薛瑄曰:“臣敬百职修,君敬万邦靖,敬则伦理明,不敬百行病。”[11]论诚信,荀子曰:“诚信生神,夸诞生惑。”[7]“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7]论友善,荀子曰:“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7]裴氏家训讲:“相维相恤,友助和春。”[10]

今天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优秀的传统文化来滋养。因此,大力弘扬山西传统廉政文化十分必要,对于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当然,必须承认,山西传统廉政文化的这些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但这并不影响其对核心价值观的涵养作用。

四、崇尚法官责任担当、不唯上只唯实等法治思想有助于推进国家法治建设

依法治国,目标是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此,需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法治营养。习近平指出:“我国古代法制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智慧和资源,中华法系在世界几大法系中独树一帜。要注意研究我国古代法制传统和成败得失,挖掘和传承中华法律精华,汲取营养,择善而用。”[9]山西传统廉政文化中的法治思想与依法治国的内涵要求是相融的,可以为国家法治建设提供宝贵的历史经验。

山西传统廉政文化的法治思想十分丰富。论对法治的重视,荀子和薛瑄曾作过精辟论述,荀子曰:“隆礼至法则国有常。”[7]“重法爱民而霸。”[7]薛瑄曰:“中者,立法之本;信者,行法之要。”[12]阐述了推行法治对实现国家强大的重要性,立法的根本在于公正,推行法治的关键在于信用。论法官的责任担当,典型代表首推李离。李离为春秋时期晋国廉吏,执掌司法,他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发觉后就把自己拘禁起来判以死罪。晋文公获知后怎么劝说都无济于事,李离强调:“理有法,失刑当刑,失死当死。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13]不顾晋文公劝阻,伏剑自刎。李离作为法官主动担责,舍弃己命,却维护了法律的尊严和司法的公信力。论法官精准审案、新官要理旧账,典型代表为唐代能臣狄仁杰。仪凤年间,狄仁杰任大理寺丞。当时大理寺积压了大量案件无人审理,他不辞辛苦,本着对朝廷负责的精神,一年之内就全部审理完毕,“周岁断滞狱一万七千人,无冤诉者”[14]。颇受朝野称赞。从此,神断狄仁杰的美名一直流传至今。论法官不唯上只唯实,典型代表有廉吏于成龙。于成龙赴任福建按察使,主管一省司法。到任后,正赶上要处决数千因通海获罪的人犯,基于用刑要慎的原则,于成龙翻阅了案卷,发现有许多无辜百姓受到了牵连,于是上书巡抚、总督和康亲王,言“通海数案所连引半皆平民”[5]。要求重新审理案件,指着庭下被羁押的妇幼人犯,痛惜地说:“此曹皆何辜,乃撄斧锧?皇天在上,人命至重,吾誓不能缄阿从事。”[5]于成龙没有遵从官场潜规则而对一把手惟命是从,而是与康亲王和福建巡抚等主官据理力争,最终推动“通海冤案”重审,冤案得以平反者以千百计。于成龙坚持实事求是,秉持“不唯上,只唯实”的原则和秉公执法的精神,深得当地百姓称赞。今天国家正处于全面依法治国建设当中,司法领域改革已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但必须承认司法领域存在的问题仍很突出,司法腐败、司法不公和司法错案屡有发生。因此,大力弘扬山西传统廉政文化的法治思想对于推进国家法治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五、崇尚求贤若渴、选贤任能的用人思想有助于改善选人用人风气

治国之要,首在用人。用人思想一般包括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选拔人才、使用人才以及人才的生存和发展环境等方面内容。好的用人思想对于国家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习近平指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选贤任能,始终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各级党委及组织部门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努力做到选贤任能、用当其时,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把好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9]这一讲话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选人用人的优良传统,也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用人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山西传统廉政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用人思想十分丰富、珍贵。战国时期思想家尸佼说:“凡治之道,莫如因智,智之道,莫如因贤。”[15]荀子要求下级官员做能谏、能争、能辅、能拂之臣,“故谏争辅拂之人,社稷之臣也,国君之宝也,明君所尊厚也”[7]。荀子曰:“选贤良,举笃敬,欲立功名则莫若尚贤使能矣。”[7]“故尊圣者王,贵贤者霸,敬贤者存,慢贤者亡,古今一也。”[7]官员“既知且仁,是人主之宝也,王霸之佐也”[7]。论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典型代表有君王武丁破格提拔傅说。傅说,战国时期一名奴隶,但聪慧贤良,发明了治理水患的版筑法。适逢商朝第二十三代高宗武丁继位,求贤若渴,傅说被武丁发现,采用天赐圣人、商汤托梦等办法,武丁直接提拔奴隶出身的傅说为相,君臣合力,很快使商朝出现了中兴繁荣局面。论人才团队和谐相处,典型代表有晋文公的执政团队。晋文公重耳十分爱惜贤良之才,在他身边聚集了一批谦虚礼让、勤勉能干的贤才,有狐偃、贾陀、赵衰、先轸等,其中赵衰三让的故事感人至深。晋文公对此给予高度评价,说“赵衰三让不失义,让,推贤也;义,广德也”[16]。晋文公爱惜人才的风范在当时晋国统治集团中形成了不争高位、唯贤是举的良好风气,形成了好的人才生存发展环境,这种磁吸效应汇聚了八方英才,成就了晋文公的霸业。论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典型代表有陈廷敬。康熙二十四年,针对官场拉帮结派、带病提拔等用人时弊,陈廷敬上《请严督、抚之责成疏》,指出:“方今要务,在于督、抚得人。为督抚者,既不以利欲动其心,然后能正身以董吏。”今后督抚保荐府、州、县官,必须坚持两条:“本官无加派火耗、无黩货词讼、无朘削富民。”“本官实心奉行上谕。”[17]如保荐不实,则加严处分。康熙帝下旨颁法议行,等等。今天中国共产党正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伟大目标而奋斗,科学的用人思想至关重要。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各级组织部门和纪检部门为选拔合格人才、防止带病提拔,加大了审查监督力度,确保选贤任能,风清气正。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人才提拔使用和生存发展方面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诸如任人唯亲、裙带关系、拉帮结派等现象。因此,深入挖掘和借鉴山西传统廉政文化中的用人思想,对于改善选人用人风气、营造良好的人才生存发展环境有着重要意义。

六、崇尚厚德载福、俭以养廉为核心的家风家训文化有助于培育社会主义现代家风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良好的家风对于家庭和社会的和谐至关重要。习近平指出:“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诸葛亮诫子格言、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都是在倡导一种家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都高度重视家风。”[18]山西传统廉政文化包含着丰富的家风思想内容,在培育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良好家风方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山西历史廉吏大都非常重视良好家风的传承和培育,典型代表有裴氏家风、司马光家风等。论裴氏家风,据《裴氏家训》统计,裴氏在历史上曾先后出过59个宰相、59个大将军等众多官吏,[10]其中能臣廉吏众多。比较著名的有裴侠和裴度,其清廉风范,都源于裴氏祖训的长期教化。两千多年来,裴氏家族形成了“重教务学、崇文尚武、德业并举、廉洁自律”[10]的独特家训文化,其核心就是要求家族子弟“立志向善,同心同德,和谐齐贤,择游宜珍,重道尊师,家国亲仁,厚德载福,俭以养廉,公德第一”[10],反映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念坚守和价值追求。论司马光家风,司马光秉承父辈良好家风,一生崇尚节俭,“恶衣菲食,以终其身”[19],并严厉约束家人。在《训俭示康》家信中,告诫儿子司马康:“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10]提出居家过日子要明白“人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10]的道理。居家要节俭,“制财用之节,量入以为出。裁省冗费,禁止奢华,常须稍存盈余,以备不虞”[10]。司马康作为其义子,秉承了家族的良好家风,时人赞其“为人廉洁,口不言财”[19]。今天我国的家风状况不容乐观。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来看,家风败坏往往是导致领导干部走向违法乱纪的重要原因。从全社会来看,受市场经济和不良思想的影响,追名逐利、拜金主义大行其道,不守诚信、不讲廉耻、不讲公德、嫌贫爱富、不讲孝道的事情时有发生,冲击着社会道德和家庭道德底线。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传统家风家训的讲话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切中时弊,对症下药。山西历史廉吏的家风文化,在培育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家风方面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

山西传统廉政文化由萌芽到形成、发展,经历了漫长的沧桑岁月,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廉政资源。今天,山西传统廉政文化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需要大力挖掘和深入研究,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新时代,要以习近平关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讲话为指引,将山西优秀廉政文化发扬光大,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彰显文化自信。

猜你喜欢

于成龙荀子用人
清朝出了两个“于成龙”
清廉山西建设·清官廉吏(三)
——于成龙
破除“五唯顽疾”:要教育评价的“转”,也要用人导向的“变”
荀子“道心”思想初探
《荀子》的数学成就初探
荀子的“王道”观念
尺偏难以选准人——把准“用人卡尺”
精准科学选人用人
和谐
廉吏于成龙的交际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