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电路设计中的抗干扰措施
2019-02-19孟祥荔
孟祥荔
(天津市第一轻工业学校,天津 300232)
0 引言
电子干扰对于电子电路的可靠性是一个极大的威胁,进而也会对电子电路工作能力产生影响。干扰一旦存在,电子电路是不可能安稳工作的,特别是在工作条件异常艰苦、干扰源既强大又多样的情况下,更是如此。故而在设计环节,干扰和抗干扰是要重点考虑的问题。首先要保证不能受到别的产品的干扰,其次也不能扰乱别的产品的工作。不过,在工作中几乎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电气噪声和电磁干扰的出现,因此即便是再优秀的产品业不能实现这一点。但噪声和干扰是会影响设备稳定运行的,故而在设备成型之后依旧需要加装抗干扰装置,这项工作不但会浪费人力成本,也会加大资金成本的投入,且还可能会影响产品的性能。鉴于此,在设计之初,干扰抑制方案就必须要考虑进去。
1 干扰的定义
干扰就是妨碍系统正常运转的不利因素,可以来自于外界也可以产生于产品内。在大的层面上来看,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干扰有很多:电磁干扰、温度干扰和振动干扰等。其中电磁干扰出现的频率最高,并且也是控制系统最大的敌人,至于其他的干扰一般都可以借助一些物理手段来处理的。
电磁干扰表述的是在工作条件下,因环境原因而出现的与有用信号没有关联的,同时又对系统运转和信息传递有不利影响的电气变化现象。它会使数据出现瞬态突变,将误差放大,乃至于产生假象,甚至由这些异常信号导致系统故障。
每个干扰都是有源头的,这些干扰源有的存在于系统之外,有的也是在系统之内。电子系统的干扰信号种类很多,对于内部干扰源而言,最主要的就是功率级内高频振荡电路和功率级开关电路产生的噪声。反观外部干扰源,有的是来自于周边大功率用电设备的启停,也有自然环境中雷电带来的干扰。
在实际环境中,干扰源是无法去除的,因此,以彻底清除干扰源的方式确保电路的正常运转是不可能的。最好的方式就是根据实际环境阻遏干扰,强化系统对于不良干扰的应对能力,进而保证电子电路的运行不受影响。
2 电子电路中常见的抗干扰技术
(1)来自电网的干扰。在工程上,发电厂出来的都是交流电,在电路中使用的直流电源,基本都是经过整流、滤波、稳压的处理得到的。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掺入干扰信号,随着干扰信号的加入系统也就不再稳定了。
(2)来自信号地之间的干扰。信号地指代信号电路、逻辑电路和控制电路的地。其连接势必会借助导线来实现,但是考虑到导线自身肯定会有阻抗,因此不同导线的电流也是有差异的。故而,也会带来各个接地点电流的差异,进一步来看,各个点电位也是不一样的。一般电路之间是要加设接地点的,希望以此来降低电流流经公共阻抗时出现的耦合干扰,与此同时,要注意不能产生地环路电流,后者一旦出现就会和别的线路出现耦合干扰。
(3)来自信号通道的干扰。测量、控制和通信如果发生在两点距离较远的情况时,系统中输入输出信号线就会变得非常长,两线之间的间距又会比较近,信号在线内进行传递时,周边磁场就会产生干扰,即使是相近的两信号线之间也会出现串扰,甚至于地线都会出现干扰,如此一来,传输的信号就会失真,进而影响到电路的稳定运行。
(4)来自杂散电磁场的干扰。当放大电路附近出现杂散电磁场时,内部的输入电路与某些部件都将位于不断变化的电磁场中,就会出现干扰电压。对于一个放大器而言,特别是在倍率较高时,如果第一级出现干扰电压,即便是只有一点点,但是经过逐级放大,到最后输出端出现的就是一个极大的干扰电压。
通过对上述4种干扰进行分析,破坏性最大的就是来自电网和信号地之间的干扰,排在第二级的则是信号通道产生的干扰。此外,信号辐射的干扰也是存在的,但这一般不太重要,在处理措施上,只要能够保证系统和干扰源留有一定的距离,或者有一定的屏蔽措施,就能够妥善处理。
3 抗干扰措施
3.1 抗电网干扰的措施
(1)交流稳压器。该设备主要的作用就是为了确保供电的稳定,主要是防止电源出现过电压和欠电压,进而保证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市场情况反应,交流稳压器在价格上并不便宜,故而对于小型的电子电路而言,该设备不具有可选性,只有在大型电子电路中,或是明确指出需要严格抗干扰时,才会被采用。
(2)电源滤波器。它在电路中位于变压器之前,实现的功能就是只放过交流50 Hz基波,其他的高频干扰信号则会被阻隔下来,如此一来就可以明显的改良电源波形。
(3)带有屏蔽层的电源变压器。分布电容一般存在于一次线圈和二次线圈之间,这是高频干扰信号最关键的通道,如果在此间多加一个金属屏蔽层,然后将其设备接地,就能够很明显的降低分布电容值,由此也能够避免干扰流入二次侧。
(4)双T滤波器。不可否认,滤波的存在将有效的阻止干扰的传播。现实情况表明,来自于干扰源的电磁干扰的频谱是要明显宽于待接收信号的。即接收器不仅会收到其想收的目标信号,还会接收到一些干扰信号。此时滤波的目的就在于此,有了滤波的存在,就能够只收到目标信号,并去除干扰信号了。
(5)(0.01~0.1)μF的无极性电容。该元件旨在过滤高频干扰。
3.2 信号地之间的抗干扰措施
(1)单点接地。就是将所有地线接在一个点上,优势是不会产生环形地回路,也不会出现地环流,这就使得某一电路的接地点,只会与此电路的地电流和地阻抗相关联。假设某些电路电流值十分小,地线之间的电压也非常小,那么这种电路在距离比较近的时候,就允许采用单点接地,考虑到其地线是比较短的,所以电压也比较小,使相互之间的干扰也小多了。
(2)串联接地。串联接地表示的是所有接地点都依次连接在一个地线上,由于串联的特性,公用地线电流也就是所有接入地线电流之和。故而,各电路电位都受其他电路干扰,噪声也就借助这些公共地线进行耦合。在抗干扰的层面上来看,这种接线方式是不正确的。不过,这种接法极为便捷,因此在工程中也有应用。这一点,在印制电路板的案例中最为明显。
(3)多点接地。经过调查发现,接地母线的制作工艺一般都是宽铜皮镀银,以此来减小阻抗。具体做法是将所有电路的地线都接到附近的母线上,优点是能够有效的减小阻抗。常见于数字电路中。该电路中主要部件就是印刷板,其地线一般接在机架的母线上,然后母线的一侧连接直流电源地线,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模式仅用于高频电路。
(4)模拟地和数字地。电子电路里的信号是多样的,不仅含有数字信号还含有模拟信号,并且数字电路经常处于启停状态,电流经常有大幅度的波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是使用电耦合,那么地线之间必然会出现干扰,进而使得模数转换多样。处理方案是,备好2套整流电路,将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分开,至于两个信号之间就需要借助光耦合器来耦合了,如此一来就完成了地线之间的隔离。
3.3 信号通道中的抗干扰措施
(1)双绞线传输,这种方案里各信号皆有2条互绞的线来传输,分别是信号线和地线。该模式在抗干扰领域中,多运用在抑制空间电磁干扰、线间串扰和信号地线干扰等。空间电磁场在各个绞环中带来的感应电动势都是一样的,不过在每条线上,感应电动势是能够抵消的。故而,多数情况下对传输信号是没有影响的。此外,在关联的2条线上,信号电流是等大反向的,也就是说双绞线是能够处理串扰的,因为其对其他线是没有互感的。再然后,每个信号的地线是相互分开的,这样就能够阻止信号经过地线时的干扰。
在使用这种方案时,需要考虑的问题:①对于长线传输需要重点考虑阻抗匹配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出现传输反射,就会使信号被破坏。②即便是同一电子系统,信号线间也有串扰的存在,但是信号线比较短,故而影响也就相对较小。这里需要重点注意的是,强信号线与弱信号线需要分开布线。
对于数字信号长线传输而言,考虑到传输距离的差异,双绞线的运用方式也是不一样的。如果传输距离<5 m,那么发送和接收端要1个负载电阻。如果距离比较远时,或者途径区域有大的噪声时,就可考虑使用平衡输出的驱动器和平衡输入的接收器。
(2)光电耦合器的组件有发光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这两者需要各自经过绝缘处理,再被封在一起。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能够抵抗各种噪声的干扰,同时还能抑制尖峰脉冲,然后综合性提升信噪比。信号是由发光二极管引进的,光线会进一步的传播到光敏三极管基极上,由此就完成了光信号向电信号的转变,同时再从集电极输出。这就能够看出,输入与输出之间是能够相互隔开的,两者间仅是光耦合,在电上是没有关联的。两者的独立性也就比较高了。
假设在电子系统中,各个输入信号线和输出信号线都使用的光电耦合器传输信号,那么之前出现的信号地线干扰,乃至于信号线噪声干扰都是能够避免的。主要原因是两者地是相互独立的,也就不会出现地线干扰了。然后,光耦合器输入的阻抗是非常小的,但是其上的噪声信号内阻又是比较大的。故而,纵然噪声信号的幅值比较大,但是经过光耦合器时噪声基本上是极小的,在影响上顶多产生很小的电流,基本上都不会使二极管发光,所以这也就阻止了噪声信号的传输。
3.4 杂散电磁场的抗干扰措施
(1)合理布局。在电子电路中,分布参数有着很大的意义,其事关被测电路元器件布置是否合理。高增益和高频电路的输入和输出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对有输入变压器的放大器而言,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将变压器内的线圈布置的和干扰磁场垂直,进而来降低干扰电压。电路的所有布线都要规范化、科学化,连线之间不要存在冗余。交流、直流、弱信号等线要尽可能分开走,并且还要避免平行布线。铺设的线路越长,其受到的干扰就越大。
(2)屏蔽。屏蔽分为2种:静电屏蔽和磁屏蔽。在实施上是用屏蔽罩罩住干扰源,特别是要关注放大器的第一级,第一级的信号线选取十分重要,一般使用带有金属套的屏蔽线,后者外套还要进行接地处理。
当抗干扰需求比较严苛时,就需要对放大器自身做处理了,一般是将其屏蔽起来。静电屏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会使用电导率较高的物质,在本质上进行分析就是屏蔽罩接地以后,干扰电流就会经过它流入地下。同理,磁屏蔽运用的则是高磁导率的磁性材料。此外经过大量测试,屏蔽罩的形式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圆柱形屏蔽罩在测试中性能最好。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磁干扰在电子电路中是随处可见的,假如电路没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纵然是再优秀的设计,都不可能确保系统能够稳定工作。此外,唯有经过长年累月的实践积累,才能够设计出最符合实际、最为科学合理的电子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