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议
2019-02-19
年轻打工者说辞就辞,映衬出社会进步
据媒体报道,春节后,广州很多制衣厂遇“招工难”。一名工厂老板称,厂里最多曾有百名工人,现在不到30人,曾因人手不够延误了货期。“现在工人挑工作,有时候借口出去买瓶水,人就不见了,尤其是90后对工作环境要求提高,加上“想创业的心比较大”,导致即使面对“平均月过万”的收入,三点一线的生活也很难留住人,有些90后更是说辞就辞。
其实,招工难背后反映出来的是90后与前辈截然不同的就业观。由于成长环境更加优渥,加上接触外界信息的门槛更低,90后的打工者对就业质量的要求提高了很多。流水线上的工作,相对单调枯燥,且和外界封闭没有社交,社会地位不够高,成长空间也极为有限,对打工者的吸引力自然会下降。整体来看,90后的这一系列观念变化,既是群体自我实现意识提升的结果,也是产业升级、就业多元化的产物,体现出社会的进步。
新华网·熊志
保障网约工权益,从界定身份做起
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APP预约上门的私人厨师、物流运输平台上的货车司机……这两年,随着共享经济、“跑腿经济”等新业态的兴起,种类繁多的“网约工”群体开始成为日常生活服务的“主力军”。由于这类工作的时间更自由、管理更灵活,完成一单立马有报酬进账,故受到了许多求职者的青睐。不管是作为主业,还是当作兼职,花点时间在这份“跑跑腿就赚钱”的工作上,都不失为一项划算的选择。
然而,虽然“网约工”在职业模式上突破了传统工种的时空限制,从业者可以随时随地、因人而异地安排工作时间和地点。但要进一步推动其良性有序发展,仍然离不开一些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其中,最令社会广泛关注的,就是“网约工”劳动权益的维护和保障。
让“网约工”群体享受平等的劳动权益保障,首先要解决其劳动者身份的界定问题。特别要适应新业态的情况,来重新调整界定劳动关系的方法思路。这要求在法律层面上作出顶层设计,并在具体落实中同实际结合,以便尽快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内容全面的“网约工”权益保障体系。前不久,人社部表示,将适时启动《工伤保险条例》的再次修订工作,把新业态从业者纳入工伤保险制度保障当中,为这项工作的开展释放出积极信号。接下来,我们更需要政府、企业、公众等多方的合力配合,在保障“网约工”劳动者权益方面迈出实质性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