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2019-02-19董浩娟
董浩娟
(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江苏 无锡 214062)
前 言
与成年人相比,儿童认知能力不完善,护理依从性往往较差,护理困难度更高。儿科的常规护理方法,对细节重视程度不足。护理过程中,患儿哭闹、抵触行为明显存在。有研究指出,将细节护理应用到儿科护理中,有助于提高科室的护理质量。本次以本院儿科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80例患儿为样本,阐述了细节护理方法,并观察了护理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观察组患儿共90例,资料如下:性别:男:女=45:45。年龄(1-12)岁,平均(6.58±1.38)岁。对照组患儿共90例,资料如下:性别:男:女=44:46。年龄(3-11)岁,平均(6.60±1.41)岁。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
1.2 纳入标准
入选患儿均为呼吸道感染患儿;患儿无先天性疾病;家长知情同意。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包括给药、病情监测等。观察组实施细节护理,包括沟通细节护理、环境细节护理、给药细节护理、健康宣教细节护理共4项指标。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的护理依从性及安全性,观察两组家长的护理质量评分,共4项内容,每项25分,最高100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处理数据,计数采用x2检验,以(%)表示。计量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视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护理依从性及安全性
观察组患儿依从性96.67、护理风险发生率1.11%,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护理依从性及安全性[n(%)]
2.2 护理质量评分
观察组患儿家长沟通、环境护理、给药、健康宣教,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家长的护理质量评分
3 讨 论
对护理人员缺乏信任、对环境过于陌生、无法认识到治疗的重要性,是导致儿科患儿护理依从性差,护理风险发生率高的主要原因。视患儿的特点及其护理需求,实施细节护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针对儿科患儿所展开的细节护理方法及其优势如下:(1)沟通:与成年人相比,儿童在理解能力及沟通能力方面,均存在一定的缺陷[2]。治疗期间,患儿常无法配合护理人员落实相应的护理工作。对此,护理人员可将语言沟通与肢体沟通相结合,使患儿的依从性得以提升。例如:护理人员可通过“摸头”、“拉手”等方式,向患儿传达友好。使其能够在日后的护理过程中,主动按照护理人员的要求服药治疗疾病,提高患儿的依从性。(2)环境细节护理儿科应准备电视机,为患儿播放动画片,以此安抚患儿的情绪。除此之外,还应在墙壁上,粘贴或绘制动画人物及小动物,以吸引患儿的注意力,减轻其恐惧情绪。儿童抵抗力差,加之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各类并发症发生率及院内感染率较高[3]。对此,儿科应严格控制病房的温度与湿度,每天一次消毒病房,并及时为患儿更换床单等物品,降低院内感染率。(3)给药细节护理:给药时,护理人员应严格落实三查七对制度,通过询问患儿父母的方式,预防给药错误。静脉注射期间,护理人员应将穿刺针妥善固定,积极预防药液渗漏,提高治疗安全性。(4)健康宣教细节护理:护理人员应采用患儿听得懂的语言,对患儿进行健康宣教。例如:“小朋友,你要听阿姨(叔叔)的话乖乖打针,这样病才能好起来,才能早一点回家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使患儿的护理依从性得以提高。本文研究发现,实施上述护理后,患儿依从性96.67、护理风险发生率1.11%,与常规护理方法相比,患儿的依从性及护理安全性更高。本组患儿家长对护理质量各项评分,与常规护理方法相比更高(P<0.05),提示患儿家属对护理更加满意。
综上所述,从沟通、给药、环境等方面,实施细节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儿科患儿的护理依从性,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使科室护理质量及患儿家长满意度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