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饮食方式对泌尿系统结石患者患病率的影响
2019-02-19白进霞
白进霞,米 燕
(新疆库尔勒市巴州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新疆 库尔勒 841000)
泌尿系统结石属于泌尿外科常见疾病之一,患者在发病后可伴随排尿困难、疼痛、肿物等病症表现,此病症的发生与多种结石疾病的发展存在相关关系,而以往大量研究结果证实不良饮食方式对于尿结石发病率的提升具有一定影响作用[1]。在本次研究中选取本院收治的200例尿结石患者与健康人员进行对比调查,探究西北地区饮食方式对尿结石发病率的影响作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选取本院于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200例泌尿系统结石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健康体检人员100例作为对照组。实验组200例患者中:男135例,女65例,年龄37岁~58岁,平均年龄(45.28±10.38)岁。对照组100例健康人员中:男78例,女22例,年龄36岁~58岁,平均年龄(44.37±10.21)岁。实验组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尿结石临床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知情并同意本次研究。排除标准:伴随严重肾衰、尿路感染病症者。对照组纳入标准:所有人员均知情并同意本次研究。排除标准:伴随慢性泌尿系统疾病者。两组入选对象在年龄与性别基础资料上进行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对比调查。
1.2 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患者的一般资料与饮食情况进行调查,其中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职业等;饮食情况包括饮水量、食盐量、蛋白质摄入量等。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2]。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蛋白质摄入量、饮水情况、饮酒情况等进行观察。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研究对象食盐量、蛋白质摄入量对比
从食盐量与蛋白质摄入量情况来看,实验组患者的食盐摄入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人员;实验组患者蛋白质摄入量明显小于对照组健康人员,组间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日均食盐量、蛋白质摄入量对比情况(n,g)
2.2 两组研究对象饮水情况对比
从饮水情况来看,实验组日均饮水量小于500mL的患者所占比重为51.00%,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人员的18.00%,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表2。
表2 两组研究对象日均饮水情况对比结果(n,mL)
2.3 两组患者吸烟与饮酒情况对比
统计结果显示出,两组存在吸烟史研究对象所占比重对比没有明显差异,但实验组存在饮酒史患者所占比重为56.00%,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人员的40.00%,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吸烟与饮酒情况对比情况(n,%)
2.4 回归因素分析
回归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出,食盐量、蛋白质摄入量、饮水量、饮酒史属于泌尿系统结石的主要影响因素。详细情况见表4。
表4 泌尿系统结石回归因素分析
3 讨 论
泌尿系统结石也就是尿结石,结石的形成与生活环境、地区差异、气候差异、饮水水质、饮食习惯、代谢异常均存在着一定关联[3]。而本次研究中主要关注的是饮食习惯对泌尿系统结石发生率的影响。从食盐量与蛋白质摄入量情况来看,实验组患者的食盐摄入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人员;实验组患者蛋白质摄入量明显小于对照组健康人员,组间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所代表的是过高的食盐摄入与低蛋白摄入均会增加尿结石的发生风险,其原因在于,摄入过多盐分可短暂性的增加内源性酸性产物与其在尿中的排泄量,同时也会增加尿钙与草酸盐以及尿酸的排泄,从而增加了尿结石的发生率。从饮水情况来看,实验组日均饮水量小于500mL的患者所占比重为51.00%,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人员的18.00%,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所代表的是,过少的饮水量会导致日均尿量的减少,而每日尿量若少于1000ML,则会增加晶体产生可能性,从而增加结石发生风险。另外,本次调查结果还显示出,过度饮酒也会增加尿结石发生风险。回归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出,食盐量、蛋白质摄入量、饮水量、饮酒史属于泌尿系统结石的主要影响因素,而西北地区的饮食特征便包括了饮水量少、低蛋白摄入量、高食盐量等,这也是导致西北地区尿结石发病率较高的主要原因[4]。
综上所述,西北地区饮食存在着饮水量少、低蛋白摄入量、高食盐量等特征,而这些均属于泌尿系统结石发生风险,为降低尿结石发生率有必要改善西北地区居民的饮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