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美术活动的教学问题及改进建议

2019-02-18孙欢欢

卷宗 2019年36期
关键词:脸谱葡萄小朋友

摘 要:本文以中班美术活动为案例,从活动目标、内容选择以及活动过程等方面对手工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笔者发现,美术活动中目标表述不准确、教师的主导角色过于突出、不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都等都阻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针对这些问题,本文认为,幼儿园应该加强教师美术创作技能的培训,在教学过程中应改变教师课堂控制的角色,关注幼儿的表现、发展幼儿的创新能力,及时进行课后总结评价。

关键词:美术活动;案例分析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本文以中班幼儿美术活动为研究对象,针对幼儿手工课程存在的教学问题,提出有效开展幼儿美术教学的策略,与大家共同探讨。

[案例一]中班美术《制作脸谱》(节选)

活动目标:

1)制作脸谱,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2)通过制作脸谱,让幼儿巩固人的五官知识。3)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每个幼儿一份画有眉毛、眼睛、鼻子、嘴巴的头像和一张椭圆行的白纸

幼儿经验准备:了解认识过人的五官

活动过程:

1、导入

电脑出示京剧脸谱图片

师:“有没有小朋友知道这是什么?”

有的幼儿说:“我知道,这是唱戏的”;有的幼儿说:“哇,好吓人啊”。听到这个回答,老师和小朋友都笑了起来。

师:“刚才听到小朋友说是唱戏的,其实这是唱戏时画的脸谱。”老师一边说一边继续给幼儿展示脸谱。

……

老师引导小朋友一一比较小女生和脸谱的眉毛、眼睛、鼻子和嘴巴,让幼儿明确五官在脸部的具体位置。

2、幼儿操作

赵老师拿出五官图像和椭圆白纸,说:“小朋友看这张椭圆行的纸像不像人的脸?”

幼儿:“像。”

师:“可是这张‘脸上什么也没有,现在我请小朋友给‘脸上添上眉毛、眼睛、鼻子和嘴,小朋友想不想做啊?”

幼儿愉快地说:“想。”

……

幼儿拿到画纸后开始动手撕下五官,老师巡回指导。有的幼儿一下就把眼睛撕烂了,有的幼儿拿着画纸不动手并且向老师说:“老师怎么撕啊?”

赵老师看到小朋友的操作情况,拿出剪刀和笔者帮幼儿剪出了一个开口,让幼儿沿着开口往下撕。可是幼儿仍然出现撕烂的情况,赵老师又给每个幼儿发了剪刀说:“请小朋友用剪刀把纸上的五官剪下来”。幼儿使用剪刀后,把五官剪烂的情况反而减少了。看着幼儿使用剪刀的情况,赵老师感叹地说:“没先到他们用剪刀剪纸剪得还挺好。”

……

3、活动结束

赵老师将幼儿制作好的脸谱放在教室外的展览墙上,方便家长观看。

[案例二]中班《画葡萄》(节选)

活动目标:

1)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以看看、说说的形式初步了解葡萄的不同表现方式

2)尝试用喜欢的方式表现葡萄,提高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成功与分享的喜悦

活动准备:

动画?小猴子种葡萄?、葡萄架两个、图片、画纸、蜡笔、皱纹纸、胶棒、颜料、瓶盖、棉签、即时贴

活动过程:

1)动画导入。

贺教师:“小朋友们好,我今天呀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我们来看看他是谁吧!(播放动画)我们的新朋友是谁啊?”

幼儿:“小猴子。”

教师:“他喜欢吃什么?”

幼儿:“葡萄。”

……

2)介绍操作材料,出示图片。

请小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来画葡萄。(教师用PPT展示制作葡萄的方法,并且给幼儿做出说明,PPT展示的方法有用手指或者棉签画葡萄、用皱纹纸制作葡萄、即时贴制作葡萄)

3)幼兒操作15分钟,教师巡回指导

……

5)出示成熟的葡萄,请幼儿摘取,分享品尝

6)教师总结,活动结束

这是两节非常典型的美术课,教师按照导入、幼儿操作、总结的流程进行教学活动,我们来分析教学活动的可取之处和所存在的问题。

1 可取之处

1)导入部分激发幼儿兴趣,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每一个活动的导入部分对于这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好坏起着关键作用,在案例一中,教师从幼儿生活经验中熟悉的戏剧脸谱出发,让幼儿能够将美术课程联系实际生活;案例二中,老师采用讲故事的方式,让幼儿带着问题听故事,为活动的进行的奠定基础,也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直观生动,容易激发幼儿的兴趣。

2)选择教学内容简单有趣,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教师需要明确的是,幼儿的手工教学活动不是培养孩子的参加比赛的竞技能力,而是要普遍提高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老师要尽可能的选择简单有趣的学习内容。在案例中,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难度适中,有助于培养孩子的信心。

3)注意幼儿不同的发展层次。个体发展的一般规律具有层次性,层次性是指相同年龄的孩子在不同的方面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不同的孩子在同一个方面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案例一赵老师所执教的中班有22个孩子,其中有三个孩子只有三岁半,其他的孩子大部分在四岁到四岁半,还有一个孩子已经五岁。由于年龄的限制,孩子的发展水平难免有差异,赵老师针对这一情况为幼儿提供了报纸,让孩子再为脸谱添上头发,满足不同发展层次孩子需要。

4)提供多种材料,为幼儿提供创作空间。中班的幼儿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技能,积累了一定的操作经验,经过老师的启发和指点,他们便能让头脑中的想法在手下展现出来。在案例二中,贺老师让为幼儿确定了主题,同时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材料,让幼儿自己去操作,把自己的想法展示出来。

2 不足之处

1)目标表述不准确,教学效果没有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活动进行之前预设的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检验教学活动效果的标准。在案例二中,贺老师预设的教学目标1是让幼儿以看看、说说的形式初步了解葡萄的不同表现方式,但是在活动的进行中,教师展示课件后,用自己的描述替代了幼儿的讨论。

2)对幼儿的发展水平不了解。备课要求教师充分地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幼儿是教学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为使教学符合幼儿的实际,教师必须深入全面的了解幼儿。赵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考虑到了幼儿的年龄差异,为幼儿准备了活动延伸的材料,但是没有考虑到为幼儿准备可供其选择的操作工具,没有考虑到手撕纸的难度高于使用剪刀。

3)教学活动缺少评价。教学评价可以帮助师生发现自身和学习的差距,从而产生对自己教学状态的不满足和要求进一步改进教学的愿望。但是在案例的美术活动中,老师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都缺乏评价,只是简单的将幼儿的作品进行收集,不利于幼儿了解自身取得进步和不足,也不利于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

3 实现手工课教学目标的建议

1)在教学活动中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幼儿是教学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在国画创作中有一种构图方法叫做“留白”,就是在作品中留下相应的空白,给人无穷的想象。在美术活动中,教师也应该相应的为幼儿留下自由发挥的空间,不要过多对幼儿进行限制。

2)完善美术活动的评价。评价是与教育活动并行的一个过程,在教育活动中起着导向与监督的作用,是课程成败的关键环节。任何一项活动的开展都直接指向兒童的发展,这也是幼儿教师引导儿童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针对案例美术活动中缺乏评价的问题,提出建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Z].2001

[2]唐艳.幼儿园区域游戏中的“留白”策略[J].现代幼教,2013,4

[3]侯娟珍.幼儿园手工活动现状及其对策的研究——以运城地区为例[D].山西师范大学,2009

[4]全成子.手工教学创造能力培养之我见[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1,6

作者简介

孙欢欢(1988-),女,硕士研究生,教师,河南省妇女干部学校(河南省幼儿师范学校),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猜你喜欢

脸谱葡萄小朋友
葡萄熟了
帖脸谱
当葡萄成熟时
做个脸谱迎『六一』
灶王爷的“脸谱”
找茬儿